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机无限,静待腾飞
——访钟祥市绿邦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鹏

2017-03-10长江蔬菜杂志社贺欢

长江蔬菜 2017年2期
关键词:李鹏基地蔬菜

长江蔬菜杂志社 贺欢

生机无限,静待腾飞
——访钟祥市绿邦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鹏

长江蔬菜杂志社 贺欢

驱车直往,车外一路风景,车内一路畅聊,绿邦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鹏,操着一口标标准准的普通话,热情而诚恳,一问一答自是缓急有致。尽管尚处而立之年,却显露出这个年纪少有的精干,一番长谈下来顿感其思想不凡。在他的娓娓道来中,合作社2年以来的运营历程也展现于前,尽管初出茅庐,却已崭露头角,展现着新星的活力。

车至基地,行走其中,大白菜、紫甘蓝各植一边,一侧绿油一侧紫艳,蔬菜长势皆齐整而旺盛,一眼望去一展平畴,竟似无边际。而与田块中的静谧相较鲜明的是,办公区域的建设如火如荼,工人忙忙碌碌不停歇,现场好不热闹。这一切都在印证着,这是一个充溢着生机与希望的地方。

记者:之前以服务业为生,如今转向农业契机何在?目前基地概况如何?

李鹏:我们转战农业与政策不无关系,这些年来中央大力倡导农业发展,优惠倾斜政策不断出台,给我们释放了一个信号:农业发展前途可盼,我们又都出身农门,与农业有着切不断的情愫。同时国内经济形势的不乐观,也在客观上推动着我们积极转型,由此我们顺势而为,从服务业回归至农业。

2014年11月,我们仨兄弟联手成立了绿邦种植专业合作社,以1 000元/667 m2的价格流转了353.3 hm2土地,依地块集中程度形成了两处生产基地,分别为213.3 hm2及140 hm2,几年下来依靠之前多年的资本积累,我们已注入投资3 000多万元,目前基地仍在建设完善中。

基地以生产露地蔬菜为主,以松花菜、西兰花、紫甘蓝、大白菜、娃娃菜等为主打品种,以2015年为例,西兰花每667 m2年产量1 500 kg,松花菜3 000 kg,大白菜4 000~6 000 kg,甘蓝4 000 kg,娃娃菜5 000 kg。此外还建有13.3 hm2育苗大棚,为充分提高土地利用率,空档期间种植西瓜、黄瓜、番茄等经济价值较高的蔬菜。

记者:合作社采用什么样的种植管理模式来统筹整个基地的生产环节?

李鹏:我们的运营实质上类比于种植公司的股份制运作,整个基地的种植生产采用队长责任制,30个队长划田块而治,合作社统一农资供应、技术指导及产品销售。而种植环节则由队长组织农户务工完成,队长根据不同种植环节对劳力强度的需求不同,提供60~140元/天的不同等级日薪,合作社年季节性务工总人数高达5万余人次,每年劳务费支出500万元以上。

记者:运营2年以来,合作社在蔬菜生产、销售等方面形成了怎样的核心竞争力?

李鹏:在农业领域2年时间很难成大气候,我们目前仍属门外汉,合作社发展也还处起步阶段,各方面仍需不断摸索以待成熟,核心竞争力自是谈不上,不过可略谈一下这2年以来积累的些许有利因素。

2年间基地一直处在不断投入与完善中,目前已达到半机械化水准,物联网系统也建设完备,还花费数百万元购买了烘干机、拖拉机等大型设备,8 000 m3的冷库也正在修建中,为日后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打下物质基础;为确保蔬菜质量,我们从养殖场直接购买牛粪经过腐熟后才施用,蔬菜产品已通过无公害食品认证;同时基地种植规模较大,品种又较为集中,因而蔬菜的产量优势则相对更为明显,可一次性满足市场的大批量需求,节约需求方集货的人力物力等成本,由此基地也收获了同比市场更高的价格收益。

此外,2年时间运营下来,通过直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西安等大中城市的16个蔬菜市场档口,承揽青岛、厦门等沿海城市的一些大型贸易公司的团购,及通过贸易公司中转出口东南亚、俄罗斯等国,基地由此编织了一张通畅国内外的营销网,而为将产品更直接、更顺畅地出口,合作社今年已进行海关备案,以备明年的产品出口业务。这些有利因素,是我们过去2年耕耘的成绩,也是展望未来的动力,日后我们将继续积累发展有利的优势,最终形成与市场博弈的核心竞争力,但这一切都还需时间的打磨与积淀。

记者:尽管成立时间不长,合作社已是崭露头角,创下了不俗的成绩,那在合作社自身发展过程中,对周边又产生了哪些社会效益?

李鹏:正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合作社的创办本身也是立于惠民的宗旨,自然创造社会效益也是我们除经济利益之外的又一追求。而这一追求主要反映在为农民增收上,增收渠道主要有2种:一是流转农民土地,二是提供务工岗位,目前我们流转土地及提供工作岗位的范围已分别覆盖了12个村,由此受惠的农民基本能拿到至少2万元的年收益;同时,通过蔬菜种植销售及资源共享还带动了周边5 000多散户及几家合作社的发展;除此,我们还以优先保障务工的方式主动承担了103户贫困户的扶贫任务,逢年过节合作社都送去节日慰问。从根本上来说,这是合作社用工的客观需求与政府的主观引导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记者:合作社发展局势喜人的背后,是否也存在一些担忧与发展痼疾?

李鹏:的确,“人”的问题是合作社发展最大的问题,其意有二:一是人才匮乏,二是务工紧缺。人才方面,因合作社选址于村,其发展环境很难留住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虽目前合作社技术力量还较充实,有些技术人员虽曾于日本工作,但保守传统的思想及对国内农业环境的不适应导致合作社创新的滞后,无论是品种选择还是种植模式都还处于保守阶段,创新动力严重不足,亟需敢想敢干又有专业能力的年轻人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合作社做过很多尝试,还以马南村为试点,以助学奖励的方式来争取人才,考上大学的予以5 000~8 000元的助学奖励,立志学农并愿与合作社签订毕业就业合同的予以四年学费的全部支助,合作社展现的诚意十足,但限于各种因素目前看来还是效果甚微,解决之策还待进一步深入探究。

劳务队伍的高龄化也是困扰合作社发展的因素之一,目前合作社务工人员的基本年龄在55岁左右,青壮年劳力非常紧缺,为保障他们的健康权益,我们为300多人购买了保险,但超60岁以上的保险公司都不予办理,由此加重了合作社用工的隐患。但“空心化”这个问题是农村普遍的大问题,一时之间难有对策。

记者:合作社对未来农业的发展有什么样的想法?在自身发展方面有何规划?

李鹏:从踏入农门之起,我们就明白农业是一个 “三高一长”的产业,投入高、技术要求高、风险高,回收期还长,就如目前状态而言,合作社2年以来皆处投入期,还未有回本。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此打住,反而让我们觉得,未来农业的发展肯定是潜力无量的,毕竟农业不同于工业,无法全面实施工厂化运作,必须投以精细化的管理及大批量的用工资源,由此说未来的蔬菜价格肯定是可观的。

为了跟上发展形势,合作社已筹划在明年兴建育苗工厂,延伸至产业上游,后期再深入加工领域,拓展至产业下游,由此打通蔬菜全产业链。此外,基于对资源的循环利用及经济增长的考虑,我们即将开辟养殖业,最近将购入200头牛以进行试验养殖,如若效果尚佳,3年之内将增加至1 000头,养牛场目前已在建设之中,到时将实行牛粪作肥与尾菜变饲料的循环利用模式,形成种养循环链,最终实现生态循环农业。

10.3865/j.issn.1001-3547.2017.02.004

猜你喜欢

李鹏基地蔬菜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奇怪的蔬菜
蔬菜
cute pandas
我的基地我的连
该不该用“云仓”?
“赌”还是不“赌”?
无人机配送,看上去很美
蔬菜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