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宁古城考
2017-03-11高金和李小梅
高金和,李小梅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云南 临沧 677000)
缅宁古城考
高金和,李小梅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云南 临沧 677000)
临沧历史悠久,历史上先后有勐缅、缅宁、临沧等名称。临沧历史上曾经有过一座缅宁古城,现在已经荡然无存。缅宁古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兴到衰的过程。缅宁古城始建于清乾隆十八年(1753),解放后被拆除,距今已有260多年的历史。文章主要从城池、牌坊、街道、水井、会馆、宗祠、寺庙、佛塔等八个方面对缅宁古城进行系统研究,对后人了解缅宁古城的历史具有重大意义。
缅宁;古城;研究
临沧,位于澜沧江以西地区,因濒临澜沧江而得名。临沧历史悠久,历史上先后有勐缅、缅宁、临沧等名称。临沧古称勐缅,最早是傣族土司统治地区。在傣族土司统治时期,勐缅没有城郭。清乾隆十二年(1747),勐缅被改土归流,设立缅宁厅,属顺宁府。民国二年(1913),改为缅宁县,属普洱道。1952年,属缅宁专区。直到1954年,缅宁才改名为临沧。
临沧历史上曾经有过一座缅宁古城,现在已经荡然无存。缅宁古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兴到衰的过程。在傣族土司统治时期,临沧没有古城。缅宁古城始建于清乾隆十八年(1753),解放后被拆除,距今已有260多年的历史。本文主要从城池、牌坊、街道、水井、会馆、宗祠、寺庙、佛塔等八个方面对缅宁古城进行研究。
一、缅宁城池考
缅宁古城始建于清乾隆十八年(1753),原先只是一座土城,没有护城河。土城城周3里3分,城高1丈2尺6寸,上覆以瓦,四门设楼。乾隆三十三年(1768),土城改建为砖城。砖城城周照旧,城高增加6尺,为1丈8尺2寸,共设1 200个城垛。古城有四道城门,分别是:东门景东门,南门镇南门,西门维西门,北门永北门。此后,缅宁古城曾先后多次重修。光绪二十五年(1899),东门改名为景运门。民国五年(1916),缅宁士绅何士林、丘廷和、周继福等人捐资改建东城楼为文会之地,将其改名为仪凤楼。民国十八年(1929),缅宁县长段汝祥重修东城楼,将其改为商会会址。民国二十四年(1935),缅宁县长施镇柄改修北、西、南三城楼,将其改为区仓。解放后,由于城市发展扩建的需要,缅宁古城墙和四个城楼已经被拆毁,缅宁古城已经变得面目全非,只留下以前的一些老地名供后人缅怀。
二、缅宁牌坊考
缅宁古城有两座牌坊,分别是忠顺坊(俗称木牌坊)和贞洁坊(俗称石牌坊)。忠顺坊,俗称木牌坊,建在古城正街,因勐缅土司俸历从征有功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赐立,额曰:“光辉六诏,永镇百蛮。”贞洁坊,俗称石牌坊,建在东门外正街,因勐缅土司俸廷征的母亲罗安人守节于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赐立,额曰:“慈能勖义,爱以教劳”,石梁上书旌表:“敕命承德郎世袭勐缅长官司俸廷征之母罗氏安人之坊”。石牌坊工艺精良,规制宏大,为滇南仅有。忠顺坊和贞洁坊现已不复存在。
三、缅宁街道考
缅宁古城很小,街道不多,主要有东大街、凹腰街、武庙街、头塘街、太和街(太平街)、横街、萧祠街、南塘街、圈掌街等街。彭桂萼先生对民国时期缅宁古城的街道情况非常熟悉,他在《西南边城缅宁》一书中写道:“街市由东门以达民教馆,称曰东大街,为米盐肉菜布等市,铺面虽系旧式瓦房,甚属齐整,街面经民国13年以石条镶铺,已平坦宽宏,两旁屋檐下且备有沟渠,可引入西南沟水。由东门外经石牌坊斜下平出称凹腰街,为匹条洋杂市,贸易极旺,货铺亦多,民国21年曾认真铺修,平整宽敞一如东门内而繁荣热闹过之。由凹腰街尾北下称武庙街,迄头塘街止,为杂粮牲畜等市,铺面街容商情较逊。由东门外石牌坊脚右上称太和街,为粮杂等市,房屋欠整,街面坎坷;继续左转以联凹腰街、武庙诸街,称曰横街,为土杂市,市面较整齐;由太和街尾右下栅子门达江西会馆,称曰萧祠街,为茶米市,人户稀落,街面尚未镶铺。此外出南门左转直下,为南塘、圈掌等街,在红白旗事件前曾极盛一时,近则冷落不成街市了。至人烟的密集,则首数东门外凹腰街、横街、太和街一带,城内次之,其他各处又次之。”[1]由此可见,缅宁古城街道的大致情况如下:东大街为米盐肉菜布等市,凹腰街为匹条洋杂市,武庙街为杂粮牲畜等市,太和街(太平街)为粮杂等市,横街为土杂市,萧祠街为茶米市。就当时贸易的繁荣程度而言,在所有的缅宁街道中,最热闹的首推东门外的凹腰街、太和街、横街一带。
四、缅宁水井考
缅宁古城历来缺水,为了解决生活用水问题,人们在城里先后开凿了许多水井,这些水井大多开凿于清代。孟斌先生对临沧的凤翔古井群很有研究,他认为:“(凤翔古井群)由和尚井、蒋家井、麻黑井、忙德中井、围墙井、文昌宫井(文德村井)、园林巷中井、南屏西路陈家井、马街井、凤翔邱家井、圈掌大水井、圈掌小水井、三元宫井(土锅寨大水井)、顺隆井14口井组成。”[2]根据笔者考证,缅宁古城的水井主要有玉龙井、双水井、南塘街和尚井、蒋家井、麻黑井、忙德中井、围墙井、文昌宫井(文德村井)、园林巷中井、南屏西路陈家井、马街井、凤翔邱家井、圈掌大水井、圈掌小水井、三元宫井(土锅寨大水井)、顺隆井等16口井。其中,名气最大的是位于莲花寺旁的玉龙井,泉水由井底分两脉流出,左泉清冽而味甜,右泉咸涩而味淡,同出一源而同源异味,故名玉龙双味。历史最悠久的是位于土锅寨的三元宫井(大水井),据说该井始建于明朝末年。南塘街的和尚井始建于清康熙十二年(1693),至今保存较为完好。南屏西路的陈家井顶部为圆形井口,可以两面取水,是缅宁较有特色的古井之一。每天城里都有很多居民去自家附近的水井挑水,成为当时缅宁城的一道风景线。
五、缅宁会馆考
自从改土归流以后,各地汉人由于游宦、经商、从军等原因大量涌入缅宁。从光绪年间到民国时期,各地汉人在缅宁城建立了八大会馆,分别是:江西会馆、四川会馆、贵州会馆、两湖会馆、石屏会馆、太和会馆、首郡会馆、楚雄会馆。每年,这些会馆都会举行几次大规模的聚会。其中,尤以石屏会馆、江西会馆最为兴旺,江西会馆还出款设有学堂,足见当时缅宁的汉人中江西人人数之多。关于八大会馆的具体位置,民国时期编撰的《云南省缅宁地志资料》一书中有着确切的记载:“江西会馆住东城外萧祠街,四川会馆住东城外头塘街,首郡会馆住东城内大街,两湖会馆住北城内,临八属会馆住南城外南塘街,贵州会馆住南城内文庙下。”[3]书中只记载了江西会馆、四川会馆、首郡会馆、两湖会馆、临八属会馆(即石屏会馆)、贵州会馆这六大会馆的位置,对太和会馆、楚雄会馆这两大会馆的位置没有记载。根据笔者考证,八大会馆的具体位置如下:江西会馆位于萧祠街,四川会馆位于头塘街,贵州会馆位于文庙和城隍庙之间,两湖会馆位于北门内,石屏会馆位于南塘街,太和会馆位于太和街(太平街),首郡会馆位于东大街,楚雄会馆位于头塘街。
六、缅宁宗祠考
缅宁古城的宗祠主要有文庙、关庙、忠烈祠、城隍庙、东岳庙、彭氏宗祠、王氏宗祠等。文庙,清嘉庆五年(1800)建于南城外斑凤山,光绪七年(1881)移建于西城内莲花寺上。关庙,位于西城外,旧名四圣宫,祀关帝、武侯、火神、马王,毁于民国初年。忠烈祠,位于武庙街。城隍庙,位于南城内,建于乾隆十四年(1749),毁于咸同年间战乱,后又重建十王殿。东岳庙,位于东城外,建于乾隆年间,毁于咸同年间战乱,后又重建正殿。每年春秋两季,地方上都会举行大规模的公祭,文祭孔子,武祭关岳。缅宁的大姓有李、王、杨、彭、邱、唐、赵、何、周、罗、张、刘等姓,其中彭氏和王氏都在缅宁城修建了自己家族的宗祠。彭氏宗祠,在南塘街,为彭锟及族人所建。王氏宗祠,在圈掌街头,为王氏家族合族公建。每年春秋两季,同族的人都要在自己家族的祠堂里举行集体祭祖活动。
七、缅宁寺庙考
缅宁古城的寺庙主要有大慈寺、五塔寺、子孙庙、莲花寺(又名老观音寺)、三教寺(又名新观音寺)等五大寺庙。其中,大慈寺和五塔寺是佛寺。大慈寺,即官缅寺,位于南城外圈掌街,明天启元年(1621)由勐缅土司俸鼎捐建,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由勐缅土司俸廷征重修,材料多为柏木,雕刻精奇,有楼台殿阁之胜,是缅宁最古老的建筑。五塔寺,位于南城外南塘街,明天启年间由勐缅土司捐建,以大佛而著称,大佛高三丈六尺,宽丈余,高大宏伟,庄严肃穆,相传为“滇南第一大佛”,也有人说是“东南亚第一大佛”。子孙庙、莲花寺(老观音寺)和三教寺(新观音寺)是道观。子孙庙,位于北门外章嘎村,清雍正九年(1731)由勐缅土司俸廷征为其母亲罗安人捐建,民国十八年(1929)由住持阮来庆募捐修建观稼楼,此后曾先后多次扩建,有老君殿、观音殿和观稼楼这三座主要建筑,其规模之大,在缅宁首屈一指。莲花寺,又名老观音寺,位于城内玉龙井上,建于勐缅土司统治时期,此后曾先后多次重建,为缅宁一大胜景。三教寺,即三清宫,又名新观音寺,位于南城外,清同治八年(1869)由住持李本柱创建,此后先后多次重建,有三清殿、观音殿和玉皇殿这三座主要建筑,为缅宁一大胜景。其中,香火最旺的是子孙庙,其次是三教寺(新观音寺),再次是莲花寺(老观音寺)。这些寺庙当中有的是佛寺,有的是道观,这也充分体现了缅宁人宗教信仰中儒、释、道三教并存的特点。缅宁当地人有大年初一去庙里烧香拜佛的传统,每到这时,前往寺庙烧香拜佛的人络绎不绝,寺庙的香火也格外旺盛。
八、缅宁佛塔考
出于风水方面的考虑,缅宁历代统治者先后在古城周边兴建了四大文笔(即佛塔),分别是:东文笔、南文笔、西文笔、北文笔。东文笔位于城东文峰山顶,距城二十里,清光绪二十四年(1896)由通判萧泽春捐建,塔形为四方锥体,塔高20米,共9层,该塔系风水景观塔,是缅宁文风的象征。南文笔,又名慈恩塔,位于城南泰恒镇老街,距城六十里,明代由勐缅土司捐建。西文笔,又名西北塔,位于城西旗山山麓的西河水入口处,距城十余里,明天启元年(1621)由勐缅土司俸鼎捐建,塔形为六角锥体,塔高15米,共9层,该塔系镇邪塔。北文笔位于城北大文卷旁,距城二十里,清康熙年间由勐缅土司俸廷征捐建。其中,历史最悠久的是西文笔,该塔始建于明朝天启年间,其他三塔均建于明末和清代。现在,由于各种原因,缅宁的四大文笔中仅存东、西两文笔。每年插花节的时候,缅宁当地的傣族有成群结队去拜佛塔的传统,这也是这些佛塔在一年当中最热闹的时候。
总而言之,缅宁古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兴到衰的过程。缅宁古城始建于清乾隆十八年(1753),解放后被拆除,距今已有260多年的历史。通过对缅宁古城进行系统研究,可以让后人充分了解缅宁古城的那一段历史。
[1]彭桂萼.彭桂萼诗文选集[M].芒市:德宏民族出版社,1998.
[2]孟斌.新寨古井[J].南汀河,2015,(4).
[3]丘廷和.悟庄文存[A].缅宁县志选辑[Z].临沧:云南省临沧地区文化局,1994.
责任编辑:孙 畅
Ancient City Mianning
GAO Jin-he,LI Xiao-mei
(Western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Lincang 677000,China)
Lincang has a long history. It carried the name of Mengmian,Mianning,Lincang etc. in history. In the history of Lincang,there was an ancient city called Mianning which can not be traced in nowadays. Mianning experienced the process of up and downs. It started since 18thyear of Qianlong (1753) and was abolished after liberation so it covered 260 years.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city walls,memorial archways,streets,wells,guild halls,ancestral halls,temples,and pagodas,which will contribute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history of this ancient city.
Mianning;the ancient city;study
2016-05-31
高金和(1979-),男,白族,云南鹤庆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云南民族历史文化和东南亚问题研究;李小梅(1979-),女,彝族,云南永仁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泰国语言文化研究。
1004—5856(2017)01—0110—03
K878
A
10.3969/j.issn.1004-5856.2017.0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