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学生党员忠诚与担当的培育引导对策探究

2017-03-11徐光兵张开心肖梦旋易槐红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14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信仰党员

徐光兵 张开心 肖梦旋 易槐红

(南昌大学,江西南昌 330031)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这是习总书记对青年的深切寄语。作为大学生群体的先进优秀分子与未来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学生党员在理想信念上的忠诚与信仰、在行为操守上的担当与践行密切关系着其先进性、感召力和战斗力。但当技术的革新使信息化社会进入新媒体时期,其变更群体思维方式与生活形式的同时,亦对从属于政治教育与思想文化教育的青年党员培养与引导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新媒体时期加强学生党员忠诚与担当的培育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媒体时代下学生党员的忠诚与担当

(一)内涵核心:信仰忠诚与行为担当

青年党员的忠诚与担当是对党的信仰与在其价值影响下的行为践行,只有思想认识与行动实践的双重夯定,忠诚与担当的意义才能得以彰显。

党员的忠诚是对党的坚定信仰。其一,以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为价值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只有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了,对党忠诚才能有牢靠的基础”;其二,以党组织及其理论与方针路线为归依与准则,“坚持对党绝对忠诚,必须对党高度依赖,做到热爱党、拥护党、永远跟党走”,忠诚是忠于党、国家与人民,是从“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其三,以党员身份认同为表现,青年学生的党员意识是“根据社会条件,对自身身份角色进行认定,根据环境的变化,对其身心的发展进行调节,最终使其自身的行为符合当下社会的发展要求及规律”,只有具备学生党员意识,才能有效规制其思想与操守,是对党的信仰与忠诚的重要表现。

党员的担当是责任的践行与行为的规范。在对党的坚定信仰下,党员应承担起自己应有的党员责任,将其落实于一言一行之中,真正在行动上实现为人民服务。如同学生党员,一方面,需在学生群体中起模范表率作用,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兼备,坚持自我监督与自我锻造;另一方面,需充分体现青年智慧与力量,为学生群体提供思想上的开导与学习生活上的帮助,为建设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付诸切实行动;再一方面,从学生群体与校园环境入手,给党的领导与建设、给党员的培养与发展创造提供新思路,永葆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

(二)时代张力:新媒体语境中学生党员的特征与要求

青年党员的忠诚和担当始终以上述内涵为核心,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新媒体介入社会生活并深刻影响舆论生态与文化思想氛围的时期,青年党员个体与社会环境阐生了不同的特征与变化,这给青年党员的忠诚与担当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同时更加凸显了培育引导学生党员忠诚与担当的重要性,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

新媒体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提出,指出新媒体(New Media)是相对于“旧”媒体即传统媒体而言的新的媒体形态,其实质是一种传播技术与手段的革新。根据麦克卢汉的媒介讯息论,新媒体的兴起与发展,为社会文化生态、政治教育生态等都带来的变更与革新,身处其中的社会公众更是呈现出不同的思想特点与行为体征。

新媒体具有去中心化、去中介化、去边界化的特征,在此信息环境下,公众群体价值观异质分化,个性特征凸显,自我意识强化,由其提供的拟态环境同时削弱规制与责任意识,多元的价值观冲击着社会生活。身在其中的学生党员,具备新媒体语境下群体特征的同时,社会阅历与人生经验的不足使其价值观构建不成熟,且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由此集中表现为思想基础薄弱,对党的信仰、信念意识模糊,极易被动摇反转;理念信念退化弱化,不思进取,言行不一;受娱乐化影响,政治活动与组织活动参与度较差;个人行为不规范,模范作用不突出等等。

“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团体”1,学生党员作为高校学生的先进分子,其忠诚与担当的表现与否,反映着青年群体在时代背景下成长的精神面貌,反映着国家栋梁是否具备在时期环境中对国家建设、社会发展的担当与能力。

因此,新媒体语境背景下学生党员忠诚与担当的培育与引导显得尤为重要,需创新式地抓住此背景下学生党员的特征进行针对性、有效性引导。这不仅是顺应新时期时代发展的要求,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备精神,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力助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中国梦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青年党员有责任、有义务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高校党组织更应有方法、有导向地培育起学生党员的忠诚与担当。

二、青年学生党员政治忠诚、坚定信仰的培育方法

在新的环境下,要充分挖掘新媒体时代所带来的价值,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手段,不断创造出学生党员忠诚与担当的培育与引导的新方法。政治忠诚和信仰培育是新时期学生党员忠诚与担当形而上层面的思想构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转变培育理念,价值导向与时代相结合。

新媒体时代赋予青年学生更为多元的价值选择和更为独立的个体精神。对青年党员信仰忠诚的培养需遵循这一群体特征,将其对社会主义,对党的信仰与多元的至善观相结合,将党员的责任意识与其突出的个体精神相结合,才能让学生党员们坚定对信仰的忠诚,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与责任观。

1、严格入党程序,选取具备时代素质的积极分子加入组织。

一方面,从“根源”上选择具备政治忠诚与坚定信仰的学生党员。如今部分高校大学生,受由外来文化与新媒体文化传播的功利主义的影响,或动机初衷模糊不明确,由此为了入党而入党,思想并未达到组织所需的高度,与其对此类同学加以培养教育,不如在加入组织前严格选拔筛选。在履行入党程序时,从入党积极分子到发展对象层层选拔,在没有增设党员继续教育课程之前,让有意愿加入组织的同学通过自身的努力,在思想上对于党的信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崭新的理解。

另一方面,更高素质积极分子的选择,还应具有个体精神的突出性。当下的优秀分子绝不是固守旧观、不接受新事物、没有主见与价值判断的,个体精神也绝不是自私、功利的代名词,而是指世界观与价值观较为完整而正确的、对环境与事物是非具有独立的判断能力、对新鲜事物与潮流发展具有敏感触觉、懂得将创新思想与集体责任意识相结合等个性特征。有个体精神的这一类群体不仅具有新媒体时代下青年学生的代表性,具有对青年学生的感召力,还具备真正为学生党员群体与其建设发展提供意见参考的能力。

2、树立模范典型,利用联动平台发挥榜样力量。

“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通过树立忠诚模范典型并对模范典型进行宣传,能够更好地激励启发受教者,增强学生党员的身份认同,促进其思想觉悟以及政治忠诚的提升。

当代的模范典型不止包括历史上的英雄,还包括现实生活中特别是身边的先进分子。高校学生党支部中的模范分子、青年党员中的模范典型都可以是学习的对象。

而模范典型的案例需要通过合适的手段广泛宣传才能使得榜样的力量最大化。除了传统的党支部模范典型学习活动、观看英雄电影、开展英雄书籍读书会等学习模范精神方式,还可通过线上宣传与网络意见领袖建立发会榜样影响作用。如组织学生党员以英雄故事或身边先进分子的案例进行线上微访谈,各支部间也可利用论坛或QQ微信群加强交流,推选各支部的政治忠诚的优秀学生党员,而学生党员榜样可积极对公共议题及与学生党员相关的事物发表见解评论等,培养成为新媒体场域的意见领袖,将政治忠诚深入人心,将党的信仰烙在心间,使青年学生党员群体得到思想忠诚方面的系列启发。

(二)加强思政引导,夯实理想信仰基础。

1、加强继续教育,增加时代内容。

一方面,加强课堂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职业素质,利用好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开发较为新颖、合乎学生党员发展的教育方式,使更多的学生党员对继续教育的兴致更浓,对党性修养的培养和提高更有利,从而提高政治忠诚意识。

另一方面,各高校设立的二级党校(学院党校、学校党校)也是培育学生党员政治忠诚、坚定信仰的有一方“沃土。”党校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阵地,是学生进行党性锻炼的熔炉。党校通过理论灌输系统教育,提升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加强党性修养,从而培育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坚定信仰,让忠诚与信仰意识深入人心。

再一方面,思想教育还应与时俱进,加入时代内容。如对网络新媒体议程设置、对外来文化、网络多元文化的判断能力培养,抵御不良文化侵蚀、牢固理想信念的方法培养等。从实际出发,真正立足学生所需。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

2、高校定期与省委组织部或者一些党政机关合作开设共建课,对学生进行忠诚教育。

在新媒体语境下,受传关系趋于平衡,时常发生信息与观点的“逆传递”,教师对学生的绝对权威性已不复存在,而专业人士的权威始终在特定领域有着相当的感染力与说服力。高校定期与省委组织部或一些党政机关合作开设共建课,这些组织机构不缺乏政治信仰的绝对忠诚,一些权威人才出席的共建课,所传授的思想会更让学生党员信服,从而实现对学生党员忠诚教育的目的。

共建课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多样,不应仅仅局限于理论的单方面灌输,可在共建课中穿插一些党规党章知识的快问快答,亦或将有关党的知识放到游戏中,甚至让共建课程走进民主生活会,让学生党员处于一个较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从而让共建课所传递的知识和思想渗透到学生党员的心中。

三、青年学生党员立足实践、敢于担当的引导方法

在形而上的思想构建之外,还需注重对青年党员在立足实践、敢于担当的行为引导。针对新时期背景下个人行为不规范、模范作用不突出、政治组织活动参与度差等问题提出以下几方面的改善思路与方法。

(一)加强互动式多途径教学,提高参与积极性。

1、搭建学生党员信息平台,常态化碎片化影响作用其行为活动。

新媒体为学生党员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渠道与交流平台,青年党员的行为担当引导可常态化、碎片化地渗透于中,方式诸如搭建学生党员信息平台。平台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青年党员之间及其与引导者的交流平台,学生党员可在平台发表对相关政治事件、社会热点事件、校园生活等各方面的观点看法,也可展现自己的面貌,同时可通过这一平台反馈给引导者在实际行动中遇到的困惑与问题,实现“双向主体之间双向建构、双向整合”。另一方面则是学生党员与学生群众的对外的沟通平台,非党员学生可通过这一平台求助于学生党员,同时也可有效反馈学生党员在群众路线上的行为操守。

通过新媒体交流平台的构建,与非党员学生的互动关系使学生党员身体力行地实践群众路线,在担当践行中也能够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提高行为服务的积极性,同时反馈机制使得引导者能够及时获知青年党员的思想动态与生活状况,及时纠正不良势头给予引导。

2、注重综合素养的培养,提高时代担当能力。

新媒体环境的多元性与复杂性对学生党员的担当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党性修养的培养固然是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时代背景下的学生党员还应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素养,才能够有应对时代发展的能力,才能够肩负起国家社会建设的责任与担当。

新时期学生党员的担当能力同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技能掌握,即在复杂多变的社会,能够掌握并具备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本领,才能在关键时刻担起责任;二是修养锻造,包括知识素养、坚毅的意志品质甚至更深层次的修养,能够让自己在困境中不仅有知识可以解决问题更有强大的意志品质支撑;三是能力提升,主要是指抽象意义上的职业素养,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有出色的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有敏锐的洞察力,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有接受新事物并很快适应的能力等。

(二)丰富学生党员活动类型,增加实践主动性。

1、健全党内生活机制,通过校园实践活动磨练担当精神。

健全党内生活机制,党支部可开展多种多样的党日活动,通过一系列服务同学的实践活动,磨练学生党员的担当精神。党支部可以设立爱心基金会,发动全校师生和社会各界优秀人士在特定节日或时间点进行募捐活动,募捐得来的钱款资助有困难的同学,改善他们的生活与学习条件,通过言语的慰藉以及实际行动来给予困难同学温暖,切实提高奉献担当精神。高校党支部还可设定服务日、义工日等,增强学生党员的服务意识。

党内生活需要支部及学生党员的积极开展和支持,只有通过多种多样的党日活动,才能让学生党员在实践与担当中不容易出现疲软现象,真正达到通过校园实践活动磨练担当精神的真正目的,长久保持对责任担当的热情。

2、走出校园服务社会,通过社会与网络实践活动强化社会责任担当能力。

学生党员的实践与担当不止局限在校园以内,还应走出校园,做社会的建设者。传统的服务社会方式,如高校党支部组织学生党员深入基层服务社会——为社区居民宣传法律知识、为双失儿童辅导课程、到西部落后地区进行支教活动、在荒漠化地区进行植树活动等。

除此之外,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党员还应在网络新媒体环境中承担起疏导舆论情绪、净化虚拟环境等角色责任。从小的落脚点如不使用网络暴力、不造谣传谣,到冷静客观地判断信息、理性发表相关言论,再到建立个人公众号具备一定的引导舆论、推动现实问题解决的能力,都是学生党员能够切实为新媒体时代舆论生态降噪解躁、为社会思想与文化环境文明建设的实际作为。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助力网络媒体正能量传播实为学生党员的责任,使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文化自信得到彰显,令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锻炼,不仅可以让学生党员真正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真正让学生党员体会到社会建设者这一身份的重要性,还可以增强对我国国情与时代背景的了解,激发学生党员为改变社会现状的责任担当意识,强化责任担当能力。

四、结语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党员是青年队伍的先进分子,时代背景下学生党员的忠诚与担当的培育与引导工作至关重要。在对学生党员的忠诚与担当的培育与引导过程中,高校应针对背景特征、个体特性与实际问题,不断探索新的方法,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学生党员是新时期被寄予厚望的一代,更应该勇敢地肩负起社会使命,不断为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建设和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1]朱健,周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2013 (5)

[2]袁建萍,吴艳艳.高校学生党员责任意识的培养探究[J].现代交际,2014(14)

[3]翟文艳,赵海琳,陈靓.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创新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4]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第9卷).人民出版社 2009 年版.第 295页

[5]赵飞.浅析高校学生党员责任担当教育的重要性[J].经济研究导刊,2016(29)

[6]李大棚,邹素妍.高校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研究[J].北京青年研究,2015(4)

[7]田百军.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M].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5(3)

[8]李宁.论新媒体时代思想道德建设[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4)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信仰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论信仰
铁的信仰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