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伪装者》与《三八线》的戏剧顺势抗争反思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之“真”

2017-03-11张世昌魏晓慧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伪装者话语红色

张世昌 魏晓慧

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从《伪装者》与《三八线》的戏剧顺势抗争反思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之“真”

张世昌 魏晓慧

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伪装者》与《三八线》作为弘扬主旋律的红色题材电视剧,突破了近几年来“抗战雷剧”的顺势藩篱,回归影视本位,以接地气的真实生活为表演素材,对内容的鲜活性、真实性、情感性进行创新,在艺术上、商业上、教育上都收到了斐然的效果。反思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建构,也要以“真”为基础,以“真”为动力,以“真”为保障进行大胆变革。

《伪装者》;《三八线》;戏剧;思想政治教育话语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倡导做工作要具备“率真、求真、守真”的精神,反思当前的广播电视创新工作也要从“真”上下功夫。《伪装者》与《三八线》作为弘扬社会主旋律的红色题材电视剧,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作为传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有效载体,两部红色剧不但在商业上和艺术上获得了成功,还能在网络冲击形成的泛娱乐化背景下,成功吸引年轻观众的眼球,完成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实效,其成功的秘诀就是以“真”为基做足了功课,这是值得戏剧创作者们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深入学习和深刻思考的问题。

1 两部剧受青睐的原由

《伪装者》是2015年暑期热播剧的冠军,上映5日便在网上突破日播量1万次以上,该剧同传统谍战剧一样,包含了情感、暴力、悬疑等“老套”元素,投资金额也同很多“抗日神剧”不相上下,但在其它方面,该剧以顺应时代要求为导向,进行了大胆创新,这也是其成功的主要原因。(1)偶像元素。该剧的主人公们——明家姐弟,皆由时下的“超级IP”饰演,胡歌、靳东、王凯等俱是目前娱乐界炙手可热的优质偶像。在剧中他们也充分展现了偶像特质,多金、智慧、帅气、勇敢等集于一身,这种将韩国偶像剧的主人公移植于红色戏剧,不能不说是完美的“嫁接”,这也是该剧吸引年轻观众的主要因素;(2)剧情的多维融合。与传统谍战剧不同的是,《伪装者》除了推进紧张的悬疑节奏,还融合了亲情伦理、喜剧、日常生活等诸多情节,接地气的剧情模式,很容易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并且多元的剧情也留给观众充足地讨论空间,能引起观众关于剧情发展的热烈猜测,因此也提高了该剧的关注度;(3)表现形式创新。在艺术手法上,该剧“各种二分式、黄金分割、框架构图的摄影画面、女性人物精致的妆容、明家兄弟气度不凡的绅士造型、合身且时髦的时装,都营造出了浓郁的时尚感,不仅让电视观众大饱眼福,更获得了时尚界人士的赞许”[1]。另外,成长于同一屋檐下的姐弟三人分别扮演着信仰各异的角色,表面上简单的一家人却暗藏玄机,区别于一般红色题材戏剧角色的单一模式,这更增加了该剧的观赏性。

《三八线》是我国第一部描述抗美援朝题材的电视剧,第一集播出后并没有引起多大反响,但是随着剧集的推进,该片的良好口碑助其迅速“攻下”了热播剧前三甲的“高地”。作为一部政治色彩浓厚的电视剧,《三八线》能突破艺术上的“壁垒”,成功完成对观众的“红色”教育,堪称主流影片典范。(1)该片最大的亮点是“内容致胜”。在现今以赢利为首要目标的市场背景下,该剧能把重点放在内容上,无疑是一种突破。《三八线》真实地还原了历史事实,人物、剧情、道具都完全“复制”真实历史,连反面形象也保持了当时的人物“原貌”,影片摒弃了很多“雷剧”中将正面人物“超人化”,将反面人物“弱智化”的低劣思路,其内容之“真”获得了观众的广泛认可;(2)表演真实。现在很多影片在进行艰苦场景拍摄时,往往采用替身或者特效,《三八线》的主演们坚持“自力更生”,47岁主演张国强承受着身体的考验,多次受伤仍然秉承着演员的“专业劲”。在雪地潜伏剧情的拍摄时,演员们为了达到真实的艺术效果,在雪地趴伏数小时,实在忍受不住寒冷就嚼一口辣椒;(3)朴而不俗。《三八线》将乡野村夫的鲁莽与志愿军的英雄气质完美糅合,真实的展示了那个时代的英雄形象。例如:李长顺成了战斗英雄,当记者要采访他时,他破口大骂“我什么体会?体会我那三分之二的战友怎么没的吗?”通过朴实的话语来刻画“英雄”内心的创伤。还有战士们在防空洞里躲避美军的狂轰滥炸,仇恨、愤怒、焦虑、恐惧多种情感交织在一起,有的战士大吼着要冲出去玩命,这种情节能让观众深切体会到他们内心的煎熬。

对两部电视剧进行考察,其成功都具有对传统红色题材影视制作的突破。最近两年,红色影片数量繁多,但能让观众认同的却寥若晨星。这类影片因其政治性、思想性、教育性、商业性、艺术性等多重因素限制,难以突破制作上的传统藩篱。在影片制作上,主要采用大投资、大阵容、大营销的策略,有的影视剧为了迎合普通大众的口味,以达到吸金的目的,不惜扭曲历史,剧情脱离现实,将主人公渲染成“超人”,甚至还有的借用低俗情节来提高收视率,这样的影片不但没能实现应有的教育意义,因其内容不真实,制作主体不“真诚”等,反而增添了观众的反感,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综合来看,主旋律电影的顺势抗争,进行自我创新的成功要素有两点:第一,回归本位,红色剧就要展现出其“红色”本质。尊重历史,以客观现实的情节展现剧情,对英雄人物的塑造要着重在性格特征的内在刻画上,不要对其进行过分夸张、拉伸处理,使人物超出普通人类的本质。对一部喜剧,其艺术规律就是要把握主要矛盾,而人物命运、性格的发展正是戏剧的艺术核心,如果弃重捏轻,反而失去艺术创作的客观重心。第二,以观众为导向,观众是影片成功的直接因素,决定着影片的商业效果、教育效果等。《伪装者》请人气偶像饰演主角,就是迎合观众口味的导向结果,自然受到了观众的喜爱。再就是影片中对艺术成分的渲染,例如制造紧张氛围,惊险性和动作性的适时插入,这是方式方法的创协,也会增加影片的逼真效果和艺术感染力,更能打动观众。

2 反思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之“真”

从两部电视剧的卖座来看,“红色题材要想取得成功,回归影视本体才是关键。[2]”网络的发展使口碑成为拉动收视率的最好手段,以前靠大投资、大制作的模式可能会带动观众的“一时兴起”,却不会黏住观众,只有回归电影本体,才能创造真正的成功。当然,如何把观看电视机作为一种信息交流的对话方式,这两部剧还进行了以客体为准的“对话”创新,就是尽可能激起观众的兴趣,进行方式方法的创新,进而达到良好“沟通”的目的。

反思思想政治教育,其话语也要回归本体,否则主客体情感不能共鸣,难以实现育人实效,在具体工作中应该借鉴这两部电视剧,注重以下几点:(1)话语内容要真实。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冲击下,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泛化、功能泛化的现象,主体的教育话语如果做不到真实,难免会出现话语失语,不足以令教育客体信服。内容真实涵盖话语不陈旧、不断层、不僵化的宽泛内涵,在具体实践中,教育主体要对客体量体裁衣,特别是对年轻群体,要用鲜活的时代话语完成与他们的交流。话语内容回归真实的生活世界,这样的沟通才能有效,也才能使被教育者产生心理认同,情感认同,最终实现行为认同,而这一切的出发点,都要保证话语内容的真实,否则会引起客体的反感。“惟有话语真实,教育者才可走出失语的困境”[3];(2)话语方式要真切。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以强势灌输为主,主客体之间多以控制式、强制式、或书院式的谈话方式进行,话语中多带有“一定、必须”等词汇,无形中给被教育者制造了心理压力或反感情绪,特别对于年轻群体,他们叛逆性大,如果不能真诚沟通,很容易使他们出现“面服心不服”的状态。以《伪装者》和《三八线》的成功反思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方式,要回归话语作为沟通的本体,用真诚理性的交往方式进行“主客体对话”,营造生活聊天语境,多用引导式、劝诫式的“朋友话语”来进行教育,让客体产生情感、心理认同,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具有意义;(3)从两部剧的成功来看,打铁还得自身硬,这个真功夫一方面是能力强,另一方面是职业的责任心。如今网络的冲击导致青年群体话语开放、多元,这给教育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们要不断完善自身话语素养,了解和掌握新鲜话语。此外,还要运用好现代化先进平台资源,将实践过程信息化、高效化。学校和相关主管部门也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考核标准和严格考核程序,培育一批能“打硬仗”的育人队伍,避免个别滥竽充数的人员而影响了整体育人效果。

3 结语

《伪装者》与《三八线》虽然也存在一定问题,个别“超人”打斗的剧情还带有泛娱乐化的色彩,但是,总体上来讲,它们的卖座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对时下红色戏剧顺势的抗争,内容真实、情感真挚、方式真切,这种基于艺术本体的创新也带来了电视剧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效果。给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启发,即一切话语建构也要以本体为出发点,建构理性、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

[1]欧雪松.从电视剧《伪装者》热播反思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J].戏剧文学,2016(6):65-66.

[2]赵海城,浦剑.红色电影:回归电影的本体[J].当代电影,2011(8):48-49.

[3]毕红梅,付林溪.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探析 [J].思想教育研究,2015(5):162-163.

G641

A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572016AC73)。

张世昌(1984-),男,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魏晓慧(1965-),女,黑龙江佳木斯人,博士,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

猜你喜欢

伪装者话语红色
拜师地球伪装者
红色是什么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伪装者: 找找我在哪……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电视剧《伪装者》之女性人物艺术分析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