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下第七味

2017-03-11鲍宜龙

民间文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仙丹饽饽老佛爷

鲍宜龙

据说,慈禧太后一顿饭要吃一百二十道菜,如果遇到生辰、节日,还要上二百四十道菜。可有一年中秋节,慈禧却吃起皮靴来呢。

相传那年中秋節前的一天,早膳要结束时,慈禧太后突然对大太监李莲英说:“今天是谁当班?”李莲英说:“回老佛爷,是小李子。”慈禧擦擦嘴,说:“传。”

不一会儿,厨师小李子来到慈禧面前,往下一跪说:“给老佛爷请安。”慈禧对跪在那儿不敢抬头的小李子说:“我大清国地大物博,物种万千,怎么就弄不出可口的饭菜来呢?”小李子一听,冷汗直流,知道自己又要挨打了。这慈禧有一个怪脾气,一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就吃不好饭,吃不好饭就拿厨师出气。

昨天军机大臣报说,洋人又来干预政事,弄得慈禧一夜没睡好觉,这早起来吃不下饭,又拿小李子出气。小李子进宫之后掌大厨不到一年,已经被打不下二十次。这次他知道难免又要被打,于是心一狠说:“回老佛爷,我大清国虽然地大物博,物种万千,可在掌勺人手里,只有六道味,鸡、鱼、肉、蛋和山珍、海味。”

慈禧一见小李子敢回嘴,心中虽然吃惊,却也忍住气,冷笑一声说:“狗奴才,竟敢顶嘴。好,你说说为什么只有六味?”

小李子心一横,将生死置之度外,昂起头说:“天上飞的,地下跑的禽类离不开鸡肉味;全天下的鱼虾龟鳖都是鱼鲜味;牛马猪羊,獐虎狼兔等,都离不开兽肉味;山珍海味更不用说,都在清香与海鲜上翻新。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翻来覆去就这六样味儿,谁能翻出什么别的味来呢?”

慈禧听了一愣,这小龟孙说得有点道理,刚想叫他说下去,话到嘴边又停了下来,望望小李子那副视死如归的神情,怒气又起,厉声说:“来人,把这胡说八道的狗奴才拉下去,重打二十大板!”

有人来把小李子拖下去,一五一十,打了二十下,然后拖到慈禧面前。

慈禧说:“快传太医,将他医好,中秋节我要吃他找到的第七种味儿,如果找不到,就斩立决。”

小李子回到住所,哼哼唧唧地对来为他治伤的太医说:“师傅,我、我治好还要再挨打受罪,不如不治。”

那太医边查看他的伤势边说:“唉,小小年纪怎么能有这想法呢?好死不如赖活着,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也许真能让你找到第七味呢。”小李子一想,也是,自己不就是从一个不懂厨艺的乡下人成为御厨的吗?

这小李子,姓李,名叫大宝,幼时读过几年私塾,后来父母双亡,家道中落。几年前,他靠在家乡青龙镇的一家饭店帮工度日。一天晚上,收工回家,走在路上时忽然听到一阵呻吟声,他循声找去,见一老者倒在路旁,神色痛苦。他急忙上前扶起老者,问怎么回事?那老者喘息半天才说自己是旧病复发,恐怕不行了。李大宝说:“没事的,走,到我家去,我找人帮你看看。”就将老人扶回家中,烧水做饭,请医拿药,一连好多天,终将老人治好。那老人临走时给了他一本小册子,说:“你抽空看看,学会了,将来受益无穷。”

老人走后,李大宝翻开册子一看,是一本天下奇味集锦。他就在街头开了一个小吃铺,依样画葫芦,炒出许多美味来。也是活该他发迹,八国联军攻陷京城,慈禧逃难路过青龙镇,一下子被这小吃铺的美味迷住了,就把李大宝带在身边,当作她的御用厨师。八国联军撤离北京后,她又把李大宝带回宫做了一个掌勺的大厨,并赐名:小李子。

由于小李子没有经过特别训练,一下子管理好几十个厨师,一二百道菜,难免出错,要是别人早就被处死了,可他是太后钦点的,虽然多次挨打,但小命还在。

可这回慈禧下命令要他找到第七味,像是动真格的了。如何才能找到第七味呢?小李子心里直犯嘀咕。

太医走后,小李子找出那老者留下的小册子,从头到尾又看了一遍,可怎么翻也翻不出什么新的招式。他叹了口气,看来这次难逃一死了!

小李子放下小册子,想出去转转,可一动就浑身酸痛,只好躺下,目光又投向小册子。突然一句话跳入眼帘:美食藏于民间……他一愣:是呀,我何不去乡间、集市找找,说不定能找到第七味呢。

如此想来,加上太医神药,伤势渐好,第三天就能下地了,他就请假到集上去转转。可集市上还是那些食材,没什么新意。他越走越远,伤还没好,不由累得浑身是汗,脚也疼了起来,就坐到路旁休息一下。突然,他看到路边野地的豆叶上有个豆丹,豆丹是豆天蛾的幼虫,以吃大豆叶子、洋槐树叶子为生,小李子玩心顿起,上前捉了好几条,放到地上让它们翻爬。就在这时,他脑子里灵光一闪,儿时与小伙伴烧吃豆丹的情景出现在眼前,这东西还是好吃的,虫宴,可能就是天下第七味啊!小李子想想别无他法,决定试试。主意一定,他便捉了一些回到皇宫,经过精心加工烹调,再喊来几位要好的小太监一尝,个个说妙。小李子放下心来,决定第二天做给慈禧太后吃。

第二早他把这道菜让小太监送到慈禧饭桌上,并关照放在第一排。

谁知饭菜刚送走,一位尝过豆丹的太监来找他说:“李师傅,昨晚给我吃的是什么啊?怎么有豆叶腥味呀?”此时小李子也想起是有那股味啊,自己只顾高兴,将有异味的事忘了,不由心中怕了起来,要是让慈禧吃后回出此味,再追问起来,知道她吃的是虫卵那就糟了。

想到这,小李子冷汗流了下来,急忙撒腿就去追送菜的小太监,等到那里一看,菜已经摆好,他忙叫小太监赶紧将那道菜换到后排。刚换好,慈禧就到了,小李子只好站到一边。心里只祈祷慈禧不要吃那豆丹。

谁知怕鬼有鬼,慈禧一眼盯住最后一排的那盘豆丹问:“那是什么菜,怎么不给我尝尝?”宫女急忙伸筷去夹。小李子头一晕,两眼闭上,心想这下完了。就听慈禧说:“那叫什么菜呀?怎么没有见过?”

小李子睁眼一看,见慈禧对着豆丹直瞅,没有吃,就硬着头皮上前跪下说:“回老佛爷,是……是油炸豆、豆、丹。”慈禧听了扑哧一笑说:“什么?油炸契丹?是你找到的第七味吗?”小李子赶紧磕头说:“不是,这就是一样普通吃食,起了个新名字。”

慈禧一听,对着那豆丹闻了闻,说:“是香。”接着又看了看说:“我看这道菜色、香、形都不错,不用尝,味肯定错不了。”小李子的心又像被锤子砸了一下,心里直喊神灵保佑,希望慈禧不要吃啊。

“不过呢……”慈禧停了停说,“小李子,吃东西,不光是色、香、味、型,还有名字都要匹配才佳,你起這名字太难听,吃它好像吃契丹人似的。不过,看在你一片孝敬之心,我尝一下吧。”随即伸嘴尝了一口那个豆丹。

小李子这下真的吓得不知所措了,眼睁睁地看着慈禧有滋有味地吃了那个豆丹。怎么办?小李子还没有想出办法,只见慈禧接过餐巾擦擦嘴说:“小李子,你这到底是什么菜名?”

小李子胆战心惊地说:“叫、叫油炸契丹。”慈禧听了大怒说:“你还哄骗我,哪来的豆腥味?你这分明是油炸豆丹!”

小李子此时倒清醒起来了,他不慌不忙地说:“回老佛爷,我这是多种材料配制的,为了逼真才配了一点点的豆腥味儿。因为契丹人生活在草原上,难免有草味,如果让老佛爷回味出草味,是对老佛爷您不敬,所以才添加点豆腥味的啊。”

慈禧听了,知道小李子是在说鬼话,不过,她小时在家也喜欢烧豆丹吃,进宫后就再没吃过,现在尝到了,应当感谢小李子才对,于是脸渐渐由阴变晴说:“算了,今后不要再弄这些东西给我吃了!你那第七味要快点找啊,中秋节前务必找到。不然的话,到时饶不了你。”“我的妈呀!”小李子心里松了一口气,连说几个“是”,又磕了好几个响头才起来。

小李子赶紧扔了豆丹,重新寻找材料。然而许多天过去了,还是找不到理想的食材,此时离中秋节越来越近,他也越来越紧张,怎么办?

八月十四的晚上,李大太监来到小李子房内说:“小李子,明天是中秋节,老佛爷点名要吃你的菜,你准备好了吗?”小李子愁眉苦脸地说还没有呢。李大太监说:“还不抓紧准备,不想要脑袋呀?”说完就离开了。

小李子这下可真愁起来,想跑,是跑不出去的,不跑,天明就是死。他倒在床上望着天花板,发起愣来。

这时,一阵桂花香味随风刮来,小李子只觉得精神一振,满屋乱瞅。半天,他突然跳起来,跑到厨房拿点东西,又到桂花树下摘了一把桂花蕊,回到屋里,关起门窗鼓捣起来。

第二天中秋佳节,慈禧接受朝拜后,李大太监喊:“请老佛爷进膳……”只见满桌菜肴全部摆好,却在慈禧面前留下一个盘位,慈禧正在疑惑,只听太监喊:“五福童子到。”

慈禧抬眼一望,只见小李子身穿道装,手捧一个盘子,来到面前跪下说:“老佛爷在上,本来这桌是二百四十道菜,可在装菜之时,桂花仙子突然降临说,老佛爷是万佛之尊,特前来送五福仙丹,祝老佛爷万寿无疆!仙子本想亲自来献,又怕惊动凡人,就托小人将仙丹制成饽饽,献给老佛爷。我就临时撤下一道菜,换成仙丹。”

宫女接过盘子放到慈禧面前,她仔细一看,是散发着奇特香味的五个像“福、禄、寿、喜、财”的饽饽,顿时食欲大开,就笑嘻嘻地接过,一口气将五个饽饽吃个精光,吃完之后说:“小李子,这下你可相信这世上口味不只是六味了吧?”小李子跪下边磕头边说:“是的,这第七味是仙丹,只有老佛爷才能吃。”他心里却暗笑:我戏弄不死你!

慈禧一口气吃下五个饽饽,这可是多年未见过的事啊!更让人惊奇的是慈禧这一天都神采飞扬,如同真的吃了仙丹一样。

慈禧高兴,众人沾光,小李子得到慈禧嘉奖,升为御厨总管,不再亲自掌勺了。慈禧多次想再吃那饽饽,小李子总以“桂花仙子没有再赐仙丹”为由推脱,相信神明的慈禧也就信以为真了。

直到袁世凯称帝,把小李子抓去,叫小李子做饽饽给他吃。严刑拷打之下,小李子才说出,那晚他是拼着横竖都是死的决心,想到自己在乡下时家中晒的豆酱,“闻着脚丫臭,吃起却鲜美”,就把自己的旧猪皮靴割下一块,用文火焙香研面,与桂花蕊一起和在面里,蒸制而成。谁知那经过脚汗浸过的淡淡靴皮味与浓烈的桂花香味融在一起,竟成为一种独特的味儿,再加上他送去时编的那套桂花仙子托送的鬼话,竟起到那意想不到的效果……

于是慈禧吃皮靴的故事也就流传下来。

猜你喜欢

仙丹饽饽老佛爷
花饽饽“笑”了,年味浓了
神奇的汉字
寻找“仙丹”的日子
清宫饽饽桌
老佛爷的茶碗
孙悟空偷仙丹
抓饭还是饽饽——饆饠考
我家的“总管”
为什么称慈禧太后为“老佛爷”
读《现代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