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艺术院校大学生灵活就业问题研究

2017-03-11徐丽媛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艺术院校常态毕业生

徐丽媛

(南京艺术学院 招生就业处,江苏 南京 210013)

【教育研究】

新常态下艺术院校大学生灵活就业问题研究

徐丽媛

(南京艺术学院 招生就业处,江苏 南京 210013)

新常态下,经济结构优化,文化创意产业需求人数增多,艺术院校大学生在择业时不再如过去单一紧盯着所谓的体制内工作,转而将关注点投向时间和空间更为灵活的就业领域。但艺术院校大学生灵活就业也存在着收入不稳定、保障不健全、家庭和社会认可度不高等问题,对此,政府、社会、高校、家庭要努力为毕业生营造良好的灵活就业氛围,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完善职业教育体系,艺术类大学生也要从自身出发,扭转观念,增强综合素质,以适应新常态下市场经济的需求。

经济新常态;艺术院校大学生;灵活就业;自主创业;自由职业

一、经济新常态与大学生就业

(一)“经济新常态”的提出和内涵认识

“经济新常态”首次提出源于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APEC峰会开幕式上首次全面而系统性地阐释了我国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点、发展机遇和战略举措等。他指出,中国经济新常态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从高速转为中高速;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1]可见,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增长更为平稳,动力更为多元化。

(二)经济新常态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就业作为重要的民生问题,与经济市场的变化紧密相关。自2006年以来的十年间,我国经济增长持续保持高位,相应的,高校也因为扩招使得每年全国毕业生总人数从413万上升到765万,大批新生劳动力涌向就业市场,传统就业市场趋向饱和。

新常态下,虽然经济发展仍处于增长态势,但从高速转为中高速势必带来就业市场需求的相对萎缩,而毕业生人数不断增长,导致了就业市场优胜劣汰竞争更为残酷。大学生虽是宝贵的人力资源,但若在经济新常态下仍固守之前的就业观念不变通,紧守传统就业方式不变化,就业就会变得愈发艰难。

新常态下,经济结构优化,相较于其他传统产业,第三产业的需求人数增多,创意创业行业需求加大,这一系列变化使得大学生在择业时不再如过去单一紧盯着所谓的体制内工作,转而将关注点投向时间和空间更为灵活的就业领域。

因此,在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就业方式也要进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常态。

二、新常态下艺术院校大学生灵活就业问题研究

(一)“灵活就业”概念解析

“灵活就业”是指在劳动时间、收入报酬、工作场地、社会保险、劳动关系等方面, 不同于建立在工业化和现代化工厂制度基础上的传统的主流就业方式的各种就业形式的总称。[2]灵活就业主要表现形式为自主创业、自由职业和其他非全日制就业形式。

(二)艺术院校大学生灵活就业原因分析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艺术院校大学生选择灵活就业作为其就业方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艺术院校大学生普遍个性突出,思维灵活,向往自由,做事不拘一格,追求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因此在职业选择上常常“不走寻常路”,传统“稳”和体制内的工作往往不是他们的目标,他们更倾向于优先考虑时间不固定、内容更灵活、自主性强、更具有挑战性的职业,挑战权威,挑战自我。

二是艺术专业的学科特色,使得耳濡目染的艺术生比综合院校毕业生更容易走上灵活就业的道路。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艺术学科在注重学理性研究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实践性和功能性,从这两年高雅艺术走进校园和走进社区活动的日益频繁,就可以看出艺术院校艺术专业对于艺术服务社会的重视,所以很多艺术生尤其是美术、音乐、传媒、表演、舞蹈等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已经开始一边读书一边参与校内外各种艺术实践活动,或是在培训机构兼职,或是自己创业,或是从事家庭艺术辅导工作。在灵活多样的实践中,既检验和丰富了专业所学,也获得了非常可观的收入报酬。因此,艺术院校大学生毕业后,相当一部分人选择延续在校期间养成的工作模式,以更为灵活的就业方式来帮助自己立足社会。

三是艺术院校大学生就业期望值高,自主性强。经过多年的培养和熏陶,他们对艺术的坚持、对本专业的坚持相较其他学科的毕业生来说更为坚定,他们往往希望能去机遇更多的一线大城市发展,从事艺术专业相关职业,即使挑战重重也无所畏惧,反之对于建立在工业化和现代化工厂制度基础上的传统的主流就业方式则热情不高。

四是新常态下,经济结构优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利好形势下,作为文化建设中肩负重任的艺术生们,比以前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和发展机遇,加之有“一技傍身”,具备了灵活就业的基本要素,能够运用自身艺术特长为职业加持,因此面对职业选择时,在收入报酬相差不多的前提下,他们往往会倾向于劳动时间更为灵活、工作场地更为自由、更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三)新常态下艺术院校大学生灵活就业问题分析

新常态下,艺术院校大学生选择更为灵活就业方式,有利于充分开发人力资源,既满足了社会文化发展与繁荣需求,满足了文化创意产业对优秀人才的多层次需求,也一定程度上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弥补了体制不足,缓解了就业压力,推动了产业结构合理优化。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艺术院校大学生灵活就业也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应予以重视:

首先,灵活就业艺术生的收入来源不稳定。一般来说,他们灵活就业的形式主要有自由职业和自主创业两种类型,前者是指以独立身份从事工作来获取相应报酬,如音乐家教、舞蹈老师、美术编辑、驻唱歌手等等,后者是指以个体或股份制形式创办企业获取相应收入,如创办设计工作室、传媒公司、艺术培训机构等。虽然艺术生凭借自己的艺术技能可以获得较高的收入,但由于就业形式过于灵活也导致收入来源不稳定。

其次,灵活就业艺术生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走传统就业路线的毕业生往往要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或劳动合同,把个人的档案和户口放置在相应的人才中心进行托管,享有稳定的社保,无后顾之忧。而由于我国灵活就业体制尚不健全,对灵活就业工作者的政策保障还存在着偏漏,选择弹性就业形式的艺术生存在着户口难落、档案难托管、社保难享有的现象,所以一定程度上禁锢了艺术生选择灵活就业的脚步。

再者,家庭和社会对于艺术生从事灵活就业的认可度相对较低。家庭和社会是毕业生选择职业形式的重要外在影响因素。受到传统求职观念和“爱子心切”想法的影响,父母总是担心孩子吃苦受累,希望其尽可能地减少职业风险,从事时间和收入相对稳定的工作,如艺术团、大型艺术机构或事业单位,家庭中父母求稳的心态会让艺术生选择灵活就业形式时持有谨慎态度。而从社会大环境来看,虽然经济结构转型,文化艺术创意产业得到大力发展,但人们对于艺术生灵活就业的认可度还是相对较低,依然有一些人持有这样的观点,即艺术生灵活就业属于“玩票”性质,既然接受了系统全面的大学教育就应该去传统机构从事艺术工作,把艺术生就业限定在条条框框之中。

此外,大学生就业评估体系还有待完善。部分教育管理部门和高校认为协议就业率是就业评估体系中衡量就业质量的重要指标,所谓协议就业率是指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或劳动合同所体现的就业率,而灵活就业不涵盖在协议就业率统计范畴,因此很多高校为完成就业目标而忽视灵活就业指导工作,有悖市场经济新形势,也不能全面反映艺术生就业新现状。

(四)新常态下艺术院校大学生灵活就业问题解决措施

第一,从政府、社会到家庭都要给艺术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灵活就业环境。从政策上,完善社保制度、档案托管制度和户口管理制度,在税费减免、资金投入和就业服务上给予政策倾斜,让艺术生在选择灵活就业方式时无后顾之忧;从社会层面,国家尤其是传媒要营造灵活就业氛围,加大宣传,减少大众对于灵活就业的误解;从家庭来说,父母应走出就业观念误区,充分尊重、正确指导孩子的就业选择。

第二,教育管理部门和高校要适应新形势,重新评估就业体系,走出协议率代表高就业质量的误区,高校更要肩负起相应的引导和教育重任。从教学内容设置上,要充分考虑到艺术学科服务社会的实践性,以此提升学生灵活就业综合素质;加强职业规划教育,注重长期化、系统化、科学化,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鼓励毕业生不拘泥现状,多渠道、多途径就业,以此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第三,艺术类高校毕业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要突破传统求职观念禁锢,从个人兴趣、专业特长和职业发展前景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既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也遵循内心愿景;同时,灵活就业方式对于毕业生个人综合素养的要求颇高,这其中心理素养占重要部分,毕业生在职业选择时要充分考虑到灵活就业的方方面面,做好心理预期工作,既不盲目乐观,也不盲目悲观;当毕业生选择了灵活就业方式后,要有较高的权利保护意识,虽然就业形式灵活,但也应积极寻求职业保障,让自己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工作。

经济新常态下,艺术院校大学生灵活就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虽然现在选择灵活就业的毕业生人数在不断增长,但总体比例依然较低。在未来的10-15年里,可以预见灵活就业将成为重要的就业形式,丰富我们大学生就业体系,也推动文化艺术产业结构进一步合理优化。

[1]张占斌,周跃辉.关于经济新常态若干问题的解析与思考[J].经济体制改革,2015(1):34

[2]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课题组.中国灵活就业基本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5(45).

[3]王玉苓.灵活就业——艺术类大学生就业新取向[J].大学文化,2010(3).

[4]韩薇薇.新形势下大学生灵活就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西部,2008(22).

[5]陈洪权.大学生灵活就业的政策障碍及其成因分析[J].时代经贸,2007(5).

[6楼晓英.论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环境的建构[J].经济师,2007(3).

2017-06-20

徐丽媛(1986-),女,江苏南京人,南京艺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指导。

G645:F241

A

1672-2086(2017)03-0008-02

猜你喜欢

艺术院校常态毕业生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等级考试为导向的艺术院校计算机教学研究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高等艺术院校科研工作研究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