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主旋律电影的转型看中国电影面临的价值挑战
2017-03-11邓逸钰王垚
邓逸钰,王垚
(1.北京开放大学,北京 100081;2.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江苏南京 211172)
面对国外大片纷涌而至的电影市场、本土商业大片的逐渐崛起,主旋律电影的创作面临了不小的挑战,主旋律也在创作、营销等方面积极应对以满足电影业的新要求。《战狼2》、《湄公河行动》等影片为新时期“主旋律”树立起新的标杆,并成功转型。这种转变也引发中国电影创作上的思考,电影创作者们共同坚守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中国电影文化和价值上的缺失如何弥补?在各国构建自己文化软实力的体系下,中国电影要向世界输送什么?这些是问题,更是亟待直视的挑战。作为本土电影的独特类型,中国主旋律电影在全球化语境影响下,正在文化自信的道路上探索创新之道与核心价值的提升之法。
1 主旋律电影的转型之道
1.1 商业转型
2009年,以建国60周年为契机,爱国主义题材的献礼影片纷至沓来。尤其是一部豪华阵容的 《建国大业》无疑给主旋律影片迎来了“春天”,这一剂强心针给创作者们带来了希望。主旋律这种“放下身段”重视与商业元素结合的模式,以争取市场份额的改变,保证了其票房的号召力并取得了不错的回报。同一时期的《云水谣》、《集结号》、《风声》、《十月围城》等影片也都获得了成功的尝试,它们在继承了主旋律电影传统精神的同时,借鉴了商业电影的经验和优势,既满足了观众的欣赏口味又有效的进行了主流价值的弘扬。
《建国大业》这份献礼大作,可谓当时主旋律电影不可复制的现象,争相参演的豪华明星阵容也铸就了这部影片四个亿的票房神话。这不能不说是明星效应的成功,也不能不说是商业运作的成功,《建国大业》在票房上的硕果为主旋律影片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新思路,以往“自负盈亏”的主旋律电影创作也可以运用商业模式来运作,在弘扬主流社会意识形态的同时带来更高的市场回报。这种方式在“三大业”(《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中成功验证,均获得不俗的票房成绩。
近年来商业与主旋律的缝合日趋成熟,《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战狼2》等影片的成功表现为主旋律影片的市场化找到了方向,将商业片的娱乐性与主旋律电影的思想性完整结合,为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2 创作转型
1.2.1 叙事模式转型
由宏大叙事转向类型叙事,是主旋律创作转型的重点之一。以突出类型化作探索的《风声》是代表之一,它以谍战为表现内容、以悬疑为创作手法,突破了以往的叙事局限,整个故事充满戏剧性和神秘感,加之突出的悬疑片类型化手法,更为故事的讲述营造了惊悚紧张的氛围。
《战狼2》的类型化叙事技巧展现的更为娴熟,淡化英雄主义的渲染以平民化视角叙事,改变了以往主旋律电影将个人、家庭的幸福与国家、民族的利益截然对立起来的叙事模式,成功激发了观众的情感共鸣。
这几部影片都摒弃了以往主旋律宏大叙事、强于说教的传统模式,而是从戏剧冲突、场景设置、人物心理挖掘等方面带来叙事格局的提升。由写情节上升到写情绪,使影片更具内涵和力量的节奏感。这是《风声》、《战狼2》这类主旋律影片在创新上最为精彩也是最成功的地方。
1.2.2 人物塑造转型
“刚柔并济”的人物塑造也是主旋律电影的另一突破,如果说革命战斗是刚,那么情感则是柔。革命故事与感情线索交叉展开相互映衬,也是主旋律影片的新叙事方式,只有在平凡中见伟大、在平凡中见真诚,才会真正打动观众。荣获华表奖的主旋律影片《沂蒙六姐妹》可谓是独辟蹊径,通过细小彰显伟大。整部影片把重点放在了一群再平凡再朴实不过的,在后方做支援的女人身上,她们有情感、有弱点、有情欲,她们也食人间烟火。影片《战狼2》聚焦当代特种兵,以平民化的叙述视角展现人物形象与家国情怀。《湄公河行动》中的主角甚至在设定上做了降格处理,专案组组长高刚是“出了名的倔驴”,自负、急躁、有些冒险,会出现失误有时还会让行动陷入困境;情报员方新武感情用事、严刑逼供、手刃仇人,一直在情感的克制与迸发之间徘徊。《集结号》、《金陵十三钗》等影片也在此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没有神化的高大全英雄,只有幸存老兵、懦弱女子,却在平凡中彰显伟大、卑微里凸显崇高,人物形象更为立体真实、更感亲近。
这些世俗化的人物塑造似乎都与英雄人物高大全的形象相去甚远,其表现手法、撷取角度突破了传统的创作手法和观念,通过小视角更能突显大抒情大叙事的强烈效果,弥补了以往主旋律影片中人物形象塑造的缺憾。伴随着情节的推进和情感的铺垫,最终留在观众脑海中的人物形象却是强烈而持久、触动心灵的,所以她的生命力是永恒的、强大的。这一转型也让我们看到了主旋律电影逐渐抓住市场获得成功的可能性。
2 探寻主流电影的核心价值观
当美国电影席卷全球的时候,它所带来的美国精神也深入人心:自由、平等、“美国英雄”,无不是美国电影的集体烙印。中国的商业电影改走本土化市场,是电影集体靠拢主流文化的一个重要契机,不论是商业片在转型还是主旋律在适应市场,形成统一的核心价值观和遵循标准是树立中国电影形象的根本。而今我们欣喜于主旋律的转型,这更应激发中国电影人统一思想,共同坚守中国文化的高地。
探寻中国电影的价值观,早期的主旋律影片脱离生活、脱离真实;商业电影艺术特性缺失,仅仅成为商品化时代的消费产品;一些艺术电影更是以批判现实为倡导,一味扩大社会负面与黑暗,走入作品越黑暗思想越深刻的误区。尽管类型不同、题材不同、叙事风格不同,但一种共有的、共同认可的标准应该存在,这种标准就是文化核心价值观,而中国文化正是支持这种价值观存在的最有力的根基。千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仁爱、忠孝、诚信、自强、向善、廉耻等核心思想,都是应予弘扬的宝贵民族财富。当我们站在时代的新起点上,对中国电影的创作进一步审视、定位的时候,应该寻回固有的文化根源,并将这种价值观念作为统一的文化观念整合到电影的共同创作中去,使中国传统文化成为我们核心价值输出的根本基础。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升华出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等主流意识形态,采取巧妙的艺术手法将这些凸显于艺术作品中的主流意识形态隐藏于艺术的审美性之中,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力量、感悟人性。将一般的艺术审美上升到全民族,甚至全人类的关怀上来,穿透地域、时空、历史的局限,提升中国电影的主流价值,在新时期绽放中国文化的新风采。
主流电影的文化缺失已有时日,但与传统文化没有完全“断裂”,或许只是“一时疏忽”,或许只是在创作定位上的“不知所措”。再震撼的视听,再眼花缭乱的明星阵容,也只作用于观众的眼球,只有渗透心灵的真挚与丰富才能打动观众的心。未来主旋律电影创作如能着眼于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性的衔接,并内含人文关怀和价值情怀,以艺术性的娴熟手法将这一切全面展现,打造真正的中国主流电影,也是指日可待。只有遵循一致的文化取向,树立起中国电影的明确形象,才有可能将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推向更广阔的领域。
3 全面建构主流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
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中国形象和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而今的世界已经不是靠飞机大炮的强硬手段去征服,各个国家早已在暗地里打起了没有硝烟 “文化战”。软实力是一种不可小觑的隐形力量,它是一种处于核心地位的终极竞争力。它的效力是缓慢的,但却是长久的。当然,软实力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能力,需要长期的坚持与控制,只有循序渐进、日积月累,才能厚积薄发。所以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关键不仅仅在于形象建设、品牌建设,还有文化本身的全面建构。
在主流文化的建构中,电影成为了有效传播的载体,它承担起国家的重任民族的重托。在主流文化的打造中,电影创作要特别关注的是,“那些在文化产业的核心层面上代表国家文化力量的产业集团的发展趋向;特别关注的是那些以重大历史事件为表现内容,以当下普遍关注的社会焦点问题为创作主旨的艺术作品的思想导向;特别关注的是那些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的宏篇巨制的文化取向”这些是文化艺术领域构成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点所在,也是价值观指引的方向所在。
在电影作品中潜藏精神信仰和民族感情,不断激励、影响观众,从而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力量,实现观众对于本民族文化精神的心理认可。增强民族精神、爱国情怀在本民族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并通过电影向世界传递我们的文化价值。《集结号》、《湄公河行动》、《战狼2》等影片的成功便用事实证明了这个规律,观众对于融汇了主旋律基调的主流电影有着极强的心理认同感,也用高票房的市场做出了有力的回应,他们的成功是近年来中国主旋律电影潜心创作、开拓市场、顺应观众的集成效应。当“美国精神”席卷全球展开文化侵略,利用电影、音像制品逐渐占据人们潜意识,怀揣“美国式梦想”之时;在韩国人对儒家精神的宣传和利用抢占先机之时,我们只是忽视了中国精神的巨大力量和文化积淀的优势所在。当这种潜在的民族精神和内置于心的价值观念被激发和挖掘出来,定会绽放中国文化更夺目的光华。
[1]廖祥忠,邓逸钰.重塑中国主旋律电影形象[J].当代电影,2013(9):150-154.
[2]贾磊磊.主流文化的体系建构与国家文化软实力[J].电影艺术,2008(1):40-48.
[3]宋维才.大国意志、主流价值与商业精神——电影《湄公河行动》对主旋律电影创作的启示[J].当代电影,2017(2):136-139.
[4]崔小娟.主旋律电影商业化转型路径探索——以电影《战狼2》为例[J].出版广角,2017(21):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