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2017-03-11郝瑞娟
郝瑞娟
(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第四中学,山西大同 037000)
1 前言
因为语文有两种特征,工具性与人文性。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语言加深对文学作品文化背景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传统文化,进而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
2 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
2.1 可有效的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学生的语言素养的培养是语文教育的主要目标,通过发展传统文化教育,能有效促进语文教育,全面发展学生语言素养的技能,特别注意的总能力,包括使用的语言,阅读和写作能力,审美能力、意识形态等。为了实现学生的语文教育的基本目标,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的有效的素养,弘扬传统文化,语言,教育,使学生从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容,教育的发展和进步。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可以有效地提高培训质量的道德水平,促进学习和进步,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全面发展学生的语言素养,使学生在未来成为道德诺亚和知识精英人才。
2.2 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指出:“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文化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离不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内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通过正确的引导和影响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坚持艰苦奋斗,爱祖国,爱的形式的思想和感情。例如,中国的民族文化和爱国主义的教材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广泛和深度的一章,学生的学习动机。
3 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现状
3.1 学生过度于依赖工具书
当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的作品主要是古典文学,而古典文学是通过文言文抒写的,现在我们通行的是白话文,在学习、理解、品鉴古典文学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由此,很多学生在古文的学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词义,就去使用教学辅助工具,比如《高中文言文翻译》、《高中语文文言文讲解》等等,死板单一,纯粹为了完成语文的应试教育要求,缺失了自己的品读、理解、欣赏过程。在高中设置传统经典科目的初衷很难达到,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品鉴能力也很难提升。
3.2 忽略了对学生的情感熏陶
高中语文教学任务繁重,老师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在传统文学教学上,很容易走上功利化的道路,侧重于教学生翻译古文的知识和方法,忽视了引导学生去着重理解古文经典、诗词名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学生往往能完成应试教育下的语文教学任务,但是培养学生传统文化内涵的教学宗旨则很难达到。
4 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具体措施
4.1 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中国教科书中的传统文化内涵
高中语文教科书的选择是由教育专家精心挑选的。他们是中国古代经典的著名作家的深层意义,反映了中国文化的每一份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应文本,深入挖掘学生的爱国主义,传统孝文化的内涵,引起共鸣。
4.2 根据本地文化特点编制校本教材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的民族和地域特色的地方文化构成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因此,学校可以通过编写的教科书结合当地文化的特点,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例如,山东,孔子和孟子的故乡,可编写他们著名的故事给学生来阅读。在这个地区也有一些可以用来学习历史,可用于具有地域特色的继承和发展,例如孔孟的精神。这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丰富语言教学。
4.3 理清汉语思维方式
古典文学具有独特的汉语思维方式,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必须能够顺藤摸瓜,因势利导,挖掘出传统文化的精髓,给学生来一场文化盛宴。比如,古典文学作品中的写作方式有很多种,王勃的《滕王阁序》、苏轼的《前赤壁赋》等,其中有大量的对偶,排比对称,均衡严密;又比如苏洵的《六国论》,作者收尾对照,通篇论证都聚焦在“弊在赂秦”这一核心论点。老师在为学生解读时,要引导学生去学习、理解、欣赏我国这种传统文化里特有的写作方式。
4.4 开展拓展教学
很多高中语文课堂上的篇目都是大作品当中的节选,单独拿出这一篇来很难体会作者作品的伟大。老师应该以节选内容为切入点,以点带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之外进行名著的阅读,让学生更完整、充裕地去欣赏、感悟传统文化。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对经典文章作品进行探讨辨析,观看《百家讲坛》等优秀视频,让学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4.5 加强经典名著的诵读,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随着语文课程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文化内容在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不断提高,尤其是在古典名著中最为突出。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注重学生对经典的理解和阅读,并对中国文化的广度和深度进行体验。例如,文章《离骚》反映了作者对楚国政治的黑暗和残酷表示的不满,以及作者对祖国团结的爱国精神的不满。它也体现了作家和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如老师要求学生背诵更多的东西,通过阅读加深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遗产。
4.6 通过教科书经典实施扩展学习
高中语文教材内容中有很多古典文学经典和著名文学作品。由于学生阅读古典文学的时间较少,他们在学习古典文学的文本时,不可能更好地理解所学的古典文学的内容。教师通过教科书的经典进行扩展学习,并进一步扩大知识,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学习课文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寻找原始作品进行深入阅读。通过学习小组的形式,学生可以学习和讨论经典,从而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传统文化。
4.7 理解文学作品的背景
为了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教师应首先指导学生对文学作品作者的理解。这部作品既包括作者的写作背景,也包含思想、情感意识的主题。让学生以自己的现实生活为基础,让现实生活与文学紧密相连。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用语言与作者交流思想。例如:在学习杜甫诗歌的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充分了解杜甫的时代背景和人生经历,以及他在人生不同阶段因人生经历不同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它体现在那些诗里。只有通过这种不断扩大的学习,学生才能深刻理解诗人在诗歌创作中情感体验的变化过程。
5 结语
总之,传统文化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精华,是中国现代文化的源泉。只有继承民族文化,中华民族的精神才能发扬光大,民族文化才能保持活力。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必须有效地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中,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参考文献
[1]任金霞.探析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教师.2017(28)
[2]高洁.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7(42)
[3]殷飞.浅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路径[J].课外语文.2017(27)
[4]张文艳.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初探[J].好家长.2017(76)
[5]杨静.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J].当代教研论丛.2017(12)
[6]毛子月.弘扬历史文化——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J].才智.20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