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末民初士绅阶层初探

2017-03-11姚妍君

文化学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科举制士绅阶层

姚妍君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

【文史论苑】

清末民初士绅阶层初探

姚妍君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

士绅阶层是传统士发展到某一阶段的产物。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士绅阶层不断壮大,成为地方的实际掌权者。清朝末年,科举制的废除、社会结构、文化结构的剧烈变动,以及西方政治经济体制的冲击,使得作为封建统治社会基础的士绅阶层发生了剧烈变化,逐渐摆脱科举制的控制,走上职业化的道路,给社会带来了广泛影响。

清末民初;士绅阶层;科举制

随着科举制度的不断发展,士绅阶层成为了社会上一个中间阶层,是统治阶层把“触角”伸向农村社会的一个重要依托。本文主要探讨士绅阶层的产生、转化,以及带来的影响,试图全方位地了解士绅阶层在社会中的作用。

一、士绅阶层的产生与发展

士阶层是中国古代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士的起源较早,相传舜时就曾经任命主管刑罚的皋陶为“士”。到了西周时期更是出现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制度并且“西周时期,既有文士也有武士,士常常从事武事”[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急剧变革,政治、经济、军事斗争异常尖锐,士阶层受到了统治阶级的特别重视和礼遇。尤其是战国时期,养士之风大为盛行。到了隋唐时期,科举制度诞生加速了士阶层与统治阶层合流的趋势,这不仅使士庶差别消失,还使士阶层功利观念急剧膨胀,士风亦日趋鄙俗化。这种“士”阶层地位的下降亦使唐宋士阶层的婚姻家庭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榜下捉婿”的现象。从士阶层的起源到衰落,士阶层发生了重大变化,而科举制的推行则产生了另一阶层——士绅阶层。在笔者看来,士绅阶层是明清之际士阶层的产物。士绅是伴随着科举制的产生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社会阶层,但是科举制产生之初,士绅阶层并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直至从明清时期,士绅才作为一个完整的、有影响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集团出现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简言之,士绅阶层即参加过科举考试的人,包括落榜的读书人、在朝的以及告老还乡的官员。这一时期的士绅阶层与传统士阶层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同。

二、清末民初士绅阶层的转化

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近代社会,在列强的冲击下,中国社会结构开始由封闭走向开放,随着科举制的废除,士绅阶层也由传统的垂直流动演变为多样化的流动。这种流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士绅成为近代社会的“中介”。买办一职很早就已出现,但近代社会的买办不同于以往,它是一种直接接受外国资本的雇佣,充当外商在华推销商品、购买原料的中介。买办职业凭借其优厚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得到了上层阶级的赏识,一些士绅和权贵也开始向买办阶层流动,近代社会开放性的社会流动序幕由此拉开。其次,士绅与商人的双向流动。清朝末年,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商人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商人阶层在近代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也日趋加强。他们不甘居于“四民之末”而努力向上层社会靠近,由此出现了由商人向士绅的流动。科举制废除后,科举入仕的道路中断,不少士绅也从科举入市的思想中解脱出来,加之近代民族工业的不断发展及中国近代新式商业、企业的不断涌现,士绅阶层也不断向商人转变,“成为亦士亦商的中国‘士商’”[2]。第三,由绅向学的流动。20世纪初,科举制的废除中断了士绅凭借科举制飞黄腾达的道路,士绅开始寻求新的发展道路。随着西学的不断涌入,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大批留学生和激进分子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建立新式教育机构,新学堂为士绅阶层的流动提供了最基本的途径。新式教育体制,使传统绅士获得了适应社会结构变动需要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从而为士绅流向社会各个阶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清末民初士绅阶层对社会的影响

清末民初士绅阶层开始由地方政权走向新兴职业,这一变化给社会带来了一定影响。第一,埋下了革命的种子。士绅阶层向来是维护封建社会皇权统治、实现社会稳定的社会基础。然而到20世纪初,士绅阶层的剧烈分化则从根本上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如康有为、梁启超等,他们主张施行君主立宪制,但在顽固的封建势力的反对下最终走向失败。自此,一批激进分子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才能改变中国的落后,从而毅然走上了推翻清王朝的革命道路。第二,士绅阶层的分化造成了农村精英人才的流失。从19世纪中期开始,一些富有的士绅在自然灾害和战争的压迫下开始走向城市,到了城市近代工业和文化教育事业兴起的时期,大批士绅阶层逐渐流向新兴职业,而这些职业大都出现在沿海或内陆的大城市,这种现象必然导致农村精英的流失,失去了充足的后备力量。第三,士绅阶层的分化引起了乡村政权的蜕化。在传统社会中,科举制度和等级制度维系着社会的稳定,士绅阶层不仅为封建官吏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备军,而且士绅阶层也不断吸收平民作为士绅阶层的补充,这种社会平衡状态保证了士绅阶层在农村的领导地位。但随着科举制的废除,以及社会近代化和士绅阶层的分化,这种社会平衡状态被打破,导致士绅阶层在地方的权利落入他人之手,引起了乡村政权的退化。

总之,士绅阶层的变化给近代社会带来了深刻影响,它埋下了革命的种子,推动了清王朝的灭亡,引起了政权的变化,促进了近代社会的进步,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同时,士绅阶层自身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士绅阶层逐渐消亡,代之而起的是近代的知识分子。

[1]罗新慧.试论春秋战国之际的士与儒士[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8,(4):96-102.

[2]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129-130.

【责任编辑:周丹】

K257

A

1673-7725(2017)09-0234-02

2017-07-05

姚妍君(1992-),女,山东济南人,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历史教育、史学史研究。

猜你喜欢

科举制士绅阶层
归纳总结“摸透”科举制
当“非遗”遇上“新阶层”
古代的考试
晚清士绅的拍照秀——近代名人日记翻检拾得
美国大学招生行贿丑闻凸显其阶层割裂
“科举”
大众富裕阶层如何理财
湖南守旧士绅的翼教与维新运动的转向
近代中国士绅地位变化初探
民国以来士绅权力探析(1913-1954)——以苏州救火联合会为个案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