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三步法”在高中诗歌教学中的运用

2017-03-11关仕希

课外语文·下 2017年1期
关键词:三步法品读诵读

关仕希

【摘要】诗歌内容是高考必考知识点之一,但这也是高中诗歌教学工作中一大难点:老师难以施教,学生难以掌握。其中读懂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是基本。那么,在平时的诗歌教学中,如何才能使得学生读懂诗歌和理解诗歌呢?根据本人在一线教学工作的经验,下面浅谈一下,本人将“三步法”运用到高中诗歌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关键词】三步法;诵读;悟读;品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高中语文教学任务中,诗歌阅读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它也是高考的必考知识点之一。根据在一线教学工作中的摸索探究,我认为“三步法”在高中阅读教学中,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可行性。下面就结合一些实际教学案例,谈谈本人在这方面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三步法”的含义

所谓的“三步法”就是指在诗歌教学中,通过诵读、品读和悟读三个不同的阶段,逐渐地让学生读懂诗歌和理解诗歌。这一理论在实际操作中,是可行的,因为它符合认知心理学的原理。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一个人认知事物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由肤浅到深入,逐步递进的过程,而“三步法”则是根据这一原理提出的。高中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已经具备,所以,通过他们已有的感知和认知水平,进行诗歌教学是有一定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的。

具体来说,“三步法”中的诵读就是简单地感知诗歌的描写内容,找出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品读则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品味诗歌在物象和意象方面的作用和巧妙;悟读是最高层次的阅读,它是指在全面理解意象的前提下,联系生活,结合诗人写作背景,领悟诗歌的意境。虽然,这三步在理论上具有可分性,但在实际教学中,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他们就像金字塔,逐层的上升,缺一不可的。

二、“三步法”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

(一)诵读

诵读是“三步法”中最为基本的一步,它是“三步法”的基石。所谓诵读就是指读懂诗歌,了解诗歌,在多次朗读的过程中,感知诗歌描写的内容。例如,在教授王维的《山居秋暝》时,本人就要求学生多次的吟读,然后,在此基础上,感知其所描写到的景物。一般而言,他们很快就能够找出一些景物来,如山、雨、月、松树、泉水、竹林等。通过这些景物,学生就会很容易地感知到,这是一首山水田园诗,描写了一幅山水图画,估计是作者居住的环境。

诵读不需要很深入地分析文本,但它要求学生读准生字词,掌握停顿,同时,读出诗歌中的那一种节奏和音节美。中国的诗歌讲求平仄,所谓的“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就是这个意思。因此,诵读必须要有感情,懂得停顿,读出诗歌中的韵味。例如,在教学生诵读王昌龄的《从军行》(之四)时,就要求他们注意“暗”、“穿”等字,让他们直觉地感知战士们生活艰辛和报国的宏心。

(二)品读

品读在“三步法”中是属于第二个层次。它是指在诵读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诗歌。在读懂诗歌表面层次意义的基础上,品读要求学生找出诗歌所描写的物象和意象,并且明了这两者之间所构建出的意境美。任何一首诗歌都必须依靠一定量的意象和物象,从而营造出优美的意境。因此,能否准确找出诗歌中的物象和意象是衡量品读成功与否的标准,也是品读的重要内容。

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做到准确找出物象和意象呢?下面谈一下本人的一些教学实例。例如,讲解王维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前句为例,学生一般在诵读的基础上,很快就会找出沙漠、烟这两种物象,然后紧扣烟,提问这烟有什么特点。学生会找出“孤”与“直”两字来概括,这只是浅层次的理解。但从深层来分析,怎么样的烟才会“孤”与“直”?学生从生活体验中感知,只有人稀、风少才会这样。通过这一系列的引导,学生很容易就会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画:一个人站在茫茫的大漠中,一眼望不到边,只有一缕炊烟升起,没有一点风。这时,学生就会理解与体会出诗人心中的那一股孤寂情感。

(三)悟读

教学诗歌,不仅仅是为了教,其终极目标,就是通过教,让学生学会生活的经验,体会古人的人情世态和社会价值。这个学习过程就是悟读。悟读是建立在品读的基础上,即在充分理解物象和意象的前提下,联系诗人的写作背景,结合学生的个人生活经验,并运用知人论世的理论,体味出诗歌所表现出来的人文情怀,社会价值和审美情操等等。因此,在向着深层次理解转化的过程中,学生个人的生活阅历,将起着关键性作用。即使是同一首诗歌,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也会产生不同的悟读层次。正如黄庭坚述说其对陶渊明诗歌的认识过程:年少初读,如嚼木蜡,到了年老时,历尽社会人生百态,则是百般感触,收获良多。

在实际教学中,本人则是结合学生已有认知能力,逐步引导他们进行悟读的。如杜甫的《蜀相》,在讲授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时,本人通过品读引导学生分析“自”和“空”两个字的妙处。通过前面的诵读和品读,学生会很快的理解,“自”是指草自生自灭,“空”指黄鹂独自鸣叫,隐含了人迹稀少。这美丽的风景,为什么会没有人欣赏呢?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则很容易体会出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進而领悟到杜甫那种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

三、结语

综上所述,悟读必须运用知人论世的理论,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要逐渐渗透。同时,对一首诗歌领悟的深浅,则与学生个人的阅历和顿悟,有着很大的关联;表面上,“三步法”是由三部分组成,但在实际的诗歌教学中,它们是环环相扣,密不可分的。而这种方法对于学生准确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张庆林.当代认知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M].成都: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编辑:马梦杰)

猜你喜欢

三步法品读诵读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引领学生深度阅读“三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