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专业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资源建设
2017-03-11何党婵
何党婵
(东莞市莞城图书馆,广东东莞 523000)
当前,中国的图书馆建设日新月异,图书馆的数量和质量都有较大发展和提升。在此过程中,专业图书馆也面临快速发展的良机。在这样一个中国社会进入新时代的大环境下,专业图书馆应该如何合理配置馆藏文献资源,如何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以满足读者对文献信息资源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提供更高质量的图书文献资源服务,就成为专业图书馆必须要面对和亟待解决的课题。
1 专业图书馆的特征
专业图书馆是指由各种机构、政府部门、学会、协会、行业、博物(美术)馆、商业公司或其他组织支持、组织、建设、管理和运营的图书馆,主要任务是立足本行业本机构,面向相关领域和行业,提供基于学科领域和专业领域的专业文献资源保障,提供文献信息服务、学科化信息服务和情报研究服务,并开展本专业领域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与一般图书馆相比较,专业图书馆的主要特征有:
1.1 馆藏文献专业化
专业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资源表现之一是突出专业。根据其馆的功能定位和性质要求,专业馆一般只入藏某一个学科、主题、行业或领域的图书、期刊、文献资料等信息资源。故此,该专业的馆藏资料,无论数量和质量,不仅全面,还较一般综合图书馆更加精深广博,能够真实、全面、深入反映某一领域或专业的发展。
1.2 服务对象特定化
限于专业知识结构的限定,专业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即读者群,大多为某一专业、领域或行业的人群,包括科研人员、技术人员和一般从业者,当然也包括为数不少喜好这一行业的爱好者。
1.3 服务水平个性化
基于图书馆功能定位、馆藏特色和特定的服务对象群体,专业图书馆可以针对专业、学科的发展和服务对象的个性化需求,对文献资源进行深层次的编辑、整理和加工乃至定制化服务,为读者提供针对性强、参考价值高的信息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完善服务水平。
2 专业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资源特征
馆藏文献资源建设是图书馆核心竞争力之一,也是图书馆发展的基础保障。专业图书馆只有拥有专业性、系统性、研究性、前瞻性的特色图书文献资源,尽量拥有更多本专业领域的相关图书文献资源,才能为读者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服务,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
2.1 专业性
专业图书馆区别于一般图书馆的核心即其在长期的办馆建设中,根据自身功能定位和读者服务群体,逐步积累形成较稳定的、持续发展的、系统性、有序化的专业性馆藏文献资源,其馆藏资源在量和质上必须超出一般图书馆的水平,能较完整反映本专业或学科发展研究面貌,能够快速便捷地满足读者多元化、个性化甚至定制化的信息服务。
2.2 系统性
专业图书馆应就本专业学科领域范围内系统、连续、完整采集和积累图书文献信息资源,不要隔断,更不能支离破碎,尤其是重点文献资源更要完整,以求充分发挥文献资源的有效性。
2.3 研究性
因为是专业图书馆,馆藏资源集中体现在学科专业的建设上,应不仅仅限于专业知识的普及层面的一般读物,更要全面深入该领域的、供读者学习、参考、研究的精深的学术文献资源,尤其是具有导向性的文献资源,通过研究性的馆藏建设,形成办馆自身优势,带动图书馆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2.4 特色性
专业图书馆在长期的发展实践过程中,根据自身功能定位和读者需要,慢慢会形成自身组织、管理、服务的特点,在馆藏上,也必然会有自身与众不同的烙印和差异性 ,形成自身馆藏资源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专”的独特的竞争优势和难以替代的能力,逐步丰富独具一格的馆藏文献资源,才能不断吸引专业读者,体现专业图书馆的服务优势,增强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
2.5 前瞻性
知识的发展永无止境。故此,专业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与该专业的发展动态、研究成果和服务需求、读者群体变化等息息相关,紧跟学科前沿、热点问题和最新研究发展成果,获取本学科的发展动态,促使专业图书馆不断从改专业的最新发展中汲取养分,不断更新,不断调整,不断创新,保持在专业研究上的前瞻性、延展性和导引性,从而不断促进专业图书馆和专业领域、读者群体之间的良好互动,不断发展,保持专业图书馆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3 专业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策略
根据专业图书馆的功能定位,专业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必须从学科或专业发展需要出发,紧密结合专业的前沿研究方向和读者需求,有计划、系统性收集、增置有关学科和相关专业的国内外文献,最大限度满足专业人员对于文献资源的需求。要达到以上目标,则需要做到:
3.1 图书馆员专业化
术业有专攻。人是专业图书馆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专业图书馆必须有专业馆员。专业图书馆员应该具备某一专业较高的学历和个人素质,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和一定的外文,精通电脑,熟悉和了解学科发展和未来方向,并善于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善于从瀚如烟海的各类信息源中搜集、整理、提炼、归纳和加工特定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顺应时代发展,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图书馆员,在工作中不断创新,才能承担起专业馆藏的建设任务,同时为读者提供准确且周到的文献资源服务。
同时,专业图书馆也要以人为本,营造尊重人才、重视人才的环境和氛围,为优秀人才搭建展示平台,激励、调动和凝聚人才的积极性,提升专业人才的工作效能,提升图书馆竞争力。
3.2 馆藏渠道全方位化
专业图书馆馆藏的特点是专业性强,相当一部分书籍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其馆藏文献的来源也较一般公共图书馆更为复杂。种类有图书、期刊、报纸、论文资料、内部交流资料、学术会议记录、有关学者或学术机构等公开出版或内部发行的文献资料,载体除一般纸质文献外,也包括电子文献资源和网络资源。
因此,专业图书馆的馆藏建设渠道更要全面、专业,主要建设渠道有:通过或委托正规、专业的图书采购渠道订购;专业学者、机构或团体交流、推荐、交换、捐赠等;相关会议、研讨会、交流会及展览会现场索取或赠阅的文献资源。
3.3 读者服务智能化
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成为现实。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联互通,已经成为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数字化图书馆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专业图书馆应长远规划、具体设计,依据实际条件,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集中馆藏优势和特色馆藏资源,建设具有本馆特色的数字资源,并实现共享化,实现更为广博的读者服务,更好的实现图书馆和读者的良性互动,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覆盖面,扩大读者服务群体,最终实现图书馆的社会价值。
鉴于专业图书馆读者群体的需求,专业图书馆应通过长期了解、统计、分析、跟踪读者需求和文献借阅使用情况,建立、扩充、更新专业发展、馆藏资源和读者需求等图书馆服务信息档案,最终形成读者信息大数据库,以此来调整和增补、更新馆藏文献资源,对具体读者进行具体的需求分析,为读者提供困难和需求解决方案,由此形成“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使图书馆服务更具针对性、时效性、智能性,提高服务的满意度。
4 结论
目前,专业图书馆的馆藏体系建设已经初步形成。在新时代下,要根据自身定位和学科发展情况,依托新技术,瞄准读者需求和馆藏性质,加快培养专业馆员建设工作,加大数字图书馆等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及时完善、增补、丰富馆藏文献资源,最大程度地满足读者多样化、个性化的文献资源需求,在提高图书馆的竞争力的同时,促进本地区专业学科发展。
[1]朱卫英、奚澄中:《网络环境下专业图书馆的藏书建设》,《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2年第5期;
[2]赵东:《试论专业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图书情报工作》第52卷第3期,2008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