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背景下洛阳涧西工业遗产街区保护利用研究
2017-03-11杨亚茜
杨亚茜
(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湖北武汉 430079)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迈入加速阶段,城市化发展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以人口集聚、产业升级、规模扩大为主要特征的城市更新在为城市创造新活力的同时也逐步加快城市的转型。
1 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工业遗产
城市更新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必经之路,对于突破城市中的某些发展瓶颈,开拓新的发展空间有着重要意义。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更新的概念在国内逐渐被认知。我国著名的建筑家吴良镛认为“城市更新”主要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改造、改建或再开发、整治和保护,不仅包含了物质环境的更新,还包含了社会环境的更新。强调运用综合性的、整体性的观念与方法来解决当前以及未来城市发展问题,为推动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提供有益指导。
文化遗产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积累和创造的,蕴含着一个民族的智慧,见证了城市的历史,对于一个城市和城市人民的有着重要的价值。近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重视与带领下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在当前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设计缺乏文化内涵、城市面貌缺乏特色与底蕴、政绩工程凸现、法人违法现象仍屡禁不止。贺云翱根据自身多年的实践观察总结出当前城市遗产保护面临三大问题:一是旧城改造中的遗产保护问题;二是历史城镇发展中的遗产保护问题;三是原农村地区在迅速城市化过程中的遗产保护问题[1]。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我国城市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2 基于洛阳涧西工业遗产街区的个案研究
工业遗产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与文化相作用的结果,承载着人类社会文明,见证了一个城市的历史发展,并以其独特性、不可复制性和不可再生性等特点成为一座城市独特的文化记忆,彰显着一座城市独特的个性魅力。在城市快速更新过程中,解决以老工业基地为主体的城市工业遗产的转型发展成为当前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2.1 洛阳涧西工业遗产街区概况
建国初期为改变我国工业基础薄弱的局面,党中央提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定。洛阳以其优越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基础被给予重望,成为新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前后共有6个重点企业布局于此,即现洛阳涧西工业遗产街区所在地。
整个洛阳涧西工业遗产街区沿中州西路与建设路分布,以“南宅北厂”格局进行布局,自北向南依此为工业区、绿化隔离带、居住区、商业区以及科研教育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业生产与生活布局体系。街区北面主要为工业生产区,包含了厂房、厂区办公楼、厂前广场等工业空间,其中以中国第一拖拉机制造厂为中心,重点布局了洛阳铜加工厂、洛阳轴承集团、中信重型机械、河南柴油机集团、耐火材料厂等企业。街区南面为生活区,主要以街坊式进行布局,多为四层红砖房,主要包含了居民街坊和教育科研配套服务设施,目前保存较好的有2号、10号、11号街坊区以及相关研究机构。在居住区与生产区中间有一条长5.6km的中央绿地,整个中央绿地呈带状分布,如同一条轴线将生产区与生活区连接起来,又使得两个区域形成鲜明的对比,实现工业生产与生活的有机协调。
2.2 洛阳涧西工业遗产街区保护与利用现状
一方面,利用项目申报加快整个工业街区的有效保护。早在1990年,洛阳市就组建了以河南科技大学文化遗产研究组为核心的研究团队,开始了对洛阳市工业遗产资料的搜集工作,并完成了《洛阳工业遗产保护研究》等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推动整个街区的保护,整合全市力量加快申报工作,2011年整个街区以其浓郁的时代建筑特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功入选第三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有关方面也在不断地组织编制有关整个工业遗产街区的发展规划,出台相关政策实施更加严格的管制。加快街区资源的整合,使得一些较为分散的资源得到了有效地保护。
另一方面,加快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实现对工业遗产的再利用。保护是开发利用的基础,对于提高遗产再生能力,带来更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着重要影响。为进一步实现涧西工业遗产街区的再利用,洛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顶层设计,组织编制了《洛阳市苏式建筑保护规划》、《洛阳涧西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实施方案(2013—2020)》等规划文本。根据规划内容,整个遗产街区未来将以工业遗产的保护为核心,按照“文物文化旅游相结合,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与城市提升相结合,政府主导与企业参与相结合”的原则,分近期和远期两个阶段,加强对整个街区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按照“一轴、一带、三区、四节点”的总体布局,推动中州西路历史风貌保护轴,大明渠生态景观廊道,三大特色街坊区与四大观赏节点的打造,加快以工业遗产博览、城市景观雕塑、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休闲服务为主要特色的工业历史文化景观带的构建,综合运用新兴产业业态与市场化运营手段,推动以工业遗产展示为核心的主题公园建设,设计特色旅游产品,实现对工业遗存、工业生产场景、工业生产产品的全面展示,努力把整个遗产街区打造成集结文化、旅游、民生于一体独具特色的工业文化遗产保护特色街区。目前,已建立了东方红农耕博物馆,开发出了多条特色旅游线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遗产的再利用。
2.3 洛阳涧西工业遗产街区保护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实施有效的保护措施,实现整个工业遗产街区的再利用,这对于提升城市形象,加快城市产业转型,改善居民居住环境都有着重要意义。但在这一过程中仍存在着保护意识淡薄、保护利用的方式单一、公众参与度不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整个工业遗产街区的有效保护与再利用。第一,保护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保护手段。由于对整个工业遗产街区的价值认识不够,遗迹破坏较为严重。第二,整个街区的改造工作难度大。街区房屋多为低层建筑,新旧建筑混杂,道路狭窄,交通混乱,沿街乱拆乱建,增加了改造的难度。第三,保护与利用的方式较为单一。由于街区状况的复杂性,保护工作仍局限在初级阶段,缺乏整体性的规划,许多工业遗存处于闲置状态。
3 全面推进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文化遗产”,这一论述为我国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在未来城市发展进程中,必须要重新审视城市工业遗产,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保护好城市文化遗产,正确协调城市更新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探索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新路径,坚实城市发展根基。
3.1 以整体性保护理念为指导
以整体性保护的理念指导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对于实现遗产的转型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要把整个工业遗产保护纳入到城市的发展规划中,纳入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在编制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就要注重整个工业遗产区的定位与功能,划定遗产保护范围,确定保护内容,确定保护目标,站在整个城市发展的角度进行全面衡量。要坚持整体性保护与发展的理念。在将其纳入到整个城市的发展过程中的同时,也要正确处理好城市可持续发展与文化遗产之间的关系,将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的更新、城市形象塑造、公共文化服务、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努力实现多重发展。
3.2 制定工业遗产专项规划
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是是一项综合性、全局性和战略性工作,涉及生活的各个领域。通过更新观念,加强顶层设计,成立专门领导工作小组,通过对城市文化遗产的深入研究,精准把握城市工业遗产的内涵,组织专家学者编制科学的城市文化遗产发展规划,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强制性规划执行机制,创新工作方式,提高保护管理人员的素质,多举措保证规划的有效落实,进一步发挥工业遗产在塑造城市形象、完善城市功能、推动文化产业、公共文化服务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3 全民共同参与推动遗产保护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关系到社会生活中的每个人,不仅需要文物部门的努力,更离不开社会公众的参与。通过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全民行动纲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工作中。举办多样化的遗产保护活动,如文化与自然遗产日、文化遗产保护月,承办文化遗产国际会议等方式,宣传普及与文化遗产相关的工作,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氛围。不断提高社会民众保护意识,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企业、社会组织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中,让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置于全社会的关注和监督之下,实现工业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1]贺云翱.冲突还是协调:城市化与文化遗产保护[J].中国名城,2015(1):63-66.
[2]徐苏斌,孙跃杰,青木信夫.从工业遗产到城市遗产——洛阳156时期工业遗产物质构成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5(8):112-117.
[3]任宣羽.城市化进程中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决策研究[J].学术论坛,2010(1):130-131.
[4]单霁翔.关于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J].人民论坛,2010(27):8-11.
[5]罗彼德,简夏仪.中国工业遗产与城市保护的融合[J].国际城市规划,2013(1):5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