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产喜剧电影的风格转向及其社会动因
——冯小刚、徐峥喜剧电影比较

2017-03-11张一新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28期
关键词:黑色幽默徐峥喜剧电影

张一新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文化传播系,山西太原 030031)

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总是直接或间接折射着复杂而微妙的种种社会现实。一部影片的风格成因除了创作者的个体因素,如世界观、生活经历、性格气质、文化教养、艺术才能、审美情趣等之外,更重要的是创作者所处的时代因素,由于受到不同时期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以及欣赏者的审美习惯和趣味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因此不同时期流行的影片风格或类型必然带有特定的时代烙印,比如冯式贺岁喜剧在很长时间内满足与寄托着中国观众的念想和期待;而徐峥作为新一代的喜剧导演代表人物,其作品更符合当下年轻观众的接受心理。冯徐二人作为不同时期内地喜剧电影市场的领军人物,其作品风格的流变不仅见证了中国电影从试水市场经济到产业化改革初见成效的发展路径,更能反映出这种差异背后的社会文化心理动因,因此对二人的喜剧电影风格作出梳理和比较可为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社会变迁提供一个影像存照。

1 喜剧电影见证中国电影从商业化到产业化的发展路径

20世纪80、90年代,中国电影在改革开放后出现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商业化潮流,这个潮流的浪头就是喜剧片。由于喜剧电影天然地迎合了观众走进电影院放松身心愉悦自我的消费意图,因此最早被市场所认可和接受,自1988年出现了“王朔电影年”之后,深受王朔影响的冯小刚电影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在内地电影市场独占鳌头,票房和口碑皆获成功,尤其是冯氏贺岁喜剧,一度成为中国老百姓年末首选的舒压方式和节庆仪式。

随着电影行业的逐步复苏,自2005年到 2015年之间,中国电影市场规模迎来了历史性的爆发,表现为全国电影票房收入不断创历史新高,同时进口大片数量也逐年提高,占据较大比重市场份额,给本土电影带来巨大的压力。2009年和2010年,国务院先后出台两份重要文件,即《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把文化产业、电影产业列为国家发展的战略产业,提出把中国从电影大国发展到电影强国的战略目标。在此背景之下,国产电影纷纷选择以小博大,捍卫本土市场,从《疯狂的石头》到《失恋33天》再到《泰囧》,国产小成本喜剧电影以贴近本土市场的亲和力与好莱坞大片相抗衡,喜剧电影再度成为现今电影市场一个最繁荣的子类型,近几年出现越来越多国产高票房影片,其中喜剧片占到大多数。自从2012年首部票房品破十亿的华语电影《泰囧》上映以来,陆续有不少喜剧片取得良好的票房成绩,仅2015年就有三部喜剧电影票房突破十亿大关,即《港囧》、《煎饼侠》和《夏洛特烦恼》,2016 年周星驰的《美人鱼》以33.91亿元问鼎年度票房冠军并刷新当时的华语电影票房纪录,而2017年贺岁档喜剧片《功夫瑜伽》、《西游伏妖篇》不俗的票房表现也预示了今年的喜剧电影市场的持续走高,因此喜剧电影目前已成为中国电影产业的支柱性力量。

2 以笑声化解悲凉——冯氏“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最早作为一个文学流派而存在,于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之后在全世界盛行,在中国当代作家中,王朔和刘震云的作品都体现出鲜明的黑色幽默特质,由于二人与冯小刚一直保持着深度合作,因此“黑色幽默”几乎贯穿在冯小刚的所有影片当中,从1997年根据王朔小说《你不是一个俗人》改编的《甲方乙方》开始,之后的《不见不散》、《没完没了》、《一声叹息》、《大腕》、《手机》、《天下无贼》、《非诚勿扰》、《非诚勿扰2》、《私人定制》皆是这一风格的延续。

据“黑色幽默”一词最早的使用者法国诗人布勒东所述,“黑色幽默”的定义包含了两个方面:第一,是由现实的恶劣造成的人的绝望情绪;第二,是人对这种恶劣现实进行的特殊反抗[1]。换言之,它是以另类的姿态面对这个世界的无可奈何,将痛苦一笑置之,以笑声化解悲凉,在苦涩的笑容背后是对世界的冷眼旁观。冯氏喜剧擅长通过貌似荒诞不经的故事情节、荒谬悖理的人物设计、幽默经典的台词来讽喻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所出现的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比如2001年《大腕》里“不求最好,但求最贵!”的广告语口号,讽刺当时房地产业的泡沫经济和世俗的拜金主义倾向;2003年的《手机》关注的是手机作为一种逐步普及的新兴的通讯工具给社会带来的两面性,它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同时也成了虚伪人性的放大器;2013年《私人订制》则直指当下敏感的领导干部腐败问题、环境问题等,借片中人物之口直言“最大的问题是虽然不贪,但也不办事,为官一任,不犯错误,但也不作为,它也是一种腐败啊!”冯小刚总能敏锐地捕捉到时代发展的最新动向,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社会症候,甚至是社会的畸形与病态,或点到为止,或大胆揭露,观众心领神会,或会心一笑,或开怀大笑。

值得注意的是,冯小刚与王朔、刘震云等大多数黑色幽默的文学或电影相比,似乎少了一点严厉苛刻而多了一点人性的柔软,冯小刚的黑色幽默在玩世不恭的表象下常常包含着对这个世界的深情凝望,因此理想性超越批判性成了冯氏喜剧的一个基本发展走向。这一倾向从《天下无贼》开始,不同于之前的贺岁电影以情节的戏剧性和冲突性来推动故事发展,这部影片以人性和人格的设置为叙事动力[2]。如果说葛优饰演的黎叔是黑色幽默的反讽对象,那么王宝强饰演的傻根则被寄托了纯净虔诚理想化人格。理想性大于批判性这一倾向在冯小刚电影中愈到后期愈加明显,以至最后诞生了《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这样纯粹的人文主题影片,评论多认为这是冯小刚电影的转型,由随意调侃转向严肃叙事,然而与其说是转折,不如说是冯小刚电影中人文关怀元素的延续与放大。

3 大众化语境下的集体狂欢——徐峥的 “标准化类型喜剧”

徐峥执导的首部喜剧电影《泰囧》获得了 12.67亿的票房,成为首部突破十亿票房的华语电影,创造国产票房的最高纪录,成为了2013年的现象级影片。2015年徐峥执导的第二部影片《港囧》作为同类型系列影片也取得了预期的成功。

由于徐峥综合了公路、悬疑、动作、爱情、怀旧、伦理等叙事元素,而且善于运用逐级“闯关”的游戏结构进行叙事,因此较难对其喜剧类型进行准确定位,据徐峥接受《新京报》采访,他将自己的电影归纳为“标准化类型喜剧”,而标准类型片是指“主流的喜剧片,有普世价值观、有特别世俗的东西,比如儿子爱妈妈、男人要顾及家庭等等”[3]。所谓“标准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影片的社会价值导向和喜剧叙事手法。在价值倡导方面,徐峥的喜剧与冯小刚相比,并不以揭示和凸显社会矛盾为使命,而是由批判视角转向温情回归,弘扬传统普世价值,比如惩恶扬善、家庭至上的伦理观,当《泰囧》中为了商业目的不择手段的徐朗遭遇了善良单纯的王宝,无论过程多么曲折,最终还是温良的人性取得胜利;《港囧》则是以一位人到中年的“成功”男士在青春幻象与家庭亲情之间艰难抉择,最终回归家庭的心灵成长之旅。

在喜剧叙事手法方面,影片主要运用一些基本但十分有效的幽默手法,比如制造“巧合”和“误会”,非常成功地调动起观众的代入感和参与感,随着情节的推进产生紧张的心理期待,又随着期待的达成或落空而心情跌宕起伏,在一次次从紧张到放松的循环中体验新鲜和刺激。“在喜剧中,一些人物常常受到其他人物和突然机遇的捉弄,他们往往陷入窘境,困惑万端不能自拔,然而观众对当时的情况却洞若观火,并因此感到愉快和满足[4]。”

“徐峥现象”的出现反映了大众文化背景下的集体狂欢。前苏联文艺理论家巴赫金通过研究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代的狂欢节指出,狂欢节“充满着对一切神圣事物的亵渎和歪曲,充满了不敬和猥亵,充满了同一切人、一切事的随意不拘的交往[5]”。在狂欢节上,没有高雅与低俗之分,所有人以平等的姿态被观照,徐峥电影不像反讽喜剧那样着力于揭露现实社会的不合理性,而是站在每个普通个体的立场,以社会主流价值观念为信仰,努力迎合既定社会法则。影片通过某种叙事手段进行喜剧元素的铺排,制造喜剧效果,是对喜剧基本功能的回归。

4 国产喜剧电影风格转向的社会动因

20世纪末,中国社会经历了剧烈的动荡,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不久实行“改革开放”,并迅速取得了巨大成果,这种反差给国人心理造成了强烈的震荡,市场经济的确立使商业潮流前所未有的冲击着传统社会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许多作家选择用一种隐晦、冷峻、反讽的方式来揭露形形色色的社会问题,加之世界文坛黑色幽默这一文学流派的影响,在影视领域黑色幽默电影也逐渐成为喜剧电影重要的表现手法。在王朔、王小波、刘震云作品的影响下,冯小刚成为内地喜剧电影中黑色幽默的典型代表,其作品往往是对一些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与嘲讽,在玩世不恭的表象下包含着对一些社会问题的严肃思考,在笑声背后饱含苦涩与愤怒;而新世纪在电影的商业化渐趋成熟,受众心理的娱乐化已成常态的背景下,徐峥的“标准化类型喜剧”则最大程度上迎合了目前电影观众的审美心理,由此成就了“囧系列”电影的票房奇观。当今社会伴随着媒介革命带来的世界扁平化和城市中产阶级的兴起,精英文化在娱乐至上的大众狂欢文化面前失去了优势话语权,商业主义、消费主义、娱乐主义瓦解了森严社会阶层结构,给严峻的社会现实披上了温情的面纱,徐峥的喜剧电影是从平民的价值立场带给观众的一场草根狂欢盛宴。

喜剧电影作为文化折扣最高的一种电影类型,无论何种风格或亚类型,最终总离不开带给人欢愉和快感,无论是直面现实的反讽喜剧,还是运用叙事技巧制造笑料的标准化喜剧,喜剧始终具有天然的市场亲和力,是不同时代的观众共同享有的精神栖息地。

[1]汪小玲.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5.

[2]路鹏程.人性·狼性——对冯小刚电影《天下无贼》解读[J].电影文学,2005(5):2-3.

[3]徐峥接受专访聊“泰囧”热点:我做演员是被低估的[EB/OL].http://news.sina.com.cn/o/2013-01-05/15092 5960485.shtml.

[4][英]罗杰·富勒.现代西方文学批评术语词典[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43.

[5]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M].北京:三联书店,1988.

猜你喜欢

黑色幽默徐峥喜剧电影
黑色幽默
徐峥 从“猪八戒”到“药神”
从《羞羞的铁拳》看国产喜剧电影的突破与革新
徐峥:理财不““囧”
DARH HUMOUR 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
2017年法国喜剧电影回顾展开幕在即
回眸2015中国电影:喜剧电影改朝换代
那些年,追逐爱情的女汉子
动作喜剧电影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