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目的论视角看理雅各和老安的《礼记》英译

2017-03-11方美珍

武夷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雅各英译本礼记

方美珍

(闽江学院 软件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1)

从目的论视角看理雅各和老安的《礼记》英译

方美珍

(闽江学院 软件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1)

以功能目的翻译理论为指导,对理雅各、老安的《礼记》两个英译本进行比较,探讨两个译本由于译者翻译目的的不同,所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以期为中国古代典籍的翻译提供一些探索性的借鉴经验。

《礼记》;理雅各;老安;英译本;翻译策略;功能目的

《礼记》,中国古代的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其主要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记录了孔子和弟子的问答,解释了《仪礼》,并阐述修身做人的准则,其内容广博,涉及的门类繁多,涵盖了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它体现了先秦儒家政治、哲学和伦理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它也是解读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和儒家思想的重要途径之一。

以功能目的翻译理论为指导,本文对《礼记》的两个英译本进行比较,探讨由于翻译目的的不同而在翻译策略上选择的差异,以期为中国古代典籍的翻译提供一些借鉴经验。

一、目的论简介

目的论是由德国两位著名的功能派学者德国的凯瑟琳娜.莱斯(Katharina Reiss)和汉斯·弗米尔 (Vermeer)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 8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翻译观。 目的论主张目标文本的形式应该首先由功能即目标文本在目标语境中希望达到的“目的”来决定。[1]汉斯·弗米尔 (Vermeer)提出目的理论,将翻译从原文中心论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主张翻译是以原文为基础的有目的和有结果的行为,同时这一行为一定要经过协商来完成。在翻译要遵循的一系列法则中,目的法则居于首要地位。功能翻译理论为英汉翻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思想是翻译目的理论。[2]

二、《礼记》两个英译本的比较

理雅各(James Legge)是苏格兰著名的汉学家和翻译家,他是第一个系统研究、翻译中国古代经典的人,他翻译的中国古代经典都收录在《中国经典》中,其中也包括了《礼记》译本。理雅各的译本至今备受学术界的推崇。老安是著名的学者和翻译家,他翻译了《论语》《礼记》等儒学典籍。

以下对理雅各和老安的《礼记》英译本进行比较,探讨译者由于翻译目的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以达到其文化传播的目的。

(一)详尽还是简约

根据功能翻译理论,理雅各的《礼记》英译本属于文献型翻译。理雅各的译本中有很多脚注,考据详尽,对难词进行注释,提供文化背景并阐述他自己的见解,这种附带有详细解释的译本有利于学者的学术研究,但难免会降低文本的可读性,让普通读者觉得枯燥而望而生畏。理雅各采取这种厚重型的翻译策略反应了他想详尽传播中国古老文化的目的。老安的英译本则轻松简约。首先,老安并没有全文翻译《礼记》,而是采取了节选翻译的策略。其次,他把《礼记》全文分成若干个小文章,并给每篇文章取个题目。再次,老安的译文注释较少,更为注重译文的流畅程度。这种简约轻松的读本让普通的读者更喜欢,却难以让进行学术研究的学者满足。

(二)归化还是异化

归化和异化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常用的两种处理文化差异的方法。归化翻译主张用目标语文化代替源语文化。异化翻译主张保持源语的语言和文化特色。译者有必要灵活地运用这两种译法,来达到更好传播文化的目的。

例1: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3](月令)

理雅各译:In thismonth the son of Heaven prays to the Lord-on-High for a good year on the first Xin day.[4]

老安译:During themonth the Son of Heaven prays to the Lord-on-High for a good year on Xin Day.[3]

这句中的“上帝”一词,理雅各采取了归化译法,将它译为“God”,即西方圣经中的上帝,但中国古籍中的“上帝”的内涵显然和西方文化中的“上帝”是不同的,理雅各的这种译法在当时引起了很多争议,但也反应了作为传教士的理雅各有宗教融合的倾向。[5]老安对于“上帝”一词则采用异化的翻译方法,将其译为“the Lord-on-High”,反应了其想在西方读者中传播东方异域文化的思想。句子中的“元日”一词,理雅各和老安则都采用了异化的译法,采用音译加注的方式对这个进行解释。这里的“元日”指辛日,理雅各和老安在注释中解释了中国古代的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并指出“the Xin Day refers to the eighth number of the Heavenly Stems”,详尽传递了源文化中特有的文化概念。

例2: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藉。[3](月令)

理雅各译:He conducts his three ducalministers,his nine highministers,the feudal princes and his Great officers,all with their own hands to plough the field of God.[4]

老安译:…leads the procession of the three dukes,the nineministers,the feudal princes and the senior officers towards “the loan-land from Heaven”.[3]

源文中的“三公”“九卿”是极具中国古代文化内涵的词,“三公”是中国古代最为尊显三个官职的合称,分别指司马、司徒、司空。而“九卿”指的是少师、少傅、少保、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这九个官职。这里理雅各和老安都采用了同化的翻译方法,没有对“三公”“九卿”进行详细的解释,而是对应地用上了“duke”“ducalminister”“minister”等词避免过于繁琐的解释让读者望而生畏。

(三)音译还是意译

音译和意译都是重要的翻译方法。对于专有名词的翻译,常用到音译法。对于一些特定文化词的翻译也常用音译法。但对于一些能够用词语简单解释的文化负载词,也可以采用意译法。[6]

例3:能言,男唯女俞[3](内则)

理雅各译:A boy (was taught to)respond boldly and clearly;girl,submissively and low.[4]

老安译:When they have learned how to speak and reply others,the boy should say “Wei”,while the girl“yu”.[3]

句子中的拟声词“唯”和“俞”是形容古代对于男孩女孩回答别人时的声音,这两个词的翻译,理雅各用的是意译的方法,而老安用的是音译的方法。理雅各的意译能让读者了解到为什么男孩和女孩回答时要用不同的词,因为男孩的回答要显得响亮清晰,而女孩的回答要显得顺从温和。老安的音译没有解释不同应答的原因,只能靠读音让读者自己去领会其中的含义。如果采用音译加解释,既能保留外来语的异国情调,又能解释清楚源文含义,文化传递的效果会更好。

例4: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3](礼运)

理雅各译:and thus it was (also)than Yu,Tang,Wen and Wu,king Cheng,and the duke of Zhou obtained their distinction.[4]

老安译:It was just for this reason that Yu the Great,King Tang of Shang,KingsWen,Wu and Cheng and the Duke of Zhou achieved great eminence.[3]

源文中的人名“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理雅各和老安都采用了音译加注的方法来翻译。老安在“禹”“汤”前还加了修饰语来说明他们的身份。理雅各和老安都在注释中详细地介绍了这些中国古代非常著名的君王圣贤,让读者更进一步了解了中国文化。在翻译人名,地名时,音译是非常有用的翻译手段。

(四)直译还是意译

直译作为一种重要的翻译方法,它能够传达原文意义并体现原文的风格。但有时如果不注意语境而采取直译,则不能正确传达原文意义,造成事与愿违。意译则在忠实原文内容基础,摆脱了原文结构束缚。直译和意译各有长短,无论是直译还是意译或者是两者的有机结合,传达的效果也是见仁见智。

例5:兵革不试,五刑不用[3](乐记)

理雅各译:There would be no occasion for the weapons of war,and no employment of the five punishments.[4]

老安译:Swords and spears are no longer in use;various penalties are no longer enforced.[3]

古代文言文中的数字有的是表示确定的数目,是实指,有的则表示不确定的数目,是虚指。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数字三就是虚指。源文“五刑”中的“五”也是虚指。理雅各用直译的方法翻译为“five punishments”,是由于没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中一些数字的含义。而老安用意译法,翻译为“various penalties”则更加确切地表达了源文的意思。

例6:然后正六律,和五声[3](乐记)

理雅各译:After which they framed with exactness the six accords(upper and lower),and gave harmony to the five notes(of the scale)[4]

老安译:The six temperaments were rectified,and the fivemodes in the scale were regulated.[3]

源文中的“五声”“六律”是指古代汉族音律,“五声”即“宫、商、角、徵、羽”“六律”指的是阴阳各六的十二律。属于奇数的六种律称为阳律,属于偶数的六种律称为阴律。通常古书中的五音六律中的六律是指阳律。这两个富有古代中国文化内涵的词,如果用意译解释起来将非常繁琐,这里理雅各和老安都采用了直译加注的方法,既保留了源文化的特色,又向读者详尽传达了源文的意思。

三、结语

在以上的两个《礼记》译本中,理雅各和老安从自己翻译的目的出发,分别采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理雅各的译本严谨,风格审慎,有着详尽的注释,不愧为中国古代经典的标准译本。他翻译的目的既是传播中国文化同时也是为他的传教铺路。老安的译文简洁,流畅,但相关的注解较少。根据功能目的翻译理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从译文预期目出发,决定其翻译策略与方法,其译文的忠实程度和形式是由其对译文目的和原文的理解来决定的。在全球化的今天,译者有必要学习并借鉴前人的翻译经验,并根据自己的目的选择翻译策略,向世界传播中华文明。

[1]谢天振.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135-136.

[2]李红霞.浅析德国功能目的翻译理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45-146.

[3]礼记[M].徐超,注释.安增才,译.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1999:82-182.

[4]LEGGE J.The Li Ki[M]//MULLER M.In the sacred books of the East:Vol.27.Oxford:Clarendon Press,1885:201-528.

[5]岳峰.儒经西传中的翻译与文化意象的变化[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126.

[6]郭著章,黄粉保,毛新耕.文言英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188.

(责任编辑:江 玲)

Comparative Studies on the Two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the Book of Rites

FANGMeizhen
(Software College,Minjiang University,Fuzhou 350001)

In the lightof “Skopos Theory”,this thesis undert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Book of Rites respectively by James Legge and Lao An,probing into the aspects of translation strategy.

the Book of Rites;English translation;translation strategy;Skopos Theory

H135.9

:A

:1674-2109(2017)05-0036-03

2016-07-23

方美珍(1974-),女,汉族,助教,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雅各英译本礼记
SOUNDS OF THE VILLAGE
基于语料库中英译本译者主体性的对比分析——基于韩国作家韩江的《素食主义者》中英译本平行语料库
《礼记·祭统》孝道观的神圣意蕴
半途而废
王韬辅助理雅各翻译中国典籍过程考
瑞典文《红楼梦》译介源流考*——兼驳霍闵英译本转译论
杨宪益-戴乃迭《红楼梦》英译本后四十回底本考证
功能对等理论下《醉翁亭记》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黄雅各 不会音乐的健身教练不是一个好演员
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