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导学”教学模式探讨
2017-03-11周久璘
周久璘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苏 南京 210003)
·名师论坛·
“自主导学”教学模式探讨
周久璘①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苏 南京 210003)
本文介绍了“自主导学”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阐述了作者对“自主导学”内涵的独特理解,并对“自主导学”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剖析.
自主导学;教学模式;流程
1 “自主导学”的依据
“自主导学”既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近年来,这种教学模式的试验给中学课堂教学带来了一份清新,已成为中学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一道风景线.
首先,“自主导学”教学模式与现代教育理念是相吻合的.爱因斯坦指出:自由行动和自我负责的教育,比起那种依赖训练、外界权威和追求名利的教育来,是多么的优越呀.夸美纽斯、卢梭等都主张尊重学生的自然成长,杜威将卢梭的教育思想概括为“教育即自然发展”.自然与自主密不可分,自然与自主都是学生健康成长的理想状态,学生的自然成长必定是自主发展,自主发展是自然成长的主要表现形式,而自然状态则意味着自由和自主,顺其自然与自主发展是理所当然的、重要的教育法则.
其次,“自主导学”教学模式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念.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且积极的自我建构过程,这个过程谁也不能代替.这个观点首先是由皮亚杰提出的,皮亚杰认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的接受者,更不是被灌输的对象.在皮亚杰看来,学习只能是学习者自主进行的,任何非自主的学习都不是真正的学习,或者说学习并没有真正发生.
再次,人本主义的教学理论也给“自主导学”提供了依据.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马斯洛曾经提出了著名的金字塔五层次需求理论,在他的五层次需求中,处于金字塔顶部的是自我实现的需求.自我实现就是最充分地发挥个体的潜在能力,自我实现意味着个体充分地、活跃地、忘我地、全神贯注地体验着生活.毫无疑问,学生的生活主要是学习活动,所以学生自我实现的前提是自主学习.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另一个代表人物罗杰斯则更加明确地提出:教育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在学习上要给他们以自己选择方式的机会.他认为: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只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笔者认为,这就是自主导学中“导”的主要内涵.
2 “自主导学”的内涵
在“自主导学”教学模式中,核心是学生自主.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学生自主呢?
第一,自己能做主.“我的学习我做主”,学生对学习有自己的权力,这种权力是选择权和决定权.从大的方面说,学生有选择课程的权力,从小的方面说,课堂学习中,学生应当有自主探究未知事物的权力,有独立思考的机会与自我运用知识的时间,也应当有自由表达自己观念的权力等.有人对教师说:“在你的课堂上,你可以做主呀!”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教师要有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责任感.不过,这句话也可能让人产生误解,这句话是否可以改动一下:“在你的课堂上,你可以让学生做主呀!”即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自主导学”教学模式中,因为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具有决策权,所以,他们能够保持对学习的兴趣.因为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具有决策权,所以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将承担起责任,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能够进行自我监控与自我约束,并能够自觉地适时调整,而不是自以为是.例如,在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地设计实验方案.如果这样做了,你肯定会惊讶:因为学生竟然会设计出七、八种可靠且可行的实验方案.
第二,自己是主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自然,学生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意味着对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尊重,意味着学生在课堂中处于中心位置,意味着“生本”教育理念的真正落实.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意味着教师的教学行为要真正服从于学生的需求,意味着课堂教学目标必须落实为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变,意味着学生绝不应当成为知识的被灌输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意味着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我支配学习时间与调控学习机会,而不是盲从于他人的意愿.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意味着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自由地思考和自由地交流.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他们能够愿学、想学和乐学(在孔子看来,乐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并能够坚持学.因为他们是学习的主人,所以他们能够保持学习的自律和自觉.例如,在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这一单元后,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让他们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设计单元总结课,然后让每个小组的代表进行授课,教师则做“甩手掌柜”.如果你做了这样的尝试,你会惊讶地发现:各个小组设计的教学结构及流程各具特色,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获得了极大的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得到了明显的增强,热烈的讨论会让课堂充满活力.
第三,自己很主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而不是被动地甚至被迫地参与.如果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那么学生对课堂就具有“所有权”,如果承认学生对学习行为能够做主,那么学生对学习行为就具有“决策权”,当学生获得这两项权力后,他们的学习肯定是主动的、自觉的,进而实现能学和会学,知识的生成是自我建构的,经验的丰富是在亲身体验中获得的.主动意味着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充分发挥,而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则意味着积极的学习动机被激发;主动意味着自由发展,正如有人所说:“主动即自由”,而学生的自由发展则意味着他们创造力的迸发.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中,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主动的探究、质疑、实践和创造等达成自己的学习目标;学生通过主动参与的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和互动,重组和丰富自己的学习经验.因为他们的学习是主动的,所以必定有较高的学习效能,因为他们的学习是主动的,所以其生成必然是知、情、意和谐统一的生成,学生获得的不仅是知识,而是自己生命的成长.例如,在学习“分压式控制电路”时,如果你让学生分小组自主探究,你会惊讶地发现:他们不仅能够掌握分压式电路的连接方式,还能够理解分压式电路的适用条件,甚至还可能发现分压式电路的调节特性.
自己很主动的另一种表现是,在课堂内外学生都能够自愿地、自觉地帮助同伴学习,进而实现真正的互助学习和有效的合作学习.使得学习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还是一种交互的过程.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自主在现代教学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笔者认为:有自主,才有主动;有自主,才有生动;有自主,才有灵动.当我们在课堂中落实了学生自主,那么,课堂上就会出现生动活泼、趣味横溢的氛围,就会产生更多的出人意料的动态生成.
在“自主导学”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我们承认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我们主张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做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能够随心所欲、为所欲为,这是因为,人除了具有能动性外,还具有受动性.特别是任何成长中的个体,都具有受动性、依附性和模仿性的特征;同时,任何的学习内容对学习者来说都是陌生的,因此,学习者的学习通常需要有经验的人来提供帮助.这些因素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在“自主导学”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作用仍然具有不可代替性,这种作用就是“导”.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承认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其次,教师要相信学生,这是教育中的一条至关重要的法则,因为当教师相信学生时,可以让学生维持或获得自信,而自信则是自主的“伙伴”,也是成功的精神保障.再其次,教师要认真地做好“导”的工作.
什么是教师的“导”呢?
第一,教师的引导.通过设置教学情境,通过设计疑问等,对学习的内容及探究的方向进行正确的引导,对课堂的进程进行正确的导向,让其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譬如复习性的教学铺垫就是一种准备性的引导;譬如通过描述生活中的例子或现象,让学生对某物理知识产生初步的意识,这是一种引导;譬如演示一个物理实验,让学生描述或解释观察到的物理现象,这个实验就是引导;譬如学生在探究中,教师针对具体情况进行设疑或激疑,这同样也是引导.例如,有位教师在讲授“静摩擦力”时,在教室前面放置了两根铁杆,先让两位男生徒手爬铁杆,然后提出问题:人为什么能够沿铁杆往上爬行?这就是一个较好的实验引导,能够让学生很快地进入探究的状态.
第二,教师的指导.相对于“引导”,“指导”要具体一些,指向性更明确一些,它是“对症下药”式的启发,是对学生进退无措时的点拨,是对学生“堕坑落堑”时的提醒.指导通常出现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由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给予学生及时的、针对性较强的帮助.譬如在学生亲自尝试的过程中,或在学生讨论、互助的过程中,或在学生遇到探究障碍时,教师进行及时的点拨、启发,或提出思考时需要注意的方面,或针对具体问题的解决提出其他思考方向的建议(如我们能否从某方向去考虑这个问题)等,使学生豁然开朗,这就是指导.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类似于儿童学走路时成人的帮助一样,在儿童学习走路时,需要成人去扶一把,还需要成人反复地做示范,但是,成人的帮助并不能代替儿童学走路.同样的道理,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也不能越俎代庖.例如,“用半偏法测电流表内阻”实验一方面凸显了物理思想与方法,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了较高的学习难度.因此,在学生自主的前提下,需要教师适时地给予学习指导:(1) 为什么用电阻箱而不用滑动变阻器跟电流表并联?(2) 当电阻箱支路闭合后,调节电阻箱,让电流表半偏,什么情况下,电流表内阻可认为与电阻箱的读数相等?(3) 在电阻箱支路闭合前后,如何做到让干路电流基本不变?
第三,教师的教导.相对“引导”与“指导”,“教导”则是更为具体的“导”,更为细致的“导”和更为明确的“导”.如果说“指导”是“半成品”,那么“教导”通常就是“成品”.如果说“指导”需要意会与领悟,那么“教导”则是一种传授,只是这种传授一定是在学生独立思考或合作互动的基础之上进行的,而不是教师的包办代替,也不是教师直接灌输.譬如学生虽然经过尝试,但对问题仍然疑惑不解时,教师帮助释疑;譬如在解决问题后,学生对解决问题思路的表述还不够清晰时,或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虽然正确,但比较零散时,或学生对问题的结论的解释还不够完整或准确时,或学生对问题的阐述有局限性或片面性时,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进行更为完整、全面、准确的整理、总结、抽象、推广或概括,使学生对原有问题的认识更全面、更准确、更深刻,这些就是需要教师所做的课堂教导.例如在学习了“静摩擦力”后,教师可以做如下提炼性的教导,静摩擦力具有这样的“脾气”:因势而有,逆势而为,随势而变,破势而限.
3 “自主导学”的流程
“自主导学”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模式,必定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形式,也必定有一套可操作的程序(即流程).笔者以为,“自主导学”教学模式通常应当具有这样的流程:问题引导、独立思考、合作互助、交流分享和教师点评等.
(1) 问题引导
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通常开始于相关问题.自主学习的主题通常由教师设计,而且一般是以问题引导的形式出现,其问题的设计通常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问题引导中,问题通常不是单一的,而是系列问题,系列问题的设计应当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逻辑.在新授课中通常是从生活现象或实验现象中提出问题,在复习课中通常是以练习题作为问题引导.
(2) 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劳动”.在学习中,亲身体验是必要的,而独立思考则是亲身体验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解决问题时,个体尝试是必要的,而独立思考通常也是个体尝试的前期阶段.独立思考表明,思考不受外界干涉或控制,因此是自由状态下的思考,这就是心的自由,由此而产生自由的思想,这样的思想往往蕴含着创造的精神,我们应当鼓励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独立思考者.在课堂上,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由问题的难度确定,我们必须把握这样的原则:必须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
(3) 合作互动
亲身体验的一个重要维度是合作互动,合作互动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特别大.学习离开独立思考不行,学习仅有独立思考也不行,有效的学习同样离不开合作互动,正如俗语所说的那样:孤掌难鸣,其实“教育”这个词本身,就是人类在互动中形成的交流符号.在教学中,合作互动是思考的互动、是观念的交换、是思想的交流,同时合作互动也是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主要手段.合作互动可以有分工,更要有合作,合作互动的主要形式应当是独立思考后的平等、自由与广泛的讨论,在这种讨论中,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可以适时给予适当的提示,这就是教师的指导,通过这样的指导可以提高合作互动的效率和质量.
(4) 交流分享
合作互助的范围通常是学习小组(学习小组通常以2—4人为宜),而交流分享的范围一般是整个班级.交流互动的形式一般是由各学习小组的代表对问题探究的思路、方案、步骤和结果进行汇报.汇报后,同小组的其他学生可以补充或更正,其他小组的同学则可以发问,甚至质疑.交流分享的意义在于,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了信息的互通、观念的互动、思想的交流与思维的碰撞,其结果是全体学生思路的开拓和认知的完善.
(5) 教师点评
教师点评是以教师的点和评的方式,对学生活动或学习结果进行点拨和评价,点拨思路,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导航;评价思路,引发新思路.在教师点评环节,教师要对学生的解答、思路、方法或结论等进行点评.点评要具有激励性,点评要突出重点,化解难点,点评也要简洁精练,指向关键.教师的点拨也可以帮助学生在更高层次上进行总结与归纳,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提炼与升华.教师点评的意义在于使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更全面,建构的知识更准确,获得的方法更清晰,形成的思想更丰富.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自主导学”教学模式的流程是相对固定的系统,然而,流程内的每一个步骤却是完全开放的子系统,这为教师实施“自主导学”教学模式时发挥创造性和体现教学特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自主导学”教学模式中,主体是学生,关键是教师,学生自主是“红花”,教师的导则是“绿叶”,教师必须要做到:放得了心,撒得了手,做到收放自如,同时控制得住局面.教师应当大胆地减少课堂控制,让学生独立思考或亲自尝试的机会再多一些,让学生互助交流的程度再深入一些,让学生自我探究的时间再延长一些.减少课堂控制,意味着课堂权力的回归,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的时候,课堂上就会出现思维的波澜和互动的高潮,这正是我们的期待.
[1] 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1,(2).
[2] 肖川.学生学习方式将悄然变化[N].中国教育报,2001-9-19(4).
[3] 周久璘.为丰富学生的智慧而教[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4] 张楚廷.课程与教学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①名师简介:周久璘,江苏省物理特级教师、首批教授级高级教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南京市学科带头人、首批名教师,任南京物理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物理学科专家委员、《物理之友》编委,主要研究中学物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