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太效应:中国档案学共同体的运行趋势研究

2017-03-11邢变变

兰台世界 2017年5期
关键词:马太效应档案学权威

邢变变

(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郑州 450001)

马太效应:中国档案学共同体的运行趋势研究

邢变变

(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郑州 450001)

中国档案学共同体的运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马太效应是其运行机制发展的必然趋势。马太效应的存在和运作会造成中国档案学共同体的结构分化、权威结构的出现以及形成其他的权威形式。马太效应对中国档案学共同体运行的作用效果可分为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其中积极作用占主导地位,而其消极作用的影响范围是有限的。

马太效应 中国档案学共同体 运行趋势

中国档案学共同体的运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根据科学社会学对科学共同体的研究并结合中国档案学的实际情况,中国档案学共同体在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马太效应,马太效应对其运行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也会产生一些消极影响。

一、马太效应的必然出现

根据默顿的研究,科学中存在一种普遍的不公正现象,即“那些已经有相当声望的科学家得到了与他们的科学贡献不成比例的更大荣誉和报偿,而那些不出名的科学家则得到与他们的科学贡献相比也是不适当的、较少的荣誉和报偿。”[1]445这种现象被默顿称之为“马太效应”。马太效应在科学中的存在也得到了朱克曼、哈格斯特洛姆等其他著名科学社会学家的证实。随着研究的深入,马太效应也超脱了默顿起初所赋予的不公正效应,而是将其视为科学奖励系统中的一种优势积累现象而考察。这种视角更符合马太效应的内涵,也使马太效应的研究范围进一步拓展。

在学术奖励制度中,学术承认是决定性因素。中国档案学共同体的学术承认是指其他成员对某一个体成员的学术贡献在公正评价基础上的认可和应用。学术承认是中国档案学共同体在学术体系中所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因而也是学术奖励制度的原动力所在。同时,学术承认度的大小可通过中国档案学共同体个体成员的成果数量、被引用率、获得奖励的数量等指标量化呈现出来,因此其就为学术奖励制度提供了主要的评价指标。

对于个体成员而言,一旦其学术贡献获得了中国档案学共同体的承认,它就会在档案学术界慢慢形成一种累积效应。学术承认虽主要以中国档案学共同体个体成员的学术贡献为对象和依据,但是承载于其后的是个体成员的学术水平、学术能力、学术素质、学术品质乃至其人格魅力、身份地位等。学术生产率——学术成果的数量和被引用率是衡量学术承认度的主要指标,一般情况下,学术生产率越高,个体成员所获得的学术承认度也就越高。但与此相应,学术生产率越高,其学术水平、学术能力、学术素质等就越容易得到其他共同体成员的高度承认,在其今后的学术生涯中也就更容易发表和出版学术成果、获得高被引率和学术奖励。此外,学术承认还呈现出明显的棘轮效应,即与经济学中个人消费习惯的不可逆性现象类似,个体成员在其学术生涯中,一旦作出了某些贡献并因此而获得了相应的承认,他就不太可能再跌回原来的水平和位置,学术承认度也只会随着其学术贡献的增多而提高。虽然他的光环可能会因为具有更亮光环的新星的出现而显得相对暗淡,但是其本人绝不会倒退回去。对于个体成员自身而言,其所具备的学术水平、学术能力、学术素质、学术品质以及其人格魅力等因素是棘轮效应必然会出现的决定性因素,因为这些因素一旦形成就很难逆向发展。这种累积效应达到一定程度就演变成了马太效应,而且其是难以逆转的。

在我国档案学领域,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获准立项是马太效应存在的典型反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是当前我国档案学领域评价与奖励体制中级别最高的科研项目,其采取的是典型的同行评议制度。在申报阶段,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本身对申报人的学术能力、学术水平等就有很高的要求,对申请人所在单位也有严格要求。而且,其采取的是限额申报,即申报人首先要从单位脱颖而出才能获得申报资格。在评审阶段,所有的申报项目均先要通过同行专家的匿名通讯评审,通过初评的项目再经过学科评审组的共同评议才能最终获得立项。而且从评审材料看,申报人的前期研究成果占有相当重的分量。从已获得审批的档案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来看,项目负责人基本上是相关研究领域的佼佼者。因此,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是在个体成员获得较高学术承认度的前提和基础上的评议,获得2项及以上的学者更可说是学术承认机制的宠儿。根据统计,截止到2017年1月,我国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及以上的档案学者共有25人,占项目负责人总数的11.05%。其中,马仁杰、周毅各获得3项,其他23位学者各获得2项,获得项目数计有52项,占项目总数的22.65%。从项目主题来看,冯惠玲、马仁杰、王健、邱晓威、赵彦龙、周毅、陈艳红、李财富、丁海斌、陈忠海、钱毅、周耀林、金波、赵彦昌、连志英、丁华东、华林、张美芳、戴旸等19位学者的项目之间是一脉相承的,占总人数的80%。从专业职务来看,23位学者初次获得国家社科项目时均为副高级及以上职务,其中10人历次获得项目时均为正高级职务。学者们在学术生涯中的学术积累不仅是其进一步获得学术资源和学术奖励的基础,更是其进一步提高学术承认度的资本。而且不难发现,学者们在某一研究方向取得的成就越大,其在该方向更高水平的研究中进一步获取学术资源的机率就越大。

当然,马太效应并不单单存在于中国档案学共同体内部,其对共同体成员所在单位尤其是高校档案学专业院系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由于马太效应的作用,那些档案学高水平人才辈出的单位更容易集中优秀人才,获得更多的学术资源。从国家社会基金项目对申报人单位的要求即可窥见一二。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马太效应是学术承认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其也是中国档案学共同体运行机制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马太效应的作用结果

马太效应的存在和运作首先会造成中国档案学共同体的结构分化。在有限的资源空间内,马太效应会使得学术贡献相对较大的学者不断占有更多的学术资源,而且其不断积淀的学术水平、学术素养、学术品格等资本又是不可逆的,正是这些不可逆的资本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学术成果的质量相对较高。因此这些学者在学术成果的发表和出版中会更容易获得机会,其学术成果也更容易获得他人的认可而被引用。从学术生产率的角度看,马太效应会使高产者更高产,而低产者在提高学术生产率方面则会更困难。马太效应越强、作用越深入,高产者和低产者的两极分化就越严重。因此,马太效应的作用会使中国档案学共同体形成明显的层次结构——高产者和低产者,而其中,高产者正是普赖斯所称的无形学院。根据普赖斯的理论,高产者的人数约为中国档案学共同体总人数的平方根。

其次,马太效应的持续作用会导致中国档案学共同体中权威结构的出现。根据我国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及以上的档案学者进行的统计分析即可发现,某一研究方向成就较大的学者会更容易获得学术同行的认可,并可进一步由此获得更多的学术资源和机会。在马太效应的作用下,这些学者也最终会发展成为该研究方向乃至某一领域的专家甚至权威。当然,权威结构的出现主要发生在档案学无形学院内部,因为相较于低产者而言,无形学院中的成员掌握的学术资源、具备的学术水平和学术素养等更容易攀登顶峰。权威结构是中国档案学共同结构的进一步分化,但是这种分化所承载的内涵更为复杂,因为学术权威的存在更多地表现为知识的权威性。在中国档案学共同体的结构层次中,会有大大小小的学术权威存在,或在某一研究方向,抑或在某一细小的学术研究点中。无论是何种权威、身处何种领域,学术权威总是凭借自己的知识力量在影响着处于分层地位较低的成员。

最后,马太效应的存在和作用有助于形成其他的权威形式。作为社会体系的一部分,科学体制也必然会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其一,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学术研究固然是档案学专业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但是教学也是其基本的工作职责之一,如此一来,中国档案学共同体的部分成员就会因为学者和教育家角色的交叉而形成档案界的导师权威。就当前的状况看,符合导师权威功能的一般为档案学的研究生导师。其二,作为社会体系的一部分,社会管理的做法和理念必然会渗透到中国档案学中来。如此,中国档案学共同体的部分成员就会以档案专家或权威的身份跻身于管理者的行列,由此身份的交叉就形成了管理权威。管理权威的形成会使相应的共同体成员掌握更大的权力,并进而有助于其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马太效应产生作用的最初起点在于学术贡献,而在中国档案学的学术体系中,共同体成员之所以成为学术精英乃至学术权威并不在于其做出学术贡献之时,而在于其学术贡献得到承认之时,唯有此时,马太效应才能开始发挥作用。但是,无论是学术贡献也好还是学术承认也好都存在先天的不平等。由于中国档案学共同体成员之间先天因素如智力、心理等,以及后天因素如努力程度、学术积淀程度的不同等,其做出的学术贡献也是有差异的。而且,其学术贡献被其他同行承认的时间、程度等都会因主客观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马太效应发端于这种不平等,并且加剧了这种不平等。

三、马太效应的作用效果

根据马太效应作用效果的不同,可将其作用划分为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积极作用:第一,马太效应的存在可促使中国档案学共同体的个体成员尤其是无形学院的成员更加努力。对于马太效应的获益者来说,个体成员获得的成就和荣誉越高,中国档案学共同体其他成员乃至社会对其的期望就越高,这是一种压力更是一种动力,可促使学者们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学术研究中。笔者于2013年1月份参与了对我国当代85位档案学教授近6年的学术论文发表情况的统计分析工作,根据统计结果显示,在2007年至2012年间,年均发文量在2篇以上的教授有41人,占总数的48.24%,年均发文量在4篇以上的有13人,占15.29%。排名前三的教授年均发文量分别为6.8、6.5、6.3篇。在其他人看来,能够被评为档案学教授似乎已经达到顶峰了,但是他们仍然笔耕不辍,那些数字足令很多青年档案学者汗颜。马太效应的这一作用对中国档案学无形学院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其不仅是无形学院保持较高水准的基础,更是其水涨船高的保障。正是因为这种效应的作用,才使得中国档案学无形学院能够始终成为学科发展的中坚力量,引领中国档案学不断向前发展;正是因为这种效应的作用,才使得中国档案学无形学院不断强化自己的力量,支撑中国档案学不断向高处前进。

第二,马太效应的示范作用可促使中国档案学共同体中的低产者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和能力。马太效应的存在使得中国档案学共同体中的低产者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他们如果想要取得一定成功和荣誉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但是,对于年轻的档案学者来说,这个过程是其学术生涯必须要经历的过程,那些获得成功和荣誉的学者就是其学习和工作最好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年轻学者们只有通过自己的加倍努力,不断积累学术贡献、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素养、修炼自己的学术品格,才能成为马太效应的受益者。而这一过程却在无形之中加强了中国档案学共同体的整体力量。

第三,马太效应会导致权威结构和导师权威的形成,其中,导师权威的存在和作用对当代中国档案学共同体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当前,在中国档案学中,学术权威只是个别存在,并不是普遍现象,而导师权威是普遍存在的。因此,相较而言,导师权威的作用更加重要。导师权威的存在有助于传播已有的档案学知识,培养档案学术研究的接班人。其中,档案学博士生导师在培养接班人的过程中尤为重要,因为就目前来看,档案学的博士研究生是中国档案学共同体的中流砥柱。马太效应的这一作用,可为中国档案学共同体的发展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

消极作用:第一,在有限的资源空间内,马太效应的优势积累作用会大大限制低产者的发展空间。以学术论文的发表为例。学术论文是档案学共同体个体成员学术成果主要的表现形式,而当前,我国的档案学专业期刊数量有限,期刊的版面也是有限的。以《档案管理》杂志为例,其每一期通过三审且最终被录用的学术论文只有24篇左右,录用率不到3%。在档案学专业期刊的审稿过程中,论文的质量是主要考察因素。在如此低的录用率之下,低产者往往会因为自己的学术水平、学术素养有限写不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而被淘汰。

第二,默顿起初所说的马太效应主要指的是科学领域存在的一种不公平现象,即那些知名的科学家可能会获得大量与自己的工作成绩和业绩不相符的荣誉和报偿,尤其是在马太效应作用下出现了大量管理权威之后,这种不平等现象体现地更加突出了。在当前的中国档案学术界,这种现象虽不普遍和突出,但在一定范围内也是存在的。在档案学专业期刊的审稿过程中,关系稿、人情稿的现象屡有出现。马太效应的这种作用可能会对年轻的档案学者产生一种不良的刺激效应,给他们从事档案学术研究活动带来一些不良的暗示,甚至会损伤他们的积极性。

第三,权威结构或导师权威、管理权威等的存在可能会对学术创新产生消极的阻碍作用。其一,根据库恩的范式理论,在科学革命的过程中,处于旧范式主导之下的科学家会对新范式的确立采取抵触或者阻挠的行为,虽然大部分科学家会选择新范式,但是相较于年轻的科学家来说,大部分老科学家的范式转变往往需要经历一个艰难的选择过程,少部分固守于旧范式的老科学家会被科学共同体淘汰。中国档案学虽然尚未形成范式,更不可能发生科学革命,但是类似的现象却是可能存在的:某一研究方向或者研究点的学术权威,要接受和承认新的权威及其观点极有可能需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导师中间,因为与学生观点相左而压制学生观点的现象也是可能出现的。其二,作为既得利益的拥有者,在其利益受到威胁时,管理权威做出维护自己利益的行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在此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压制新观点、新人才的现象。

对于中国档案学共同体来说,马太效应的积极作用占主导地位,因为其在中国档案学共同体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整体性的深远影响,而其消极作用的影响范围则是有限的。以学术权威为例,权威结构或导师权威、管理权威等权威形式的存在保证了档案学知识的传承和档案学接班人的培养,虽然其会压制一些新生力量或新观点,但是这种压制只是一时的,中国档案学共同体只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代价就会战胜压制。但是没有权威,档案学的思想结构就会混乱一片,面对混沌,年轻的档案学者在学术研究中就会因为没有指南而失去方向。

[1]R.K.Merton.The Sociology of Science: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Investigations,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73.

Matthew Effect:Study on Operational Tendency of Chinese Archival Science Community

Xing Bianbian

(College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1,China)

The operation of Chinese archival science community results from interaction of multiple elements while Matthew Effect is the inevitable developing trend of its running mechanism.The existence and operation of Matthew Effect will lead to the differentia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Chinese archival science community and the emergence of authoritarian structure and other forms of authority.Matthew Effect has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Chinese archival science community,in which the positive role holds a dominant position,while its negative influence scope is limited.

Matthew Effect;Chinese archival science community;operational tendency

G270

A

2017-01-22

10.16565/j.cnki.1006-7744.2017.05.03

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基于范式论视阈的档案学科与档案职业协同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6CTQ034)。

邢变变,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2013级博士研究生,已发表论文7篇,主要研究方向为档案学基础理论。

猜你喜欢

马太效应档案学权威
马太效应
历史追溯与革新路径:中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特征阐释
如果你是第三种仆人
各大权威媒体聚焦流翔高钙
这个世界处处都是『马太效应』
跟踪督察:工作干得实 权威立得起
权威发布
马太效应下的中国医改
权威的影子
档案学本体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