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业态下广西果蔬农产品流通存在问题及对策
2017-03-11张梅
张 梅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8)
“互联网+”新业态下广西果蔬农产品流通存在问题及对策
张 梅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8)
分析了“互联网+”新业态下广西果蔬类农产品流通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互联网+”新业态下广西果蔬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对广西果蔬类农产品的流通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互联网+;果蔬农产品;流通;广西
1 广西果蔬农产品流通现状
果蔬类农产品是大众百姓生活的刚需食品,始终牵动着我国老百姓的生活。广西地处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果蔬类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作为农业占比较重的省份,具有非常显著的区域特征和地缘特色优势,从富川的脐橙到柳城的蜜橘,从钦州的火龙果到阳朔的金橘,从恭城的月柿到田东的芒果,在八桂大地上已有63个果品获得“省优”,10个产地被农业部命名为名优基地,18个产品获得无公害认证,优质果品率达65%以上。而作为全国“南菜北运”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省份,广西2015年输出秋冬蔬菜已达1 548万t,种植面积产量则居全国第一,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南菜北运”生产基地。近年来,广西依托“天然温室”的资源优势,逐步优化了果蔬类农产品的结构,逐惭向集约化、规模化进一步发展。2015年,广西蔬菜产量达2 731.39万t,跨过2 700万t大关,产值达617.54亿元,产量在全国位居第10,成为与水果产业相当的超百亿元产值的支柱产业,而广西也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秋冬菜生产基地。
但与广西果蔬类农产品发展不相适宜的是,由于传统流通模式、流通渠道的限制,广西的果蔬类农产品无法有效流通,经常出现广西地方特色水果本地滞销、外地却高价难买的现象。随着近年来互联网消费成为一种新的消费行为习惯,果蔬类农产品通过网上渠道流通的交易量呈快速增长趋势,“互联网+”的流通模式得到迅猛发展。这种模式大多是通过综合性电子商务平台如京东、当当、淘宝网或部分直营性的果蔬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如天天果园、顺丰优选等,辅之线下快递,将果蔬农产品的生产与消费迅速联接起来,特别是对于一些季节性强、上市时间短的果蔬,这种模式可以节省大量的交易成本、缩短流通渠道,降低流通成本的效果非常明显。同时,由于果蔬农产品的特性,其对线下配送的环境、环节等要求都非常高,如果一个环节存在缺陷,则可能引起客户体验不佳,从而降低对线上购买的果蔬类农产品的信任度。
因此,广西的果蔬类农产品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新机遇面前,如何使线上与线下有效结合、相互促进推动,现代物流业与现代商业如何联动打通“南菜北运”果蔬生产基地与消费目的地的供求、物流、电商信息,成为广西果蔬类农产品能否走出去的关键。
2 “互联网+”新业态下果蔬农产品流通存在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果蔬类农产品借此东风,也走上了“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之路,但“互联网+果蔬类农产品”的发展却是冰火两重天。一边是美味七七倒闭,爱鲜蜂大规模裁员,果食帮全体歇业,壹桌网下架全部商品……;另一边却是盒马生鲜获得了阿里巴巴数千万美元的投资,易果生鲜又获得来自阿里巴巴、KKR联合投资的2.6亿美元,创下行业内融资规模之最,天天果园获得京东领投的1亿美元,同时掌柜生鲜也于当日获得来自峰尚资本、今日资本领投的3 000万美元……,根据易观智库发布的《中国生鲜电商物流行业专题报告2016》显示:截止到2015年底,中国生鲜电商物流行业的市场交易规模为162.6亿元,较2014年环比增长了87%,同时伴随着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的快速增长,预测2017年中国生鲜电商物流行业的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434.9亿元,环比增长58.6%。在这种快速发展的新业态下,果蔬类农产品流通体系存在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2.1 果蔬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设备不足,成本高
近几年来,经营果蔬类生鲜农产品的电商越来越多,全国将近有4 000家农产品电商,其中7%巨额亏损,88%小额亏损,4%持平,也就是说只有1%的果蔬类农产品电商处于盈利中。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冷链物流。果蔬类农产品不同于其他的产品,它对冷链物流的要求非常高,必须保证足够的新鲜度,但是在存储、运输配送等过程中又极易导致产品的损耗,这就要求这些果蔬类农产品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数据显示:生鲜冷链物流的成本较普通商品高出1-2倍,冷链成本占销售额25%~40%,因此对于果蔬类农产品电商来说,冷链物流建设成本高、回报周期长,大多数的果蔬类农产品电商都难以承受如此巨大的成本。
2.2 消费者对果蔬类农产品的电商消费习惯需要进一步培育
大多数家庭购买果蔬类农产品时往往习惯到小区周边的菜市场或者超市购买,果蔬类农产品电商的消费对象以年青人为主,消费品类主要是时令水果类,对于蔬菜类农产品的网上消费习惯还没有完全培养起来,尤其是对于不太会上网的老年人来说,要让他们通过手机或电脑购买果蔬类农产品一方面操作存在困难,另一方面,他们几十年的消费习惯认为眼见为实,甚至货比三家才会购买。据调查数据显示,国内的生鲜电商渗透率还不足2%,整个果蔬类农产品的电商消费市场还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的培育过程。
2.3 市场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
纵观目前的生鲜类农产品电商企业,大多数的生鲜电商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广西的生鲜类电商企业大多是依托淘宝等电商平台进行交易,产品主要以亚热带特色水果为主,如芒果、荔枝、火龙果等,产品的同质化非常严重,这样各电商企业之间就形成了激烈的竞争,加之电商行业的高成本、低单价,最终降低了生鲜类电商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
2.4 果蔬类农产品的供应链条仍未理清,配送效率仍需提高
在互联网时代下,果蔬类农产品网上销售存在很多现实问题:货物是去产地直接采购还是去批发市场批发?采购之后配送之前这一阶段的冷链物流如何处理?货物送到目的地后,如何快速有效地送到客户手中?这实际上是要解决整条供应链的关系,从货源的组织、储存、运输、配送到直达客户手中,每一个环节都紧紧相扣,每一个环节都关乎冷链物流和配送效率,关系到果蔬农产品的质量特别是安全问题,同时也关系到电商经营者自己的经营成本问题。而广西目前的果蔬类农产品网上销售企业呈百花齐放状态,既有个体经营者,也有公司化经营者,有的是产地直采型,有的是批发市场批发,处于散乱状态,整个流通过程仍存在大量的人工方式和人工判断,配送效率仍亟需提高。
2.5 产品的标准化程度低,客户体验差
果蔬类农产品的品种繁多,没有统一的标准或技术规范,即便是同样的水果如荔枝、脐橙、芒果等,由于其产地不同,品质不同,定价也难以统一,这样就很难形成标准化、统一化经营,也就无法降低成本,更无法提升经营效率和经营品质,同时也导致消费者很难横向对比、评判优劣,甚至会误导消费者,从而影响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和消费口碑的良性形成。
3 “互联网+”新业态下果蔬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对策
果蔬类农产品流通过程中最难的有四个关键点,首先是果蔬的保鲜,即流通过程中如何保持果蔬产品的新鲜度?其次是整个环节流转的效率,即如何快速将果蔬产品高频高效的送到客户的手中?第三是低成本运作,怎样有效地降低成本?最后是如何有效控制损耗,尤其是果蔬产品流通过程的损耗。因此,面对“互联网+”新业态下果蔬类农产品流通出现的新问题及新机遇,广西果蔬类农产品流通需要找准突破口。
3.1 规范供应链上游,促使产品规模化
困扰众多果蔬电商企业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果蔬农产品的品种繁多,标准不统一,定价也难以统一,难以实现规模化经营,在产地采摘下来或者收割下来以后,很难实现产品附加值的增长,很多时候都是初级产品的原材料,这些规格不一、品质不一的原材料型的产品并不适合网上规模销售。果蔬类农产品电商企业需要针对网上销售的特点,将上游生产种植企业或农户进行整合和规范,促进上游标准化、产品标准化和生产标准化,把果蔬产品从“非标品”变成“标品”,使之符合下游消费者的需求,让一个单品或部分产品抱团形成规模化,利用产地人工成本低和规模效应,控制成本。
3.2 重视供应链的管理
果蔬类农产品最主要的是一个“鲜”字,从当前主流的果蔬农产品电商物流配送时间来看,配送时间最短的是本地区域,需要半天,而到附近的省市则需要两到三天甚至更长,因此其“鲜”度的降低也导致其根本竞争力的减弱,而供货渠道方面也决定了果蔬农产品的品质。如京东生鲜建立了专业的Sourcing团队,专门在全球各地搜罗特色食材,通过与原产地覆盖全产业链的优质供应商、地方政府、龙头企业合作,从源头确保品质,目的也是解决京东在供应链方面的问题。因此,果蔬类农产品电商企业不但在线上需要专业的运营团队去策划,还要在线下确保从产品出货到消费者手中的需要时间尽可能短,要与当地各产品供应商及物流快递企业建立有效的合作关系,要不断完善供应链。
3.3 产品要具有特色与价格优势
产品价格与特色是吸引用户对于果蔬类农产品购买的关键因素。例如,京东、天猫、1号店、中粮我买网、苏宁易购、亚马逊中国、沱沱工社等电商都尝试通过促销活动,提供颇具特色的产品来吸引用户。因此,合适的价格与差异化的特色产品成为如今果蔬农产品电商企业获取用户的“杀手锏”。同时,电商企业之间不同的侧重也能形成“错位竞争”,由此避免“价格战”,从而带领整体行业能够稳定可持续发展。
3.4 采取合理冷链配送
非冷藏状态下的散装果蔬产品,在物流运输、分销和零售的多次装卸搬运中增加了二次污染的机会,降低了产品的新鲜度,降低了产品质量。京东、中粮我买网、菜鸟网络等不断加码冷链物流,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京东生鲜冷链仓数量超过10个,全国超过3 300个配送站,覆盖北京、上海、天津等120多个城市,布局速度加快。但并不是所有果蔬产品都适合冷藏,如结果类蔬菜可以做打冷处理,但叶类蔬菜就不能。所以,果蔬农产品电商企业必须深入了解每一种果蔬产品的特性,需要寻找适合自己的路径,采取合理冷链物流配送技术,确保最快的送货速度、最佳的生鲜水果的保鲜质量等,这些都将是成功非常重要的因素。
3.5 建立标准化、集约化仓储作业模式,降低成本
规模化和标准化是降低企业成本的有效措施,果蔬类农产品电商企业要在规范上游产品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标准化、集约化仓储作业模式,将产品集约,形成规模化、标准化操作,以此降低成本。如北京专做蔬菜配送的优配良种电商企业,通过设立专门的细分区域、专门的分拣区域、专门的存储区域等,通过集约及标准化将每一个仓储作业场景都变成一个非常专一的模式,每一个工人只需要执行一个系统的命令,操作效率提升了近乎三倍。另外,京东采用“冷链快物流+原产地协同仓”的模式也值得借鉴,这种模式和原有常规的自营模式相比,减少了入库出库的繁杂手续和不必要的物理空间移动,加快了物流速度,从而减少了中间的损耗。
3.6 转换经营观念,提高流转效率
为确保供应及价格和成本优势,传统物流企业都会让产品保持一定的库存,但在“互联网+”环境下,对于果蔬类农产品这类讲究“鲜”的产品来讲,这种库存的产品会大大降低电商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好感度。因此,果蔬类农产品电商企业需要尽量将传统的库存概念转换成电商环境下的快速流转的概念,让存储中心转变为流转中心,通过快速流转减少库存,甚至接近零库存,这样才会最大限度地降低中转过程中的产品损耗及库存成本。
3.7 流通过程推进标准化建设
在“互联网+”时代,要推进果蔬类农产品的电商良性发展,流通过程中必须推进标准建设,包括上游标准化、生产标准化及产品标准化。即从果蔬类农产品的上游生产种植开始,将其标准化,如一颗油菜,它在地里长了多久,施了多少肥,经过几个小时到达的餐桌等,都有一系列的标准。另外,经过流通加工处理输出的产品在外观和品质方面也有标准化,在物流配送过程中也推行标准化的配送制度。
[1]张丽颜,黄颖.广西去年蔬菜产值超600亿元[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6-12-20.
[2]平少华,耿澜.大数据下的广西区果蔬物流体系建设[J].中国果蔬,2016,36(5):32-33.
[3]邢士宾.河北省果蔬类农产品物流发展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2015.
[4]钦方.基于电子商务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优化策略探究[J].大连师范学院学报,2016,36(5):21-23.
[5]张旭辉.鲜活农产品物流与供应链:理论与实践[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Countermeasures for Existing Problems in Fruit and Vegetable Circulation in Guangxi under“Internet+”Mode
Zhang Mei
(Nanning Vocational&Technical College,Nanning 530008,China)
In this paper,we analyzed in detail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fruit and vegetable circulation in Guangxi under the"Internet+"mode and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ruit and vegetable circulation system of Guangxi,which was of certain practical valu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ruit and vegetable circulation industry in the region.
Internet+;fruitandvegetable;circulation;Guangxi
F252.8:F762;F253.9
A
1005-152X(2017)07-0039-03
10.3969/j.issn.1005-152X.2017.07.010
2017-06-04
广西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资助成果;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正高职称专项资助项目“广西果蔬类农产品流通体系问题及对策”(2016ZX21)
张梅(1976-),女,湖北钟祥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教授,MBA硕士,研究方向:物流管理、工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