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基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2017-03-11庄静文
庄静文
摘 要:构建基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历史教学设计,是突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历史综合素质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根本。结合教学实践,简要剖析构建基于学生学习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原则,并提出了关注学习需求,激发学习动机;转变学习方式,突显学生主体;调整学教比例,优化课堂结构;注重学习活动,强化学习体验等初中历史教学设计策略。
关键词:学习视角 初中历史 教学设计
素质教育要求“以生为本”,这就需要初中历史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从“教”的重点向“学”的重点改变,构建基于学生学习的初中历史教学正践行了“以生为本”这一理念,它注重突出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来展开教学设计,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有效提升了初中历史教学效率。
一、构建基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原则
1.主体性原则
传统教学设计中,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被剥夺,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学习缺乏主动性。构建基于学生学习的历史教学设计,改变了“教”与“学”的关系,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的“教”是为了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要按照学生的学习需求来施教。
学生对历史故事普遍都感兴趣,想从中学习历史智慧、探索历史谜团、了解历史人物。因此,在教授《中华文化的勃兴》一课中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时,可收集墨子的“止楚攻宋”“扁鹊见齐桓侯”“马陵之战”等历史故事加以补充,不仅能让这些人物变得栩栩如生,而且也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墨子兼爱非攻思想的本质内涵。
2.活动性原则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活动,根据学生的学情,包括学习需求、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认知规律等,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有效提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师生、生生互动中提升学生思维的活跃度,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授《辉煌的隋唐文化(一)》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广泛收集本地“桥”的资料,然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丰富多彩的有关“桥”的历史、建筑特点、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学生在共同参与、相互对话、沟通体验、发现和发展中学习内容,提升历史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二、构建基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探索
(一)关注学习需求,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需求是提升学生历史学习主动性的动力之源,初中历史教学设计必须要关注学生历史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教师要加强学情分析,根据学生历史学习特点与历史学习能力,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将历史学习作为自觉的学习需求。
1.创设情境促需求
学生学习需求的自我提升离不开外在情境的刺激。初中历史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善于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优化知识呈现方式,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学习需求提升。
如《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课,我借助多媒体展示了一系列出土的中国早期人类化石,以及根据化石还原的中国早期人类的图像,再将中国人类图谱按照时间前后组织起来,形成了系统的中国人类图谱。学生的学习愿望被激发出来,学习需求强烈,有效提升了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2.营造氛围促需求
学生学习需求与历史课堂学习氛围存在很大关系。基于学生学习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要求教师改变传统课堂中的师生关系,将历史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不宜过多地对课堂进行预设,而要使历史课堂走出程式化教学模式,多关注课堂的自然生成,根据学生课堂学习实际,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要成为学生历史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和学习伙伴等,提升学生自我学习的需求。
(二)转变学习方式,凸显学生主体
学生的学习方式直接关系到学习效率,构建基于学生学习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必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优化知识呈现方式、构建开放式学习模式,积极推动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转变,突出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1.优化知识呈现方式
初中生的接受能力很强,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不仅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也影响着学生历史学习思维的形成。教师优化历史知识呈现方式的过程,无疑也是推动学生学习思维转变的过程。
如在教《三国鼎立》这部分内容时,我截取了《三国演义》的部分影视视频,引导学生将历史知识与《三国演义》内容进行比对。学生很快发现,《三国演义》的很多内容与历史并不相符,并从教材与相关史料中找出依据,认识到了名著与历史并不是对等关系。此后,学生在接触影视作品时,能自觉地形成历史考证的意识,并养成运用史料考证历史的科学方法,形成了科学的学习方式,学习主体意识强烈。
2.构建开放式学习模式
开放性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初中历史教师要突破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积极构建开放式学习模式,拓展历史學习的时间与空间,如借助计算机网络学习平台、微媒体学习平台等,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如在教《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时,我要求学生先预习教材,了解两汉的科技与文化。在此基础上,我又要求学生借助网络或者手机,进一步补充教材中没有涉及的有关科技与文化方面的内容,制成资料卡。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运用网络资源的意识,也有效培养了学生借助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对两汉的科技与文化方面的知识也了解得更透彻、更全面了。
(三)调整学教比例,优化课堂结构
构建基于学生学习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的重点是重构历史课堂结构,将“教”与“学”的比例进行重新设计,这样才能真正地将课堂还给学生,立足于学生的历史素质,开发设计教学活动。
1.转变学教关系
在学习视角下,学教关系该如何定位?学是中心,教服务于学。教师设计教学时,要以学习活动设计为中心,根据课堂学习情况实施“教”的行为,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教的存在价值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行为,保证学生学习活动有序、有效推进。
2.推动按需施教
在明确学教关系的基础上,如何把握好学教的“度”成为关键,因此,教师要加强课堂观察,把握好教师“教”的时机。这个时机节点就是学生学习需要帮助的“节点”,在学生学习活动受到阻碍、思维陷入误区时,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引导,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和学习伙伴。
如在教《秦统一中国》一课时,如何客观地评价秦始皇成为学生面临的难题之一。大多学生对秦始皇的评价比较极端,不能客观、公正、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这时教师要及时施以援助,引导学生结合特定的时代、辩证地评价人物,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历史人物评价观念。这样的教学设计抓住了“节点”,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得到了有效发挥,同时也不会压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大大提升了历史教学效率。
(四)注重学习活动,强化学习体验
实践表明,学生通过体验获得的知识是最深刻的,也最容易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能力。构建基于学生学习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必须注重学习活动设计,通过开展丰富的历史课堂活动与历史实践活动等,强化学生的历史学习体验。
1.丰富课堂活动
传统的单向知识输出型教学模式已难以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初中历史教师要不断丰富历史课堂学习活动,将自主学习活动与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积极创新历史课堂活动方式。例如,在历史教学中可适当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如专题辩论、历史知识竞赛等学习活动,以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学习体验。
例如,在教《秦末农民大起义》一课时,为了促进学生对农民起义原因的认识,我要求学生充分了解历史教材,并借助网络查找秦末时期农民的生活状况以及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以农民自述的方式进行角色扮演活动。通过自述,学生在新奇的学习活动中获得了真切体验,从而深刻地了解到秦末时期导致农民起义的原因,强化了学生对那一段历史知识的理解。
2.开展实践活动
实践是提升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检验学生历史综合素质的重要方法。基于学生视角的历史教学设计要发挥实践活动的作用,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实践活动,如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促进学生从知识向能力的转变,全面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素质。
例如,在教《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一课时,为了丰富学生的历史视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我设计了一个社会实践环节:我们的家乡历史悠久,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这些历史沉睡在历史书籍中,存活于人们头脑中,遍布于乡间故事中,让我们成为家乡历史的掘金者,通过查找书籍、寻访老人、收集故事等途径去发掘家乡的历史吧,但要加强历史考证。这一实践活动有效拓展了历史教学,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也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历史学习方法,突出了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总之,历史教师要注重从学生的学习视角设计教学,关注学生学习需求,优化学教比例,只有这样才能将历史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进一步推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历史课堂成为学生思维放飞的天堂,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
参考文献:
[1]李志厚.变革课堂教学方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念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
[2]王健.意义学习视角下高中學生有效学习历史策略谈片[J].文理导航(上旬),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