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策略研究
2017-03-11张宝玉朱晓菊
张宝玉,朱晓菊
(菏泽家政职业学院,山东 菏泽 274300)
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策略研究
张宝玉,朱晓菊
(菏泽家政职业学院,山东 菏泽 274300)
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时代赋予的重要使命,对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知识创新及科技成果转化和提升高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探索方式方法和积累总结经验。文章通过调查研究实证剖析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对影响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着重探讨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业是当代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提升就业质量,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全民创新创业如火如荼地进行,加速了经济繁荣、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时代赋予的重要使命,是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应尽职责,但是,如何做好这项工作也是一个新的课题。
一、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为了做好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研究工作,选择菏泽市三所高职学校的学生为研究样本进行了调查研究,三所院校分别为菏泽家政职业学院、菏泽医学专科学校、菏泽职业学院。本次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已毕业学生采用电子问卷方式,共发放问卷600份,实际收回552份,经筛选后有效问卷534份,问卷有效率为89.0%。研究过程中,利用统计软件包SPSS13.0 for Windows进行数据统计、处理与分析。经过数据处理分析,得出结论如下:
(一)大学生创业意识不强,对创新创业认可度较低
调研数据显示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感兴趣得多(68.1%)、愿意参加创新创业培训得多(58.2%),但是打算创业得少(19.8%)。对于学校组织的创新创业方面的课程和培训,抱着无所谓的心态参与(65.2%),对于考核敷衍了事,缺乏参与其中的热情(71.1%),不热爱思考、创新,拥有得过且过的心理,逃避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需要解决的问题(67.4%)。特别是独生子女,成长环境较为优越,缺乏上进意识和行动积极性。
(二)大学生创业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
欠缺创业勇气,希望找一份安稳工作或是继续深造得多(82.6%),敢于承担创业失败风险得少(23.8%),创业时对于家庭和亲戚朋友依赖性强(59.4%),对于自己的创业能力评价缺乏自信得多(66.8%)。对于创新理念能够理解得少(27.2%),对于创业政策比较了解得少(5.3%),从事或参与过盈利性活动得少(10.8%),如果进行创业,希望得到的帮助中选择最多的选项是创业能力培养(42.4%)。
(三)大学生对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满意度低
对于学校开设的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选择满意得少(37.6%),参加过学校组织的有关创新创业方面专门活动得少(8.6%),对于学校创新创业方面的硬件条件选择较差得多(59.6%),对本校创新创业培训开展情况满意得少(19.5%),对于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需改善的选项中,选择数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师资力量、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条件、教学内容。
二、影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因素的分析
(一)学校自身条件的限制
很多高职院校没有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没有合理的统筹、规划,只是把它作为临时性活动来应付。在教学理念上还是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知识传授或者技能培训,没有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对新形势下创新创业工作认识不到位,资金投入不足,由于创新创业见效慢,投入产出比低,学校对这项工作认可度不高。
(二)培养体系的缺失
首先,在课程设置方面,大多数学校只是简单地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或就业指导等课程,没有专门的创新创业课程,所开设的课程更多是从就业、择业的角度出发,且内容空洞乏味,以理论知识为主,没有相关的实践教学指导。学生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真正创业的时候,不知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教学与实践脱节。其次,使用的教材面向所有专业的学生,千篇一律,缺乏与专业相结合。专业课教师和创业指导课教师缺乏交流,在专业课授课时未加入创新创业成分。再次,虽然有的学校也举办创业比赛,鼓励学生撰写创业计划书,但是,没有后续的跟进,学生们的设想只能是昙花一现,没有实地训练,这种建立在假设基础上的创新创业教育收效不大。最后,学校只是把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片面地放在教学环节上,忽视了学生管理、社团活动、宣传引导、就业指导等方面的作用,没有形成合力。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缺乏完整的培养体系。
(三)缺乏专业师资指导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既有理论创新又有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是确保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要素。然而,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虽然拥有较高的学历和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是普遍缺乏行业背景和实践经验,更没有自主创业的经历,这就很难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指导。聘请的校外专业培训人员或成功行业人士也都是临时性地来学校做学术报告或讲座,不能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性、针对性的指导,未能形成稳定的师资资源。
(四)实践教学环节不足
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多数的高职院校受到教学经费投入不足的影响,其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环节薄弱,加上教学方法和考核手段落后,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挥、创新潜能和创业积极性,导致学生理论知识丰富,但是在实践运用时就感到茫然不知所措,不能灵活地把知识转化为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能做到活学活用。
(五)没有构建有效的社会支持体系
从调研数据来看,缺少经验、缺乏资金是目前大学生创业面临的主要困难,其根本原因是没有一定的创业素质与经验,所以很难吸引资金的投入。在目前的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能够给企业在研发、营销、管理等方面提供的帮助有限,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也不能直接为企业带来切实效益,这就降低了企业合作培养的积极性,再加上自身发展的需要,企业不愿意承担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培养工作。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缺少行业、企业和政府部门有效配合的社会支持体系。
三、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
(一)加强机构建设,健全培养机制
1.成立专门机构,形成齐抓共管合力。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65万,为历史新高。从“最难就业季”到“更难就业季”再到“超难就业季”,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少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解决就业问题,因此,如何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保障创业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事关社稷与民生。同时,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刻,整个社会亟需通过创新创造出不竭动力与源泉。大学生接收过优质的高等教育,拥有专业的文化知识,也是思维最活跃的群体,更是创新创造最重要的推动群体。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在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如何推行、如何与正常教学有效配合、如何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等,都需要全面考虑、统筹推进、协作运行。为此,为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应成立专门的机构,协同教务、就业、学管、团委、宣传等部门联合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制度,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实践中心和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实体,各二级院(系)也应成立相应工作组,由专人负责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最终形成“学校统揽、部门统筹、全员联动、齐抓共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体系,为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凝聚强大合力。
2.营造良好氛围,打造校园文化体系。高职院校要加大宣传力度,挖掘宣传素材,通过宣传成功人士的创业经历和案例,发挥成功经验的功效,鼓舞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创新创业心态;结合专业特色,合理利用和整合课堂内外教学资源,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型创新创业活动,有效激发学生创业动力,形成“敢创业、能创业”的思想意识和实干能力,形成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气氛。高职院校要想方设法创造有利条件,融入相关资源,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转化,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概率。
3.深化校企合作,探索校企协同模式。高职院校应深化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完善发展“订单班”、“冠名班”和“X年+X年+X年”联合办学模式,探索更深层次合作,共同建设研发中心和学校工厂。在企业积极性并不高的情况下,学校要发挥主动地位,固定专人负责与企业的沟通合作,积极探索校企协同模式。一方面要引进企业有经验的人员走上课堂,同时派出自己的老师走进企业,加强双方人员交流;另一方面要推动双方项目合作,通过合适的项目找到双方的契合点。要注重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结合,让企业文化走进校园,宣传企业文化的内涵和意义,让学生领会和理解企业文化精神,开创经营企业的行事准则,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或参加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精神追求,这是学生创新创业的力量源泉。
(二)适应市场需求,优化课程体系
课程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要素,它与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与要求密切相关,是高校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和核心载体[1]。优化课程体系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支撑,围绕“按市场需求培养学生”的教育理念,构建以文化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相结合、有利于学科交叉与融合、符合创新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体系,要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要突出专业特色,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要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要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2]。同时,还要注重课程教学计划和大纲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相结合,探索以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取代期末考试,并对获得的相关证书加以学分认定,从而使学生的各种技能得到有效的提升,缩短了就业的过渡期,增强了学生创业的潜能。
(三)转变培养模式,创建实践体系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落脚点在于实践,各高职院校要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增加资金投入,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心,根据实践教学要求,通过论文设计、案例分析、模拟练习和真实运营,采用模块化方式让学生了解和熟悉有关创办及管理小企业的知识和技能。结合专业特点,把学校的实验场所、实验设施设备提供给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吸收学生直接参与学校产业公司的经营和管理,指导学生按程序体验创业过程。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和社团活动,拓展社会资源,以社会实践活动为纽带,组织学生深入企事业单位、社区、农村等开展社会调查、科技服务等实践活动。
积极联合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就业服务机构、企业服务中心和科技园区等,定期举办创新创业专题讲座或专题培训,用成功创业者和就业指导者的亲身经历来感染和激励大学生。开展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设立创业基金,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活动,通过宣传发动、作品培育、参赛交流等环节,调动大学生参与社会调查、论文设计、科技发明和撰写创业计划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促进师资建设,提高业务能力
建设一支优秀的师资团队是高职院校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保障,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指导[3]。由于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各学校中创新创业方面优秀的教师较少,创新创业能力不足。因此,高职院校应当转变观念,加强对创新创业骨干教师的专业培训,注重教师自身能力的提升。学校应创造条件,支持教师挂职锻炼、外出考察学习、参与企业的科研,鼓励教师到行业、企业去兼职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活动。同时,从社会上聘请一些企业家、创业投资家、政府官员、创业成功人士(特别是已毕业的校友)等作为学校兼职教师,扩大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加强国际国内创新创业领域的学术交流、研讨和科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水平。
(五)更新育人观念,提升培养深度
高职院校中的专业课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要转变教育理念,学习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积极开展与创新创业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研讨,共同探讨出适合本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方向,在日常教学和工作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高职院校应组织全体教职工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更新观念,统一思想,深化对创新创业教育内涵的理解,今天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不是只局限于将学生培养成一名敢于创办企业和公司的人,而是应当让学生学会拥有创业者的思维和精神,应当着力培养学生具备独立自主、勤奋不懈、果敢坚毅、诚实守信的创新精神,和不畏艰险、奋勇拼搏、开拓进取的意志品质,使学生拥有进行创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战略眼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协调沟通能力、营销能力、决策能力等等。这样,即使他们没能创办自己的企业,走上创业之路,但是,他们也必将是优秀的、有竞争力的好员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4]。
四、结 语
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关系到国家发展大计,关系到高职院校职能的升级和服务社会能力的提升,关系到大学生的前途和发展,只要用心,就能克服困难把这项工作做好。
[1]鲁保富.论教育现代化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2):143-147.
[2]唐根丽,王艳波.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路径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3):76-79.
[3]崔玲珑,付达杰.基于校企协同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路径研究[J].科技广场,2015,(11):206-211.
[4]何婷婷,高彦怡.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12):27-29.
2016-11-17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和中国职业教育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联合立项课题“SYB创业培训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研究”(DGW1516ACX010)
张宝玉(1978-),男,菏泽家政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