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探讨

2017-03-11倪江情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21期
关键词:思维力创造性儿童

倪江情

(上饶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西上饶 335500)

思维是需要进行一定的训练和塑造的,思维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间接接触,和概括性反映事情的过程,其中包括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这些都是思维中的一种。思维力是一个非常重要不容忽视的能力,更作为儿童智力的开端,和重要的组成部分,思维力的发展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有,如今已然成了现在教育界的一个不朽的话题,思维力的发展,在这一程度上也促进了儿童智力的发展,这是一个非常行之有效的手段。在许多研究中表明,一些课程有目的、有意识地去对儿童进行培养,可以提升整体思维上的能力,这样就不会局限在构成思维力上。

1 张扬儿童个性,构建民主、开放的课堂教学和评价体系

在传统的教育之下,训练模式自然也不能够非常的灵活行之有效,这也有了一定的影响,当今在一些幼儿园当中,还是可以经常看到,在教学的开展中,仍然不注重儿童的个体差异,多数教师还是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方式,这样的形式是非常不好的,不利于开展教学活动,且对于儿童知识的灌输也非常不利,教师只希望儿童提供的答案是正确的就可以了,符合自己的标准和要求就行了,根本不会尊重个体上的差异,儿童个性化的答案也没能施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非常难的,不是单纯而简单的,必须依赖于讨论式、开放式的良好教学,让儿童可以自由的发言,感受他人和自我的不同,在此基础上去进行思考,努力的解决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此对于儿童的想像力才能激发,在创造力才会有所提升,才能发展儿童优秀的一面,提升他们的思维和品质。这在一程度上也代表着,在课堂教学中,一些问题的设立都不应该是局限的,不应预先设定标准答案,应尽可能地让儿童们自己释放想象,张扬自己的个性,在课堂上应该提倡民主、开放的教学模式,还应该设立有一个专门评价体系,让儿童的思维得到拓展,以此可以提升广度与深度,并尽可能地去释放本性,让他们可以自由的进行发挥,让思维得到自由的发展。为此,教师应有意识地构建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用于培养他们的表现力,提升他们的想像力,像美术活动和课外活动等。在一般情况下,儿童画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以很好地训练和培养,让儿童思维能力得到提升,这样的艺术课程,对于教育者来说,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教育手段。

2 提供支架线索,促进儿童思维的多维发展

“支架式教学”是众多教育模式中的一种,这种教育模式最先由建构主义者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而提出,目前已经逐步被大众所接受和认可,普遍认为是一种以实现儿童认知发展潜能的方法,且对于师生之间的交往具有非常良好的作用,教师对儿童发展状况也能有所了解,可以全面把控,提出准确教育理念和策略。“支架式教学”的出现对于教育行业来说是非常良好的,可以有效地为儿童解决问题,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减少儿童在解决问题时所遇到的麻烦和困境,而不再面临的盲目探索和迷茫的状态,在解决问题时减少出现程序错误等情况的发生,最大化地使儿童提升自身能力,并通过自身能力地摸索,自己找出问题解决的程序,并将之进行内化,成为自身的一种能力,并让它成为一种知识结构和技能。一个线索是非常重要的,就好似迷路时的提醒物一样,是非常有用的,可以指引迷茫的人找到前进的方向,提供正确的路线,让我们下一步的目标都可以有一个清晰的方向。因此,教师可以进行充分利用,让线索式思维活跃起来,这种思维训练对于儿童的帮助是非常大的,可以起到非常有用的帮助,在处理各种学习问题上,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3 创设与利用情境,实现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迁移

思维结果具有新颖性,独特性和价值性的思维就是创造性思维了。单从思维的角度上来看,创造性活动过程离不开思维,这也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任何创造性的活动是不能没有创造性思维的,与创造性思维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创造性思维的创造活动两者是不能分开的。因此,幼儿教育者就应该意思到它的重要性,思考如何借助情境来开展特定创造活动,以此培养儿童的感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对于教育情境的探究性、互动性和开放性更要做到重视,力图促进儿童思维技能,同时在不同情境中的也能做到良好发展。要想激发创造性思维,那么产生的情境首先就一定要有创造性,必须包含有一定的挑战性问题,能够引发儿童的兴趣,有一颗探究的好奇心,让每个儿童能有一个求知欲;这样在训练中,才能提高其形象思维的能力。

4 应注重思维训练过程中的伦理性问题

儿童思维发展的课堂教学环境,一定是自由的开放的,如此才能让儿童敞开想像,不再拘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让创造力得到提升。因此,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激励儿童,大胆的进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不管这一思想如何,无论优秀还是不够好,那怕看起来可能会有那么一点奇怪,即使是近乎疯狂,那也是不要紧的,都不应给予批评,或者是严厉的斥责。教师还应尊重学生,关注每一位儿童的学习进程,任何的一些进步,都应该毫不吝啬的给予表扬,以平等的姿态去关心学生,给予每一位学生支持和鼓励,积极在课堂上营造平等、自由的氛围,让师生关系可以良好发展,让学生可以自由想象,积极的去表达和创造。

[1]李庆云.论儿童创新能力的培养.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5)

[2]赵南,徐利新.对教师支架类型体系的理论探索.学前教育研究,2005.(7~8)

猜你喜欢

思维力创造性儿童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再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力的培养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测一测你的思维力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创新思维力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