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影视文学中的关羽形象
2017-03-11刘保亮
刘 保 亮
(洛阳理工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河南洛阳471023)
论当代影视文学中的关羽形象
刘 保 亮
(洛阳理工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河南洛阳471023)
关羽及其发展形成的关公文化,是中华民族最为珍贵的道德资源和文化财富之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在当代影视文学中得到继承与弘扬。关羽题材影视文学的大量涌现,既是历史上“关羽热”的文化延续,也代表着它的当代发展,成为“国学热”的一个文化征候。关羽在传统文学与文化里是忠、义、勇的化身,这一内在精神形象在影视中也得到充分的表现。在当代多元价值观念的审视与冲击下,关羽影视无论是主题还是人物形象,都进行了一些颠覆性的演绎与重塑。
关羽形象;影视文学;“关羽热”;文化重塑
关羽是三国时期刘备手下的一员大将,他既没有立言的皇皇巨著,也没有立功的显赫战绩,但却凭借着忠、义、仁、勇的道德品质,在穿越千年的历史迁徙与文化浮沉之中,逐渐由侯而王、由王而帝、由帝而圣。“关羽形象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心理,尤其是伦理文化,因而堪称民族文化孕育的忠义英雄,代表了普通民众的伦理道德倾向”[1]。由此,关羽及关公文化,历代传承不衰,由历史文献、民间故事而逐渐走进古典小说、戏剧舞台,并在当代文化语境中迈入影视文学,且通过这一新的艺术载体与表达形式,使其不仅没有因历史的远去而淡化衰落,反而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当代影视文学中的“关羽热”
“关羽热”是千年以来中国社会一个十分独特的文化现象和文学风景。在《三国志》《典略》《后汉书》《资治通鉴》等文献典籍中,记载了关羽亡命琢郡、追随刘备、委寄曹操、阵斩颜良、挂印追兄、刮骨疗毒、水淹七军、败走麦城等事迹,表现其对主之忠、克己之正、处世之义、作战之勇。关羽的“忠义贯古今,神勇震乾坤”,渗透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伦理道德精神,受到统治者与老百姓的普遍接受与赞扬。由于关羽是“中华民族完美道德精神的象征。以‘关帝’、‘ 关圣’、‘ 武圣’为主人公的戏曲作品,向来非常丰富。京剧舞台甚至形成了以演关羽为主、以关公红脸形象为特征的‘红生’行当”[2]。“关公戏”是关公文化与戏剧文化的结合点或凝结点,剧目有《关大王单刀会》《破壁观书》《千里走单骑》《古城会》《战长沙》《寿亭侯怒斩关平》等,其舞台高大完美、至尊至善的关羽神圣形象,深入中国老百姓的心中。小说《三国演义》对于关羽形象的塑造,具有里程碑意义。它运用借用、虚构、扩充、删节等艺术手法,将关羽塑造成一个英勇能武、儒雅知文的理想形象,对关羽形象的塑造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关羽由历史进入文学和宗教,《三国演义》及相关戏剧、戏曲等民间文化对社会各阶层的普遍影响,则使关羽形象逐步象征化、符号化,形成了一个具有特定象征意味和复杂内涵的文化符号。在符号化的过程中,关羽也由人而神,成为中国社会文化传统中忠义仁勇等精神的象征”[3]。无论是宋代以来封建王朝的不断敕封,还是关公小说、戏剧的民间流传,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足以说明“关羽热”的绵延不绝、高潮迭起。
“关羽热”走进当代影视文学,不仅是当代“国学热”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其重要的文化征候。进入当代社会,随着科技与传媒的发展,影视艺术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也带来了关羽形象塑造与文化传播的新变。现代影视中的关羽形象有四类:一是以《三国演义》电视剧、电影《赤壁》为代表,保留了关羽在《三国演义》小说里的忠、勇、仁、义形象,让更多的现代观众较直观地认识了关羽;二是以《江湖告急》《关公大战外星人》为代表的关公显灵电影,关公作为忠义、正义的化身,在人们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当现代人有了信仰危机或灭顶之灾时,关公往往是化解危机的神灵;三是以《神医华佗》《诸葛亮》为代表的三国人物影视剧,关羽不是主角,而是主人公的陪衬,但其基本性格没有大的颠覆;四是以《关云长》《武圣关公》为代表的影视剧,关羽为主角,与《三国演义》相比较,有了一定的改编,比如增加了关羽的感情戏、补充了关羽的出身等,但又不是戏说式的作品。上述关羽题材影视文学的大量涌现,既是 “关羽热”的历史延续,也代表着它的当代发展,表征着关羽及关公文化是国学传统中最珍贵的道德资源及文化财富之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不断得到继承与弘扬。
与“关羽热”相伴而生的是饰演关羽的演员及其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受到认可与肯定。于荣光、巴森、胡宇崴、陈思成、黄秋生、巴森扎布、欧瑞伟、狄龙、甄子丹、王卫国、王英全等都曾演绎过这一形象。其中,最为社会大众普遍接受的是陆树铭在央视版《三国演义》中所塑造的关羽形象。身材高大,眼神变化传神,无论是温柔、严肃,还是自信、鄙视,都较好地塑造了传统观念中关羽义薄云天的形象。还有,影视艺术通过运用特殊的手法,让现代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在麦兆辉导演的《关云长》中,关羽护送二位夫人寻找刘备,黄河渡口,平静的河边已布下十面埋伏。生死关头,曹操一再以礼相待,关羽不禁为之动摇,绮兰苦苦相谏,关云长必须在“情”“义”之间作出抉择。镜头在两边力量之间交替摇过,落在关羽的眼睛上。通过这样的电影语言,观众就能理解关羽的忠、义抉择是如何难得和厚重。现代影视艺术的表现手法,使关羽忠、义、仁、勇的形象得到更加丰满的阐释,人们对关羽的生平及精神也有了更为直观的感受。
二、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关羽形象
历史典籍中的关羽,记述颇为简略,毛本《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却明确定格。从关羽的外形看,“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4]3,以及身披绿袍,胯下赤兔马,手握青龙偃月刀,是一个武将的造型。由于小说的广泛传播与巨大影响,在人们心中,关羽的这些外形特征基本定型。这构成了当代关羽题材影视文学的“前理解”,也即影视文学对关羽的重新阐释必须扎根于历史传统所形成的典型性结构。《三国演义》央视版里的关羽,高大威猛,与小说神似。电影《超时空要爱》,尽管故事穿越时空、荒诞不经,但关羽仍是武将造型,红脸、长须,手握青龙偃月刀。甚至描写关羽显灵的电影《关公大战外星人》《江湖告急》,编导人员也以历史流传的形象来设计,以迎合观众对关羽的外形审美期待。
关羽在传统文学与文化里,是忠、义、勇的化身,这一内在精神形象在影视中也得到充分的表现。28集的《武圣关公》,剧情由“桃园三结义”“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麦城壮歌”组成,叙述农家子弟关羽,从山西运城的一个普通乡村出场,逐渐成长为盖世英雄,最终成就一代武圣。电视剧恢宏气度,英雄豪情,经典传奇,关羽一身凛然正气,赤诚报国与忠、义、仁、勇令人感动。电影《关云长》里,刘备的两位夫人以及一位未过门的小妾绮兰受困曹营,关云长为存忠义投降曹操,但始终不能原谅曹操篡夺汉室的狼子野心,最终重回刘备身边。影片的目的不在于呈现关羽波澜壮阔的一生,重心在于浓墨重彩地叙说“千里走单骑”的故事,突出他“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忠义,淋漓尽致地描绘“过五关斩六将”的英雄壮举,多维度地塑造出一个重情、重义、诚信的人性化关羽。《赤壁》是2008年吴宇森执导的一部史诗电影,该片分为《赤壁Ⅰ》和《赤壁Ⅱ决战天下》上下两部。影片以长坂坡之战开场,两军最终在赤壁相遇。剧情设计小乔夜探曹营,与曹操论茶道拖延时间,最终孙刘联军战胜曹军,小乔与其子均安然无恙。这是一部现代感十足又极富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作品。影片场面宏大,场景精致,细节真实,关羽勇猛的形象是三国时战神的很好诠释。尤其是关云长冲入千军之中犹入无人之境的场景,打动了很多人的心。戏中还有一个细节颇具意味,关羽教孩童们读《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告诉小孩子等打完仗了只要会念书,就有饭吃。富于生活气息的画面,传递出战后的宁静与安详,表现了关羽除战神之外的富有人道的侠骨柔情。
传统佛、道文化里关羽的神化形象,也在当代影视文学中得到演绎。宋、元以来,特别是明、清帝王的不断加封,关羽成为“关帝圣君”,关帝庙更是遍布神州大地,关羽在香火缭绕之中接受善男信女的朝拜,成为被官方、民间虔诚敬仰的大神。在中国道教、佛教文化里,都有关羽如何成神、如何显灵的故事传说,当代关公题材的一些影视剧对此予以借鉴和发挥。在《武圣关公出解梁》电视剧中,把关羽描写为青龙转世,以增加人物的神秘感和神圣感。1995年出品的44集古装电视剧《三国英雄传之关公》,在《三国演义》的基础上增添了戏说即野史成分。比如叙述关羽的出身,说他原本是南海龙王,负责降雨,一次他为消除人间旱灾,私自降雨,从而违背了玉皇大帝的旨意,被贬下凡。青龙使者是他的随从,化为“青龙偃月刀”,跟着一起来到下界。在《关公大战外星人》中,更是充满了现代天文学的宇宙想象。剧情中出现了飞碟,它在某日突然降临地球,高科技的外星人也作为强大的敌人,对地球家园进行肆意的破坏,无助的地球人束手无策、忧心如焚。在危急关头,武圣关公及时下凡显灵。只见他手持一把青龙偃月刀,与外星人展开一场生死决战,最后取得胜利,外星人被剿灭,地球人得到拯救。传统的人物造型,魔幻的故事色彩,科技手段的运用,当代社会的思维表达,完美结合且相得益彰。
三、当代文化视域下的关羽形象
当代影视艺术加入了现代人的理解和创造,关羽形象有了新的变化。从人物外形看,陈凯歌导演的电视《吕布与貂蝉》(又名《蝶舞天涯》),关羽就不再是红脸绿袍的大汉,而是无须、俊朗的英雄。《武圣关公》中王英全扮演的关羽,不再是红脸大汉。在麦兆辉导演的电影《关云长》中,关羽由武打明星甄子丹扮演,不再魁梧,也没有长髯。
在当代多元价值观念的审视与冲击下,关羽影视无论是主题还是人物形象,都进行了一些颠覆性的演绎与重塑。影片《关云长》不仅为曹操的奸诈进行大量的辩白,也让关羽的“义”接受诸多考验。这样的剧情既折射出现代价值观对历史的重新解读,也反映出现代人对以忠、义、礼为核心的传统价值观念的不解与迷惑。它至少在三个层面上颠覆了人们的惯性认知:首先,是对“千里走单骑”经典的重新叙事。关羽护送嫂子、千里寻兄,本是一次历尽艰险的忠义之行,却被改变为一次暧昧的护送旧时情人的可疑旅程,并把“过五关斩六将”的英雄之举淡化处理为汉献帝的阴谋。其次,是以幽默、世俗的日常言行,消解有关关羽、曹操的传统、严肃、刻板形象,以日常生活审美替代历史人物的宏大叙事。最后,改写了传统文化与文学经典之中对关羽、曹操的道德标签与价值判断。一方面,曹操由一个固化的白脸奸雄,翻转成为关心民生、恪守诚信、霸气智慧的一代枭雄;另一方面,关羽面对官兵的追杀与被杀,面对衷心拥戴的汉皇对自己的阴谋陷害,开始怀疑、动摇“千里走单骑”的行动意义,进而在忠君、仁义、情感之间不再是优劣、是非分明,而是充满疑惑、犹豫不决。这样,国家层面的忠君思想,社会角度的兄弟恩义,私人意义的男女之情,在人的生命面前,一切价值需要重估、追问与反思,曾经坚固的思想信仰变得面目可疑乃至烟消云散,这使影片主题颇具当代审美思想。
当代关羽题材的影视文学特别注重关羽的情感世界。它们不满足于史书典籍、小说戏曲中政治领先、道德教化式的宏大叙事,而从日常生活的审美趣味出发,打破男性主宰的单极世界,让那些生活于男权社会的古人导演自由奔放的男女情爱,拥有现代人的思想情愫。在《三国英雄传之关公》里,英雄也有儿女情长:公孙小婴是公孙瓒的女儿,关羽与她两情相悦,虽多次生离死别,但有情人终成眷属;文绣是文丑的女儿,因关羽与她有着杀父之仇,仇恨注定要战胜爱情,她先是投怀送抱于孔秀,后到王植那里挑拨离间,几次三番欲置关羽于死地,最终失败而痛苦地死在关羽怀里。在《三国演义》里,英雄都是不近女色,执着于战场的生死搏杀,而在这里却让关羽和公孙小婴患难与共,共同上演一场缠绵悱恻且颇具现代审美情趣的自由恋爱,既改变了关羽的传统形象,又不损害其英雄本色。相比小说的史诗性诉求,荡气回肠的英雄美女、儿女真情,似乎更为符合当代文化消费的时尚潮流。另外,此剧还引入了“关羽斩貂蝉”的故事。“青龙偃月刀”因 “自附神性”斩杀貂蝉,既平添了文本的神奇魔幻色彩,更消解了男权社会“女人是祸水”的偏见。“影视导演用现代人的观念来补充传统三国故事不够人性化的一面,增加了不少女性人物。不惜用较大的篇幅,来描写关羽的爱情、婚姻,把关羽从神还原为人,可以说这些改编都是符合时代精神的重新解读”[5]。
关羽的一生是叱咤风云的一生。当代关羽题材的影视作品呈现了有别于民间故事、古典小说、传统戏剧的关羽形象,既有对传统“显佑千春”之武圣的深化演绎,也有对人物情感世界另辟蹊径的发现探索。这不仅仅是一种叙事语言的简单置换,更包含了现代导演、演员的理解和创造,是现代价值观念下全新的艺术表达。
[1] 王春梅.义绝——雅俗文化交融整合的关羽形象[J].大众文艺,2009(9):140-140.
[2] 曹凌燕.关羽,在“圣”与“人”之间徘徊[J].上海戏剧,2009(12):18-19.
[3] 王丹.关羽图像形态探析[J].文艺争鸣,2010(11X):89-91.
[4] 罗贯中.三国演义[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
[5] 齐学东,林佩璇.影视剧中关羽形象论[J].龙岩学院学报,2011(6):30-34.
(责任编辑 王治涛)
Study of GUAN Yu′s Image in Films and TV Plays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LIU Baoliang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Luoy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 Technology, Luoyang 471023, China)
GUAN Yu with the evolution of GUAN Gong Culture is the most precious resource of moral and cultural wealth of Chinese nation, and it is a powerful vitality and has been carried forward in films and TV plays in Chines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The boom of the movies and TV plays centered round GUAN Yu is not only the culture continuity of the historical admiration of GUAN Yu, but also represents its current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al symptom of "passion for Sinology". GUAN Yu was the embodiment of loyalty, virtue and bravenes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literature and culture, and this inner spiritual image also gives a full performance in the films and television plays. Under the survey and impact of the present multiple values, the visual works of GUAN Yu have experienced a subversive interpretation and remodeling from both theme and characters.
image of GUAN Yu; film and television literature; GUAN Yu craze; culture reshaping
2016-12-10
刘保亮(1968-),男,河南南阳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河洛文化与河洛文学研究.
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洛阳文学艺术流变与传承研究”(编号:2016-CXTD-08)和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河南省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研究”(编号:162400410120)的阶段性成果.
10.3969/j.issn.1674-5035.2017.02.001
I207.35
A
1674-5035(2017)02-0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