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话的艺术

2017-03-11向贤彪

领导月读 2017年12期
关键词:讲话困难艺术

向贤彪

说话的艺术

向贤彪

朱自清有言:“说话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天天说话,不见得就会说话;许多人说了一辈子话,没有说好过几句话。”如何说话不可小觑。

如何说话,古人曰“七贵”:贵简谨、贵诚实、贵和婉、贵逊谦、贵得时、贵当理、贵有用。同时,亦有“六戒”:戒染情之言、戒讥评之言、戒越位之言、戒泛泛之言、戒轻诺之言、戒巧诈之言。如是,即是掌握了说话的真谛。会说话,不只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方式,更是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因此,要重视讲话、学会讲话。

要把话讲短。有人以为滔滔不绝、把话讲长是水平。其实,善讲短话才真正体现水平。丘吉尔被誉为20世纪八大演说家之一。有一次,一位演讲爱好者问他:“如果做两分钟的演讲,需要多少时间准备?”他说:“半个月。”“如果做五分钟的演讲,需要准备多久?”“一星期。”“那么做一个小时的演讲呢?”“现在就可以开始。”丘吉尔够幽默,长篇大论的人无需准备,信口开河就得了。

有人认为讲短话难以把问题说清,这是一种误解。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全文连标点才781字,可谓字字珠玑、寓意深刻,把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观阐述得淋漓尽致。越是深刻的往往越是简单的。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在不影响表达内容的前提下越短越好,这应成为领导者的一种追求。

要把话讲实。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它体现在讲话上,就是要敢于讲真话、报实情,用事实说话,用实招解决问题。在党的七大上,针对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最后胜利的形势,毛泽东却专门讲“准备困难”,一口气列出了我们党可能面临的17条困难。毛泽东实事求是地亮家底、道实情、讲困难,并没有影响全党的信心,而是更加增强全党同志的忧患意识,对可能面临的各种困难,“准备想各种办法对付之”,因而掌握了战略主动,夺取了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

把话讲实,说到底就是要“受用”“管用”。说一千,道一万,讲话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起作用。听了你讲的道理,人记得住、印象深,感觉解渴;听了你讲的办法,人觉得很实在、很管用,从中受益。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好”“撸起袖子加油干”“钉钉子”等话,不仅实实在在、言简意赅,而且听之入耳、悟之入心,比那些老生常谈的空洞说教、言之无物的官话套话,不知要高明多少倍!

要把话讲得有趣。趣,于听众而言就是“有意思”。古人讲话是很有趣的。西汉枚乘在《七发》中讲过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楚太子生病,吴客诊断其病,因其精神萎靡,开出的药方是学习探讨“要言妙道”,用道理调理自身,慢慢“阳气见于眉宇之间”,最后“霍然病已”。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这个故事,阐释全面从严治党既要靠治标,猛药去疴,重典治乱;也要靠治本,涵养文化,守住为政之本。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的一次讲话中,从唐僧的坚定、八戒的吃苦、孙悟空的灵活中概括出八路军、新四军的“三大作风”;在中共七大的讲话中,运用“愚公移山”的典故,激励全党“挖山不止”的斗志,揭示了“人民是上帝”“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历史规律。这样的话,充满了情趣,不仅把理讲“透”了,而且把理讲“活”了,使人如食橄榄,愈嚼愈有味,回味无穷。

会讲话、讲好话,“表”在外,“神”在内。没有“内秀”,难有“外优”。讲话的魅力从哪里来?一是来自学习。多读书、读好书,持之以恒,坚持不辍,不仅能开阔我们的视野,提升我们的哲学思维和思辨能力,也能极大地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和表达能力。这样讲话就有底气、见功底。二是来自实践。多到基层去,多到群众中去,多掌握第一手资料,多了解鲜活的素材,这样不仅有利于改进作风,增强工作的主动性,而且还能促使我们勤于思考和总结,多一些世故人情,增强讲话的温度和感染力,拉近与受众者的感情与心理距离,把话讲到人们的心坎上。三是来自多练。讲话也是艺术,讲好不易,贵在多练。某些地方,把方言土语中意味深长、富于表现力的话,称为“练话”,可见练的重要性。讲话之前,练一练,这是经验之谈,也是达到讲话艺术的必由之路。

(摘自2017年9月25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猜你喜欢

讲话困难艺术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注水”讲话
纸的艺术
国旗下的讲话
选择困难症
男朋友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