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亚古代文明研究的一部佳作
——评《古代西亚文明》
2017-03-11曹卫平
曹卫平
(湖南文理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西亚古代文明研究的一部佳作
——评《古代西亚文明》
曹卫平
(湖南文理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古代西亚文明史的系统构建一直是我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中的一个学术难题,我国学者自上世纪末以来,对古代西亚文明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研究和探讨,产生了一些标志性的代表成果,但由于研究视角、史料等所限,未能从整体上对古代西亚文明进行系统论述。令人欣慰的是,山东滨州学院青年教师亓佩成著《古代西亚文明》(山东大学出版社2016年出版)一书,以翔实的史料、独特的视角,较为系统地梳理了古代西亚诸文明的兴衰历程,探讨了相关学术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国对古代西亚文明的研究。
《古代西亚文明》一书共分五章,分别介绍了苏美尔-阿卡德文明、巴比伦文明、亚述文明、古代叙利亚和小亚细亚文明以及波斯文明。该书有以下亮点:
首先,作者对古代西亚诸文明的介绍是系统和完整的。全书以苏美尔-阿卡德文明为起点,以萨珊波斯帝国的灭亡结束,较为完整地构建了古代西亚文明体系。例如,对于古巴比伦文明,国内学者大多仅介绍古巴比伦王国和新巴比伦王国,很少涉及其他王朝。实际上古巴比伦文明有11个连续王朝,其中加喜特王朝在巴比伦文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巴比伦文明的延续和传承功不可没。作者对国内学者极少涉及的加喜特王朝的外交活动有较为详细的论述。此外,作者对国内学界涉及甚少的古代叙利亚和小亚细亚文明的论述也甚为详细、完整,对西亚古代文明中的埃勃拉文明、帕尔米拉文明和乌拉尔图文明的论述在国内学界是一种填补空白的尝试,对于中国学人全面了解上古西亚文明有所裨益。对波斯文明,作者完整地论述了埃兰王国、米底帝国、波斯帝国、安息帝国和萨珊波斯帝国的兴衰,其中对安息帝国和萨珊波斯帝国的介绍与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内学界在此方面研究的不足。
其次,作者在宏观叙述中突出专题研究。在论述苏美尔-古提王朝时,作者在梳理西方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阿卡德帝国灭亡的根本原因并非古提人入侵所致,而是由于苏美尔地区的饥荒所造成的。关于亚述帝国的扩张,学术界一般认为亚述的血腥统治给被征服地区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但是作者经过爬梳史料,强调亚述对巴比伦的征服不仅结束了南美索不达米亚混乱的政治格局,而且对巴比伦文化的传承和复兴起到了促进作用。关于赫梯人对铁器的使用,传统观点认为由于赫梯人垄断了冶铁技术而称雄西亚多年,但作者认为,赫梯帝国的崛起并不仅仅在于他们掌握了冶铁术和使用铁器,还在于先进的战术和强大的战斗力。作者对波斯政治体制的流变、波斯诸王的治国方略及与西方的冲突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介绍和分析,阐述了自埃兰王国至萨珊波斯帝国的古代伊朗文明政体的产生、形式、作用及影响,并在制度的差异、国家安全战略和经济利益等方面,较为全面地分析和揭示了波斯与西方国家冲突的来龙去脉。
再次,该书史料翔实,通过时间轴和地图,感性、直观地向读者展示了古代西亚诸文明兴起与衰落的宏伟画卷。作者论述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都建立在认真分析各种史料的基础上,综述不同史家的观点,同时突破传统观点的限制,阐明自己的看法。如在论述居鲁士大帝是否烧死吕底亚国王克洛伊索斯时,作者认为一些史家的传统观点不可靠,断定居鲁士大帝没有杀死克洛伊索斯。此书在每一章节的开头,都将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做成时间轴,这在国内其他历史著述中并不多见。时间轴之于正文,不啻锦上添花。
最后,作者在序言中提出并论述了古代近东年表纪年法问题。古代近东年表是古代近东一系列历史事件、统治者和王朝所构成的时间框架。目前国内教科书或其他著作在提到古代近东年代时不够精确,有时甚至互为矛盾。作者指出,近东年代纪元主要有超长年表、长年表、中年表、短年表和超短年表5种方法,而最合理和常用的则是中年表和短年表。从铜器时代到加喜特巴比伦王朝末期的历史年表是“相对年表”,而非“绝对年表”,其时间长度可分割为56年或64年的时间间隔,一般情况下短年表加上64年,就是相应的中年表。目前对古代近东年表的研究,在我国还是一个新课题,作者对此的探讨有一定学术意义。
当然,作为一部篇幅宏大、涉及地区广泛的通史性著作,此书的瑕疵亦难避免。首先,由于作者对国外资料掌握的不足,在论述古代西亚文明时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有的介绍甚为肤浅,如关于入侵地中海东岸的海上民族。其次,作者对国外相关学术观点了解有限,个别内容的论述较为贫乏。然而,瑕不掩瑜,该书仍不失为当前我国史学界一部全面了解古代西亚文明的佳作。
(责任编辑:沈红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