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礼貌用语比较分析
2017-03-11汲翔武皎
汲 翔 武 皎
(大连外国语大学,辽宁 大连 116044)
【文史论苑】
中西礼貌用语比较分析
汲 翔 武 皎
(大连外国语大学,辽宁 大连 116044)
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本文主要从中西礼貌原则的差异、中西礼貌用语的对比、中西礼貌用语差异的形成原因三个方面来研究中西礼貌用语的差异,以期加深人们对中西礼貌用语的理解。
文化;礼貌用语;礼貌原则
一、中西礼貌原则
西方对礼貌原则进行的研究相对较多,包括美国语言学家Grice的合作原则,英国学者布朗和莱文森的礼貌理论,利奇在总结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的礼貌六原则。
(一)利奇的礼貌六原则
1.得体准则
这个原则强调在交际过程中尽量减少损害对方的利益,保证在交际过程中双方都感觉心理上获益较大,使交际顺利进行。
2.慷慨准则
顾名思义,“慷慨准则”强调自己的付出和洒脱,强调在交际过程中尽量减少自己的获益,使自己处在受损的情况下,尽量少地表达有利于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3.赞誉准则
这个原则强调在交际过程中要尽量多地夸奖别人,即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经常称赞和赞美对方,以完成交际目的。
4.谦逊准则
这个原则与赞美准则相对应,强调在交际过程中自我要谦逊,即遵循“贬己尊人”的原则。自夸会被看作是自负的表现。
5.一致准则
这个原则强调在交际过程中,双方要尽可能地减少分歧,达成一致,以保证交际的正常进行。
6.同情准则
这个原则与“一致准则”相似,即交际双方在交往过程中,要减少表述与对方观点不一致的内容,达到一种“求和”的状态。
(二)顾曰国的中国式礼貌原则
国内学者也对礼貌原则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顾曰国教授根据中国文化的特点,提出了“中国式礼貌原则”。
1.贬己尊人原则
与“谦逊准则”类似,意在交往过程中,贬低自己,抬高别人。这是一种“有些违心”的自谦,是大部分中国人都普遍采用的交际原则。
2.称呼准则
中国社会讲究长幼有序,有严格的长幼尊卑制度,称谓语较多,要严格按照称谓语进行交流。
3.文雅准则
中国人在交往中,有许多禁忌和习惯,例如一般不会直接说“死”或一些意思不好的词,要委婉地来表达,讲究交流的文雅。
4.德言行准则
与“得体准则”类似,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要让他人多受益,以确保交际的正常进行。
5.求同准则
与“一致准则”类似,在交际中要尽量减少与他人产生矛盾和冲突,有内在心理的趋同性,这同中国人“和平、内敛”的性格特点有关。
二、中西礼貌用语差异
(一)称呼语的差异
中国文化非常注重长幼尊卑,表现在称呼语上,就是严格的称谓语,每个中国人都要掌握家族中特定亲戚的叫法与称呼,关系亲近与否都有明确的规定和叫法[1];而西方的称呼语则相对简单,有些关系亲近的亲人甚至可以直呼其名或者用爱称代替。
另外,中国人称呼教师或领导时,一般采用“姓名加职业/职位”的搭配,比如说“张老师”“李厂长”,体现对对方的尊重,而在西方国家,职业或官职仅仅只是一种身份的体现,并不能够用于称呼,且“Mr”“Mrs”这种尊称可以用在大部分场合中。
(二)打招呼用语的差异
在中国,人们习惯用“吃了吗”“今天吃了啥”这样的寒暄方式来打招呼,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只是因为中国文化强调“民以食为天”,用“吃了吗”来打招呼,表现了说话人对对方的关心,而在西方国家,见面打招呼一般就是简单的“Hi”或者“Hello”,也可以谈论天气。如果用“吃了吗”这样的话来打招呼,他们会认为你是想请他们吃饭或者侵犯了他们的隐私。
(三)致谢或道歉用语的差异
中国文化中,特别是家人或者关系比较亲密的朋友之间,一般较少地表达感谢或者表示抱歉。因为中国人认为,家人和朋友比较亲近的人,经常表达感谢或感到抱歉,会显得太过客套,是关系不够亲密的表现,而西方国家,人们常把“Thank you”和“Sorry”挂在嘴边,他们认为无论是关系亲近的人还是陌生人,抑或是对自己提供过帮助的人,如服务员等,都应该表达感谢,这是对他人的尊重。同样真诚地表示抱歉,也是礼貌的一个重要表现。
三、中西礼貌用语差异的原因
(一)价值观念的差异
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中国自古强调集体主义,认为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的利益在集体利益面前必须让位。礼貌原则中的“先人后己”“贬己尊人”的原则就是这种观念的表现,而西方强调个人主义,个人的利益高于一切,人人生来平等,所以交往中往往更加考虑自身的因素。[2]
(二)思维方式的差异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多是螺旋形的,即在思考问题和与人交往过程中更习惯于委婉地表达观点,这与人们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有直接关联,所以中国人在接受赞扬时,往往表现的比较谦逊,而西方人的思维大多是直线型的,顾名思义,他们更喜欢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所以他们在接受赞美时更多的是欣然接受并表示感谢。
(三)文化差异的影响
儒家文化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语言文化的形成,儒家文化推崇的“礼”,使中国人养成了“和平”“内敛”“与人为善”的性格特征。[3]而西方文化更强调自我,具有“个体先行”“避免冲突”的性格特征,将等价交换作为交往的前提。从称呼语和赞美语中就可以窥探到这种差别。
[1]王鹤翔.从称谓语看社会变迁[J].青年文学家,2014,(9):70-71.
[2]王柳莎.从礼貌用语对比中西文化差异[J].成功:教育,2012,(20):302.
[3]刘晓英.英汉礼貌用语之跨文化比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5):25-26.
【责任编辑:王崇】
H0-05
A
1673-7725(2017)09-0229-02
2017-07-05
汲翔(1995-),女,山东莱芜人,主要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