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视频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2017-03-11张恩奎
◎张恩奎
微视频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张恩奎
近几年,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个性化学习需求旺盛,教育资源也逐渐实现开放、共享和多元化。我校于2016年初,尝试推行“微视频”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得到了师生们的好评。
一、“微视频”的内涵及分类
对于“微视频”的概念,优酷网总裁解释说:“微视频是指短则30秒,长则不超过20分钟,内容广泛,视频形态多样,涵盖小电影、纪录短片、DV短片、视频剪辑、广告片段等,可通过多种视频终端摄录或播放的视频短片的统称。”鉴于此,我们在初中教学的各个环节,尝试运用“微视频”来辅助教学。“微视频”根据不同的课堂环节和发挥作用的不同,可分为课前复习类、课前导入类、知识点分析类、知识点介绍类、练习巩固类、小结拓展类、巩固复习类等几方面。其它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微视频”类型有:说课类、班会课类、实践课类、活动类等。
二、制作“微视频”的技术条件
教师的工作繁忙,他们没有过多的精力制作课件或者精美的“微视频”。因此,我们从方便、简洁、实用性、有效性几方面考虑,引导教师编制快捷的“微视频”,下载“小影”软件,随时录制“微视频”;对于“互联网”上的优质课(百度优课、优教通资源等)及对上课有帮助的视频片段,教师可以利用“和教育”提供的“录屏软件”截取所需要的优秀片段,形成自己有用的“微视频”。同时,学校成立资源库,要求每位教师把编制、搜集的“微视频”上传到资源库里,实现同学科的资源共享。
三、“微视频”的应用方式
课前预习部分,教师要提前制作“微视频”,即教师要把第二天讲的重难点知识、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抽象实验现象等制作成“微视频”,每天放学前发送到家长“微信圈”,以便学生预习。在巩固复习“微视频”中,教师可以把数学课堂重点问题的讲解、理化生课堂演示实验、语文重点语段的讲解等重要知识点,以“微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一遍看不懂可以多看几遍,直到看会为止。对这些资源的利用,既为家长督促孩子学习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方式,又没增添过多负担,真正实现了“把课堂带回家”。学生带着预习的收获和疑问去听课,既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又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四、“微视频”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第一,让课堂教学更具吸引力。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微视频”以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的方式开展教学,时间短而内容精,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时刻保持浓厚的兴趣和注意力。
第二,促进学生自主性探究。新课标要求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自主探究性质的课堂教学。教师可以把制作好的“微视频”提前以“家校通”的方式,发放到学生手中,学生可以对教师要讲解的知识点进行预习。课后,学生在复习所学知识时,也可以利用教师提供的“微视频”素材,进行有效地复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三,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在录制“微视频”过程中,教师需要事先备好每一个知识点,并想方设法用最简洁生动的语言呈现给学生。这对教师综合素质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制作微视频的过程也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过程。
(作者单位:营口市第七中学)
(责任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