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高校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路径研究
2017-03-11杨青利苗丽娜
杨青利,苗丽娜
(辽宁科技学院 思政部, 辽宁 本溪 117004)
发挥高校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路径研究
杨青利,苗丽娜
(辽宁科技学院 思政部, 辽宁 本溪 117004)
作为知识分子中先进代表,高校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既是实现其自身价值的需要,也是共产党保持先进性的实际需求。通过对高校党员先锋模范标准的定义和影响高校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因素分析,探索出发挥高校党员先锋模范的作用路径。
高校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路径
在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史上第一次系统论述了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具体要求是在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章对于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解释为,“就是工人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在党员行动中的具体体现,主要是带头作用、骨干作用和桥梁作用”〔1〕。高校党员作为知识分子的先进代表,在提高自身党性修养的同时,还应该用良好的党员形象、积极的行动来诠释先锋模范的内涵,带动高校以及所在地区的全面发展。
1 高校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标准
当前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已明确界定了合格党员的标准,即有信念,政治上合格;有规矩,执行纪律合格;有品行,思想品德合格;有奉献,发挥作用合格。党的先进性的基本内涵,是由党的性质、党的纲领和党的宗旨决定的。最重要的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是要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第二个要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第三个就是要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第四是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依据合格党员的标准,先锋模范党员的标准是政治上的先锋模范,执行纪律的先锋模范,思想品德上的先锋模范,发挥作用上的先锋模范。具体到高校,作为一名先锋模范共产党员必须严以律己,甘于奉献,发挥“四个先锋模范”作用。
1.1 政治学习、理想信念上的表率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行动的模范到位由政治思想到位决定。因此,高校党员要有责任感,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共产主义理想不能动摇,提高个人修养才能更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高校党员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主席的讲话精神,政治理论学习要重视,不能缺场;理想信念要坚定,不能动摇。
1.2 遵规守纪上的标兵
“规矩不能立起来、严起来,很多问题就会慢慢产生出来”,“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2〕党规党纪是刚性约束,如果没有纪律和规矩不能成其为政党。高校党员要强化遵守党规党纪的意识,自觉学习党章、党纪,学习习主席讲话精神,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模范执行。
1.3 思想品德上的典范
高尚的道德情操既是新时代对高校党员道德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党员自身更好的为人民服务的内生动力。高校党员要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践行社会主义伦理道德的积极示范者和倡导者。要处理好个人名利和教育事业的关系,教育事业要比个人名利看得重一些,秉持一颗公心,勇于坚持原则、坚持真理,讲真话、办实事,以实际言行赢得群众支持。
1.4 工作上的榜样
高校党员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做到乐于助人,乐于奉献。首先要做教学科研的能手。教学与科研是高校生存发展的关键环节,不管高校党员是何职称,担任何种职务,都应该争取圆满的完成自身工作。其次高校党员要做服务地方的楷模。高校党员不仅要做好教育、科研工作,还要把所学、所研内容结合实际创造出更多成果,做服务地方,服务社会的的模范。
2 影响高校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因素
虽然高校党员经过学习教育活动其先锋模范作用有很大提升,但在实际活动中存在着部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不积极、不到位的现象。这里面既有党员个人因素、学校因素的影响,同时也有社会因素的影响。
2.1 部分党员的政治意识不强影响到对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切实贯彻群众路线教育,党员精神面貌变得更加的积极向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度进一步提高。大多数党员学习刻苦,思想进步,表现突出,坚持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真正成为高校发展的先锋骨干力量。在党员践行群众路线精神的感召下,党外人员也积极投入到高校建设的洪流中,不少人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请求。但在实际中确实存在政治意识不强问题:个别高校领导认为高校是学术研究的场所,侧重于对科研的投入。少数党员对政治学习不甚重视,理想信念淡薄。这些问题会影响到高校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2.2 党组织保障作用发挥的不够
高校各级党组织按照我国教育法规定应该发挥“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高校党员拥有讨论、决定本部门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工作的重要权力。在党组织建设、民主权力的发挥方面,部分高校存在不同程度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个别党组织领导作风专制,一言堂;有些领导对党务工作不认真,工作不到位;部分党组织缺乏制度保障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有的组织活动形式化,工作效果不明显,战斗力弱化等。
2.3 受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和网络环境的挑战,有的高校党员思想素质不高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形成的“官本位”思想短时间内很难彻底根除,在计划经济时期其受行政计划制约危害尚浅,但在市场经济情况下其负面作用有较大程度显现。这种“官本位”政治文化在社会主义法制不太完善、民主意识较欠缺的情况下,把个人或团体利益放在第一位,漠视人民的民主权利,这给党的执政形象和执政能力带来不小的损害,当然也对高校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消极影响。网络信息传播行业的飞速发展,为传统的信息传递模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量外来的思想文化急速涌入,冲击了我国人民群众的思想根基同样也开始向高校渗透。在涌入的思想文化中有不少不良的思想文化,在利益的多元化的背景下很有市场。在对利益的热情追求和对自身修养轻视的过程中,部分高校共产党员的错误思想观念开始萌芽,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受到阻碍。
2.4 市场经济功利思想冲击了讲奉献精神
进入到改革开放时期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做事方式越来越多的渗透功利主义思想,市场等价交换等原则影响到人们的做事风格继而冲击了奉献精神。作为高校共产党员,一方面有践行群众路线的政治任务,一方面作为利益主体的一部分高校党员又有维护自己合法利益的诉求。高校教师的利益需求分为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两部分,它符合人们一般的需求规律。由于高校共产党员的特性,其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又存在不同的特点,精神需求的强度更大。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交融性更强,起点更高。马克思主义者不掩盖自己对利益的追求,这种对利益的追求是在人民利益、国家利益基础和前提上进行的。对于共产党员有更高的要求:在必要时为了整体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在马克思主义合理功利思想和市场经济孕育的功利思想冲突下,讲奉献精神受到冲击。
3 发挥高校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路径
我们可以按以下模式构建党员先进作用的长效机制:学校党组织根据既定目标,发出指导性信息,让党员明确方向和任务。党员接受并消化组织要求的信息,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进而提高思想觉悟和工作能力,增强自身先锋模范作用意识。在此基础上,党员作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主体,以班级、公寓、课堂、网络等为阵地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去,充分展示党员的先锋模范形象,进而达到影响人、带动人、教育人的目的。
3.1 加强高校党员先锋模范意识培养
政治上的坚定源于先锋模范意识上的清醒,而先锋模范意识来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懈的学习。除了各级党组织规定要求的必学内容外,高校党员要依据自身情况、高校实际、社会发展选择学习内容,创新学习形式,通过党课、演讲比赛、参观教育基地、交流学习心得等形式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与把握。
外来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内在坚定的意识还需要自我教育的过程。个人思想的发展其实是一个矛盾运动过程:有已经存在的错误消极的念头也有正确积极的思想,而这两种东西又相互比较、相互斗争、相互发展。这一过程就是自我反省、自我反思和自我修正的过程。自我反省是对过去思想和行为的感性思考。自我反思是对过去的思想和行为的理性认识。自我修正就是在自我反省、自我反思后主动对自己进行剖析、评价,发现缺点和错误,不断自觉改造自己地过程,使自己能够逐步拥有党员先锋模范意识。
3.2 完善高校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保障机制
高校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保障机制要从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入手。高校党的组织建设重点是各支部党务工作干部队伍。对支部书记的配备要选择专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强,思想作风好有群众基础的人员。大力培养业务精细、立场坚定的中青年教师作为党的储备干部。制度建设除了抓好党组织生活制度外关键要完善高校党员汇报制度和民主评议制度。高校党员通过口头、书面、网络等形式定期向党组织汇报思想状况和学习工作情况,以此接受党内监督,增强先锋模范意识。民主评议制度是保障高校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重要措施,要求在党支部的统一安排下,全部党员参与,结合工作目标和责任对党员是否很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检查与总结。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群众评价、组织评价对党员写出评议,表彰模范党员,鞭策后进党员,提高整体党员的素质。
3.3 构建高校党员道德建设机制
高校党员道德的培育过程是外施于人和内化于心两过程的结合,是“内化”与“外施”的统一。因此,高校党员道德建设因抓住两个重要环节:一是做好教育引导, 激发内在动力。二要营造道德环境,形成养德合力。高校党员道德的培育过程首要应解决的是道德个体自修自律需要的内在动力问题,内在动力的源头来至于道德个体正确的道德认知和积极的道德情感。高校党员要树立我国传统文化所推崇的道德和幸福一致的正确认识,以求真向善为己任,道德的修为是幸福形成的渊源,使道德修养作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道德作为一种精神生活其内在动力还来源于积极的道德情感。高校党员文化层次高,相应的精神生活会很丰富,内心所追求的道德生活会很高尚。在这种积极的道德情感影响下,高校党员追求自修自律动力会很强大。同时,道德环境也会影响到道德的建设。高校要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道德伦理氛围,让道德建设回归到实际的生活中来。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对于不道德行为要惩戒和防范,而对于道德行为要及时的正向评价, 形成健康的道德环境,推动新形势下的高校党员的道德建设。
3.4 搭建高校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平台
3.4.1 校内以“共产党员先锋工程”为平台发挥高校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1)教学育人能力的“先”
高校教师的教学活动体现了教学能力,抓紧影响制定教学方案的教学的准备阶段,?抓好教学实际实施的中间阶段,重视和加强教学活动完成后的反思积累阶段,才能有助于高校教师知识结构的完善,有助于其教学能力的与时共进,有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共产党员先锋工程中高校教师在育人方面的“先”主要由育人观念的“先”和育人行为的“先”组成。 高校党员教师应该有“以人为本”的正确育人观,育人行为要体现科研与教学并举,授业与传道并重,名利与奉献并用,摒除当地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建构并完善符合高校发展实际的评价激励机制、监督约束机制、师德培育机制,进而达到教书育人的良好效果。
2)科研行为的“先”
科研创新水平是高水平大学内涵式发展的创建重心,高校的教师党员是科研的主力军,是先锋模范的重要体现。教师在高校共产党员先锋工程建设中,要不断地把握本专业最新的成果和最前沿的发展趋势,不断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严肃打击科研不端行为,建立起一套科研行为创新的激励和评价制度,充分的保障高校共产党员科研行为的“先”。
3.4.2 校外以“共产党员进社区”为载体发挥高校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依据社区服务对象的不同需求和自身专业的内容以及党员特长的差异,高校党员服务地方社区的内容应该十分丰富,活动应该多种多样。高校党员利用业余时间为社区居民宣讲党的方针、政策,解读领导最新讲话,凝心聚力,把群众的思想、行为统一到党和国家、地方政府的具体部署上来。高校党员和党组织依靠自身专业优势,开展多种类型的社区服务活动。高校党员要深入到社区第一线,和社区一起关心救济、扶贫活动的开展情况,党组织和社区“结对”,高校共产党员和救济、扶贫对象“结对”,制度计划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1〕孙铁著.党的知识探源〔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1996. 02.
〔2〕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R〕.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2017-09-13
2016年辽宁省高校党建一般课题“高校党员树立义务权利观,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路径研究”(2016GXDJ-C025).
杨青利(1973-),男,河南焦作人,辽宁科技学院思政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校德育.
1008-3723(2017)05-091-03
10.3969/j.issn 1008-3723.2017.05.038
G64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