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类科技术语使用中存在的一些困惑

2017-03-11魏翕然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29期
关键词:偶合辞海现代汉语

魏翕然

(黑龙江大学出版社,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作为前沿科技和广大读者之间的桥梁,科技术语的重要意义不言自明,对其严谨性、准确性也有着更高的要求。保障科技术语的准确使用,是使知识便于传播、学术交流更为顺畅的重要基础。

“术语在线”等工具为化学类科技术语的规范化、标准化使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实在功不可没。然而,一些标准或规范里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却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争议;不同的人对标准的理解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见解[1-2]。本文拟从不同的方面简单阐述一些化学类科技术语中比较常见却不太容易拿捏的情况,期待与广大同人作一探讨。

1 “耦合”和“偶合”

化学中常出现“耦合”和“偶合”这两个相似的词语,用法上就比较模糊。曾经有一篇专门的文章[3]探讨此问题,但目前在使用上仍存在混乱。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解释,“偶合”指无意中恰巧相合,“耦合”在物理学上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体系或两种运动形式间通过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至联合起来的现象。这样看,两个词语的意义相差比较大。然而《辞海》(第6版)当中的解释却不尽然。“偶合”亦称“偶联”,是重氮盐与芳胺或酚等作用生成偶氮化合物的反应;“耦合”同样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体系或运动形式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的现象。此外,《辞海》当中还有“耦合反应”的词条,指两个化学反应联合后,其中一个亲和势(A)大于零的反应可以带动另一个亲和势小于零的反应进行的反应。这样看来,化学类书稿中究竟是用“耦合反应”还是用“偶合反应”,恐怕就没那么简单了,把“偶合反应”理解成偶然发生的反应就更不妥当了。如果仅仅说某物质可以发生耦/偶合反应,就需要仔细斟酌、认真研究了。

2 关于“表征”的词性

“表征”一词,《现代汉语词典》中只有一种解释,即“显示出来的现象;表现出来的特征”,只是名词。而《辞海》中,既指“揭示;阐明”,又指“事物显露在外的征象”,可见前者是动词。在化学中,“表征”一词出现的频率极高,而且几乎全部用作动词,通常表示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化学性质的分析、测试或鉴定,阐明物质的化学特性,例如合成并表征了某化合物。按照《现代汉语词典》来解释该词,并判断现有用法的错误,似乎有不妥之处,对该词的释义显得范围过窄。

3 “猝灭”和“淬灭”

“猝灭”和“淬灭”,目前关于何者更为准确,在学界还存在争议。“术语在线”中两个词都存在许多相关词条,而且在实际使用中,两个词出现的频率也平分秋色。根据其英文单词“quench”,解释成“淬火”的意思更为贴切,因此笔者认为“淬灭”的叫法更为准确。

关于“原子量”,GB 3102.8—93中指出,“相对原子质量”以前称“原子量”,同样“相对分子质量”以前称“分子量”,这样“原子量”和“分子量”属于旧称,不再使用。然而,《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原子量”的解释是“相对原子质量”的通称,同样“分子量”的解释是“相对分子质量”的通称。“术语在线”中“原子量”又称“相对原子质量”,可二者的英文名称并不相同,分别是atomic weight和relative atomic mass。这一问题值得深入探讨[4]。至少在目前,这些用法都不能简单地认为哪个是错误的,但究竟是统一,并存,还是分化,还有待时日。

4 关于“物质的量”

国际单位制中,“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的称呼曾引发的广泛的讨论。尽管从理论上,用“摩尔数”来作为物理量就像“米数”“千克数”一样是不合适的,但是用“物质的量”作为这样一个重要的物理量的中文名称,其中文名称却显得很随意、很不规范,而且在语言叙述的过程中既啰唆又容易有歧义。早在十多年前,相关专家就向社会广泛征集“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替代名称[5],但如今仍没有一个合适的替代名称。由“物质的量”这一单位导出的单位还有“物质的量浓度”。然而,从“术语在线”中可以看出,“物质的量浓度”的规范称呼变成了2016年新发布的“摩尔浓度”,又称“体积摩尔浓度”,“物质的量浓度”仅仅是“俗称”了。

5 “重量”和“质量”

“重量”和“质量”曾经被人们认为是同一个概念,目前则普遍认为前者表示重力的大小,是力的范畴,单位为N,后者单位则是g。《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重量”一词的解释也有两个,一个是“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另一个是“习惯上用来指质量”。既然如此,有的人的确习惯用“重量”一词,当提到“重量”的时候,如果有单位,说某物体的重量是××g或××N还能理解并据此判断该说法的正误,但如果仅仅表述为“重量”,往往就不知道究竟表示什么了。

6 “压力”和“压强”

原则上,“压力”和“压强”两个词含义不同,量纲也不同,但现实中却常把“压强”称为压力,《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也把压力和压强相提并论。如果仅仅进行简单的比较,混用问题还不大,毕竟面积一定的情况下二者成正比,说压力是××Pa或××N也可以理解并判断正误,但只要涉及换算就出现问题了:“压强=压力/受力面积”岂能表示成“压力=压力/受力面积”?还有跟前面提到的物理量“原子量”“分子量”“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名称相似的“原子质量”和“分子质量”,本质上并不相同,后两者是有量纲的实际质量,但很多人仍搞不清楚,甚至认为无须区分。不同的物理量和单位相互混用,必然会给学术交流造成混乱。

7 其他

除此之外,不同的标准或工具书中,同一科技名词的称呼也存在不同不一致的情况,《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阿伏伽德罗常量”、《辞海》中的“阿伏伽德罗常数”以及“术语在线”中的“阿伏加德罗常数”,《辞海》中的“玻耳兹曼常量”和“术语在线”中的“玻耳兹曼常数”“玻尔兹曼常量”等词语。“水杨酸”和《辞海》中的“水杨醛”中都采用“杨”字,而“术语在线”中尽管有“水杨酸”的词条,“水扬苷”“水扬甙”用的却是“扬”字,这样在词语的统一处理上,就存在着一定的困惑。在此期待不同的标准之间一些词语的标准词形能够进一步统一,便于规范和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化学类科技名词的标准化无疑是个浩大的工程,绝非一日之功。完善的规范必然会在一些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灰色地带为广大的使用者指明方向,做到有据可查、有章可循,更有力地推动科技知识传播和学术交流的权威性、准确性,让各领域知识和世界各地的科技成果无缝对接。

[1]李卫民.信息化时代科技图书编校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建议[J].新闻传播,2011(12):213.

[2]詹志洪.科技文献中量和单位的使用[J].工程设计与研究,2009(6):37-43.

[3]马英,闫富宏,万瑜,等.“偶联”“偶合”“耦合”辨析[J].编辑学报,2005,17(3):198.

[4]邓建元.用“分子量”还是用“相对分子质量”?[J].科技与出版,2003(4):50-51.

[5]朱文祥,裴毅.让我们给“物质的量”命个名[J].化学教育,2003(6):35.

猜你喜欢

偶合辞海现代汉语
《辞海》的历史回顾及经验总结
基于乙醇偶合制备C4烯烃的研究
赵国春与《辞海》的故事
现代汉语位移终点标记“往”
《辞海》(第七版)编纂出版工作情况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菏泽市1例接种Ⅰ+Ⅲ犁脊灰减毒疫苗偶合猝死病例调查、诊断分析
现代汉语反饰修辞格新探
预防接种过程中的偶合症发生概率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