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中国应对冷战后美国对华文化外交的对策

2017-03-11

文化软实力 2017年1期
关键词:实力文化产业价值观

李 德 俊

试论中国应对冷战后美国对华文化外交的对策

李 德 俊

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加大了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文化外交力度,并把文化外交战略作为整体对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冷战后的美国对华文化外交,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美关系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进步,但其明显的强权特性,以及“和平演变”、“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给中国的文化主权和国家安全也带来了诸多挑战。为更好地应对冷战后美国的对华文化外交战略,我们应采取积极措施,进一步加大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力度,不断增强中国文化的感召力和国际影响力。

冷战后;文化外交;传统文化;文化产业,文化传播

冷战后美国积极对华推行文化外交,不仅是出于中美两国两种意识形态斗争的需要,也是为了帮助美国有效遏制中国的发展与崛起,继续维持其全球霸主的地位,文化外交已成为影响冷战后中美关系的主要因素。纵观冷战后的美国对华文化外交实践,不难发现,美国政府的对华文化外交对中国而言就是一把双刃剑。它虽然在客观上推动了中美两国的文化交流、增进了两国民众的相互理解,其文化外交的内容、机制和方式方法等也为中国的对外文化战略提供了有益借鉴,但我们也必须看到,美国的对华文化外交存在着明显的霸权特性,在实施过程中经常表现出一种咄咄逼人的态势,给中国的国家主权与安全带来了诸多挑战。面对美国文化的强势输入,我们应尽早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一方面,需认清美国对华文化外交的正反效应,扬长避短,积极吸收合理养分为我国的文化建设所用;另一方面,需做大做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增强全民族的文化自信,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中国的对外文化交往能力,扩大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一 认清美国对华文化外交的两面性

(一)吸收对华文化外交中的积极因子

美国之所以能在当代世界文化格局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除了强大的国力支撑和政府的积极推广之外,美国文化自身所具备的先进性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美国在2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同时也创造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丰富的文化财产和精神财富,这其中有许多是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的。对此,中国政府在中美文化交往中,应敢于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积极吸收美国对华文化输出中的积极因子,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用。比如,针对美国在华所宣扬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和公民权利等理念,中国政府就应加以借鉴和利用,因为这些理念彰显着人类社会的普遍价值追求,是人类近现代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应该为全人类所共享,中国也不应例外。再如,针对美国对华开展的文化教育交流项目,中国政府也应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因为这些交流项目虽然包藏美国“和平演变”中国的祸心,但也不可否认,它们在客观上提升了中国的教育和科研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国国内建设急需的先进知识、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

(二)抵制对华文化外交中的意识形态渗透

就冷战后中美两国的文化交往而言,意识形态因素依然是美国对华文化外交的重要考量内容。虽然受意识形态主导的美国文化外交政策不再是影响中美关系的常在因素,但它仍然会影响中美两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博弈态势,影响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间的竞争状况。*赵轩.全球化时代美国文化输出战略研究[D/OL].长春:吉林大学, 2014: 137[2014-06-06]. http://kns.cnki.net/KCMS /detail/detail.aspx?dbcode=CDFD&dbname=CDFD1214&filename=1014211580.nh&v=Mjk3NzhSOGVYMUx1eFlTN0RoMVQzcVRyV00xRnJ DVVJ MMmZaT1J2Rnkva1Vydk9WRjI2R3JHNUg5VEVyNUViUEk=.从目前来看,美国对华的意识形态渗透,主要是在人权问题、政治制度、宗教和民族政策等方面对中国展开“妖魔化”的宣传攻势,并借此输出美国式的文化价值观和民主制度。美国之所以会在冷战后依然锲而不舍地对华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主要是因为中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上的发展壮大,已经使美国意识到,仅依靠武力和战争是无法有效对付中国的。美国要想保障其全球经济及安全利益,实现世界美国化的战略目标,就必须依靠“和平演变”手段来改造中国,通过向中国输出美国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把中国变成美国式的资本主义国家。由此可见,虽然美国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欢迎一个强大、和平和繁荣的中国”,但其改变中国政权性质,迫使中国在政治制度上“美国化”的战略却始终没变。*刘国平.美国民主制度输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2006: 275.因此,面对冷战后的美国对华文化输出,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坚决抵制各种形式的意识形态渗透。

(三)反对对华文化外交中的文化霸权行为

冷战结束后,为构建全球文化霸权地位,美国不断地通过各种方式在对华文化外交中推行文化霸权行为。比如,美国凭借其在信息传媒领域的优势,不断地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对中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大肆向中国民众宣扬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价值观,鼓吹资本主义制度三权分立、多党轮流执政的优越性,并在此过程中大力抨击社会主义价值观,不断唱衰社会主义中国。此外,美国还通过大规模地向中国输出精神文化产品,来宣扬美国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其目的是借助好莱坞电影、流行音乐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来潜移默化地同化中国人的思想,使他们逐步认同和接受美国文化,并同时对本民族文化产生怀疑。美国文化的强势入侵,已经对中国普通民众,尤其是青年一代产生了不利影响。比如,在美国文化的影响下,中国青年一代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很大变化,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开始在青年人群中滋生蔓延,这对中国核心价值观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带来了极大挑战,对中国的国家文化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因此,为有效捍卫中国的文化主权与安全,我们需采取果断的措施,坚决反对美国对华文化外交中的各种文化霸权行为。

二 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任何一个社会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会涌现出不同的意识形态,但也都存在一种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这种主流意识形态构成了整个社会精神文化的灵魂和经纬,决定着文化软实力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在当代中国亦是如此。尽管现在中国存在多种意识形态成分,但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无疑占绝对主导地位,是当代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它“通过自身的科学性与先进性,通过执政党的地位和权威,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层面,对整个社会和文化起到一种教育和规范作用,”*罗成琰.加强和改进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思考[N].学习时报, 2014-04-05 (3).并为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指明了方向。因此,中国要想凭借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来抵制美国的意识形态渗透,就必须首先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不断增强其吸引力和感召力。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我们需重点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一)坚持以社会主义理论建设与创新为先导

坚持以社会主义理论建设与创新为先导,就是要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意识形态的根本,是我国的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指导思想。”*夏海军,栗志刚.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江淮论坛, 2009 (02): 83-87.只有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建设中的核心地位,才能让全体社会成员在思想上和文化上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正确方向。为此,我们应该秉承创新理念,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一方面,我们要“敢于揭示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对于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创造性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黄传新,叶政,吴兆雪.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N].光明日报, 2010-08-24 (9).,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新经验、形成新认知,进一步优化其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增强其理论解释的科学性,重塑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权威;另一方面,我们要推进理论创新,“坚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张国祚.怎样看待意识形态问题[J].红旗文稿, 2015 (08): 4-8.。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对马克思主义若干重大理论困惑和现实问题作出科学解释,提炼出更加符合中国实际的理论内涵,逐步形成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理论创新体系,彻底摒弃“以往对马克思主义简单化、教条化的理解及造成的后果”*陈晓明,周宏,等.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的新发展[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 69.,从而更好地来指导人们的思想认知和生产生活。

(二)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中心

“任何民族、任何国家最长久、最深厚的发展动力都源自其社会所尊崇的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张国祚.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必须回答的几个重要问题[J].科学社会主义, 2015 (05): 7-10.在当代中国,要想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来更好地为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服务,需要我们在社会价值体系建设中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中心,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摄力和引领功能。为此,我们一方面要敢于消除现实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对崇高价值的排斥和消解,并在社会实践中大力弘扬崇高价值,尤其是社会主义价值的合理性和正当性,旗帜鲜明地培育和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逐渐成为指导人们思想行为的主流价值观。另一方面,我们还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指导社会制度建设。缺失核心价值观的制度化建设,通常会造成社会倡导的主流价值与制度本身的内涵价值之间的对立与冲突,导致核心价值观难以有效培育和广泛践行。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为关键和重要的是把核心价值观体现在各种制度设计中,以制度体现和保障价值观的实现”*孙向军.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培育[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3 (02): 14-19.。此外,我们也应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公民意识建设。公民意识作为一种现代意识,是一国国民“对自身身份、权利、义务,包括自己应当遵循的价值、伦理和道德观念的理性认识和自觉”*孙向军.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培育[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3 (02): 14-19.,是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被广大民众信奉和践行的重要思想保障。只有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公民意识建设,才能坚定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信念,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三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的进步与发展,都离不开其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延续至今并不断发展丰富起来的维系整个社会的共同理念、精神状态、思维、生存方式和价值追求的精神成果的总和”*刘晓丽,孙爱芹.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看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2 (03): 27-30.,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所系、优势所在”*张国祚.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必须回答的几个重要问题[J].科学社会主义, 2015 (05): 7-10.。深入发掘、提炼、升华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既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核心竞争力必不可少的重要任务,又是增强中国文化自信、有效遏制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化盲目崇拜心理的有效途径。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我们应重点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深入发掘和准确把握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古人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不断传承和弘扬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是每个中华儿女的责任。但我们也需认识到,并非所有的传统文化都是值得传承和弘扬的,因为在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也混杂着一些消极落后的文化因子和一些与当今时代不相吻合的风俗习惯。这就要求我们,在弘扬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时不能一味守旧,要做到深入发掘、合理取舍,准确把握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结合目前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在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梳理和归纳时,需要我们首先对精神层面的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深入发掘,这其中包括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精神信仰和伦理观念等因素,并坚持把其中那些“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重要当代价值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作为传承、传播与弘扬的重点与基础”*陈曼娜,宋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J].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 (01): 54-58.,因为这些具有普世价值意义的文化资源,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思想根源。

(二)积极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要想提升文化软实力就必须加强传统文化和现实之间的相互融合,换而言之,即对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行提炼和发展后能够将新时代的特征得以完整的展现。”*任靖宇.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J].人民论坛,2016 (25): 230-231.这就要求我们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时,秉承创新的理念,在忠于历史的基础上,依照当今时代发展的实际需求,对其进行全方位地改造与创新,将传统文化中的那些积极的文化精神,如人文精神、“和合”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精神、礼治精神、“天人合一”思想等,赋予其新的时代特征,培育其新的时代品质,让它们成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思想精髓,成为引领当代中华儿女奋勇前行、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精神指南。换言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巨大的“软实力”价值,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才能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凝练成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持久动力。

(三)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力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颜晓峰,赵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J].文化软实力, 2016 (02): 46-51.,因此,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对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各类文化资源加大保护力度。为此,一方面,各级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组织开展各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整理与保护工程,并不断地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推广和宣传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整理与保护过程中,我们还应坚持保护利用与普及弘扬并重的原则,大力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推广和普及教育工作。这需要我们加大对古典文献资料的研究力度,不断推出一系列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有重要影响的文化作品,并通过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资源建设,在全社会,尤其是在青少年中进行推广和普及,使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潜移默化地成为每个中华儿女的行为准则。

四 提高中国文化产业的创造力和竞争力

文化产业作为一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这主要表现在“文化产业可以为社会提供文化生产力、能够保障国家传播力以及能够提升国家影响力等几个方面”*李怀亮,王锦慧.文化产业发展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J].河北学刊, 2011 (06): 177-180.。因此,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不断增强文化产业的创造力和竞争力,对于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核心竞争力,以及有效改善中美文化交往中“美强中弱”的不利局面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此,我们应重点做好以下三点:

(一)打破文化产业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完善文化产业的政策法律体系

伴随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传统的文化产业发展体制已经无法保证现代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此,我们应该积极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管理体制改革,不断破除文化产业发展的制度性障碍。一方面,我们要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打破党政二元结构的管理模式,减少政府对文化市场的干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我们要树立市场宏观调控意识,积极打破部门、行业、地域和所有制等方面的制度性壁垒,以战略规划为指导,努力构建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机制,不断推进文化产业的集约化转型升级,以文化产业发展的规模经济效应来逐步提升中国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熊正德.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思考:基于文化软实力视角[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05):73-77.此外,在打破文化产业发展的制度性障碍的同时,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与文化产业相关的政策法律体系,因为中国目前的文化产业发展尚不成熟,如果仅依靠市场的自我调控作用,很难保证其健康可持续发展。在健全和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法律体系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原则,从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出发,在遵守宪法的基础上,将文化类政策法规与相关的行政、工商类政策法规进行有机整合,逐步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文化产业政策法律体系,为中国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政策法律保障。

(二)推进文化产业的创新驱动战略和专业人才培育战略

科技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是提升中国文化产业整体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在文化产品的制造、营销和传播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未来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加快推进创新驱动战略,“让文化插上科技的翅膀”,“让科技具有文化的含量”,使“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在发展中实现完美融合。*李凤亮.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战略路径[J].南京社会科学, 2011 (12): 1-6.为此,我们一方面要为文化科技创新活动提供舒适、宽松的环境,并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运作模式,为文化产业的科技创新搭建有力的专业发展平台,保证文化科技创新成果的有效转化。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新技术、新媒体在传统文化产业中的应用,为传统文化产品注入科技的新鲜血液,不断增强传统文化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对外传播能力,使其更好地推进整个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也要重视文化产业的专业人才培育,因为文化产业是一种思想性与经济性高度契合的产业形态,文化产业的创意、制造、传播、管理等活动必须依靠专业人才才能实现。*熊正德.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思考:基于文化软实力视角[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05):73-77.在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培育过程中,一方面,我们要重视利用社会公共教育资源,借助教育手段逐步培养出一大批理论素养高、实践能力强的高水平专业人才,并积极构建专业人才引进机制,强化人才引进和储备力度。另一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的人才激励机制,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研究出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操作性强的人才扶持培养政策,从待遇上、事业上、生活上、感情上稳定和留住引进的人才,形成以业聚才、以才兴业、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吴林红,汪国梁.培育文化产业人才需制度激励——访全国人大代表王亚非[N].安徽日报, 2016-03-16 (2).。

(三)推进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力

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并非仅指传统意义上的文化贸易与投资,而是指集文化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和对外传播于一体的“走出去”,是中国文化产业顺应文化全球化趋势,主动利用各种文化资源和文化市场,推动文化产品国际化的重大战略选择。在推进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过程中,首先,我们要加快推进文化市场改革,要依据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努力推进中国文化产业由“政府办文化”向“社会办文化”转变,逐步实现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化、法制化、民权化和国际化,为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奠定基础。其次,我们要积极鼓励文化产业集聚式发展,实现文化产业规模化经营。对此,我们需要大力推进文化产业战略重组,通过兼并重组,不断培育出一批外向型的跨区域、跨部门、极具行业影响力的大型跨国文化企业集团,以强大的规模化经营来提升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再次,我们要努力构建多元化的文化对外传播渠道,不断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为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氛围。为此,我们要大力扶持中国各类文化传媒机构的建设,“把提升主流媒体影响力作为重点,加强主流媒体的人力资源建设,增强主流媒体的硬件配置,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发研究新型传播媒介和传播技术”*郭琦,洪晓楠.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研究[J].文化学刊, 2016 (09): 6-11.,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地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亲和力和吸引力,拉近与他国民众的文化心理距离,减少他们对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的疑虑或敌意。

五 建立对外文化传播长效机制

对外文化传播是实现国家文化外交政策目标的基本战略手段,而不是战术手段。建立对外文化传播长效机制,有助于提升中国的文化外交能力,因为对外文化传播与文化外交不是车子的两个轮子,而是轮子与车的关系。对外文化传播是轮子,文化外交是车子,也就是说,没有对外文化传播之“轮”的良好运转,文化外交之“车”就难以正常行驶。特别是在全球化时代,对外文化传播与文化外交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因此,中国要想在未来大力提升其文化外交能力,并以此来有效抵制美国的文化入侵,需要从现在开始积极构建起一套完善的对外文化传播长效机制。

(一)加强政策保障机制建设

一般来讲,政策保障机制指的是“为达成一定的政策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如财政、税收、金融、土地、价格等政策工具和手段的总称,它为政策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障功能”*杨月如.完善政策保障机制,促进新闻出版产业大发展[J].中国出版, 2012 (05): 17-19.。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科学合理的财政政策是根本保证,但目前我国的财政政策仍存在文化领域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少、某些财政政策缺位或越位等问题,这极大束缚了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对此,我们在政策保障机制建设过程中,应优先完善相关财政政策,不断加大文化领域的财政投入力度,拓宽财政资金来源渠道,优化财政资金的分配结构和投入方式,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的杠杆和导向作用。此外,我们还需进一步完善文化领域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建立健全文化领域的投融资体系,以此来满足我国文化企业走出去的需求,加快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步伐。

(二)加强文化贸易促进机制建设

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需要依赖一大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而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的对外文化贸易水平。因此,加强文化贸易促进机制建设,不断提高我国的对外文化贸易水平,对持久推进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意义重大。为更好地开展对外文化贸易,一方面,我们要立足于国际文化市场,进行准确的市场把控。这就需要我们首先做好市场调研,找准目标市场,然后再有的放矢的开展文化贸易。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推动文化产业主体的集团化发展,走规模化运营模式,不断培育出一大批可进行跨国文化运营的新型文化产业集团。这是推动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走出去,以及扩大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根本举措。此外,我们还应注重对外文化营销手段的不断创新,通过综合运用多种营销手段,不断扩大中国文化和中国产品的国际知名度,推动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的发展。

(三)加强民众参与机制建设

伴随中国经济的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中国民众走出国门,他们的足迹几乎遍布全球各地。相比于政府和官方媒体,这些走出国门的普通中国民众在对外文化传播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他们可以打破意识形态的壁垒,凭借自己身体力行的展示,更好地来传播中国文化。因此,在推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需要我们积极构建民众参与机制,充分发挥广大民众的主观能动性。为确保普通民众的文化传播效果,一方面,我们要对他们进行相关教育,使其既对中国文化有全面正确的认知,又兼备文化传播的自觉意识,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认识到身上所肩负的使命,才能更好地在对外交往中发出中国声音。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搭建平台,给民间对外文化交流创造更多机会。我们可通过举办文化艺术节、文化艺术展览会、文化交流研讨会等多种文化交流活动,或通过借助YouTube,Facebook,Twitter等互联网新媒体手段来推进民间文化交流。此外,中国还有超过5000万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他们长年在相关国家生活,与当地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发挥他们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中的作用,也无疑会进一步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编辑:邓红)

本文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全面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2015MZD045)、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建设项目“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报告(11JBG010)”、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平台建设学术资助项目“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智库建设互动战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李德俊:湖北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武汉大学在读博士。

猜你喜欢

实力文化产业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实力抢镜
王晓晨:逆袭靠实力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