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考语文阅读复习如何立足文本
2017-03-11毛菊
毛菊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郊初中,江苏南通 22630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本内容是多年来教育沉淀的精华,在初三复习时要利用好课本,以“本”为本,还原课文,明确考点要求,然后进行系统化梳理。扎扎实实地教语文课本,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中考语文复习教学的当务之急。
1 潜心钻研,习得文本和考点之间的方法
中考复习的课堂宁纯粹不要繁复,宁简约不要杂乱。讲得多不如讲得精,练得浅不如读得深。我们老师做的就是指导学生按照现代语文的精读理论层层精读细读作品,对名篇佳作“微言精义”进行反复咀嚼,从文本到考点,一点点地渗透。因此在平时的备课时,就得潜心钻研教材,前后衔接,将试卷上的考点从课文内部讲熟讲透,再举一反三,学生对于这些考点的掌握就会很牢固了。
在复习《口技》一文时,我在备课过程中将复习的重点放在了“侧面烘托”的写法上。本文层层深入、生动细腻地刻画出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这场精彩的演出对听众具有巨大吸引力的表演效果,从而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除此之外,课文开头和结尾还反复强调道具的简单来侧面烘托出表演者口技的高超。
借助此文的复习,整理出课内文本中已有的“侧面烘托”的内容,和学生一起复习“侧面烘托”这个考点。如:(1)朱自清的《春》中,“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写蜜蜂,蝴蝶其实是为了烘托出春花的繁茂、鲜艳、香甜。(2)鲁迅的《社戏》中,“月夜归航”写到“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侧面烘托出小伙伴们驾船本领之高。通过几篇课内文章的整理,进一步强调 “侧面烘托”的定义:通过对周围人物的言谈反映,从侧面来衬托要写的人物的写作方法。它的特点是,对人物不是从正面进行庄重严肃的描写,而是从侧面着笔,从旁边入手,对人物进行多角度的映照和多层次的烘托,曲折生动地描写人物。“横看成岭侧成峰”,运用侧笔,可以使人物描写峰回路转,曲径通幽,情味盎然。这样对“侧面烘托”这个考点,学生应该熟稔于心了。不管将来在试卷中遇到分析如何刻画人物形象,抑或是人物比较阅读,这都是一个很好的抓手,可以帮助他们整体把握考点,精准得分。
“课文”无非只是一个例子,但如果在中考复习期间能潜心钻研文本,吃透考点,习得文本和考点之间的方法,笔者认为,课文中的复习可以说是拈花采露都能为剑了。
2 润物无声,注重文本和阅读考点的渗透
中考的复习一定是综合性的,系统性的,如果能对课本知识进行归类梳理、整合重组,使知识系统化。做到把板块教学和考点渗透到一起,做到既深入文本又指导到位,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会大大提高。
比如在复习说明文考点的时候,可以将书本中所有的说明文归拢到一起进行分类归纳,纵向比较。将七下第三单元的说明文单元拿来和八下第三单元进行比较,了解说明文的分类,区分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复习说明顺序:七下以事物说明文为主,因此说明顺序也以空间为多,而八下以事理说明文为主,可以系统帮助学生了解哪些逻辑顺序。通过《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明确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叫三声夸克》明白是从已知到未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由主到次。这样的话可以依据考点,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突出复习,这样的课堂复习是具有迁移性的课堂,更易于激发师生的求知本性和智慧潜能。当然,举一反三,散文复习教学中的整体把握文本,领悟主旨,厘清写作特色等,议论文教学中论点的把握,论据的特点,论证方法及作用等都可以依此复习。某种文体的考点指导自然就构成了一个体系,这样的复习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和目标性,还具有鲜明的奠基、引导、示范作用。
3 授之以渔,创设课本和中考真题的链接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通过不断地学习积累语言,习得方法,融会贯通从而学以致用,这才是最为有效的学习。
以2017年苏州市中考语文中诗歌鉴赏题为例,考查《一剪梅舟过吴江》上阕中词人是如何渲染他的愁绪的?请简要分析。一看到这道题,就应该马上链接到平时的教学中,如,《行路难》一文中,开头连用6句表现李白内心的苦闷,但每句的手法都略有不同,课堂教学时,老师就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与中考的真题巧妙衔接:前6句中作者是如何表现内心的苦闷的?(1)一、二两句写饯别场面的热闹,反衬内心的苦闷;(2)三、四两句中“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写人物行为,直接抒发苦闷;(3)五、六两句中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联想,比喻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内心的苦闷也就显而易见。如果教学中有过对《行路难》中李白苦闷详尽的分析,学生再通过对比反观,映照到苏州市的中考题型中去,那渲染愁绪的方法就迎刃而解。(1)直接写愁多:“一片眷愁”“一片”言愁闷之多,“待酒浇”以酒排解愁绪,直接表现愁绪之浓。(2)以景物渲染愁绪:“风又飘飘,雨又萧萧”,描绘风吹雨急的景象,以风雨渲染其愁。
4 温故知新,搭建学生和考点之间的桥梁
达尔文说过: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复习不是“热剩饭”,应以课本为载体,培养学生合作整合的能力。
传统复习教学中,教师往往一讲到底,学生或者是一背到底,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获益不多。现今的中考复习课,除了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还要让其最终悟之必然。除了温故,还得知新。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真正理解知识,融会贯通,实现综合应试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复习文言文时,我会将一个单元的文言文整体复习,提出让学生归纳总结:一字多义,文言特殊句式,通假字,古今异义等。课堂上,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不同的小组负责不同的任务,但都要求从文中找到例句,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整理,拓展延伸。在展示复习成果阶段,不同的小组每呈现一个成果,就安排所有学生积极思考、表达,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主导发问、启发探究、穿针引线的作用,把问题从一个学生引向另外的学生,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生生之间的对话互动,吸引学生更多的思维参与,会惊喜地发现,学生们不仅能串联起一个单元的文言复习,甚至前后几册的书本里的文言现象,一字多义都能被联系起来。这样就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建构考点知识,最终实现讲解一篇,带动全面的最佳效果。
除了复习旧知,更关键的关于知识,考点的建构都由他们主动完成,老师的桥梁作用也就突显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考语文阅读复习教学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任重而道远。作为一线教师在阅读复习教学中,要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本为本,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复习中和文本较劲,和课堂设计较劲。立足文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才能真正行之有效!
[1]方青稚.中学语文智慧教学法例析[J].语文天地(高教·理论),2013(1):82-86.
[2]叶映峰.语文中考阅读复习的误区及解决方略[J].中学语文教学,2011(3):64-66.
[3]徐昊.刍议运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策略[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5(12):103.
[4]李冬君.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B版,2011(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