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效林成因及其改造技术措施分析
2017-03-11李保彬甘惠文
李保彬 甘惠文
(广东省东江林场)
低效林成因及其改造技术措施分析
李保彬 甘惠文
(广东省东江林场)
通过分析低效林的成因,并结合广东省东江林场及周边县区的实例,详细阐述了低效林提质改造的各项技术措施,包括适时抚育、树种更换、补植套种、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和封山育林等。
低效林 成因分析 提质改造
低效林主要是因为受到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影响,林分结构和稳定性失调,林木的生长与发育迟缓,系统性功能不良,在森林的生态功能、林产品产量或生物量达不到同一立地条件下相同林分平均水平的林分总称。一般而言,低效林的林分树高、蓄积的生长量低于同类立地条件下的林分平均水平30%以上;或林产品产量比同类立地条件下林分的平均水平低30%以上。低效林按起源可划分为低效人工林和低效次生林;按经营目标可划分为低效防护林(低效生态防护林)和低质低产林(低质商品用材林)。为此,在低效林提质改造中,要针对低效林的成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如替换树种、补植套种、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加强抚育等)使其达到正常林分的生态功能和产量。低产林改造,也要把增加森林数量与提高森林质量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促进森林生态综合效益的快速提升。
1 低效林的主要成因
低效林的形成需要客观分析和认识,其成因较为复杂。以广东省东江林场及周边县区为例,初期由于国家经济的需要,主要是以提供木材的商品用材林为主,在对原天然林、次生林砍伐后,大量营造的都是以杉、松和桉树等用材树种为主的林分。后来,随着国家对森林生态功能的重新认识与日益重视,开展生态工程建设成为近10来年的主要任务。现有的生态公益林、森林公园、景观林带等基本上是以原来杉、松等人工林基础上形成的。而东江流域国有林场以外的生态林,基本上都是广东省开展四大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在荒山、荒地基础上,大面积造林而形成的。
1.1 建设不足因素
广东省近10来年,特别是广东启动四大生态建设工程以来,全省掀起了生态建设的高潮。东江上游流域的生态公益林面积在国土面积的占比超过了50%,东江林场生态公益林占比已经超过60%,每年的生态公益林造林及生态工程建设任务重(以东江林场为例,2012年至今的造林任务基本为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并且下达任务后时间紧迫,造林的单价较低,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不足,技术水平不高,管理较为落后。虽然在数量上每年都能完成,但造林质量上存在许多问题,部分造林地造林成活率不高。生态建设工程由于短时间内建设任务量大,所造的生态公益林缺少适时足够的抚育,这就直接造成了许多低效生态林。
1.2 规划设计因素
造林地山区立地条件不一,山地普遍存在着立地条件不好、地力不良、缺水、土壤板结和施工难度大等情况。在规划设计中,由于造林任务量大,没有足够的人力和物力进行科学分类和细致进行具体地块的规划设计,设计中就会存在树种配置不够准确、造林技术措施不当等情况。在当地的实际造林过程中,造林设计的技术标准也常由于立地条件差异大、部分地段施工难度大而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有些地块存在不能适地适树的情况,这直接导致有些造林地的目的树种生长不良。许多对立地条件要求较高的树种如樟树、红花荷、米老排、火力楠和红锥等,种植在干旱缺水、土壤贫瘠的山地上,长势较差。在造林规划中,由于存在上级政府指令性等因素,规划设计的任务量未充分考虑实施地的可用造林地、适宜建设时间、相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配套情况、季节因素、相关准备保障、实施主体和农民意愿等。许多时候存在上级规划设计的任务量超出实施主体可承受范围,在政府指令性指标硬性下达情况下,实施主体被动接受,致使造林质量较差、管理和相关保障方面跟不上,形成了部分低效林。
在抚育规划设计上,由于造林投入不足,部分生态公益林造林后只有当年一次抚育,后续没有连续的3年抚育。本来近年来所造的生态公益林密度较小(人工造林设计密度89株/亩),造林后难以郁闭成林。以碳汇造林为例,由于不能适时开展足够的抚育工作,或抚育质量不高,最后不能郁闭成林而形成了低效林。
1.3 自然因素
由于山地造林普遍存在着缺水现象,只能依靠降雨来缓解。以东江林场及周边县区的实际情况为例,一年当中许多时间降雨量偏少,而且有限的降雨中又存在着分布不均衡的情况。如果在造林的季节没有足够的降雨,山地缺水会严重影响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对已经成活的幼苗而言,缺水少肥也容易变成小老头树。采用常规的造林方法,在困难立地条件下,许多时候由于采用的苗木质量不高、造林及管护技术标准低,加之相对恶劣的自然因素,也会形成低效林。自然因素中,季节和气候因素也是形成低效林的主因之一。造林和抚育的季节性强,许多时候由于各方面原因,没有按照生长季节进行造林和抚育,在苗木出梢的夏季或干旱的秋季造林,在该抚育的季节没有及时抚育。此外,部分极端的气候条件,也会造成新造林生长不良,最终变成低效林。
1.4 技术因素
由于我国的林业技术水平不高,大多数林业建设工程中,重体力劳动者的农民群众是主要的参与者。由于林业机械化程度低,造林和抚育主要还是依靠最原始的打穴、劈山的形式,因此通常施工难度大,劳力消耗极大。以造林为例,从清山、挖穴、施基肥、覆土到种植的全过程都是强体力技术劳动。在生产作业中,由于施工的主体农民群众知识水平较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难以按技术标准规范完成各道工序。而由于山地外业作业的特殊性,管理人员监督管理的难度大,很难将各相关的技术措施真正落实到作业过程中。
1.5 经济因素
规范的营造林建设依赖于足够的财力支持,高标准建设的基础要求有足够的投入。但在实际营造林过程中,由于预算投入标准不高,地方财政配套难以落实,许多时候达不到设计的标准和质量要求。以广东省前几年的碳汇造林工程为例,原本应该每亩投入600元以上造林,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只能按每亩造林400元(含直接和间接费用)投入,山区县的地方财政没有配套。由于经济因素,也导致了造林后期的抚育投入不足。近年来,生态建设工程造林后因没有或缺少抚育,形成了较大面积的低效林。
1.6 其他原因
其他原因中重要一种是自然灾害,如低温、冰冻、森林火灾、森林有害生物等;另一种是人为破害,包括盗伐、采伐过度、人畜对幼林的破坏等。在灾害发生后,许多次生林留存的母树数量少,天然下种能力不足,形成的次生林种群遗传品质低劣,自然发育退化,密度疏,形成了防护效益差的疏林或残次林。人工造林后,也常因受人畜的破坏,所造幼林生长不良、密度不够形成低效林。
2 低效林的提质改造技术
2.1 补植套种与调整改造
对于残次林、劣质林和低灌林,根据具体的立地条件、经营目标等,应选用合适的补植树种。按照具体情况,确定留存树种,生态公益林补植套种要对原有的阔叶树种进行留存,通过补植套种,营建混交林。至于商品用材林,则要根据经营目标要求确定树种。补植的具体方法应因地制宜地采取全面补植、局部补植、林冠下补植和竹节沟补植等。在补植套种时一定要遵行适地适树和树种种间关系协调原则,补植后的密度应达到该类林分合理密度的85%以上,补植套种应选用易移栽的容器大苗。调整改造中,主要通过对针叶纯林进行抽针补阔、间针育阔等方法进行改造调整,营建混交林。在对树种结构调整的改造中,一次性间伐强度不宜超过林分蓄积的20%。树种选择上,以东江林场为例,一般选择稳定性好、抗逆性强、生态景观效益好的优良乡土树种、珍贵树种和景观树种。主要选择木荷、格木、灰木莲、樟树、火力楠、红椎、润楠、阴香、油桐、杨梅、海南蒲桃、油茶、枫香、山杜英等。并采取多树种造林和营造混交林,防止树种单一化。
2.2 更新改造
更新改造主要针对残次林、劣质林、树种不适林、有害生物危害林、衰退过熟林及经营性低效林。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进行重新造林或采取轮种措施进行林分改造。改造过程要根据具体情况,选好树种,科学设计。在更新改造时,坚持打大穴、细致整地、施足基肥、良种壮苗、科学栽植、适时抚育。对于森林公园或景观林的局部低效林改造,要在提升视觉景观同时,再根据当地的气候、生境特点和生物学特性,尽可能做到四季有花,各季有鲜明的特色。满足观花的同时,还要从观叶、观果和群落变化上考虑,使景观季相变化有丰富的景观层次[1]。以东江森林公园更新改造为例,林场围绕着森林公园是“源城的生态园,东江河畔的绿色明珠”这一主题对林分进行改造,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一些药用型、五彩缤纷型、观赏型、生态防护型、特色景观型的树种进行种植,形成景观多样、可观赏性强、生长稳定、生态功能显著的森林景观,给游客以“亲近自然,认识自然,回归自然”的感觉。
2.3 抚育改造及复壮改造
抚育改造主要针对单纯性低效林、经营性低效林和有害生物危害林。通过幼林抚育、卫生伐、透光伐和经营择伐手段,清除杂草杂灌,伐除过密木、受害木和病源木,改善林分卫生状况、生长空间和生长环境,增强林分自身防病、防虫和防火的能力,最终提高林分质量和发挥良好的效益。复壮改造适用于通过采取经营技术措施可望恢复正常生长的中幼龄林。主要措施包括林地施肥、松土培土、劈草除灌、人工促萌、修枝等。
2.4 封育改造
对有天然下种能力或通过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可以恢复的林分采取封育改造。东江林场及周边县区有许多困难造林立地的林地如石质山、高海拔山地、陡坡地等,可按国家相关技术标准,采取全封形式进行改造。对自然更新有障碍的林地可辅以人工促进更新措施。
3 结论
从东江林场和周边市县的实际情况来看,如果要使低效林数量减少,除加强低效林改造外,还要提早采取预防措施。要求一是要对营林工程进行科学规划设计,遵循适地适树原则,实事求是确定任务量,按季节作业,保障质量。二是要提高林业科技水平和林业机械化程度。三是要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四是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幼林抚育管理。五是需要政策的支持,在建设过程中,实事求是,加强对下面的调研工作,政策要符合基层实际。
[1]徐来兴.森林视听味嗅景观美的内涵与提升改造技术探讨[J];防护林科技;2015(12):99-100.
责任编辑:葛 君
校 对:王 卉
Cause Analysis and Improvement of Low Efficiency Forest
LiBaobinGanHuiwen
(First-author's address:Guangdong Province Dongjiang Forest Farm,Zijin 517465,Guangdong,China)
This paper through analysis of cause of inefficient forest, combined with the example of Guangdong Province Dongjiang forest farm and the surrounding counties, expounds the technical measures of transformation of inefficient forest quality, including the timely tending, species replacement, replanting, artificial natural regeneration and afforestation etc.
Low efficiency forest; Cause analysis; Quality improvement
2016-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