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动机制”是解决农村籍女大学生就业的“新引擎”

2017-03-11

理论观察 2017年10期
关键词:校友培训农村

尹 敏

(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4)

“四动机制”是解决农村籍女大学生就业的“新引擎”

尹 敏

(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4)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而饱受“性别歧视”、“地域歧视”的农村籍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则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万众创新、全民创业”口号的提出,将全民创业的大众化推向高潮。为了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将从政策带动、校地联动、四方互动和创新驱动四个方面着手来建立促进和保障她们能够稳定、体面、高质量就业的长效机制。

“四动机制”;农村籍女大学生;就业新引擎

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其中,农村籍女大学生作为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的就业状况更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政府、学校为女大学生就业开辟了很多渠道,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既维护了女大学生个人利益与自身发展,也促进了社会公平与文明进步。

影响农村籍女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很多,因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和途径也很多。政策带动是关键,校地联动是方法,四方互动是措施,创新驱动是重点。

一、政策带动是促进农村籍女大学生就业的“发动机”

不管是在经济领域还是社会领域,就业都是一个大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健全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制度”。因此,要想进一步完善女性平等就业保障体系,仅依靠市场是无法解决,必须要依靠政府制定相关就业政策来维持社会的公平、正义与和谐。

1.健全生育保险制度的保障类政策

女性在人类自身的生产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在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的今天,一定要考虑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的特殊情况,让她们的劳动得到保障。我国生育保险还处于初级阶段,不能充分发挥其保障女性生育权益的作用。由于法律的强制性约束不够,或者政策扶持不到位,一部分非公有制企业由于过多考虑单位运转成本和经济负担,在参加社会保险等方面大打折扣,严重损害了女职工利益,也危害了社会公平,为了使大多数女性劳动者的权利得到应有的保护,应尽快出台《生育保险条例》并修订《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从立法上来切实保障公民平等充分地享有社会保险权,为广大的女性大学生的就业提供有力的生育保险和劳动保障。〔1〕

2.反对就业歧视的保护类政策

有调查显示,73%的毕业生认为存在就业歧视现象,近60%的人曾遭受过就业歧视,而女大学生中有78%遭受过就业歧视,就业歧视包括性别、学历、户籍、经验、专业、健康、外貌等,其中最严重的就是性别、学历与户籍。首先很多事业单位、中小型企业或非公有制企业在进行人才招聘的时候,学历要求就成为了这些单位的基本门槛,使得有效需求的就业岗位不足,据调查,有70%的农村籍女大学生将就业单位定在了中小型企业,如果她们连这个门槛都难以迈进,不仅增加了她们的就业难度,同时还打击了她们的自信心。〔2〕其次,在就业过程,仍然存在严重的性别、户籍等歧视现象,要破除女大学生所遇到的就业 “屏障”,政府必须要为女大学生参与就业市场的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并尽快制定《反就业歧视法》,明确在人才招聘中除一些特殊行业规定外,不得限制性别;还有政府要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就业政策、相关法律制度的实施与监督,规范毕业生的就业程序和接收程序,为她们扫除就业体制性障碍,对于企业出现的就业歧视现象应及时查处和禁止。创造并维护就业市场的公平与正义是对女大学生就业最大的支持与保护。

3.降低税费收缴的激励类政策

有调查显示,女大学生选择中小企业就业比例达到68%,而我国现有的财税体制基本是向大型企业倾斜,但是,在我国中小企业的税收以及GDP的贡献都超过了50%,提供的就业岗位也在75%以上,因此,国家政策应该要考虑中小企业的实际困难,帮助企业分担部分成本。特别是对于吸纳农村籍女大学生就业多的企业在资金信贷、税费优惠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与扶持,使这些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能够同时得到经济上的补偿和扶持政策上的鼓励,这样不仅减少了企业的后顾之忧,同时还增强农村籍女大学生对自身价值的认同感。只要真正从制度和操作层面给予农村籍女性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全面支持,农村籍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将会有明显的改观。〔3〕

二、校地联动是促进农村籍女大学生就业的“助推器”

学校在推动农村籍女大学生就业方面要积极发挥主体责任,应积极与地方政府加强沟通、对接,广辟渠道、广开门路,实现信息共享、目标一致,为解决农村籍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发挥 “助推器”作用。首先学校要根据自身专业设置、学校特色与当地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建立长期的人才培养及培训合作关系,并建立稳定的就业基地,为农村籍女大学生提供广阔的就业平台;其次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改造专业能力,提高就业适应性,做到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相协调;第三要加强就业指导与培训,提高就业咨询与就业信息服务的针对性,增强农村籍女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让她们能够更适时、准确、便捷的获取就业信息。

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要转变观念、加强服务、增强就业信息发布,当好学校与企业的“红娘”。应建立市、县、乡镇、街道、社区等多层级的就业服务机构,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将就业信息、求职信息、招聘信息数据进行登记、整理、匹配,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将信息进行发布,实现人力资源信息共享,有效地构建人力资源供需双方的信息互通平台,提高就业成功率。还可以建立一站式服务中心,将求职帮助、心理咨询、就业咨询、招聘信息、就业技能培训等职能整合在同一场所,这样确保了就业服务开展的准确性和高效性。还要要建立就业服务的救济体系,对于那些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就业歧视、受到就业挫折以及就业欺骗的农村籍女大学生,给予及时的法律、心理等方面的援助,让她们深切感受政府的关心与帮助。

三、四方互动是促进女大学生就业的 “调节阀”

农村籍女大学生就业,是学校、政府、企业、学生四方互动的结果,三个方面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发挥作用,对农村籍女大学生就业产生作用,进行调节,从而使四方形成相互配合,相互影响的格局。

首先学校要紧密与市场对接,根据市场需求,对接产业行业,满足企业要求,主动调整办学结构,优化专业和课程设置,根据社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变化,增加实践课程,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挥服务社会的功能。其次要转变观念,改进和改革教学方法,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紧密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就业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三是要针对农村籍女大学生建立特殊的帮扶政策体系,如帮她们到相关职能部门申报就业补贴、开设特殊的就业心理辅导课、制定就业激励政策、与用人单位建立特定的合作关系等方式来缓解她们就业的压力,帮助她们顺利就业。

第二、政府在农村籍女大学生就业问题上的作为和地位,是其他方面无法替代的,除了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外,政府还可以在信息服务、交流沟通平台、培训服务等方面有所作为。政府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建立覆盖辖区范围内的就业信息平台,还可以与其他地区链接,并且注意及时更新和充实,使信息实现适时和畅通。政府还可以在用人单位和求职者之间搭建沟通与交流的平台,使就业工作更具有指向性,实现精准服务,特别是针对一些特殊岗位、特殊人群沟通与交流平台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农村籍女大学生来说,向她们推介既符合她们自身特征,又适合她们能力特点的就业岗位,对她们就业十分重要。此外,政府还应该在就业培训方面加大力度,根据就业岗位需要,采取定向培训,专门培训,技能培训等措施,打通农村籍女大学生就业的“最后一公里”,让她们实现“零距离”就业,精准就业,从根本上突破她们的就业瓶颈和屏障。〔4〕

第三、要充分发挥企业的协同作用。企业是用人的主体,也是人才的归属,在促进农村籍女大学生就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加强校企对接,企业应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与就业指导工作,对农村籍女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等方面进行辅助性的培训;企业还可以采用定岗实训、定向培养、订单模式等形式使企业的选人用人真正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成效,要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二是保障女性的权益,落实“五险一金”的社会保险制度,在用人的过程中避免出现对农村籍女大学生的歧视现象,切实维护农村籍女大学生的权益。三是健全培训机制,企业应当有针对性的开展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农村籍女大学生就业营造好的就业环境与氛围。四是拓宽信息渠道,传达就业信息。按照企业发展规划制定近三年的招聘计划,将就业招聘信息发布到各大高校,广泛利用视听媒体、网络媒体、平面媒体等渠道发布招聘信息,实现招聘信息的全覆盖

第四、解决农村籍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关键要从提升她们的自身素质,自我能力入手。首先她们必须要有合适的职业规划,要根据社会要求与自身条件,不断调整自己的求职定位;其次她们必须要有扎实的职业功底,要具备过硬的职业能力,并且还要有想干事的冲动与能干事的本领;第三她们必须要有宽广的职业胸怀,现代社会是讲究团结共事,提倡团队精神的,只有善于团结他人一道工作的人,才可能受大家的欢迎;第四她们必须要有平和的职业心态,既能面对求职过程中的挫折,也能面对工作中的打击,永远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四、创新驱动是促进农村籍女大学生就业的“加速泵”

首先要通过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靠创业带动就业。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全社会创新创业的共识,这对于高校来说既是难得的机遇,也是巨大的挑战。〔5〕高校要从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精神入手,积极开展创业教育。一是学校要从提高教师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作为抓手,加强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研修等,建立“双创”教师实践锻炼制度、挂职学习制度、项目跟进制度,真正使教师成为创业的导师、专家;二是学校要开展针对农村籍女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结合她们的性别优势、专业特点、个人爱好等开展文化创意、教育培训、家政服务、互联网+等方面的创业培训,统筹校内外资源,全力搭建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建立和完善创业孵化基地。三是学校要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采取切实有效的扶持措施,鼓励和支持农村籍女大学生创业,真正让那些有激情、有想法,敢尝试、敢创新的人创业有舞台,发展有机会,也让更多的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积累经验,提升素质,增强能力。

其次,要重视创业成功校友的联系工作,建立创业成功的校友库。高校的校友资源是高校的一笔重要财富,在帮扶农村籍女大学生就业方面,同样可以借助校友资源和力量。首先,可以邀请校友,尤其是女校友回校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分享她们成功的经验,激发她们创业激情和成才欲望,用校友的成功范例来当做她们的人生标杆。其次,可以通过校友提供就业信息。要大量发挥校友人员多、分布广、信息资源丰富的特点和优势,主动搜集那些适合农村籍女大学生的就业信息,实现帮扶有目的,有回应,让帮扶措施落到实处。第三,在校友的带动下实现创业。每一所学校都有一批杰出校友,其中不乏创业成功人士,在校友的带领下带动下创业,可以减少创业压力,降低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6〕

农村籍女大学生就业,事关社会公平、稳定与和谐,只要各个部门都以积极的态度,负责的精神把每一项工作落到实处,就一定能开创农村籍女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新局面。

〔1〕尹敏.高职院校农村籍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D〕.2016年硕士论文

〔2〕赫晓峰.当代在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培养研究〔D〕.2013 硕士论文

〔3〕孙长缨.当代大学生就业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徐俊祥.大学生创业基础知能训练教程〔M〕.现代教育出版社.

〔5〕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国办发〔2015〕36 号).2015,5-4.

〔6〕李卫朝.创业教育要有机融入专业教育〔N〕.光明日报,2015-6-23,(13).

G647.38

A

1009— 2234(2017)10— 0132— 03

2017— 10— 17

此文系2016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结题成果,课题名称:湖南高职农村籍女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课题编号:16C1583。

尹敏(1978—),女,副教授,研究方向:就业指导、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校友培训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学习校友大名人 争做校园小名人——澄江中心小学以校友大名人引领校园小名人成长
校友风采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校友风采
“互联网+”校友资源开发探索思考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