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核心素养发挥中考改革的育人价值
2017-03-11宋文一
◎宋文一
关注核心素养发挥中考改革的育人价值
◎宋文一
近年来,中考改革呼声不断,一些地区率先做出中考改革的局部尝试,有不少成功的经验,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多数地区自然是慎之又慎,改革可谓举步维艰。然而,时代在发展,人民对教育的期望值的提高,社会对人才意义的重塑,都需要国家能够出台相关的指导意见和政策来指导各地中招工作的具体实施。现在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是教育综合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对改进和解决基础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对提升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对深入推进立德树人,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非凡的意义。
一、中招改革的总体思路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推进中考改革十分重要而紧迫。从宏观的角度讲,选拔人才关系到我们培养什么样接班人的问题,关系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能否早日实现的国家战略;从现实而言,中考关系到千家万户家长的牵挂,关系到每个学生的未来命运,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推进中考改革,更好地发挥其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正确导向作用,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部中考改革指导意见的总体思路,概括起来主要是“强化导向,促进公平,合理分流,积极稳妥”这16个字,就是坚持育人为本,体现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使人才选拔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的目标、过程相一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坚持客观公正,让考试招生的各个环节在阳光下运行,接受监督,为学生创造平等升学机会;坚持普职并重,为学生提供多样选择机会;坚持继承创新,有序推进,先行试点,逐步总结推广。同时,《指导意见》还尊重地方差异,鼓励各地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探索实践。
二、落实《指导意见》的基本策略
人们常说,中考、高考是“指挥棒”,那么,《指导意见》就是“指挥棒”的“指挥棒”。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认真学习《指导意见》,了解它的出台背景、基本原则、改革目标和主要任务,积极主动地去应对和落实,在组织领导、教学改革、制度保障和宣传引导上,各司其职,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严格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
过去,虽然行政部门三令五申,但是违规压缩音乐、美术、劳动实践活动等课程课时的行为时有发生。大连市近年来一直坚持体育和信息技术加试,对这两个学科的课时是有一定保障的,但忽视过程教学,突击应试的现象仍然较为普遍。这次改革,明确要求“把《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设定的全部科目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确保初中教育的基本质量”。这表明,改革要使综合素质评价在招生录取中真正发挥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学校必须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加强过程管理,认认真真上好每一门课、每一堂课。以前,音乐、美术、综合实践等这些不能保证课时的重灾区,希望能因《指导意见》的出台而有所改观。
(二)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
不可否认,素质教育推行了这么多年,但是应试教育仍然像梦魇一样挥之不去,时刻在左右着教育管理者和教师的大脑,为了省出总复习时间,语数外物化等纸笔测试科目长期以来存在忽视学科特点和规律,一味赶进度、追分数的现象:语文课过度分析,数学课题海战术,英语课重复训练,理化课忽视兴趣,学科的情趣、理趣寡淡,育人功能丧失。这次改革,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切实实施素质教育”“发挥学科优势,促进学生发展兴趣爱好”等理念,这些都是在强化过程教学,要求教师深入挖掘教材,用好教参,和学生一起遨游知识的海洋,感受思想道德的光芒,体验异域文化的风貌,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获得破解问题的愉悦,分享探索奥秘的惊喜……上好每一节课,享受每一节课,使每个学科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乐园。
(三)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指导意见》指出:“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增强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要关注核心素养,加强对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指导和训练。因此,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等等课堂转型的理念和策略有望得到落实,教师也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和动手实践的机会。由此,课堂教学的生态将发生变化,我们希望看到:教师不再把持课堂,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上有分工合作,展示交流,有独立见解的大胆表达,有面红耳赤的激烈争辩,有动手实践,有体验学习,有多维互动,让创新精神在课堂教学中熠熠生辉。
(四)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办学条件
在组织保障上,《指导意见》要求“加强初中学校校长和教师培训,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加强师资配备、设施设备等方面的条件保障,满足正常教学需要”。新的招生制度改革对学校管理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教育行政部门、业务部门要加大培训力度,从理念更新、制度管理、教学常规、改革创新等诸多方面进行培训指导,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关注学法指导,个性差异教学,因材施教,推广启发式、探究式学习方式,让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成为教育的价值追求。同时,要配备齐全师资队伍,消灭薄弱学科,强大薄弱教师,保证充足的高水平的师资储备;加强硬件建设,确保育人环境和育人手段的现代化,为教育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作为教师,应该不忘初心,坚持终身学习,不断增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使自己成为常流常新的小溪。不仅如此,还要具备综合能力,掌握跨学科知识,适应现代社会多元复合型人才培养师的角色。而信息技术能力,应该成为教师的新基本功。网络平台的使用与维护,微课制作、交互式白板的运用等等,都应该熟练掌握,并不断发展,使自己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使课堂教学因现代技术手段的介入而变得高效,充满活力。
三、改革的亮点、难点和经验
本次中考改革《指导意见》的最大亮点是综合素质评价的提出。这是一个“看上去很美”的评价方式,美在告别“唯分数论”,开始关注学生的兴趣、特长;美在体现了评价的全面性和综合性,开始关注学生的健全人格。然而,毕竟是“看上去”的美,在实际操作上问题和困难仍然很多。集中起来主要有两点:一是如何保证综合素质评价的“保真”?二是中招考试兼具选拔、分流功能,又如何保证一个好的区分度?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些地区的先行试点具有借鉴意义。北京市中考改革的试点,将综合素质评价分成思想道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修养、社会实践和个性发展6个方面,依托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管理服务平台进行管理、记录和评价,鼓励学生本人、同学、班主任、家长、资源单位等主体参与评价,这种机制可以较大限度“保真”。现在是大数据时代,信息公开的途径有很多,这就有利于监督机制的建立与落实。同时可以建立学生个体的征信制度,让作伪的不良记录在相关部门备案,让弄虚作假的行为无处藏身,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影响。至于等级制评价,大连市在部分学科中已经实行多年,积极意义还是十分明显的,上海市这方面的做法和大连相似,只是考量的学科少于大连而已。北京市将政史地生这些所谓“小科”和理化同等待遇,采取“五选三”制,考试内容降低,广度拓宽,学生成绩“全线飘红”。等机制评价呈现的是同一等级区间里,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大体相当的,这的确也是客观的实际;然而其缺憾也十分明显,不够“精准”,区分度极差,不利于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选拔,这就仍然需要保留语数外三大学科的分数。
所以,等级制、资格制(信息、理化加试等)是对中招考试制度的必要补充,也是中考改革应该着力改革的方面。至于这“三制”中间的相互转换,《指导意见》有足够多的“留白”,各地方的教育部门完全可以因时因地所需,脚踏实地,因势利导,出台符合当地教育发展水平和学生成长规律的中招方案。总的来说,这次教育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是针对性近年来基础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的,有着矫正的责任和良好的正面导向作用。《指导意见》的印发,有利于以后基础教育各项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对规范办学,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育公平,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不同的孩子提供出彩的机会,都是一个有力的支持和保障;而普职并重的思想,更加有利于改变传统的质量观,树立“人人都能成才”新的人才观,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当然,我们又不得不承认的是,无论如何,中考改革都是“带着镣铐跳舞”,选拔与竞技体育非常像,规则模式不能丢,精准的评价永远少不了;“镣铐”卸不掉,“舞”还要跳得好。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我们对中招指导意见的出台即将带来的可喜变化仍是充满期望。相信经过调查研究,不断探索实践,本着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评价制度一定会越来越完善,越来越科学。
(作者单位:大连市中山区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