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共享发展中出现的道德问题探析
2017-03-11张艺川
张艺川
(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 430000)
交通共享发展中出现的道德问题探析
张艺川
(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 430000)
交通共享是现今流行的全新绿色出行模式,在其不长的实践历程中,它所引发的一系列道德问题令人深思。概括而言,交通共享实践中出现的道德问题主要表现为:因交通共享平台信息泄漏导致的网络新型骗局陆续出现,任意破坏共享交通工具的行为层出不穷,乱停乱放交通工具并私自占有交通工具的行为时有发生。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道德主体网络伦理及安全意识薄弱并缺乏相应的道德观,同时缺乏政府部门的监督与管理是主要原因。为了促进交通共享事业的健康发展,通过采取加强互联网的隐私安全、培养交通共享主体自律的道德观、加强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等措施对上述道德问题进行综合治理。
交通共享;道德自由;诚信
一、引言
交通共享这一发展理念是从共享经济中衍变而来的。当今,随着互联网+这一技术的成熟,共享经济在市场中所占的份额比例越来越大,短时间内已经快速渗透到了各个行业和细分市场。共享经济以消费交易为对象可以分为五个主要类型,即旅行住宿共享、物流共享、交通共享、服务共享、闲置用品共享。城市交通作为推进一个城市进步的重要环节,它的发展规划显然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交通共享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交通共享是全新的绿色出行模式,是通过互联网将各种交通媒介、出行服务和出行数据等在不同的主体间进行传递与共享的经济模式。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特征,首先,它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并基于网络安全所实现的。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实现了交通共享的便捷化,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运营成本。它在运行中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位置信息和主体用户信息能够实时更新,让资源拥有者可以对其所拥有的交通媒介进行实施监管,但是它又反向要求资源拥有者在合理配置资源时要以道德为出发点。它对资源拥有者的主观修养提出要求,要求其严格遵守网络伦理中的安全问题,对用户的个人信息进行严格保密。其次,它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目标实现主体需求最大化。交通共享是将个体拥有的,作为一种闲置资源的交通媒介进行社会化利用,需求方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获得资源的暂时使用权,以最低的成本完成使用权后再将其归还给所有者,最终实现资源高效和有效的利用。最后,它的成功实现是基于资源需求者的诚信观。交通共享经济是资源需求者对政府到企业以及个人的利益和权利的尊重,是义与利的统一。诚信原则是交通共享发展理念得以实现的基本原则,信用关系是资源拥有者和使用者双方在使用权交互过程中所一直需要保持的一种关系,资源拥有者要对用户的人身安全负责,而资源需求者要对交通媒介的产品安全负责。
从交通共享的特征可以看到,交通共享理念的实现既依赖于社会的硬件设施条件,又对公民道德素养和道德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交通共享理念不长的实践历程中,由于多种原因引出了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由于公民的道德水平引发的道德问题尤其令人深思。本文尝试对这些道德问题进行一点粗浅的分析并努力寻求解决之道,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交通共享发展中出现的道德问题
交通共享利用智能硬件,通过网上租用与归还实现交通媒介的共享。客户通过手机客户端就能够迅速租用并实现便捷出行。但是,交通共享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引发一系列的道德问题,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网络新型骗局陆续出现
交通共享的使用过程很简单,客户下载手机客户端,预交押金,利用定位服务找到所需交通工具后扫码就可以实现出行目的。但正是因为简单便捷的租赁方式,让一些心怀不轨的人有机可趁,伴随共享交通发展,新型骗局层出不穷。一种情形是骗子在交通工具的正规二维码旁贴上自己的转账二维码,或者破坏原有二维码,直接粘贴收款二维码。用户一旦没有辨别清楚而扫到假的二维码,就会跳转至转账界面,招致财产损失。有些骗子还常常将自己的收款头像设置成共享交通共具的品牌logo,极具迷惑性。还有一种情形是是骗子制作高仿共享交通工具官方网站的钓鱼页面,以完善身份认证等名义诱骗用户填写个人身份信息和银行卡资料,然后进一步实施精准诈骗甚至盗刷网银。第三种情形是设计假的租车APP二维码并在其中插入木马病毒,将山寨APP二维码粘贴在共享交通工具上,提示用户“更新”。用户扫码后看似安装了租车软件,但此时手机却被植入了木马病毒。〔1〕
第二,任意破坏共享交通工具
以共享单车为例,继共享单车投入以来,其遭损坏的情况时有发生。在针对车辆破损的调研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分别有刹车失灵、车胎没气、掉链子、车把或车座损坏等方面,可以说有七成以上的用户都遇到过车辆损坏的问题。这些损坏当然有交通共享使用过程中的自然折损,但更多的却是故意毁损。更有甚者,有人在单车的座位上插上带病毒细针,这种情况会给社会带来很大的恐慌,此种行为就已不仅仅是道德层面的问题了。除此之外,将单车扔进湖中的现象也屡见不鲜,给共享单车的管理工作带来许多不必要的负担。
第三,乱停乱放交通工具
共享交通工具能够自由停放是其迅速风靡全国的巨大优势。但就客观而言,巨大的投放量与有限的公共交通空间产生了矛盾。比如,城市中涌现出大量共享单车,却没有充足的空地用作单车的停放,致使人们在使用过程中任意行驶和随意停放单车从而出现交通堵塞现象,再就是许多商店门口被随意停放的共享单车包围从而引发 “保安之怒”。〔2〕又或者,草坪上都停满了单车致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除此之外,节假日期间人们选择骑车出门踏青,但是到达目的地后就将单车随意停放景区门口,游玩过后又不需要将单车骑走,使大量公共交通资源滞留在一个地点,导致城市交通系统运行效率下降,交通体验感恶化。但是,客观条件限制只是乱停乱放现象产生的一个原因,导致乱停乱放现象的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公众公德意识不足引起的。即便有充足的停放空间,总还是有些人为了自己的停车便利而不顾他人的需要和便利,也不顾城市形象而乱停乱放。
第四,私自占有交通工具
共享交通工具自由租赁的特点,让许多人从中得到了好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实现了资源共享。但是,有人贪图出行便捷,将单车上锁变成自己的私家车,或者将单车刷漆以后占为己有。还有人将车停进自己单位大院、公司写字楼或者自家门前屋后,即使别人能够从定位上找到单车的所在地,但是却不能正常使用,从而使交通“共享”变成个人“独享”。
三、交通共享发展中出现道德问题的原因分析
交通共享发展过程中出现道德问题,给社会的秩序带来很多麻烦。要解决其中的问题,就必须分析其原因。大致说来,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伦理及安全意识薄弱
互联网平台的主要特征就是个体彼此间都是陌生人,他们可以不受身份、年龄、性别、职业、阶层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完全按照自己的思维与逻辑在网络上进行自由活动。但正是因为这种特征,使得人们放松警惕,随意行事,产生了一系列道德失信问题。交通共享所有功能都是基于互联网平台所实现的,因此对网络秩序的遵守就尤为重要。通常在租赁和使用各类交通工具的过程中,为了保证私人财产或者社会公共财产的安全,网络平台要求采用实名制的注册方法,使用者不仅要上传自己的真实姓名及出生年月等内容,有些平台还要求上传身份证或者学生证的照片。这些注册信息里包含了个人的身份证号、照片等最为隐私的内容,一旦这些信息被泄露或被居心不良的人利用会对社会的秩序造成很大程度上的影响。本是为保护用户私人财产安全的注册制度,却被不遵守网络伦理道德规范的人所利用,反而导致用户的利益被损害,甚至有些网络平台为了谋求经济利益公然违反网络伦理要求,擅自收集用户信息并将各种用户信息以不合法的手段出售,以上这些交通共享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其根源都是因为人们网络伦理安全意识薄弱。
(二)主体道德观念欠缺
主体道德观念的缺乏分为多种情形。首先,部分公民缺少公共道德意识。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自私之人善于从他人的不幸和痛苦中取乐,往往只顾自己利益而不管他人和集体的利益。共享单车实行中所出现的道德问题,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有些人个人道德素养低下,自律意识欠缺,个人素质还配不上享有这样的公共资源。
其次,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逐渐由传统的“熟人社会”向着“陌生人”社会转变,一些传统的道德观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瓦解,它们的影响力不断被削弱,“公序良俗”渐渐失去了它的影响力。“熟人社会”的有效运行依靠的是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自我约束,在这种环境中,人们的行为受到各方面的限制,而一旦进入到“陌生人”社会当中,大量熟悉的或不熟悉的个体融合到一起,改变了原有的社会交往规则,导致原本构筑的道德防线趋于崩溃,进而引起一系列缺乏诚信的行为。特别是伴随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一些大城市流动人口所占的比例大幅度增加。在这种“陌生人”社会中,人们奉行“自扫门前雪”处事原则,使通过社会舆论起作用的道德规范的约束力大为减弱,使得一些人在破坏公共资源时肆无忌惮,丝毫没有心理负担。同时,外来流动人口通常会在户口、薪酬、家庭等方面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得他们对一个城市的归属感不强,缺乏归属感又很容易让人产生负面情绪,进而通过各种方式包括破坏公共资源这种方式得到发泄。
(三)缺乏政府部门的支持
对于一个新生事物来说,政府的理念、态度和手段是至关重要的,这几乎决定着这些新生事物前景之好与坏,乃至生与死。但是,交通共享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明显缺少与政府的沟通。由于交通共享公共服务的性质,必然会占用城市道路,加之互联网共享单车使用的无桩的方式,随用随停,对市容造成的压力很大,因此出现大量单车被城管运走的现象。除此之外,破坏车辆、乱停车辆这些现象之所以会频繁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在做出以上行为后并不会受到相应的惩罚。虽然许多企业针对这些问题尝试采取了一些方法,比如说“积分制、举报制、单车猎人”等,但收效甚微。〔3〕对企业而言,最终的着眼点还是经济利益,并不是普遍的民生,因此,我们说政府才是最终保障社会有序推进的利器。
四、克服交通共享中道德问题的途径
交通共享出现的道德问题让我们反思,究竟怎样做才能克服其困境,使其为交通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一,加强互联网的隐私安全
互联网在交通共享这一过程中充当着资源拥有者与资源需求者中介的角色,很多人在其资源转移的过程中都认为这一过程是绝对自由的,但实质上当我们享有自己的权利时,自由并不是放任的欲望和情绪,而是经过实践理智考虑过后的欲求。自由的意义十分广泛,对于道德自由,它是指我们对自己的行为有自我决定的意志自由,我们所有的行为都是经过自己的良心反思所做出的选择,最终的结果是实现善。也就是说,道德行为主体要充分尊重他人的平等和自由的权利,否则只会出现欺诈这种网络乱象,而这一乱象的产生及其后果不仅会伤害他人和社会,也会伤害行为主体自身。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就是一切关系的总和。在资源转移的过程中,资源拥有者不能随意泄露用户的信息,资源需求者也不能任意编造自己的信息去上传,在主体两方交互关系发生的过程中,交往主体应当强化自身的道德规范,有效约束自身行为,以诚待人、以信待事,使得一切行为都是有序进行的,这种理想的交往方式才能够实现事物的使用价值。
第二,培养交通共享主体的道德观
人作为交通共享中最重要的一个成分,其所产生的道德行为是这一过程能否顺利进行下去的根本,而在交通共享这一发展理念中主体的道德诚信观显得尤为重要。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诚信是立人之本,人若无信,就无法立足于社会。孔子提倡 “敬事而信”。(《论语·学而》)人们在对待事情的过程中要遵循诚信原则。同时,我们也需要将以个人修养为依托的传统诚信观转化为社会责任感,构建人与人之间的信用经济关系。
其次,我们将“共享”视为一种美德,它反对个人资源或者社会资源在不道德的行为下被少数人支配或占有,因此共享交通就是大家对各类交通媒介拥有相同的使用权,人人有平等的权利去支配社会交通资源,任何人都无法以个人的目的为理由私自占有其使用权。“共享”二字不光强调个人的权利,也在强调我们有义务维护他人的权利不受侵害。“共享”本身就是一种自律理念,它要求我们由内而外发自内心的遵守双方在使用权交换中所提出的要求,做到“与人方便,与己方便”。我们要充分肯定利己利人的意识和行为,坚决反对损人利己的利己主义。
第三,强调企业和政府的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感是其发展的基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就资源拥有者而言,最该强调的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因此,对一个平台企业而言,在资源交互的过程中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制造的单车必须要符合国家质量安全标准,之后通过区域内共享单车的使用情况进行大数据分析,为社区公共资源交通的配置和管理提供依据,最后建立完整的诚信监管制度,对用户的诚信点数进行监督,为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打下基础。而政府也应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做好相关管理工作。如建立失信惩治制度、个人和企业的信用制度等,只有及时将失信者淘汰出局才能够塑造社会的良好风气。
〔1〕共享单车:这些常识和骗局你一定要知道! 〔N〕.颍州晚报,2017-04-06(B1).
〔2〕付航﹒谁在损坏共享单车? 〔N〕.保定日报,2017-02-07(08).
〔3〕李爽﹒公共服务民营模式下政府责任树立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07):29-30.
D648
A
1009—2234(2017)10— 0047— 03
2017— 10— 03
张艺川(1993—),女,山西太原人,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伦理学。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