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委婉语与对外汉语教学

2017-03-11张雅琦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454000

大众文艺 2017年13期
关键词:语境学习者汉语

张雅琦 郝 葵 (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454000)

委婉语与对外汉语教学

张雅琦 郝 葵 (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454000)

委婉语是语言现象,又是社会文化现象。委婉语根植于民族语言、文化背景和思想观念之中,因此文化背景的独特性使不同语言在委婉表达方面形成巨大差异,给二语习得者造成困惑。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委婉语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其难点集中体现在语义信息的复杂性和学习者母语文化的负作用两方面。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委婉语的教学可以尝试使用词汇分类式教学、语境模拟式教学和文化对比式教学等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委婉语;对外汉语;教学难点;教学策略

本文系河南省社科联2017年度调研课题《对外汉语委婉语教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SKL-2017-1319)

一、引言

殷二永(2010)认为,委婉语(Euphemism)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主要是指采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来婉指和替代那些可能使听众感到尴尬的概念,从而起到“润滑”交际的作用。作为一种语言和文化现象,委婉语可以很好地满足人们在社会交际中的语言表达得体性的需求。委婉语的文化特征在某些语言中表现的非常突出,例如在日语中,委婉的表达方式异常丰富多彩,甚至通过一些语法手段来表达委婉之意,其分类包括:词汇委婉、被动委婉、推量委婉、否定委婉、助词委婉等。文化背景的独特性促成了不同语言之间在委婉表达方面的巨大差异。这种差异给二语习得者造成了不小的困惑。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委婉语因其特殊的文化内涵和语用功能,不仅是教学的难点,更是重点。

二、关于委婉语的定义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委婉语这一语言现象的界定存在诸多版本。陈望道(2008)指出:委婉即“说话时遇有伤感惹厌的地方并不直白本意,只用委曲含蓄的话来烘托暗示。”这一定义非常明确地指出了委婉辞格的根本特点;季绍德(1986)将 “委婉”定义为:“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遇到直说会强烈刺激对方的感情或预计直接表达会影响语言效果的时候,便不直说本意,采用一种委婉曲折的话来表达,这种修辞方式叫委婉”。王希杰(1983)将“不能或者不愿直截了当地说,而闪烁其词,拐弯抹角,迂回曲折,用与本意相关或者相类的话来代替”的用语称作委婉语。程宇(2007)认为:汉语委婉语就是在汉民族的人际交往中,为适应中国社会文化传统规范、风俗习惯和交际主体的心理需要,避免引起听话人的不快感,而使用曲折、温和而又能传达本意的词语代替,这些词语就是委婉语。

从定义的角度看,英语对委婉语的理解与汉语并无太大的差别,韦氏在线词典(Webster's Online Dictionary)对委婉语给出的解释是:“在可能产生冒犯或产生某种令人不快的暗示的情况下,所使用的无伤大雅的用语”。1不同的是,英、汉语间的文化差异造成了两种语言的委婉语在表述和语用上的巨大差异,这些差异造成二语习得者学习困难。

委婉语的众多定义反映其重要性和复杂性,但这些定义都离不开两个层面的阐释,即语境和文化。结合上述定义,本文对委婉语的理解是:在特定文化背景和语境下,对于那些会使人产生如恐惧、尴尬、不堪等负面的心理情感的事情或现象,说话者会出于听者情感方面的考虑,不会直接表示这些内容,而是会刻意地运用那些含蓄曲折而又能够传达本意的词语来进行代替,这种具有婉曲意义的词语便构成了委婉语。

三、委婉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在思想和观念。世界上每一种语言都承载着其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汉语的委婉表达方式即来源于其所处的独特的社会文化与历史传统之中,它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体现出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等内容。近几年来,中国逐步融入国际舞台,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出于学习、旅游、经商或者领略中华文化等目的开始学习汉语。对外汉语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并不断提升汉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不同国家的学习者,其母语文化和汉语文化之间的差异是影响学生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外文化在思维观念、价值取向、社会心理等方面表现出的不同成为汉语学习者最主要、最经常遇到的问题。

例如,在中国,人们普遍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其核心主张,即“礼”的观念早已深入国人之心,这种影响必然反映在中国人日常使用的语言和言语中。《论语•颜渊》记载孔子曾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其中“非礼勿言”的意思便是人们日常的言语行为要合乎儒教的“礼”。同时,儒家的哲学观倡导“天人合一”,主张人与自然界和睦相处、和谐统一,注重国家、团体、家族等的群体性的利益,从而形成了以集体主义为主的社会价值观。在五千年的文化传统中,中国人普遍倡导和坚持上下尊卑、长幼有序的伦理观念。年老通常意味着威望和信誉,老年人以自身的阅历知识和社会经验为荣,并以此影响着晚辈。另外,“老”在我国是一种尊称,不仅体现出对方的年龄大,而且还含有敬重之意。因此,“老”在中国文化中成了“资历”“身份”的象征,是不需要禁忌的,所以在中国不需要对“老”进行婉称。

汉语委婉语作为根植于广袤而深厚的华夏文化沃土之中的一种语言文化现象,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内容,学习和研究汉语委婉语,不仅有助于提高二语习得者运用汉语进行的交际能力,同时也为他们理解中华文化提供了更多的信息。

四、对外汉语委婉语教学中的难点

本文认为,从理论上讲,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委婉语教学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汉语委婉语语义信息的复杂性

首先,汉语委婉语既有表面信息,也有内部信息。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之中,汉语学习者习惯望文生义,根据汉语委婉语表面信息来推测其真正的含义。如“吹灯”2可能被认为“熄灭灯光”;“炒鱿鱼”3可能被认为是“一道菜”等,这种字面意义对于二语习得者来说往往起到掩盖内部信息的作用。

其次,汉语委婉语的概括性特点增加了汉语学习者理解上的偏误和辨识上的困难,甚至在交际中,学习者会表现出对使用汉语委婉语的无所适从。说话人有时为了避开所指的事物或者行为,会使用一个语义范畴比较大的词语,使词语模糊化。例如“那个”、“意思意思”等汉语委婉语就表现出了丰富的语汇意义,使之具有了某种程度的模糊性。同时也给二语习得者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此外,各种信息在语言交际过程不断进行交换,交际双方经过输出、交流、接受、感悟等的顺序,达到交流思想的最终目的。运用委婉语正是表达者在“编码”阶段对词语的选择,其目的是使言语得体适当。这就要求“解码”者必须有足够的经验和能力对起替换作用的委婉语加以正确的辨识分析,这样才能避免词不达意。这也对汉语习得者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二)学习者母语文化的负作用

不同国家、民族独有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造就了人们思想观念、行为方式、语言表达上的巨大差异。汉语学习者母语中的委婉语会对汉语委婉语学习造成两个方面的邮箱:一是当两者相同或者类似,就会产生促进作用;二是当两者在使用规则、语义或内涵等方面相距甚远,就会产生阻碍作用。

以姓名称谓的委婉语为例。在古代中国,百姓会避免使用帝王的姓名和字号,这便是“国讳”,如在康熙时期,人们把“玄武门”称为“神武门”;4同时,在家族内部,晚辈姓名中不能出现与长辈名字相同或是同音字,这便是“家讳”,如司马迁在编著《史记》时,用“言”来代替“谈”5。在当代中国社会中,人们会因身份、辈分等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称谓委婉语。例如,在家庭内部中,晚辈称长辈时,会使用“姥姥”等词语;在工作单位称呼上级时,人们会用“姓氏+职位”进行称呼,如“周局长”等。西方人在姓名称谓上则要随便得多,这和西方社会推崇平等自由密切相关。在实际生活中,西方人会以让晚辈们继续沿用自己的名字而引以为傲。但是人们会用“老+名字”以及“小+名字”进行区分。例如,美国第三十二任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就用自己的名字给儿子取名,人们会称呼他们的儿子为“小富兰克林”6。俄国人的称呼则与兼具东方人和西方人的特点,同时又偏重与西方人的习惯。比较独特的是,俄国人喜欢用名+父称的方式表达亲切感,学生对老师、晚辈对长辈皆可使用这种方式称呼。

五、关于对外汉语委婉语教学策略的几点思考

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母语的正迁移作用,培养外国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和能力,使其真正地理解并学会运用汉语进行交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词汇分类式教学

使学习者有效掌握委婉语词汇的用法是对外汉语委婉语教学中的中心环节。在教学实践中,要使学生不断扩大委婉语的词汇量,让其提高运用委婉语的能力,其关键在于能否让学生比较系统的掌握汉语委婉语词汇的规律性。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使用分类式词汇教学的方法。例如,教师在讲授关于“死”的委婉语时,时可以将其分为用于名人、一般亲友等几类委婉语,同时辅以大量鲜活的语言范例如“暴崩”“宫车晏驾”“殉国”(王雅军,2005)。这样,当汉语学习者在运用到同一类型的委婉语后,大脑中就会呈现一系列同一意义的其他委婉语供学习者挑选,这样不仅提高了学习者的委婉语习得,也锻炼了其思维能力。

(二)语境模拟式教学

语用能力的培养以及对二语语义信息的解读都需要借助语境,因为语用能力是一种在动态的言语活动中才能展示的实际技能,委婉语的产生也是源于言语交际。在日常交际过程之中,人们使用的委婉语会因语境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在委婉语教学实践中,语境模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进行感情和信息的交流,把委婉语学习和生活实践相结合,让他们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之中去体会和学习汉语委婉语的不同用法,例如,“舌”因与“折”同音,人们倾向于用委婉语来进行婉指,北方多称之为“口条”,南方地区多使用“招财”或是“猪利”等。可以使用这类鲜活的语言材料设计语境开展教学。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理解和学会使用委婉语的同时,理解中国南北地区的文化与民俗差异。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实物、图片、简笔画、音乐、幻灯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达到语言氛围的模拟效果,使学生融入语境,选择适当的语言形式,进行自然的交际,习得汉语委婉语的文化内涵。

(三)文化对比式教学

作为一种社会语言现象,委婉语深深地根植于一个民族的传统观念和信仰之中。汉外委婉语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体现了中外文化中的异同。因此,王蕊(2011)提出,教师可以通过文化对比的方式开展教学,充分利用母语文化的正迁移作用,加深外国学生对委婉语内涵的理解。比如,教师可以利用汉语和英语中都存在的关于“怀孕”的委婉语,引出汉英相对应的表达方式,从而促进外国学生掌握汉语委婉语。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深入开展委婉语对比研究,在课前充分了解中外委婉语的文化差异,而且要寻找共性,借助学生的母语文化知识促进委婉语习得的正迁移,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结语

全世界范围内的“汉语潮”带动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迅猛发展,同时也对对外汉语教学各个方面的进展提出了更新的、更高的要求。对外汉语教学根本宗旨是培养外国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还表现出了中国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虽然委婉语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细小的部分,但却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通过介绍委婉语的定义,分析委婉语的意义和教学难点,提出关于委婉语教学策略的几点思考,加深对委婉语的认识和理解。

注释:

1.详见:Webster's Online Dictionary 网址:https://www.merriam-webster.com/

2.“吹灯”意指“人去世”。

3.“炒鱿鱼”形容人被辞退、解雇,甚至是开除。

4.玄武门,取古代“四神”中的玄武,代表北方之意,后因避康熙皇帝玄烨名讳改名“神武门”。

5.司马谈(约前165-前110),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司马迁之父,为汉初五大夫,建元、元封年间任太史令、太史公。

小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 Jr.(1914年8月17日-1998年8月17日),罗斯福夫妇的第五个孩子。

[1]殷二永. 日语中的委婉语[J]. 文教资料,2010年(32):37-38

[2]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35

[3]季绍德. 古汉语修辞[M].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346

[4]王希杰. 汉语修辞学[M]. 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234

[5]程 宇. 对外汉语委婉语教学研究[D]. 长春:吉林大学,2007:17

[6]王雅军. 实用委婉语词典[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138-141

[7]王 蕊. 汉英委婉语差异及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D]. 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1:31

张雅琦,女,1994年9月,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汉外对比及跨文化交际。

郝葵,男,1976年8月,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研究生,硕士生导师,对外汉语教学、东西方文化交流。

猜你喜欢

语境学习者汉语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