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护理在小儿腹泻护理过程中的效果评价
2017-03-10邓可
邓 可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京山医院儿科,湖北 荆门 431800)
小儿腹泻是典型的小儿消化系统疾病,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临床疾病,主要表现为:脱水、发热及大便次数增多等,因此需要对患儿进行整体性的护理服务,确保护理工作的连续性[1]。整体护理干预是以配合临床治疗为主,使疗效更佳,本次研究主要针对整体护理干预对于小儿腹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腹泻患儿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男35例,女40例,年龄3个月~6.5岁,平均(2.57±0.84)岁;观察组男39例,女46例,年龄2个月~6.2岁,平均(2.25±0.91)岁。两组临床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患儿的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及遵医嘱护理等。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干预,包括制定详细的检查计划、病情监察、补液护理、饮食规划、健康教育及出院后指导,具体如下。
病情监察。观察患儿腹泻时有无脱水,通过意识、面色、口唇及皮肤弹性判断其脱水程度;记录患儿排便情况,包括大便次数、颜色、气味;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患儿呕吐情况,并进行检测分析;定时测量患儿体温变化,及时更换衣物。
补液护理。腹泻最容易出现脱水的症状,所以补液护理非常关键。脱水症状不严重的患儿,可服用ORS补盐液,重度脱水的患者应当立即建立静脉通路进行补液,确保患儿体内水分及电解质平衡。
饮食规划。指导患儿母亲母乳喂养坚持多次少量原则,半岁以上患儿应当给予易吸收、清淡的辅食,病情好转后再恢复正常饮食。鼓励患儿进食,有助于提高患儿的体力。
健康教育。帮助患儿及家属了解患儿腹泻的诱因所在,了解疾病及预防知识,学会自我保护,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协助小儿参与体育锻炼,提高儿童免疫力及适应力。
出院后指导。避免儿童因饮食结构不当引起偏食等不良习惯。加强对儿童进行卫生教育,如勤剪指甲、多洗手、勤换洗衣物等。除此之外,指导家属合理为患儿增添衣物,防止着凉感冒。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儿护理期间的止泻天数、住院天数及总费用等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5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儿的止泻天数、住院天数及总费用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分析(±s)
组别 止泻天数(天) 住院天数(天) 总费用(元)对照组(n=75) 5.21±1.78 8.54±1.45 4521.21±173.52观察组(n=75) 2.37±0.52 4.52±1.13 3351.23±83.47 t 13.263 18.938 52.621 P 0.000 0.000 0.000
3 讨 论
小儿腹泻属于小儿常见病,处理不当则会引发脱水、发热等症状,危及儿童的身体健康,病情严重者甚至会威胁儿童的生命安全。整体护理干预形式多样,面面俱到,改良常规护理技术中的不足,以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及专业技能为重点,以患者需求为中心,保证了患者从住院到出院享受到一系列跟踪专业护理服务,极大地减轻了患者患病入院的痛苦,从生活上更好的引导患者及家属养成要好的生活习惯,整体提升护理质量[2]。本次研究通过对150例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患儿在院治疗期间的止泻天数、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住院总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期间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得到提升,患儿及家属增加了对疾病的认识及预防手段,有效缓解患儿家属的经济压力,缩短患儿住院天数。
综上所述,给予腹泻患儿整体护理干预可提升患儿在院期间的治疗效果,使患儿住院时的病痛减轻,住院时间减少,家属支付的费用减少,有助于建立起和谐的护患关系,给医院树立更好的社会形象,可大力推广。
[1] 刘桂莲.小儿川崎病整体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10):87-88.
[2] 范平莉,陈 姣,符海珠.小儿腹泻应用综合性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6,2(1):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