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赋
2017-03-11李金田
李金田
(内蒙古自治区牙克石市林海日报社)
乐山赋
李金田
(内蒙古自治区牙克石市林海日报社)
山无水少了一股灵气,水无山又欠了一种幽深。读罢侯公的《乐水赋》,觉得若无一篇《乐山赋》与之相唱和,也未尝不是一种缺憾,故而不避浅薄,冒昧和之。
山水皆有灵性,乐山乐水之人如之;山水皆能化人,与之灵性相通者受之。中国乃山水之邦,其间能与“青山相看两不厌”者,宜乎众矣。
明山秀水,生人养人,育人化人。奇峰一座,如名师一位,育德一方;群山漫漫,似学府浩大,教化九州。显赫的五岳有如五位尊贵的校长,东岳为正,总管天下四方;南、北、西、中为副,辅佐管理学政;各处名山有如知名的教授,峨嵋教诗,武夷教画,终南教访道,天台教修禅,五当教习武,匡庐教读书;各方名山,兼教当地历史,峤山一脉,总讲华夏文明;另有愚公聘做教学督导。九州之民,何愁难脱蒙昧,不解文章?
不爱校者为无情,不尊师者为忘恩。神州之内,五岳为长,名山为师,群山为校。处此学堂之中的亿万炎黄学子,岂有不爱山、乐山、敬山、学山之理?心情舒畅者,到山中去看一看如画似诗的美景;心情忧郁者,到山中去看一看群山林海的阔大;忌惮于世俗者,去学一学奇峰的峭拔;浅薄狂妄者,去见一见五岳的雄浑。无需言语,无需文字,身临山岳,就如同受到尊长的耳提面命。
吃山中之食,饮河中之水,久而久之,山性水性必聚于其内心,显于其身外,成为其人之性。山国之民的脾性,大抵与其近处之山相仿佛。《世说新语》中载:王武子、孙子荆各言其土地人物之美。王云:“其地坦而平,其水淡而清,其人廉且贞。”孙云:“其山嶵巍以嵯峨,其水浃渫而扬波,其人磊砢而英多。”这两处人民的“廉且贞”与“磊砢而英多”,岂不正是山水所教导的结果?
诸君尽可放眼神州,观山鉴人,无处之民不似其地之山。
江南水乡平畴千里,偶有一山,必清清幽幽,如佳人独立,无逼人之势,有宜人之境。而江南之民,大多心性平和,姿质婉丽,故而江南多美女,其间寻常之属,也多是花容月貌,吴侬软语,绝非别处可比。
三秦之山,峰恋如聚,险怪奇崛,上薄云天,下临深渊。故而其地之民,性情慓悍,耐得饥渴,受的苦累,偶有一个仰天而啸,必然声闻九州。
关外之山,连绵不绝,气势雄浑,虽然山与山相差无多,却各个海拔不逊于东南名山。是以关外之民如山之浑厚,如山之质朴,饮的烈酒,抽的辣烟,吃得苦,下得力,而且争强好胜。南下的关外之民,顽劣者凶悍好斗,正直者不乏人杰。故而对于此处,誉之者曰“白山黑水出圣人”,贬之者曰“穷山恶水出刁民”。不管怎么说,总是不同于别处。
大兴安岭,可算是关外之山的主脉,自北而南,绵延千里,看起来不见峭拔突起的奇峰,其实这正是群山并肩而立的结果。若不信,随便拔起一座,置于东南,无不是“势拔五岳掩赤城”,抖尽威风。此地之民亦如此地之山,各有胸襟、各有抱负、身怀绝技、满腹经纶者不乏其人。正因人才济济,故而少有出群之野鹤。若将大兴安岭山中之民置于关内,置于江南,置于沿海,经商则为大贾,执教则为名师,为文则为圣手,参军则为名将,从政则为能吏,无不是一方人杰。
雄伟的山岳,峭拔的奇峰,绵延的岭脉,滋生了五千年的文明,养育了数十亿人民,而今,又成了疲惫的现代人偶尔放逐自己的精神归宿。
我爱山,如爱佳丽;我乐山,如乐友朋;我敬山,如敬父母;我学山,如学师傅!
本刊声明
近期发现,有不法人员冒充本刊制作本刊网页,非法收取稿件,非法出版和发行本刊,谋取利益。该非法网页域名为:http://www.sjzwszs.com/index.aspx?id=2122。请本刊的读者和作者辨清真伪,以免在投稿时蒙损。鉴于此行为,本刊已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相信这种非法行为必将遭到严厉打击,望周知。
《林业勘查设计》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