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发展形势下新建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

2017-07-01

武夷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新建应用型转型

许 正

(莆田学院 办公室,福建 莆田 351100)

转型发展形势下新建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

许 正

(莆田学院 办公室,福建 莆田 351100)

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重点是体现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质上是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者存在本质上的共同点。转型发展形势下,新建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出现了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创新创业文化形塑、创新创业文化存在价值导向片面性、自身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要从人才培养模式、教育课程体系、文化氛围等方面积极拓展创业文化建设空间,从而真正推动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与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转型发展;新建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文化

一、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内涵与意义

高校创新创业文化是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过程所形成的文化,由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构成,表现为高校师生积极创新创业的价值理念、精神状态和实际行动[1]。创新创业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培育创新创业文化有利于提高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优化大学精神和提升高校竞争力。

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使得其创新创业文化建设凸显了其三个方面的重要性:一是有助于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创新创业文化不仅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也促进学生形成创新思维,满足知识经济社会对人才不断提升的标准,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二是有助于形成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社会对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长期需求迫切需要创业教育的长效性。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曾指出“基于文化的优势是最根本的,最难替代和模仿的,最持久的和最核心的竞争优势。”因此,创新创业文化是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的有效保障。三是有助于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创新创业文化是与社会经济等密切相连的文化,新建本科院校通过培养无缝对接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最终实现双赢。

二、新建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困境分析

根据麦可思研究院 《就业蓝皮书:2016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统计数据,2015届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3%,比2014届(2.9%)高0.1个百分点,比2013届(2.3%)高0.7个百分点。[2]在“大众创业”氛围下,我国大学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上升明显,但仍远低于欧美国家毕业生(美国大学生20%至30%),甚至低于高职高专毕业生(3.9%)。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普遍存在学生创业率低的问题,学生自主创业比例低于全国平均创业率。以福建省部分新建本科院校为例,见表1。

表1 福建省部分新建本科院校自主创业情况表Table 1 self-employment in partof the newly built undergraduate cour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Fujian province

在国家大力提倡创新创业的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难有起色充分反映了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存在亟需破解的难题:一是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创新创业文化形塑。新建本科院校存在严重办学模式“趋同”和人才培养“倒挂”现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不足,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不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使得新建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文化难以形成自身特色。二是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存在价值导向片面性。创新创业教育源于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以“创业带动就业”是高校和政府积极鼓励学生创新创业的直接原因。这种创业导向必然引发重视创新创业知识技能培养,忽略正确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价值观培养。三是固有观念影响创新创业文化建设。受传统以安分守己的从业文化束缚,社会对创业认同度低、学生创业精神不够、创新创业存在的高风险都影响了自主创业率,多数毕业生并无创业准备,缺少创业计划书和资金运作计划,单凭创业理想和创业偶像的激励难以获得成功。四是自身保障机制不健全。高校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者、倡导者与扶持者。目前,新建本科院校与多数实习实践基地止于浅层合作,创新创业孵化器不成熟也是导致大学生创业率低的重要因素。

三、转型发展形势下的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当前国家经济下行压力和结构性改革 “倒逼”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2015年10月三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指出,新建本科院校应把办学思路“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12月,福建省教育厅、发改委、财政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工作的通知》,指出了到2020年,福建省要建成5所示范型应用性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正在深刻影响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方向。

高校转型发展的实质是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向出现了结构性偏差。2016年4月首次发布的《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指出,中国高校存在创新人才培养力度不够问题,创新创业教育仍是“软肋”。新建本科院校要实现转型发展,必须从人才培养模式、教育课程体系、文化氛围等方面积极拓展创业文化建设空间。

(一)建设协同育人创新创业文化

建设协同育人的创新创业文化,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的重要途径。在转型发展的大环境下,新建本科院校纷纷制定了专业群建设方案,积极探索组建产业学院途径,见表2。

产业学院是建设协同育人创新创业文化的可靠载体,通过产业学院建设,实现双方在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标准、课程体系建设等深度融合,其中打造“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是协同育人的重要方式。新建本科院校必须加大教师转型力度,选送专业教师到行业、企业深度锻炼,改革现有教师评价体系,加强教师分类管理,设置不同类型的教师岗位;完善“双师双能型”专兼职教师引进、认证与使用机制,聘请产业学院所在的专业技术人员为学生授课。进而共同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需求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无缝对接。

表2 福建省部分新建本科院校专业群和产业学院建设情况表Table 2 institute of professional group and industry construction in partof the newly builtundergraduate cour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Fujian province

(二)完善创意创新创业(“三创”)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建设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核心。新建本科院校要以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改革为突破口,加大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力度,培养学生的创意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推动课程内容与职业(行业)标准对接,整合专业基础课、主干课、专业技能应用和实验实践课,形成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提高实践课程学时占比,为学生实习实践提供条件。

新建本科院校要从根本上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把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置于教学工作的重要位置。如莆田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提出了创意创新创业的“三创”(创意、创新、创业)教育,就颇具示范性。“创意首先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思维成果,也就是一种不平凡的、富有创见性的思维方式和一种新鲜的、新奇的思维成果”[3],创意具有打破常规、拒绝平庸和求新求异的特征。创意教育是培养能力,培育现有创意、实践创意而形成的系统教育过程。创意思维是创新的萌芽阶段,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指标体系中具有先导性作用。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要根据学生创业意愿与实际,因材施教开展创新创业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业教育通识课程,普及基本知识;面向对创业感兴趣的学生,开设创业管理、小企业创建学、网络创业指导、市场营销学等选修课,帮助他们掌握创业的基础知识;面向准备创业的学生,开设SYB等课程,把知识转化为创业技能,促进学生增强创新创业能力。

(三)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高校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是学生创新创业的助推器。新建本科院校要摒弃功利性的创业文化,注重培养良好的校园创新创业教育文化及理念,建设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校园文化氛围。

新建本科院校要从基础教育就开始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兼顾课内外,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学校可以开展大学生创业知识讲座,邀请企业家和杰出校友向学生传授创业思路、创业经验等。同时聘请创业精英担任学生创业顾问,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持续开展创业指导讲座、创业知识竞赛、创业计划大赛、各类科技竞赛等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系列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参加创意创新科技活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等创新实践活动。

创新创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创新创业文化建设是高校就业创业工作的重要环节。在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下,创新创业文化建设对于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有着重要影响。它既是新建本科院校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又是其转型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文化建设,才能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和就业创业工作思路,促进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最终实现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郝其宏.我国高校创业文化建设刍议[J].教育探索,2012(03):146-148.

[2]麦可思研究院.就业蓝皮书·2016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104.

[3]丁俊杰.创意学概论[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1-2.

(责任编辑:陈 虹)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new ly Establish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under the Situation of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TakesomenewlyEstablishedundergraduateCollegesin Fujian Provinceasanexample

XU Zheng

(Putian University,Putian,Fujian 351100)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cultur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mainly reflected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personnel training mode,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newly establish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essentially a structural reform of the supply side of the higher education,for the twomajor have common points.Starting from the talent trainingmode,curriculum system,cultural atmosphere,the building of cultural space should be strengthened,so as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of the new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structural reform of the supply side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newly establish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culture construction

G642

:A

:1674-2109(2017)05-0094-04

2016-09-14

许正(1982-),男,汉族,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与大学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新建应用型转型
Spin transport properties in ferromagnet/superconductor junctions on topological insulator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转型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