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绿色发展理念下的余废料再利用研究
——以残次陶瓷再生利用为例

2017-03-11吴菡晗四川美术学院401331

大众文艺 2017年23期
关键词:陶器陶瓷工艺

吴菡晗 陈 欣(四川美术学院 401331)

基于绿色发展理念下的余废料再利用研究
——以残次陶瓷再生利用为例

吴菡晗 陈 欣(四川美术学院 401331)

中国是陶瓷的故乡,陶瓷器皿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体现了一种文化的传承,然而由于其工艺特点,陶瓷特别是传统古老的柴烧在烧制过程中的不可控因素太多(如烧制时间、温度等),导致陶制品在生产过程产生了大量固体废物,而其中绝大部分是开裂或变形的陶残次品。陶制品废物的处理与利用业己成为陶艺工作者和环境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关注的问题。

残次陶器;再生利用

中国是陶瓷的故乡,陶瓷器皿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体现了一种文化的传承,然而由于其工艺特点,陶瓷特别是传统古老的柴烧在烧制过程中的不可控因素太多(如烧制时间、温度等),导致陶制品在生产过程产生了大量固体废物,而其中绝大部分是开裂或变形的陶残次品。陶瓷器皿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产品,陶器产业一直处于快速增长状态,使得产生的固体废物日益增加,而碎瓷片不易分解,其成分中含有相当数量的铅、锑、镉等金属化合物,如果将它们填埋在土壤中,在酸性微生物的作用下,铅等有毒元素将被溶解出来,渗入土壤,破坏地下水的水质,直接危害农作物的生长和人类的健康,对环境造成巨大危害。作为制陶大国的中国陶制废物的处理与利用率相当低,致使大量废渣挤占耕地、污染环境。

经过笔者调研,目前已有能将陶瓷碎片压成粉末重新添加到陶泥里继续烧制的技术工艺,但其回收添加率仅为5%-20%,并且操作复杂,回收再利用成本较高,企业普遍没有采用。陶制品废物的处理与利用业己成为陶艺工作者和环境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残次陶器的再生利用方案解析

笔者在长期的“绿色可持续设计”教学与实践工作中,也在思考如何通过设计让残次陶器“再生”,其目的是:“秉承绿色可持续的创意理念,采用中国传统的手工技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延长残次陶器的产品生命周期,推动文化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陶瓷制品的生命周期是单线程的,从原料——生产——销售——使用——废弃,是一个从“摇篮”到“死亡”的过程。从这一点来说,要想“再生”陶瓷,创意上就需要充分挖掘残陶材料的剩余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柴烧残次陶器品的合理处理,延长其产品的生命周期,提升产品附加值。

1.材料与工艺构想

(1)补填:陶器主体与其他材料的结合

采用这种形式的创意,需要对陶器残次部分适当修整,再选用可塑性强的竹木材以“填空和补充”的形式让器皿获得全新的完整外形以及适合的使用功能,工艺上可采用现代热弯工艺对竹木材进行加工与塑形。

经过“补填”后的器皿还可以还原其使用功能,或者以另一种更为合理的功能呈现。

从创意的角度来说,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让陶瓷器皿有了全新的外观,让人在“情理之中”获得新的使用体验,又在“意料之外”得到全新的视觉感受。不足之处在于残次陶器不能太过于碎片化,外形要求相对整体。

(2)缝合:中国传统技艺的“金缮”与“锔瓷”

“金缮”是瓷器修复工艺中装饰手法较强的一种,运用纯天然材质将陶瓷碎片粘黏,在接缝处描绘金漆作为装饰;“锔瓷”是把打碎的瓷器,用像订书钉一样的金属“锔钉”,再修复起来的技术。金缮与锔瓷往往同时使用,不但可以还原本已破碎的原作,还能增加另一种难以言喻的“残缺的美”。

这种工艺能够将碎瓷片重新组合,得到意想不到的新造型,同时也获得不一样的使用体验。不足之处在于“金缮”与“锔瓷”对工艺要求较高,制作难度稍大。

2.思想与情感体现

在整个创意过程中,充分强调绿色可持续的设计思想观,倡导废材的升级利用,让不完美物品衍生出新的生命力,力求使产品既保留传统的气息又增添现代工艺之美。整个创意与制作的过程,是设计师对人造物与自然共生关系的思考,表达了设计师参与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责任与担当。

二、创意的艺术特色

1.文化再生

制陶工艺的发明,是人类的发明史上乃至于文明史上十分重要的成果,是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是陶瓷古国,几千年的衍生轨迹积淀了深深的文化底蕴,这种文化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伴随着民族文化的产生、演变、成熟而依存。从仰韶文化到如今的中国四大瓷都,陶瓷从开始产生就凸现了文明的特征,在物质文明的基础上,孕育了精神的生产能力和由此产生的精神产品,陶瓷的生命在于它能超越社会意识形式,除了民族性、地域性以外,几乎影响了文明发展的每一个方面。

笔者希望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将“再生”这一概念赋予到残次陶器上,让其产品生命周期得以延长,同时也承载着文化的衍生。

2.工艺再生

从制作材料的选取到工艺的选择,机器化加工与手工艺相结合,展现的是传统与现代文化的交融。

天然竹木材与陶器的结合体现“补填”的造型方式,传统金缮与锔瓷工艺的采用体现“缝合”的再造方法。利用这些工艺,复苏传统文化,让现代人了解传统文化,传播传统文化价值。

3.价值再生

废弃物循环再利用,是一种典型的绿色、循环、低碳的发展模式。将废弃物资源化,不仅可以改善环境,提高垃圾处理效率,还有助于解决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达到废弃资源的二次利用。

残次陶器因其失去了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丧失了原有的价值。将这些报废产品和碎片经过艺术加工再造,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在获得了实用价值的同时也提升了艺术价值。

三、对残次陶瓷再利用的意义所在

1.倡导绿色可持续性

这是创意核心所在。日本著名学者山本良一先生曾说:“计师是处于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产品中介者,一种产品或其生产过程的环境特性很大程度决定于设计阶段”。从这一层面来讲,设计师既是“绿色设计”文化的传播者也是参与者。经过创意设计的瓷器制品,虽然不能改变陶瓷废弃品的性状,但可以用另一种思路使它们“重获新生”,向消费者传达绿色可持续的理念,倡导绿色生活方式。这也是笔者在“绿色与可持续设计”教学与实践中所强调的内容。

2.复苏传统手工艺

“金缮”与“锔瓷”工艺在现代生活中已经难觅踪迹。从艺术的角度出发,经过修复的瓷器,除了还原其实用功能以外,还增添了几分残缺美感,因此,经过加工的作品,往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但是随着时代发展,这两项传统手工艺渐渐失去市场,难以传承和弘扬,因此急待保护。我们采用“金缮”与“锔瓷”工艺来“再生”陶瓷器,对传统手工艺的复苏也起到了宣传和推广的作用。

3.提升产品附加值

废弃陶瓷失去了市场价值,成为没有生命力的垃圾。设计力求通过对残次品剩余价值的充分挖掘,寻找到新的附加值增长点,在拓展其使用功能与审美价值的同时,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

四、结语

以上是笔者基于残次陶器大量废弃造成环境的污染而构思的创意,希望引起有关专家与学者的重视,以更为合理的方式解决残次陶器以及其他工业余废料的废弃处理问题,用设计解决生态危机,设计、开发出节能降耗的产品,如何设计、开发出生命周期适度,对环境和社会影响最小的产品,以绿色设计的社会道德价值、消费文化价值和设计器物价值为推手寻求绿色发展的设计之道,真正实现建构人与自然全面和谐的生态社会,为推动我国绿色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1][日]山本良一编著.《战略环境经营——生态设计》,王天民等译.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刘志峰编著.《绿色设计方法、技术及其应用》.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3]王立端编著.《缔造绿色生活》.江苏凤凰出版社,2017.

四川美术学院校级科研项目《绿色设计教学实践在绿色发展战略中的应用推广研究》编号:6KY20;

2016年四川美术学院当代视觉艺术研究中心/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科研《绿色设计推动绿色发展的应用性研究 》项目、2016年度重庆市艺术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项目编号:16YB014

吴菡晗(1982.4- ),女,汉族,重庆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绿色设计。

陈欣(1995.4- ),女,汉族,重庆人,助教,研究方向:工业设计。

猜你喜欢

陶器陶瓷工艺
某压力容器模拟锻件制造工艺
前史时期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的陶器制作技术
小方坯连铸无塞杆保护浇注工艺实践
黄河流域灿烂的齐家文化——陶器
工艺的概述及鉴定要点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陶瓷艺术作品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Hazelett生产线熔炼工艺探讨
中国古代陶器:火与土的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