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三课堂一耦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建构

2017-03-11饶志勇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13期
关键词:学术论文学院大学生

饶志勇

(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江西赣州 341000)

独立学院“三课堂一耦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建构

饶志勇

(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江西赣州 341000)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新模式,现已得到社会的接受和认可,目前,独立学院正面临如何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问题。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互联网+”背景下,给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本文分析了当前人才培养的形势,坚持问题导向,提出了新时代科学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融入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全过程。

独立学院;创新创业人才;三课堂一耦合;培养模式

创新创业人才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力量。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校教育要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重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意识,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找准目标,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1 当下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形势和任务

在“互联网+”的浪潮中,谁拥有创新创业人才,谁将会取得竞争的最后胜利。我国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指引下,教育部等相关部委出台了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等一系列的文件,高校全方位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带动就业,学生的积极性高涨,大学生创新创业成了热门话题。经过多年的努力,高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专门研究独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有关研究相对滞后,在树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搭建创新创业训练平台、实现创新创业人才校内外共同培养等方面亟待加强,这就要求我们重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特别是对独立学院而言,急需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用新的教育思想、方法和举措来解决这些问题。

所谓独立学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指独立学院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结合专业特色和学生个性实际,通过开展大量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业能力的训练,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和“知行合一”,是新时期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一种新模式。首先,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的观念,通过借鉴国内外成功的创新创业教育经验,开展“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运用互联网的思维,激发学生创新动力,在实践中提升创业能力。其次,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改变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在“三个结合”上下功夫,即“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采用探究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去获取知识,提升知识运用能力。最后,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人才培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创新创业人才,通过教与学、学习与实践、学校考评与社会考评等各系统的有机结合,有效实施人才培养过程。

当下,独立学院要通过对现有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总结和梳理,从中发现问题,进行全面改革,对大学生人才培养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设计,整合互联网平台,充分利用网络搭建高效的“线上”和“线下”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加强高校与社会的互动合作,形成全社会共同支持创新创业的氛围,由高校为其提供智力支持、技术指导和部分资金支持,由政府为其提供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由企业为广大创新创业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学习和交流的渠道和平台,形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

2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的高等教育模式,在经历十多年探索和发展中,特别是国家2003年和2008年两次大的政策指引下,独立学院的办学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受到部分独立学院“去向”影响,比如有的独立学院“独立”为一所学校、有的独立学院回归到“母体”学校等。目前,在全国上下全面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一些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一定的困惑,其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独立学院瞄准区域经济和产业特色,找准人才培养的定位。然而,一些独立学院受到学生就业的影响,很多岗位在招聘时,都增设了理论考试的环节,这种求职的“逢进必考”的现实,对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冲击很大。为了提高就业率,有些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了重理论轻实践、评价体系只重学分的“高分低能”现象,在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上迷失了方向。

二是用什么培养人。独立学院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得益于大众化教育的背景,另外一方面也得益于 “母体”学校的模式复制,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立学院的专业和人才培养方案与“母体”学校高度重叠,毕业生能力素质相仿,独立学院在招生和就业都受到一定的影响。诚然,独立学院“船小好调头”,应立足当下,着眼未来,主动开展毕业生就业调查,了解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能力素质的期盼,再回过头来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更新人才培养模式。

三是如何培养人。高等学校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这“三育人”在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推进,原有的传统的知识灌输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已不能很好的完成高校人才培养的任务,因此要加强教学方式的研究,以适应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需要,重点要解决“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畅通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的渠道,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紧紧围绕中心开展工作,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

四是培养的人怎么样。高校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开展研究工作,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然而,在科研工作很好量化与教学工作不太好量化的权衡下,高校对教师的考核出现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教师评价也往往只看发课题和论文数量,不看研究了什么,研究是否有利于促进教学。学生的评价体系也出现重学分轻实际能力的考核,在这种考核体系的格局中,导致了学生对传统教学的逆反,产生厌学情绪,学生高质量就业能力下降。因此,要认清独立学院培养的人怎么样的问题,回归到以学生为本的道路上来,加强人才培养质量的考核与评价的改革,建立考评考核体系,以适应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让独立学院全面掌握培养自己培养的人怎么样。

3 独立学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建构对策

高校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主阵地,根据目前人才培养的新形势,坚持问题导向,找到影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短板,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独立学院实际,立足学生个性和专业实际,全方位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特别是将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有效整合,促进创新和创业的耦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3.1 树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理念

知识经济的核心在于创新,实现伟大的中国梦需要一大批创新创业人才。独立学院应认清形势,在传承原有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之上,大胆创新,通过相关调查和研究,厘清人才培养模式内涵,为独立学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建构对策。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说教已跟不上时代,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独立学院根据现有的专业特点,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观念向“知识、能力、素质”为主要目标的教育观念转变,从整齐划一的教育模式向个性化、特色化的教育观念转变,从而找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和方案。

3.2 构建“三课堂、一耦合”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是创业的源泉、基础和本质,而创业是创新的归宿、载体和目的。创新与创业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通过建立“耦合”,构建创新创业体系形成“1+1〉2”的效应,使创业者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于一身。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核心,以培养创业能力为目标,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为基础,以创新创业训练为载体,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所高校办学理念、办学能力和办学特色的集中表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必须综合考虑培养目标、培养对象、师资队伍和市场需求等因素,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为出发点和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落脚点,构建“三课堂、一耦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三课堂”即“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一耦合”即“创新与创业耦合”,实施校内课堂理论教学、校内课外实践教学、校外实践应用的全方位创新创业教育,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创新创业人才评价标准等,培养一大批既具有创新精神又具有创业能力的创新创业人才。

3.3 建立配套的评价体系

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改革任重道远,然而教育部有关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指导性政策,给独立学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依据。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校教育观念因势而变、学生能力培养应放在首位,通过创新创业能力训练,使学生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有效提升。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角度出发,分别建立教学院系评价体系、教师评价体系和学生评价体系,营造全员、全过程参与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氛围,充分发挥教学院系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心态,改变压抑个性的传统教育,变灌输教育为主动学习、变整体教育变为个性化教育、变理论教育为全面发展,促使学生能主动适应社会,经受得住挫折,使大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创业。

3.4 完善全过程的保障体系

独立学院通过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进行全面分析,在建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之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会困难重重。因此,独立学院需要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建立相关的保障机制,保证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首先,提供政策的支持,在学校层面统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各部门和各环节,分别制定教学院系、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的相关制度,既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建立目标考核。其次,加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实现教学与实践的良性互动,提高他们课堂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指导能力,不仅理论知识丰富,同时能灵活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最后,为创新创业训练搭建平台,第一课堂让学生全面受教育。第二课堂让全体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通过创新创业项目训练平台、创业园创业平台和众创交流空间等提升能力。第三课堂让学生在大胆开展校外实践,高校通过构建校、地、企等多方合作的机制。独立学院通过三个课堂的有效整合,建立全过程的保障机制,全方位助力大学生在校内外创新创业,实现高校产学研的有效转化,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1]曹胜利.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关于“第三张教育通行证”几个认识问题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8(5):59-62.

[2]刘影.理工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5.

[3]刘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J].教育科学,2011(5):64-67.

[4]王金良.民办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以广东科技学院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15):278-279.

[5]肖晓芳.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0.

[6]张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及课程研究——以陕西省高校为例[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

[7]郭艳静.温州大学瓯江学院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河北大学,2015.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17)05(a)-0108-03

2015年江西省高等学校省级教改课题“‘互联网+’背景下的独立学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XJG-15-41-3)。

饶志勇(1979-),男,江西分宜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

学术论文——基本性质

基本定义

学术论文是对某个科学领域中的学术问题进行研究后表述科学研究成果的理论文章。学术论文的写作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衡量一个人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志。在学术论文撰写中,选题与选材是头等重要的问题。一篇学术论文的价值关键并不只在写作的技巧,也要注意研究工作本身。在于你选择了什么课题,并在这个特定主题下选择了什么典型材料来表述研究成果。科学研究的实践证明,只有选择了有意义的课题,才有可能收到较好的研究成果,写出较有价值的学术论文。所以学术论文的选题和选材,是研究工作开展前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步,是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

学术论文,就是用系统的、专门的知识来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或研究成果的学 理性文章。具有学术性、科学性、创造性、学理性。

基本类别

按研究的学科,可将学术论文分为自然科学论文和社会科学论文。每类又可按各自的门类分下去。如社会科学论文,又可细分为文学、历史、哲学、教育、政治等学科论文。按研究的内容,可将学术论文分为理论研究论文和应用研究论文。理论研究,重在对各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研究;应用研究,侧重于如何将各学科的知识转化为专业技术和生产技术,直接服务于社会。

按写作目的,可将学术论文分为交流性论文和考核性论文。交流性论文,目的只在于专业工作者进行学术探讨,发表各家之言,以显示各门学科发展的新态势;考核性论文,目的在于检验学术水平,成为有关专业人员升迁晋级的重要依据。

猜你喜欢

学术论文学院大学生
学术论文征集启示
学术论文征集启事
《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通知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海盗学院(7)
学院掠影
西行学院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