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促进社会治理创新
2017-03-11田生海
田生海
(中共三明市委党校,福建三明 365000)
社会治理创新是针对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的新情况、新特征、新变化提出的一项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任务。各级地方人大常委会和各级人大代表,应当与时俱进,认真研究地方人大工作与社会治理创新的关系,找准创新人大工作的切入点,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的积极作用。
1 人大代表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的积极作用
(1)有利于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多年来,党和政府在加强社会治理方面为群众想了很多办法,下了很大的功夫,相继制定和形成了事关群众的利益协调、矛盾调处、权益保障等方面的制度和机制。但随着时间和形势的发展变化,有的制度和机制显得不够适用或不尽人意,许多瑕疵显现出来,需要不断修订和完善。而人大代表在这方面可发挥其独特的优势。许多代表来自基层,与群众有天然的联系,他们可通过调查研究和提议案、建议意见的形式,将群众的愿望、意愿直接反映给政府和相关部门办理,并能了解处理的情况及时反馈给群众。能够依法督促有关部门修定和完善各种机制,加强和改进工作,做好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切实维护群众的权益。
(2)有利于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管理服务。按照有关法律规定,人大代表一般都有参加当地人大常委会组织的执法检查、调研、视察以及审议“一府两院”报告等活动,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包括对社会治理中有关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分布情况,较之一般群众会了解的更加详细、全面,通过调研、审议等多项活动,能更多地作些思考和研究,并能站位高处,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意见,发挥了重要作用。
(3)有利于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始终是加强社会治理的中心环节,也是地方人大工作监督的重点。人大代表通过调研、视察,对如何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应急管理体制等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有关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好议案、好建议,被相关部门采纳和运用。
(4)有利于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思想基础。人大代表经选民选举产生,经过群众推荐,有关部门的考核把关,选举产生的人大代表一般都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绝大多数代表在依法履职过程中能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履职能力。做好代表工作,发挥代表的模范带头作用,可以有效地推进思想道德建设,为社会治理创新工作筑牢思想基础[1]。
2 人大代表在参与社会治理创新中存在的不足
(1)代表水平能力参差不齐,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差异较大。由于根据法律对代表候选人比例规定或选举程序的限制,选出的人大代表综合素质存在明显差异。个别代表的文化素质偏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较差,对如何加强社会治理和创新谈不出新思路、新办法。有的代表由于业务水平、岗位工作等原因,平时较少联系选民,不了解基层实际情况,无法准确全面地反映群众的所思所想或真实意图;开展调查研究和提议案建议的能力较低,难以提出高水平、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大代表的整体形象。
(2)约束激励机制不够健全,影响了代表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由于现行法律对代表的约束和管理过于原则,缺乏系统性、条理性和可操作性,加之对代表监督的制度不够健全,没有一套严格的规定和制度,对代表履职缺乏必要的监督依据,没有量化指标,代表称职与不称职很难界定。不能对代表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同时,由于选民和原选举单位无法掌握代表履行职责的情况和实行有效的监督,因而个别代表主动履职少,使命感、责任心不强。有的因自己事多,对社会治理工作热情不足或缺乏参与的动力,滋长了懈怠情绪。
(3)体制机制不够完善,代表在社会治理中作用的发挥存在局限性。由于制度的不够完善,有些人大代表与选区的选民关系生疏,选民有事难寻或联系不上代表。有些代表也难以听到或收集不到准确的民意。有的代表知情知政渠道不畅,或极少参与检查、调研等活动,对当地政治、经济、社会事业的基本情况不能及时掌握,因而在有关社会治理工作的审议发言,往往不着要领或漫无边际,听者不知所云,代表作用发挥得不好。
3 发挥人大代表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的作用的几点建议
(1)正确认识新形势、新情况,增强人大代表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人大代表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要充分认识到社会治理创新是摆在代表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在工作中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敢于担当,牢记人民群众的重托,积极参与对社会治理重大问题的审议和监督。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针对社会治理中存在的理念陈旧、方法落后、模式单一的状况,提出好建议、好办法,不仅履行好人民群众代言人的职责,更重要的是要对社会治理起到监督和推动的作用。
(2)地方人大常委会应创造条件,为代表作用的充分发挥提供有力支持。在社会治理创新中,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人大代表作用能否充分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充分行使法律赋予的立法、决定重大事项、监督、选举任免等职权,及时制定、修改和完善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有关法律法规、行政规章;依法决定社会管理中的重大事项;加强监督工作,督促“一府两院”和有关部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确保中央、省市委有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另一方面,要通过组织代表参加执法检查、调研和视察等活动,充分发挥各级人大代表在联系人民群众、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加强社会治理和创新的力量,为城乡社区治理工作增添智慧和活力,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2]。
(3)引导代表积极开拓思路,加强社会治理创新能力。地方人大常委会要贯彻实施好新修订的代表法,使代表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发挥自身优势,使人大代表作用得到充分展示。同时,要组织人大代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听民声、察民情、聚民智、解民难,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事。着力帮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在得实惠中看到和感受到人大代表的能力和作用。
(4)创新代表工作机制,推进代表工作再上新水平。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积极探索,勇于实践,进一步创新人大代表工作,建立和不断完善代表参与活动社会治理的考核评价、服务保障、联系代表、督办跟踪、教育培训等机制,推动人大代表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创新工作。
[1]葛兴军.发挥地方人大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作用的思考[J].南方论刊,2013(2):58-60.
[2]陈家喜,梁玉柱.地方人大参与社会治理的功能定位与路径选择[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4(5):8-13.
[3]孙彩虹.发挥人大职能作用,促进社会治理创新[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4,8(2):116-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