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楂树之恋》看中国式纯爱电影
2017-03-11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443000
谈 洁 (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443000)
从《山楂树之恋》看中国式纯爱电影
谈 洁 (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443000)
《山楂树之恋》是导演张艺谋根据艾米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讲述了一段发生在七十年代的纯洁爱情故事。据作者艾米介绍,《山楂树之恋》的故事原型来自好友的亲身经历,本片中的不少情节也来到故事的发生地湖北进行实地拍摄。本片于2010年上映,取得了1.6亿票房,并被打上了“史上最干净的爱情电影”的标签。无论是从故事内容还是影片的风格基调,以及大众的评价来看,《山楂树之恋》无疑可以算作是一部纯爱电影,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打造出了中国式纯爱电影。
《山楂树之恋》;纯爱电影;中国式;电影类型
一、 纯爱电影的发展
中国电影市场中似乎很难看到对纯爱电影这一类型的划分,只有明确的对爱情电影的定义:“以爱情为主要表现题材并以爱情的萌生、发展、波折、磨难直至团圆或分离的结局为叙事线索的类型电影。1”“纯爱电影”这一电影类型最早兴起于日本,脱胎于日本的“纯爱文学”。“纯爱”最初是指“为了别人不惜牺牲自己的爱、不带有肉体关系的爱、不求回报的爱2”。在谷崎润一郎和川端康成的时代,日本纯爱文学就已经出现,在他们的作品中,爱情是纯真唯美又伤感凄美的,爱情超越世俗的一切,成为了一种至高无上的信仰。随着《伊豆的舞女》被搬上银屏开始,越来越多的纯爱文学作品受到日本电影市场的青睐,纯爱电影类型便应运而生。而之后的《情书》《四月物语》等影片让纯爱电影成为了日本电影类型的代表,并开始风靡整个亚洲。如今,纯爱电影已经占据了日本电影市场的重要一块,几乎每年都会有一部赚足票房与口碑的纯爱电影,如《恋空》《属于你的我的初恋》等,对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电影创作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对于“纯爱”的定义变得更加宽泛,纯爱电影类型的划分也变得模棱两可。如今的电影市场,爱情几乎已经是所有影片必备的元素之一,而爱情电影这一类型则是以爱情为主题的影片。由于在中国电影市场中没有明确的纯爱电影类型,我们不妨以爱情电影中那些表现纯粹的、没有目的性情感的影片作为中国纯爱电影的讨论对象。纵观中国爱情电影,1980年的《庐山恋》可以算作是最早的中国纯爱电影之一,讲述的是前国民党军官的女儿周筠与中共高干子弟耿华相识相爱的故事,他们的爱情没有受到身份地位的影响,单纯的爱情被着力放大,片中的庐山美景也成为电影的一大亮点。然而至此之后,中国电影市场中鲜少出现这样的纯爱电影,其中比较成功的1999年《我的父亲母亲》与2005年《情人结》、2006年《云水谣》之间也是相隔了数年,再到2010年的《山楂树之恋》。
二、《山楂树之恋》打造中国式纯爱电影
电影《山楂树之恋》由张艺谋导演,在上映之前就宣传其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电影”,就连主演也全是由新人演员周冬雨和窦骁担当。本片除了赚足了1.6亿的票房外,还获得了国内外不少奖项。在《山楂树之恋》上映的2010年,中国电影市场已经充满了各种多元化的商业大片,对于中国观众而言,现实世界尤其是都市生活里充斥着喧嚣浮躁,人情变得冷漠,包括爱情电影在内的诸多类型影片都不可避免的沾染时代的物欲与浮华气息,而《山楂树之恋》如同一股清流。作为备受关注的张艺谋导演的作品,本片也受到了不少负面的评价。当然,片中静秋与老三的爱情确实感动了观众的心,在张艺谋的导演下,纯爱的主题得到了很好的突显,也使得《山楂树之恋》成为一部具有中国特点的中国式纯爱电影。
首先要谈到的是《山楂树之恋》中的时代感与文化渗透。老三和静秋的爱情故事发生在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时期,除了在开头用字幕交代了年代之外,片中许多场景对白也指明了时代的特殊性。女主角静秋是城里的高中生,由于父亲是“走资派”的缘故而前途未卜。男主角老三是高干子弟,也有着一份好工作,为人善良真诚。两人因为编写革命教材而在农村相识相爱,但静秋为了能留校当老师必须好好表现,在静秋母亲的反对下,两人错过了最好的时间。爱情遇到矛盾与阻碍是电影中常规的桥段,但时代因素在静秋与老三的爱情受阻中占据了很大的分量,在文化大革命的年代,两人的相爱对于当时出身不好需要好好表现才能当老师的静秋来说是会带来负面影响的,两人在相处过程中也一直是偷偷摸摸地约会,走在街上需要一前一后,还时不时四处张望怕被认出来。还有用粮票去老乡家里吃饭、排练歌舞赞颂毛主席等等,这些都是在那个时代才会有的情节,在时代的衬托之下,静秋和老三的爱情也更显得纯真无畏。中国纯爱电影有不少是具有时代感的,类似《我的父亲母亲》、《云水谣》等,阻挡在爱情面前的往往是门第阶级或政治因素,这与中国特殊的历史和文化是分不开的,虽然爱情电影往往会弱化时代背景,但具有时代感的爱情或许比浪漫唯美的二人世界更动人,这也是中国式纯爱电影的特点。
在意象的选择上,电影《山楂树之恋》以山楂树来代表静秋与老三纯真的爱情。静秋随老师到农村学习,途经那棵“被革命烈士鲜血浇灌的”山楂树,对此充满了敬仰和好奇。山楂树这个意象在影片开头便出现,一直贯穿全片,包含着深刻的情感和意蕴。静秋第一次见到老三就是在听完一首名叫《山楂树》的苏联歌曲之后,认识老三后两人也因为山楂树开红花的话题日渐生情。静秋回城后老三托人送她山楂果,老三希望静秋做一件山楂色的衣服,以及在医院老三买的印有山楂图像的脸盆等等。可以说是山楂树促成并见证了两人的爱情。影片最后的长镜头里只有一颗山楂树默默伫立在山间,如同老三对爱情的付出与坚守,山楂树下深埋着的是老三的骨灰和他对静秋永远的爱。山楂树是中国很常见的植物,山楂在中国各种轶闻传说里也从不曾缺席,山楂花洁白,山楂果鲜红,深受人们的喜爱,可算作中国人文的一部分,以山楂树来象征静秋与老三质朴干净的爱情再适合不过了。张艺谋对于山楂树意象的运用和着力表达为这部纯爱电影增色不少,而在他另一部纯爱电影《我的父亲母亲中》也选择了能代表中国文化的青花瓷作为爱情的信物,可见中国式纯爱电影在意象的表达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颇具人文特征。
电影《山楂树之恋》在人物塑造上贴近生活,以简单干净的效果来诠释爱情的主题,这也是《山楂树之恋》作为中国式纯爱电影的特点之一。扮演静秋的周冬雨在当时并不是专业演员,只是一个普通的高中生,当然,这也让很多人质疑她的演技和表现。导演张艺谋在选角的时候看中的是周冬雨清纯的眼神:“一个人清不清纯看眼神就知道了,但拥有清纯眼神的人实在太少了。”3清纯的面容正是静秋这个角色需要的,片中的静秋经常咬嘴唇、天真的大笑,甚至因为缺少表演经验而不太会控制表情,但这恰好是一个年轻的女孩在遇到爱情时的样子,可谓本色出演。除了朴实无华的表演,片中的静秋本身就是一个普通女孩的形象,会为了家人哭泣、在玩乐时放声大笑、既有优点也有缺点等等,故事也因此更具感染力。影片想通过人物的塑造来营造一种纯粹干净之感,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表现老三与静秋之间纯真美好的爱情,这对于纯爱电影的主题表达无疑是加分的。演员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影响角色塑造的,而人物的表现也会影响主题的表达。在《我的父亲母亲》中,张艺谋同样启用了当时还没有表演经验的章子怡,其他配角也尽量选择当地普通人,从而达到贴近生活的感觉,让观众被平凡真实的爱所打动。
画面与色彩是电影《山楂树之恋》的又一大特色。整部电影的画面十分干净简单,除了人物对话用到近景之外,常使用远景将人物放置于景中,如静秋与老三在水里嬉戏、静秋跟随老师走山路等等,背景也多数为小溪、山坡、田地等自然风光,构图显得十分朴素。色彩的运用在画面中也尤其重要,张艺谋就是一位十分擅长运用色彩的导演,而《山楂树之恋》的色彩却有别于《十面埋伏》、《英雄》等影片的鲜艳和冲击,导演采用了近乎黑白的简单色调,避免了艳丽的颜色出现,一切都是自然的色彩,使画面显得干净清新。我们可以看到片头片尾除了简单的字幕之外并没有过多的效果制作,就连片名也选用了灰度较高的蓝色。但片中唯有一种红色是特别被突显的,这代表山楂树的红色也是相对较暗的红色,在整部影片质朴干净的基调中既能增色又不突兀,尤其在最后静秋去看望即将离世的老三时的那一幕,她身上的山楂红渲染出浓浓的凄美之感。张艺谋在《山楂树之恋》中很好的体现了他对于电影画面的要求:“求饱满,忌松散;求简洁,忌繁杂。4”中国式纯爱电影可能并不需要绚丽的颜色和复杂的画面构图,简洁中的饱满也不失为一种表达。
三、中国纯爱电影市场的现状
自2010年《山楂树之恋》后,中国纯爱电影又销声匿迹于多元的电影市场中。如果说2012年的《第一次》是中国纯爱电影的又一次亮相的话,那显然没有惊艳到观众,青春靓丽有余,真挚情感不足。相比之下,同年上映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以及2015年的《我的少女时代》却打动了无数的观众并且打破了票房纪录。然而,这两部电影都是中国台湾创作的纯爱电影,无论是在剧情设置还是表现手法上深受日本纯爱电影的影响,很难视其为中国纯爱电影的代表。可以说中国纯爱电影在电影市场中并没有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从中国的电影受众而言,纯爱电影是绝对拥有市场潜力的。在现今社会,人们对于来自生活中的种种压力疲惫不堪,渴望从电影作品中获得精神的安慰和享受。而纯爱电影可谓是“在爱被污染的今天提供了未被污染的爱,在没有古典式罗曼司的时代拾回了古典式罗曼司5”。中国爱情电影也并不少,但却很难出现一部优秀的纯爱电影,难以形成类型,究其原因,还是特色和模式的缺乏。因此,中国电影市场才迫切的需要建构中国式纯爱电影类型。
当然,所谓中国式纯爱电影不只包括《山楂树之恋》中所体现的这些特点,还需要更多优秀导演与影片的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真正为中国式纯爱电影定义。而收获了良好口碑和票房的电影《山楂树之恋》为中国式纯爱电影形成了一个大致的基调与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国电影市场中纯爱电影类型的缺失,相信能为以后的中国纯爱电影创作提供灵感和思路。
注释:
1.郝建.《影视类型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版.
2.铃木淳史.《<电车男>是谁——非转向长期囚化的交流》.中央公论新社,2005年版.
3.《张艺谋详解山楂树之恋》.《河南日报》,2010年9月16日第五版.
4.张明.《与张艺谋对话》,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年.
5.林少华.《落花之美》,中国工人出版社,2006年.
[1]郝建.影视类型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铃木淳史.《电车男》是谁——非转向长期囚化的交流[M].中央公论新社,2005.
[3]刘洋.纯爱电影与当代日本社会[J].电影艺术,2010(05).
[4]林少华.落花之美[M].中国工人出版社,2006.
[5]张晓波.中国内地和日本青春纯爱电影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