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住宅中的无障碍设计问题
2017-03-10陈智松
陈智松
广东博意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沈阳分公司
浅析建筑住宅中的无障碍设计问题
陈智松
广东博意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沈阳分公司
当前大部分建筑大师对住宅的无障碍设计非常重视,我国对此还颁布了相应的法律规范,无障碍设计的实践与理论基础都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与无障碍的设计准则相结合,建筑师从应用高新技术与细部结构的改善着手,研究如何解决设计无障碍问题产办法。对此,提出了几点解决问题的意见,还对无障碍设计的未来发展进行了论述,为我国建筑系统进行无障碍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设计;原则;无障碍设计;建筑
1 建筑住宅无障碍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最先提出无障碍设计理论的是美国人——罗纳德梅斯,这种观点具有的意义是不管是否残障,也不管出现残障的状态与程度怎样,都能方便所有人使用的设计环境与制品,而这种无障碍设计的建筑必须遵循其既适用又安全的原则。
1.1 适用性原则
这种无障碍的设计原则是指其可以便于老弱病残的人都能够使用的建筑物,达到对建筑物的无障碍化使用。同身体健全的人进行比较,残疾人存在身体机能缺陷的问题,使这群人在现实的生活环境中,根本不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其需求内容。所以,在进行无障碍设计时,必须要对老弱病残人的触觉,听觉,视觉等进行全面的考虑,设计其特殊的感应方式,对设施或者建筑物进行无障碍的设计,实现这类人群也可以对日常生活应用的诸多物品进行正常的使用,达到所有人群都能无障碍化生活的目的。
1.2 安全性原则
这种建筑的安全性无障碍设计主要指建筑物中不会存在危险情况或有危险的物品等。因其部分人群的身体机能衰退或是不健全,而这类人群感知危险的能力又不强,或者感觉有危险存在,也无法避开其危险,还可能是因为自身的感觉错误而使危险发生。所以,正常人使用的物品,在残疾群体中就可能是存在的危险品。所以,我们需要从以人为本的观念来思考,切实为弱势群体考虑,让这些人会因某种程度或形式的残疾问题而出现危险情况,而使其无法享受到和常人一样的权力。
2 对建筑进行无障碍的设计
我们从残疾人的实际需求出发,对新技术的应用及改变其建筑的细部结构来考虑,从而找出解决无障碍设计的新方法。
2.1 设计建筑的细部构造
这种设计要掌握其宏观的建筑空间设计,还要全面思量细部构造的通用性,从而实现其设计的无障碍标准。因其这种设计结构涉及内容广泛,我们主要从室内的交通系统,出入口,消防疏散,电梯系统等来做分析。
2.1.1 室内的交通系统
我们要尽量减少水平交通的平面转折,对每层的功能进行明确分区,标识清晰,流线清楚简洁。还要降低其垂直交通的高度差,以防高差突变,运用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垂直机械设备。
2.1.2 出入口
在出入口附近设置可供轮椅通行的平台,坡道,台阶等应符合防滑标准。而且还设置雨棚,可供使用轮椅的人在此停留。
2.1.3 消防疏散
因其疏散的速度不比常人,所以在进行设计时必须严格控制其疏散的距离,在疏散中防止出现有折返的走廊情况。而在进行疏散时无法避开楼梯的障碍,在火灾发生时,电梯的使用就会被限制,所以,在以残疾人为居住群体的建筑中,若是有条件的话,在各层楼的楼梯口位置都应有避难间,方便外部救援与排出火灾的烟气,避难间的阳台,外窗可在面积进行设置,并且还要架设消防云梯。
2.1.4 电梯
我们必须从残疾人的角度来考虑选用如何电梯,要选择符合残疾人特点的专用客梯。在设计楼梯的过程中,要从根本的元素着手设计。如果有条件,可对楼梯平台进行加宽设置,并把止步块材铺设在跑梯的转折处和起步处,选择材料的色彩要有较大的差别性。这种细部设计对残疾人是至关重要的。
2.2 应用新技术进行无障碍设计
当前的新技术,新科技给残疾人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运用新技术办法可解决很多常规的障碍问题。我们应用红外线装置与电磁感应装置来解决其听力有障碍的人可以进行沟通交流。在出入口的位置安装电磁感应的装置,从麦克风传出声音,再经由扩大器进入感应的闭合电路,在有效的感应范围内,听力有障碍的人就能够借助助听器而收到声音信号。
我们应用电子触摸屏的语音提示装置能够使盲人很快清楚建筑内部的情况,无线的语音系统使盲人可以接收到建筑物里的发出信号,可帮助盲人知道自己处的位置,还可提示其前行的方向。
电子门禁和缓关门的装置,能够防止残疾人在进行开关门时出现的不便情况,为使用轮椅与手推车的人提供了便利。此外,平时我们可以把防火门的控制系统设置为常开状态,方便有行动障碍的人通过,如遇火灾其报警系统就会发出命令,自动关闭防火门。
3 思考建筑的无障碍设计问题
我国运用新技术对建筑进行细部构造的改善已解决了一些无障碍设计的有关问题,然而要想彻底完成建筑住宅的无障碍仍要对无障碍设计进行科学的界定,对无障碍的设计系统进行完善。
(1)无障碍设计的科学界定。建造与设计建筑物时要考虑其在丧失行为能力或能力不足时对住宅的要求,设计建筑的观念不能按正常人的角度来考虑。
(2)对无障碍设计的体系进行完善。因其信息的反馈系统缺乏,没有彻底贯彻,考虑的不周全,认识不足等,使无障碍设计的环境系统化不足。现在多数建筑的无障碍设计都只限于形式化,认为有残疾人蹲位的卫生间,设置残疾人入口坡道,就是真正的建筑无障碍设计,所以,我们要从无障碍的宏观方向出发,进行全面的系统研究,建设可供残疾人进行平等参与的活动空间,尤其是体量非常大的公共建筑,服务的群体非常广,具有复杂使用功能的建筑。
我们要遵循以人为本的观念,从此角度来考虑,在完成美观,经济的建筑设计时,还要对农村及中小型城市中不方便行动的人群进行考虑。制定无障碍设计的相应规范制度,把握好其现在的制约性,实现其实施性强而又投资成本低的无障碍设施。
4 结束语
总之,在进行无障碍设计时,需要对残疾人的心理感受与行为特征进行充分感知,这能够很好的协调其生活的环境,在性质不同的建筑中制定出设计合理的办法。在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中,住宅的无障碍设计的发展趋必将是朝着层面多元性,界限模糊性与形态多样性的方向进行发展。通用性设计将取代无障碍性的设计,不分常人与残疾人都可以方便安全的应用自己需要的环境和设施。建筑的无障碍设计将打破只限在公共设施与建筑设计的领域,还会在生活中的交通,医疗,通信等方面都有延伸,把我国打造成真正无障碍的和谐社会。
[1] 李桂玲.建筑住宅中的无障碍设计[J].新材料新装饰,2016(12):398.
[2] 罗玉芬.建筑住宅中的无障碍设计[J].科技创业家,2016(8):113.
[3] 陈福宾.浅析建筑住宅中的无障碍设计问题[J].中国科技财富,2016(4):140.
10.16767/j.cnki.10-1213/tu.2017.11.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