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五常”的策略研究
2017-03-11沈科进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214121
沈科进 王 珏 马 融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与设计学院 214121)
在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
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五常”的策略研究
沈科进 王 珏 马 融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与设计学院 214121)
中华传统文化的“五常” 即“仁义礼智信”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是客观规律,在当代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也具有普适性。本文从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出发,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得出学生传统文化特别是”五常”教育的缺失严重,最后提出引入传统文化“五常”的策略。
五常;思想教育;教学;改革
本论文是课题: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教育科研课题《中华传统文化的“五常”对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价值研究》课题号:WH125YB07部分研究成果。
一、高职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在高职艺术设计学院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最热门的专业,尽管这几年生源在紧缩,但是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暴满,还在不断扩班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以室内空间设计能力为核心,以设计表现能力和施工工艺能力为特色,具有健康心理及扎实的文化和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能设计、会管理、懂工艺的室内装饰设计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通过三年的学习,学生具备了六大能力。即运用室内设计原理与方法进行专业设计的能力、计算机绘制方案施工图、效果图的能力,手绘效果图的设计与表现能力,一定的项目规划、方案设计的能力,准确运用材料和施工的能力,一定的室内设计工程施工管理的能力。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分为基础素质课程,专业平台课、专业课程、实践专用周专业拓展课有设计心理学、商业字体设计、网页设计、版式设计。学生在三年期间一共要修满135学分才能顺利毕业。
二、高职环境艺术设计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调研
当今的世界就是一个地球村,文化也开始走向趋同,大量的西方思想涌入中国。当代的大学生,尤其是艺术类的大学生,本身是因为高中的时候文化成绩薄弱选择学习艺术,人文素养偏低,加上艺术类的学生绝大多数本身家境比较优越,情感又比较丰富,向往自由,个性比较突出,喜欢标新立异,对新生事物有着好奇心,同时对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不能正确的判断和取舍。
针对传统文化相关内容,对本学院环艺专业213位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共设置了10个题目。题目一:你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了解吗?很了解为0%,了解一部分为30%,了解的不多为65%,了解的很少为5%。从这个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并不了解,有的学生甚至在百度中搜索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文化的断层很厉害。题目二:你了解传统文化的“五常”:仁、义、礼、智、信吗?一点不了解为60%,了解一点为35%,很了解5%。从这个结果我们可以对于“五常”学生很陌生,很少有学生能够正确的说出五常是哪5个字。题目三:你觉得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可以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吗?85%的学生认为可以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5%的学生认为不知道是否可以,10%的学生认为思想道德水平通过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一定会提高。从这个结果来看绝大多数的同学对于中华先祖的文化持赞成的态度,认为有价值,这点就非常好。题目四:你觉得作为一个环境艺术设计师,应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吗? 45%的学生表示一般,55%的学生觉得特别应该,这也给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打下很好的基础,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开始对中华传统文化变得慢慢接受了。题目五:中华传统文化对环境艺术设计的作用,你是怎样看待的?70%的同学认为有优秀的部分,值得学习;30%的同学传统的东西是过时的,不适合现代。传统文化要进行创新才能获得新的发展。题目六:你有民族传统文化的特长吗?(包括书法、绘画、舞蹈和艺术等方面),35%的学生表示有这方面的特长,55%的学生没有,但想学,10%的同学不感兴趣。民族传统文化的特长能够激发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是学生接受中华传统文化很好的突破口。题目七:你在课余时间看过《四书》中的其中任何一本吗?5%的学生表示曾经看到过,95%的学生表示没有看过,这个比列就非常高了,也反映出学生传统文化方面大的缺失。题目八:你对中华传统工艺美术(如剪纸、紫砂、皮影、漆画等)感兴趣吗?学生中20%觉得不敢兴趣,80%觉得感兴趣。题目九:你愿意学习一门传统工艺美术吗?80%的同学想学习一门,20%的同学觉得一般。这样的结果反映出学生对中华传统工艺美术还是非常热爱的,传统工艺美术与自己所学专业相近,学生也想去接触了解。题目九:你能记住中华传统的节日吗?全部记住为20%,记住一部分为80%。中华传统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意义,在特殊的节日开展活动,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气息。题目十:传统节日和洋节比较你更喜欢过哪一种?60%的喜欢同学喜欢过洋节,40%的喜欢过传统节日,从这一题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青睐圣诞节、万圣节等洋节日,对传统节日则喜欢程度一般。
从调查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出,许多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对于“五常”教育,很多都是不知道、没听过,或者不感兴趣。有些同学虽然了解一些,但是都是一知半解。有些学生竟然连中国的传统节日都记不住,可见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地位和影响已经越来越小,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正在慢慢被遗忘,这些不仅仅关系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自身学业和道德,传统文化的遗忘、民族特色的缺失、道德水平的滑坡也关系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如何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五常”教育,值得我们反思和探讨。
三、引入传统文化“五常”的策略
1.增设中华传统文化课程
改革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在基础素质课程中减少一些课程,增设《弟子规》课程,让学生力行《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把“五常”落实到平时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在家孝顺父母,在学校尊重老师,与同学和睦相处。让学生端正自己的言行,让他们读了《弟子规》后明白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这对学生的成长是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弥补学生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道德教育中的不足。增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主要从传统文化的历史演进,传统文化的特质及现代意义幵始再到中国古代的哲学传统、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传统、宗教传统、教育传统、文学传统、艺术传统及史学传统等等,以概要的方式叫学生们了解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
2.教师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作用不仅仅要教给学生专业知识,更要交给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处理好“道”和“术”的关系。道为本,术为实用,相辅相成。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学内容也好,课程体系也好,不断的在教学生“术”,并且在没有学习传统文化之前,一直认为教学生的“术”比较重要,学生将来出去工作全靠掌握专业知识,其实是非常错误的,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不懂得“仁义礼智信”,再好的专业知识也是枉然。教师要加强自身传统文化的学习,和谐身心,用“五常”来约束自身,端正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学生的表率,赢得学生的尊重,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在专业方面,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对传统元素进行收集和重构,在专业核心课程《住宅空间设计》教学中,将传统元素运用在设计作品中,让学生了解传统元素背后的文化寓意,让学生很好的感受传统文化的重生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在毕业设计中,选择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毕业设计,学生将选择中华传统文化的设计主题,比如在16年毕业设计中我们选择“融”为主题的毕业设计主题,“融”是融合传统与现代,学生通过毕业设计,接触大量的传统文化,丰富了自己传统文化方面的见识。
3.营造传统文化学习氛围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一种生机勃勃、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木身就具有广泛的教育功能。”系部可以鼓励传统文化上墙,用传统文化的图片、色彩、文字来装饰系部的环境,潜移默化地感受传统文化遗产的熏陶和教育。环境艺术设计系成立“传统文化学习社团”, 在课余时间组织游学活动,安排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美术馆、历史文化馆,观看各种形式的传统文化演出。带领学生出去“采风”、“写生”,深入社会、深入大自然、深入民间,可以把有特色的民间元素融入到现代设计中来。游学过后要谈感受,特别要谈对“五常”的感受。同时还要“请进来”,就是要创造机会邀请国内外优秀学者、大师、设计师来讲座,让学生不断地借鉴和吸取更多更好的先进经验,领略学者的人格魅力。
四、结语
中华传统文化是全世界最优秀的文化,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典文化知之甚少的设计师,根本不会有什么优秀的创意。对于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来说,在整个专业教学中加入中华传统文化势在必行。尤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五常”教育有助于增强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的人生智慧与职业能力,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同时还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发掘本民族优秀的文化,用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去创造更好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而不是盲目的追求国际潮流。
[1]龚勤茵.艺术设计专业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8
[2]魏鸿飞.试论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的融合[J].教育与职业,2009.
[3]仝国斌.师范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
[4]杨建忠.学校教育中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5]利江.对艺术院校设计专业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思考[J].大家,2011.
沈科进,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中华传统文化。
王珏,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中华传统文化。
马融,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中华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