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17-03-11加娜尔巴克特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马克思主义传统

加娜尔·巴克特

(东北师范大学克思主义学部 吉林长春 130000)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加娜尔·巴克特

(东北师范大学克思主义学部 吉林长春 130000)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魁宝,是中国道路进程中的有效资源之一;他塑造了中华民族精神,提供了历史文化养分,奠定了与世界其他文化交流的基础。党中央领导也高度重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并把它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来源;这是因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的基因,也是核心价值观的源头。对中国传统文化认同首先应该是重拾文化自觉,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的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这也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是我国现实国情的需要。

传统文化;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习近平指出:“实现我们发展的目标,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1]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首先要处理好,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关系,发掘其价值,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发展,必须注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丰富养分,这是面对当代世界和中国社会的急剧变革中进一步回答的重要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充分吸收和继承了从古至今、东西方的一切优秀文化遗产,创造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文化,这是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历程中诞生的,它即具备了现代化的特色,也秉承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之精神。

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现代化的营养基因

1.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是由文化发展的持续性决定的

文化本身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创造,它的功能和价值在于干预和指导生活。美国文化哲学家怀特说过:“文化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文化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产生于更早的文化环境,”“现在的文化决定于过去的文化,而未来的文化仅仅是现代文化潮流的继续”。[2]因此,从哲学的角度来说,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文化的发展是内在的生长过程,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不断交替发展的过程。现代化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现代文明首先必须立足于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以此为自己的前进基地,需要在此基础上创造、更新、发展,而传统是历史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某种意义上讲,它就是为发展提供前提并在进一步的发展中被超越,进而获得新的发展和延伸;因此传统与现代之间有割不断的纽带,传统是现代的起点和基础,没有哪个凭空产生出来的,现代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构建有中国特色新型文化的时候,必须注意文化的继承性,不能割断历史,否则会使现代化的发展失去根基。

1.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是现代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

自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到20世纪席卷中国的革命、解放的热潮,马克思主义就已成为中国梦的基色。作为外来文化的马克思主义,在东方古老文明的土壤上生根发芽,产出与中国实际结合的新成果,不是偶然的。近代中国革命的客观要求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契合、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十月革命的机缘下运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问题,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进程的起点。马克思指出:“我们自己创造着我们的历史,但是,我们是在十分确定的前提和条件下创造的。其中经济的前提和条件归根结底是决定性的。但是政治的前提和条件,甚至那些萦回于人们头脑中的传统,也起着一定的作用。”[3]因此依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国传统文化是几千年低下的小农生产方式,是宗法社会的观念形态,缺乏现代性因素,为适应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要求,必须进行根本性的批判改造,推陈出新;在近代社会发展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并与中国实际结合,是当时社会变革的客观需要,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形成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向东方传播的潮流,由此中国共产党人进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时代,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

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道路中的地位

2.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马克思曾指出,社会生活中存在着两种生产力,即物质方面的生产力和精神方面的生产力。流通、交换、消费等基本环节是一个社会的生产所具备的基本生产特征,也是在市场经济运作的全部过程,而不是仅停留在某个艺术家的内在独创精神。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文化产业的发展逐渐成为经济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当今时代社会现代化发展中最为复杂的一部分。

从当前的世界经济发展态势来看,经济发展比例中文化产业占据的份额越来越大,对社会的影响程度越来越深远,文化产业如今已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习近平指出:“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4]一个民族的强大是要以文化兴盛为支撑,也就是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弘扬为前提,优秀传统文化既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又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目标之一,优秀传统文化的持久性和时代性是其最大的特色,对经济、政治、社会和人们的思想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培育优秀传统文化新业态,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2.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基因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品格是通过文化呈现的;它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其力量植根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它更是助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柱。

当今世界经济特别是亚洲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中国本身的崛起,导致人们重新审视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能量。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4]中国文化软实力包含在深厚的文化形态中,蕴含在传统文化的精华之内。譬如中国的小岛,与之相关的尊重权威以及集体主义、社会伦理理念等等都是当今人们的思想共识。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资源转化为现代化,是文化软实力的最强有力的文化优势,在日趋激烈的国家文化竞争中赢得主动,坚定对我们文化的信念,焕发文化创新的活力,把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强大文化竞争力,切实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2.3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核心价值观的源头

任何一个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呈现的是这个社会的本质,并决定着社会意识的性质和走向。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在吸收人类文明成果中发展起来的所有文化,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源。习近平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4]。”

中华民族共同的道德基础之核心价值观,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并薪火相传的精神纽带,充分彰显了其文化的继承与升华,也吸收了其丰富营养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和完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延续,二者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沃土、是滋养。因此,“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4]坚定共同理想信念,强化精神支柱,弘扬基本道德规范,对于我国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国梦有重要的意义。

3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道路中的重要意义

3.1 重拾民族文化自觉之效

费孝通先生说:“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只有在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并接触到多种文化的基建上,才有条件在这个正在形成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5]我们需要重拾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依靠中华文明连绵不绝的历史和璀璨的传统文化之基础。

对文化的认同具体而言是对民族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道德体系方面的认同,这些从群体的思维模式、举止习性便可呈现出来;这是在国家、民族认同中的最高形式。习近平指出“重视对历史的学习和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运用,善于从不断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中找到前进的正确方向和道路,这是我们党90年来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6]因而,对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基础是文化认同,也是最深层的认同。当前全球化经济方兴未艾,文化认同已然成为对一个国家认同的前提。事实证明,一个社会只有实现对其文化上的认同与自觉,才能最终实现国泰民安。一个政党唯有保持昂扬的战斗力,才能有光明的前途,才能生生不息。

3.2 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之梦

在全国上下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的新时期,需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来实现。而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文化支撑和道路的引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中兼容的品格体现了人类文化发展历程中的普遍客观规律;党在文化建设中吸取借鉴,深刻地反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有益的外来文化相结合,实现继承与创新的统一。这是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更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之梦的基础。

两千多年的文化发展史上,中国传统文化犹如一块巨大的海绵,不断吸收着异族文化和外域文化以丰富和壮大自身,其发展历程体现出来的变革精神和创新理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厚的文化底蕴。正如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的先人们早就向往人们的物质生活充实无忧、道德境界充分升华的大同世界。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可以说,一个民族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必须在物质与精神上要富足,这是几千年的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证实。可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不仅仅是停留在经济领域,还要在人民群众的精神领域中强大起来,这些都是民族复兴的重要题中之义。

[1]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4).

[2][美]怀特,著.文化科学[M].曹锦清,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人民出版社,1995.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外文出版社,2014.

[5]费孝通.论文化的自觉[M].群言出版社,2005.

[6]张剑平.习近平同志关于历史学习的重要思想及其现实指导意义[J].红旗文稿,2013.

G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17)02(c)-0126-03

加娜尔·巴克特(1991-),女,哈萨克族,新疆伊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马克思主义传统
体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老传统当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