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艺术资源融入产品设计专业的问题研究
2017-03-11孙楠
孙 楠
(咸阳师范学院,陕西咸阳 712000)
一般来说民俗艺术是来自于世代劳动者的生活、生产过程中,记录劳动人民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的传统风俗艺术,作为“人类昨天社会实践活动所创造的文明成果”,民俗艺术由于具有丰富的人文情怀和文化内涵,而被传承保留至今。对于从事产品设计相关专业的人们来说,必须承认民俗文化艺术对现代设计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今天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主动力,产品设计行业的要求也比以往要更高,我国的产品设计要想在世界引起注意,除了需要良好的设计感,更重要的是一张形象的门票,这张门票就是民俗艺术,这一点若是被高校的产品设计相关专业教学建设所利用便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从我国大多数高校与产品设计专业相关的学科所设置的课程可以发现,基本上所开设的专业课程都是以现代的设计思想、理论或方法为导向,把民族发展一脉相承的民俗文化艺术教育忽略甚至遗忘,这也导致了我国的产品设计在世界上得到的认可不够多。而其他国家对于民俗艺术的保护意识和研究工作很早就已经开始,并且把本国或地区特有的民俗艺术作为一门必修课传授给学生,这不但提高了学生对于本民族、本地区艺术的认知和兴趣,还培养了很多优秀的传承人,使这些特殊的文化艺术得到有效的保护、振兴和发展 ,由此也能看出高校在传承、保护和发扬民俗艺术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将我国的传统民俗艺术与现代设计思想及科学技术相结合,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新的设计教育体系的建立,将会是产品设计教育改革的首要问题。
作为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很多产品设计专业的教师都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且逐步将民俗艺术融入到产品设计专业课堂教学环节中,但从学生的作业情况可以看出最终的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
1 民俗艺术地域性较强,资源整合复杂
中国地大物博,各地区都有极具特色的民俗艺术,但是真正系统的将所有地区的民俗艺术按类别整理形成详实的体系并不多,因此也导致了将民俗艺术引入产品设计课堂时只能片面的、笼统的对重要的或本地区有特色的民俗艺术形式进行介绍、分析,而对于大多数其他地区或不太有名的只能忽略,因而也就使得学生对于民俗艺术的了解,只是大众常见的或地域个别的民俗艺术形式。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各地区民俗艺术相关的工作人员或高校的教师共同合作,建立一个民俗艺术信息资源库,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对当地的民俗艺术资源进行分析、梳理,完整的把我国各地区的民俗艺术信息以资料库的形式开放提供给大众,让人们可以更加直观、生动的了解到不同民俗艺术带给人的震撼,这样既可以保证系统全面的将相关信息传递给学生,又能提高人们的认识和兴趣,对于保护民俗艺术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 民俗艺术相关课程安排比例失调
对于有些高校的产品设计专业来说,开始逐渐意识到传统民俗艺术对设计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开始重视民俗艺术并逐步安排相关的课程。但这一类型的课程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大多数是一些中国工艺美术史或民间美术之类较笼统地理论知识,涉及到针对于某一种具体民俗艺术的内容非常少,也就很容易让学生感觉到内容空洞、枯燥、乏味而失去学习的兴趣,更别提全面了解和深入的掌握其精髓了。因此,在进一步完善教学大纲的工作中,应当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多开授有针对性的、专门的、系统的民俗艺术课程,在对专业技能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可以适当、适时地结合本门课程的特点,将多种传统民俗文化艺术作为课程设置的切入点,让学生在实践的环节中将两种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学以致用。同时,还可以将本地区特有的民俗艺术通过多种方式融入课外活动中,使高校的教育课程体系向更宽广的方向拓展,从整体上丰富教育的培养模式,激发不同专业学生对传统民俗艺术的喜爱之情。此外,还可以聘请优秀的民间艺人定期来学校授课、示范、讲座,让这些平时只能看到文字和图片的特色民俗艺术鲜活起来,以此来丰富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可以与民间匠人零距离接触,与传统工艺零距离接触,让他们在紧扣产品设计专业基础的同时学习民间工艺,加强动手能力和学习动力,从而增加学习的兴趣。
3 学生在实际设计中缺乏对民俗艺术内涵的体现,作品形式流于表面
从目前产品设计专业学生的平时练习和作业不难发现,学生对于民俗艺术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却缺乏创造力,只是将民俗艺术的表现形式应用于作品之中,对于内在的文化挖掘不深。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最大原因在于民俗艺术是门综合性很强的学问,并不只是人们一般理解的能直观看到的图形、文字等表面符号。而目前学生的知识结构中,缺少能让作品在世界突围的民俗文化底蕴这一重要的环节。因此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学习宗旨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形式,而应当结合专业特点,抓住特色发展方向,适当补充设置与民俗文化教育相关的课程,完善知识的传承性。此外,产品设计专业的教师不能只是把了解民俗艺术文化作为学生的最终目标,而是要在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同时,针对民俗艺术中表面形式下的思想方法和深邃的意境等环节应作比较细化的讨论、讲解,力求让学生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领会和掌握民俗文化中的精粹语言。并将民俗艺术中的显性或隐性语言符号反映到实际的设计作品上,延续民俗艺术的精髓,这也是设计教育者最终要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综上所述,民俗艺术在产品设计教育围绕文化产业发展,“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新形势下具有传承弘扬民族文化,激发振奋民族精神,提高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的重要现实意义,因此研究总结民俗艺术在产品设计课堂存在的问题对于树立起民俗艺术在现代产品设计教育中的地位,尽快完善设计教育体系,培养具有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创新型设计人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何方园.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教育[J].黑河教育,2017.
[2]吕东方.先进文化理论对艺术教育工作的现实意义[J].音乐天地,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