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家校合作模式研究

2017-03-11南阳理工学院河南南阳473000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家校家庭家长

王 臻(南阳理工学院 , 河南 南阳 473000)

高校家校合作模式研究

王 臻①
(南阳理工学院 , 河南 南阳 473000)

家校合作是以学校教育为主导,是一项家庭和学校相互支持、相互协调、彼此配合的教育互动活动,对提高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严重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本文在家校合作理论的指导下,主要从转型背景下家校合作的开展方式、参与程度、合作内容和合作效果等方面进行研究,构建高校家校合作的新模式。

转型背景;高校;家校合作

应用型院校以地方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基本定位,立足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应更主动地探索适合转型发展时期家校合作的新模式,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深入交融,对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成为应用型、创新性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1 家校合作的理论基础

1.1 动机期望理论

在高校家校合作教育研究中,动机期望理论是一个基础的理论。动机期望理论指出,自我效能感会因为个人的成功经历而增强。即在高校家校合作教育研究中,能不能成功跻身教育资源体系并认识到自身对于子女教育的价值等诸多因素,影响着家长自我效能感的增强与否。在这一理论看来,动机产生于手段、期望以及期望回报。它对外部因素、内部因素等诸多因素制约着人的行为进行了强调。外部因素可以对人们的行为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主要指对环境的信赖及机会;内部因素主要指情感、技能、文化素养等人们自身具有的特质。在研究高校家校合作时,教师期望、环境期望为外部因素。学校、家庭、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即环境期望,能不能成功地让家长与教师、学校达成交流及合作,是能否满足这种期望的关键。

1.2 系统-生态理论

Hobbs与Bronfenbrenner是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借助实验,Hobbs对全面考虑学校、社区、家庭因素的必要性进行了验证,在他看来,青少年的问题不能与社区、学校和家庭割裂开来,青少年的家庭密切关系着儿童生活与学习,社区和学校是为其家庭提供各种服务的机构。Bronfenbrenner认为,社会影响是以青少年为中心扩展开来的系统。最直接影响青少年的是“微系统”, 家庭、朋友、学校都是主要的微系统;微系统背景中的交互关系为“中系统”;影响青少年的社会背景为“外系统”;特定文化中的法律、习俗、道德观念、态度、意识形态等为“宏系统”。在生态理论看来,家庭、社区、学校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此理论站在整个社会环境的角度,对学生的问题加以分析,然后试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2 高校家校合作的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

本研究以转型背景下某高校的家长与教师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家长问卷共发放120 份,回收问卷108 份,其中有效问卷 105 份,回收率 90%,有效率 88%;教师问卷共发放70 份,回收问卷68 份,其中有效问卷 65 份,回收率 97%,有效率 93%。调查的具体情况如下:

2.1 高校家校合作开展方式的实施情况

2.1.1 缺少正式的组织与机构

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家长和教师并不能确定身边有没有高校家校合作组织。在问卷中,不知道有高校家校合作组织或机构的家长占 41%,教师占62%,认为高校家校合作组织或机构存在的教师、家长的各占12%和13%,无法确定是否存在的家长占比达46%,教师占比为 26%。这意味着,在高校家校合作组织方面,学校仍旧十分匮乏。有效组织的协调与沟通并未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合作间形成,需要进一步为家长和教师加强高校家校合作组织相关知识的学习。

2.1.2 高校家校合作趋于单向化

作为一项双向互动的教育活动,高校家校合作的前提一定是双方的共同参与、相互协作。但是根据调查结果,在学生犯错误时,才主动与教师沟通的家长占比49%,主动与家长沟通的教师占比54%。这意味着,高校家校合作往往是发生在学生出现问题时,家长和教师才临时结成联盟,教师通常借助“传唤”的方式,要求家长到校协助教育学生。从另一角度讲,在高校家校合作活动实践中,以学校为源头的信息向家庭单向流去,这就出现了“交流”被“灌输”取代、“沟通”被“传达”取代的局面,难以形成家长和教师真正的双向交流。

2.2 高校家校合作双方参与的实施情况

2.2.1 高校家校合作过程中家长参与度较低

通过研究发现,分别有82%、17%的家长认为学校从未采纳过、偶尔采纳过他们的意见,只有1%的家长认为学校经常接受他们的建议。在为学校提供义务服务方面,从未提供过、偶尔提供、经常提供的家长占比分别为66%、30%、4%。不管是家长对学校的参与度,还是学校对家长建议的采纳都存在明显不足。这项数据说明高校家校合作的管理处于较封闭状态。客观上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对校方来说是一种资源,它能够促进学校教育潜力的发挥及学校教育效果的提升。高校家校合作中,对学校的服务工作、决策、管理、教育教学等领域的开放,使家长参与进来,既能够起到加强学校民主管理作用和监督作用,又能够促进学校教育质量、教学效果的提高。同时,家长在参与管理学生时,能够与学校管理人员、学生所在院系书记、年级辅导员及各任课教师进行更亲密、更频繁的接触和交往,也为有利合作创造了人际上良好的条件。

2.2.2 沟通的方式主要集中在电话和微信联系

对家长来说,在与教师沟通时,有33%、49%的家长分别通过电话和微信等通讯手段与管理学生工作的教师进行交流。教师层面,在与家长沟通时,分别有38%、16%的教师分别通过电话联系、网络视频等新型家访模式进行交流。由此可见,高校家校合作的沟通方式存在着途径过于单调、形式过于单一等不足,这对于教师和家长间的合作教育是非常不利的,因此,非常有必要发掘更多形式或开展多种活动方式等进行交流。

3 高校家校合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1 教育功利化

功利化是指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和追求实用性。功利原则反映在教育领域,使教育变成了追求功利的一种工具,占据了教育的主导地位。鲁洁教授说:“当今的教育从根本上偏离了它本真的意义,成为了一种在工具理性操作下的功利主义教育。”工具理性影响下的教育目的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把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为“成材”教育,现实的教育只注重学生如何获得实用知识,忽视了人性的发展,人性的升华,忽视了“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教育功利化使家庭与学校的合作成为实现各自的利益、目标和愿望的手段,等到发现学生堕落或出现问题以及触犯学校规章制度等违规行为时,家长和教师才进行沟通。这种犯了错误之后才进行交流与合作,是不全面的,不连续的,不规范的。

3.2 家长与教师的认识存在偏差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青少年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发展,学校和家庭两个教育者,不仅要一致行动,而且要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目的、过程还是手段上都不能发生分歧”。调查发现,学生家长与老师沟通动机存在明显不足。有的家长非常缺乏参与学校教育管理的意识,把学校当作不可侵犯的专业场所,教师是有素质的专业人士,总觉得会干扰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另一层面,家长也没有参与的权利和义务,自己的孩子没有出现状况,就不插手学校的事情,只要负责养育孩子即可,至于教育孩子,就完全托付给学校和教师,他们没有义务和必要主动掺和孩子在学校的教育,更不能去打扰。部分家长认为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自身学识不足及专业知识的缺乏,没有教育好孩子的能力,有自卑感,所以不在家庭与学校的合作活动中发表意见甚至干脆不参与该活动。教师方面对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有不同的认识。一部分教师认为家庭教育是对孩子的一种感化教育,没有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视为一体。有些教师则认为家长自身就需要进修,认为他们没有能力与学校合作教育。家长和老师的认知偏差,导致了家庭和学校双方协作教育的意识淡薄,这也是重要的阻碍因素之一。

4 高校家校合作的新模式

4.1 统一合作认知、提高合作意识

合作是二人或多人一起工作以达到共同目的的一种协同行动方式。教师与家长应该统一认知,然后再实施教育合作,保障高校家校合作的有效开展。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义务,也是家长的责任,不能互相推诿教育责任。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协调不要局限于低层次的接触,而应该是双向沟通,多层次参与,形成合作伙伴的关系,共同决策。此外,我们必须认识到,高校家校合作的真正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服务对象是学生个体。家庭与学校合作教育,一方面要提升学习成绩、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推动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祖国培养优秀的接班人。家长与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高校家校合作观念,形成彼此尊重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的积极性,是有效地实施家庭与学校合作的先决条件。

4.2 完善高校家校合作的政策制度

教育离不开政府的扶持。要使高校家校合作顺利推进,就必须完善相应的政策制度体系,明确教师和家长的职责、权利及义务。学校应该完善相关制度,将高校家校合作正式纳入学校的管理规划,保证学生家长对学校决策制定的知情权和话语权。学生家长不仅是学校教育的学习者、支持者,也是一个积极的合作伙伴。家长和教师既受到相应地制约又受到政策制度的保护,有效减少了学校、家庭和教师三方把责任互相“踢皮球”的现象,提高了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增强了教师帮助家长教育子女的责任感。同时,建立规范的高校家校合作组织不仅能使家长和教师联合起来,还可以减少家长和教师间的分歧,使学校教育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4.3 增强学校教育的开放性

学校教育的服务对象是家庭和社会,吸收家长、社区、社会等外界资源,采纳多方意见,增强开放性,更有利于促进学校的发展。家长应多方位的了解学校情况,亲身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中,自愿为其提供服务。同时,学校可以成立一个校本课程开发团队,学生家长可以成为该团队的组成成员。因为家长在子女的在整个成长过程中影响力很大,家长又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对孩子的脾气秉性、学习习惯、生活态度有着深度的了解,所以由父母提供的校本课程内容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常态,也容易被学生接纳。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质量和水平,而且还很好地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

4.4 建立反馈渠道,高校家校合作由单向转为双向

学校没有准确的收集到反馈学生的信息,就很难针对其个性特点和环境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高校家校合作实质上是教育信息在家庭和学校两个机构内部的传输和反馈。高校家校合作应是一种双向互动活动,双向的信息沟通是提高家庭与学校合作教育有效性的前提条件。调查中发现,学生信息总是以学校为源头单向地流向家庭,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反馈渠道,将高校家校合作由单向转变成双向。如教师在合作过程中,认真聆听家长的反馈信息;对学校而言,应尽量完善合作制度,从设施方面保障反馈的开展,扩大学校对外界教育资源的开放力度,随时欢迎家长志愿者以各种方式参与合作并反馈信息。对家长而言,要积极的配合,主动的参与,做好及时的反馈。学校和家庭一起形成合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5 结语

学校教育是影响学生个性特点和身心发展重要因素,但是一定不能小觑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力量,如果我们想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那么我们必须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两者有机结合,再加上社会教育的配合,形成目标一致的教育合力,最终达到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的教育目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加大调查范围,并以转型背景下高校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契机,做更深入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制度,完善高校家校合作的内涵,设置高校家校合作的规范组织,充分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和发挥学校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家长与教师之间建立一种真诚的合作伙伴关系,为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

〔1〕Patricia Stringer,Rida Blaik Hourani. Home-school relationships:a school management perspective〔J〕. Educational Research for Policy and Practice,2013,P122.

〔2〕Asher Ben-Arieh,James McDonell,Shalhevet Attar-Schwartz. Safety and Home-School Relations as Indicators of Children Well Being: Whose Perspective Counts〔J〕.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2009.

〔3〕卞海成.港台家校合作经验对内地的启发意义〔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1,(8).

〔4〕陈明龙,傅敏.家校合作—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视角〔J〕.教育科学论坛,2010,(4).

〔5〕陈日清.浅析家校合作中的几点误区〔J〕.教育管理,2011,(4).

〔6〕席春玲.家校合作理论研究述评〔J〕.当代教育论坛,2010,(4).

〔7〕赵庭.家校合作的阻滞因素及消解途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5).

2017-02-10

课题项目:外教社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科研项目资助(2016IN0033A)。

王臻(1980-),女,河南南阳人,南阳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教育学。

1008-3723(2017)02-031-02

10.3969/j.issn.1008-3723.2017.02.031

G647

A

猜你喜欢

家校家庭家长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庭“煮”夫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恋练有词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