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河南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机制保障思考
2017-03-11杜明军
杜明军
旨在确保水质达标、治理黑臭水体、保障饮水安全的河南水污染治理攻坚战,总体方案的重点在于Ⅰ—Ⅲ类水达52%以上,劣Ⅴ类水降到18%以下,城市集中饮用水和南水北调水质得到安全保障,省辖市130个黑臭水体基本清除。打好这场攻坚战,需要构建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推进机制,保障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推动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一、充分认清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保障机制的重大价值
近年来,河南水环境质量已有所改善,但与全国年均水平相比尚有较大差距。目前18个省辖市有黑臭河流130条;地表水I至III类比例51.1%,比全国平均低12个百分点;劣V类水比例20.2%,高出全国12个百分点。水环境事关人民切身利益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充分理解水环境保障机制的重大作用,依托长效机制,举一反三推进水污染防治攻坚战,逐步改善并解决水资源污染问题,推动环保和经济双赢。
二、构建明晰各方责任目标落实的考核机制
各级政府作为水污染防治的实施主体,要明确主要负责人为辖区水环境质量的第一责任人。逐年确定分流域、分区域、分行业的水污染防治任务,签署目标责任书。要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明确要求,构筑党委统领、政府负责、部门协作、社会共治的环保大格局。落實排污单位主体责任。完善农副食品加工、制革等重点污染行业的调查和专项治理方案。加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约束督促各类排污单位自行监测。完善责任目标考核问责,水污染防治目标的分解落实与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并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以及水污染防治相关资金分配的参考。水环境责任后果要记录在案,终身追责。
三、完善坚持信息透明全民参与监督机制
要严格按照规程要求,科学设置站点,依托监测数据科学准确和标准化,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方便社会监督。坚持环境信息依法公开,定期公布水环境质量和水污染防治情况,主动接受监督。坚持全民参与,组织多种形式的水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推动节水洁水人人有责。提供水污染防治法规培训和咨询,动员和邀请公众参与重要环保执法行动和重大跨界水污染事件调查。健全举报听证制度,充分发挥举报热线和网络平台作用。限期办理群众举报投诉的环境问题,一经查实,给予奖励。依托公开听证、网络征集等形式,听取水污染防控重大决策和建设项目的公众意见。积极推行环境公益诉讼。
四、创新提升协调联动压力传导治理机制
要统筹兼顾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协调和平衡区域用水关系,加强河流湖泊沿岸地区间的协调和合作。将水环境整治与水权概念的开发相结合,明确水资源使用受益者和水环境问题治理者。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区域性综合治理,将水体污染与预防纳入区域发展、城市建设、工业集聚区的规划。构建跨区域联防联控机制,统筹调控流域管理机构。成立统一委员会,赋予一定行政能力,促进相互监督,相互协调。逐步推进监测体系、水量调配、信息共享、规范治理、环境监管、应急预警和联动执法的统一,打破行政区域界线,形成治水合力。
五、完善优化市场主导多元税费投入机制
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功能,理顺价格税费。县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实行阶梯水价制度。修订提高城镇污水处理费、排污费、水资源费的征收管理标准。根据“谁污染,谁治理”原则,增加政府环保资金投入,运用税收、信贷手段促进水环保,采取专项转移支付等方式,实施“以奖代补”。推进环保设备融资租赁业务;推广股权、项目收益权、特许经营权、排污权等质押融资担保;探索环境绩效合同服务、授予开发经营权益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健全节水环保“领跑者”激励机制。构建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强化环保、银行、证券、保险等协作联动。创新跨界水环境补偿机制。深化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
六、强力打造技术创新支撑机制
要推动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组建控源减排和清洁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整合科技资源,通过专项、基金等科技计划,组织前瞻技术攻关与国际交流合作,攻克水污染防控的重点难点问题,形成水污染防控技术及设备产品体系。重点示范推广饮用水净化、节水、水污染治理及循环利用等适用技术。完善环保技术评价,加强环保科技成果共享与转化。梳理涉及环保市场准入、经营行为规范的法规,明确监管部门、排污企业和环保服务公司的责任义务,完善风险分担、履约保障等机制。
【本文系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城镇化背景下农田水利设施系统的利益演进、博弈均衡及应对策略研究”(2013BJJ026)、河南省软科学规划项目“‘四化同步背景下河南水利生态系统的利益演进与博弈均衡机制研究”(2015年第三批科技计划项目)的阶段性结果】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