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与完善路径研究

2017-03-10陈艳芬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专业技能人文院校

陈艳芬,杨 珊

(新疆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库尔勒,841000)

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与完善路径研究

陈艳芬,杨 珊

(新疆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库尔勒,841000)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社会岗位分化也在加快,如今的技术结构渐渐地更加趋向综合型,所以当今社会急需技术综合型的人才,这种综合型人才不但要掌握一门专业技能,而且还需要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但是高职院校在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方面做得不太周全,使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较低。本文针对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实践探索中遇到的问题,从合理设置人文素养课程;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完善实践教学系统;更新高职学生的教学评价体系等四个方面提出了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变革途径。

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实践探索;发展变革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也以较快的速度发展着。据调查,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比较高,但是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却不高。较低的人文素养使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较大的影响,进而使高职教育的平稳发展也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1]。近年来,较多的高职院校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上,以便所有在校的高职学生都能够在学校健康发展。

一、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要求

(一)思想道德水平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法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技术性人才,但是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同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目标。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人应该可以在任何场合都表现得恰到好处,他们可以将所学的知识根据场合的不同而随机应变,应该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思想道德代表着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它是一个人由内向外散发的一种气质,它时刻体现着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这种内在的气质可以在一定人文环境的陶冶下慢慢地体现出来,通过一定的亲身实践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的重要体现之一,所以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要求之一就是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

(二)具有高水平的专业技能

在经济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若要得到较好的发展,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技能是高职院校毕业生生存的关键。对于在校的高职学生来说,拥有高水平的专业技能是当下高职教育教学的一大目标,因为专业技能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代大学生,假如不能熟练地掌握自己的专业技能,自己的专业特长不能得到发挥,那么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只能面临失业。现阶段,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在掌握自己专业技能的同时,也需要与时俱进,根据时代的变化,继续接受教育,掌握新的技术,因为原来掌握的技能可能会与时代的变化不太相适应,可能会被时代淘汰,如果我们具有再教育的资本,才有可能可以紧跟时代步伐,学习新的知识,不被时代所淘汰[2]。在现阶段,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可以适应时代的任何发展变化,那么就不会被时代所淘汰,所以现代的职业教育应该注重学生专业特长的培养,使高职学生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特长,这也是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要求。

(三)活学活用,适应能力强

对于当代的高职学生来说,学习书本知识是学生学习的首要任务,但是学生只单单学习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高素质的高职学生应该将所学的书本知识做到活学活用。活学活用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可以使人对社会的独特见解与自己目前的学习相比较,发现自己学习的不足之处,进一步地认识自己的社会价值。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相通的,如果一个人可以做到反复举例,随机应变,在任何情况之下,他都会应对自如,都会处理得恰到好处,这说明他的整体素质在提高,他的人文素养也在提升。

二、实践探索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社会岗位分化比较快,技术结构趋向于综合型,所以当今社会急需技术综合型人才。但是在当今社会,高职院校在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方面做得不太周全,使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的受教育程度较低,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职院校课程设置需要调整

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丰富了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同时也遇到了诸多问题,比如它的课程设置不合理。我国的高职教育受传统教育思维的影响,依然存在着盲目追求学科的系统和整体性,追求与普通教育的联系和承接的问题,使得高职教育关于人文素质的课程不能很好地得到体现,使我国高职教育培养具有较强的生产实践能力、具有精通的专业技能和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的培养目标不太一致,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渴望的需求。

(二)教师的教学方式落后

我国的高职教育的师资水平整体素质还比较低,他们暂时还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要求,因为,自古以来,教师的教学方式大多都是“满堂灌”,而且他们也是在这样的教学方式的熏陶下长大的,所以教师的教学方式还不能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3]。其次,学校的教学设施是有限的,有限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设施还不能满足教师多样化的上课方式,这样就会使学校开展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变得更加困难。高职教育不但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关注学生的学习,更要将焦点放在引导学生学习并且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指导学生将学习的课本知识消化并且转化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人文素质上。

(三)对高职学生的实践教学系统不完整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具有某种专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一种教育,高职学生不但需要掌握一种专业特长,而且需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但是在我国,由于政府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关注度不够,使得这些职业院校的教学设施不能随着科技发展迅速的变化而更新,从而使这些院校的教学水平不能得到提高。同时由于中国传统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意识,学校自身也缺乏对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的重视以及“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使得这些院校的教学实践体系不能随着时代而变化,从而使在这些院校接受教育的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较低,不能学以致用,导致他们的综合素质偏低,使得这些院校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技术性人才的目标不能实现。

(四)高职院校教师评价体系较落后

就目前我国院校教师评价的实施现状而言,人文素质教学的评价体系仍然不健全,还比较落后。这是由于高等院校没有注意到高职教育关于人文素质的教学课程大部分是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他们没有充分考虑到教学评价体系应该秉承着多角度的全面评价原则,评价体系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应该把握时代的变化,并且不断更新。我国高职院校现行的教师评价体系以奖惩性评价为主,这种以奖励和处罚为目的的教师评价体系只关心教师教育工作的最终成果,忽视了教师的教学态度和在教学工作上的努力程度,容易打击教师对教学事业的积极性,引导教师产生对教学成果的功利性。合理的评价体系的目的应当是为了促进全体教师的自我改善,促进全体教师力争上游,然而通过奖惩评价促进教师对优秀教育成果的渴求难以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因为奖惩性评价大多数情况下只涉及到教师队伍中教学成果最好和最差的两个梯队,对处于中游的那部分教师并没有多少调动作用,不能唤起所有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推动教师的全面发展显示了奖惩性评价与生俱来的弊病,换来的也只能是多数教师的惧怕和抗拒,从而使得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技术性人才的学生的目标再次成为无稽之谈。

三、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变革途径

(一)合理设置人文素养课程,使课程设置多样化

在高职教育的教学中,由于教授学生的专业技能不同,所以专业课程的设置就会有所不同,但是人文素养方面的课程是高职学生的必修课。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相对比较单一,在教学内容上难以实现高等学生对知识诉求的渴望[4]。因此高等院校应该合理设置人文素养课程,使课程设置多样化:首先,在学生刚刚入校的第一学期,学校应该设置政治课以及涉及学生心理健康的人文素养必修课,学生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可以对人文课程有个初步了解。其次,为了使学生全面发展,学校还应该开设多样化的专业选修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最后,学校还应该充分利用已有资源,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在通过网络学习人文素质课程。综上,人文素养课程的设置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需求,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人文课程的学习中,并且可以与老师积极互动和交流。

(二)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紧跟时代步伐

如何在这个科技发展迅速、学生需求日渐增多的时代将知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原来的一味地“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这个时代显得不太合事宜。因此,教师应当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表现,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体。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紧跟时代步伐,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能力。第一,启发讨论式,教师可以给学生以明确的引导,使学生先粗略地了解一下授课内容,在正确引导学生对新知识有了初步了解之后,鼓励师生间和同学间的讨论,将与要讲授的新知识点有关的内容循序渐进地传授给学生。第二,问题推进式,教师教授学生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工具,然后在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果老师一次性将大量的问题留给学生,不给学生启发,这样则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对新知识的学习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应该正确地引导学生,做适当提醒,培养学生自主分析的能力。第三,实践探究式,在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下“就地取材”,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实践探究,通过观测现象、收集数据、分析讨论、得出结论。通过实践和理论的结合,培养学生辩证的看问题的能力。总之,老师们应该重视学生们的想法,给学生较多的思考时间,使学生打开自己想象的思维,尽情地思考和探索新知识。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相比传统教学方法一定会使高等职业教育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

(三)政府加大管理力度,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培训学生的专业技能,而学生的专业技能可能就是学生将来走向社会之后的看家本领,它是非常重要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技术特长。除此之外,人文素质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实践教育,学校应该在政府的支持下,完善教学实践体系。首先,学校应该开设校内实训方面的课程,老师应该首先给学生讲授实训的具体内容,然后使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将所学的知识牢记,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其次,学校应该给学生联系一些有关学生所学专业的公司,待学生将基本知识学习完毕后,使学生可以顺利地进入这些公司实习,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锻炼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学校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以提高,同时使学生对人文素养具有较全面且深刻的理解,可以打开学生的思维,其实实践教育是对课本知识的延伸和补充,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给学生以立体感。

由于学校师资力量不够强大,所以现阶段实施实践教学还比较困难,所以政府应该加大管理力度,使高等院校的实践教学系统进一步完善,使学生在拥有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的高等职业院校接受教育,使学生可以在实践教学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四)推行高职教师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绝大多数高等院校没有注意到高职教育关于人文素质的教学课程大部分是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他们没有充分考虑到教学评价体系应该秉承着多角度的全面评价原则。[6]高等职业院校应该根据时代的需要和高职教育的特点,适时地推进发展性评价体系,该体系的目标促进教师的专业提升。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是一种交互的评价体系,需要双方的互信作为前提。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欧美发达国家逐渐意识到奖惩性评价的弊端,于是逐步实践发展性评价,获得了教师群体的一致支持与配合,教师群体广泛认同发展性评价对教师专业提升和不足改进的作用。教师评价可以分为自主评价和他主评价,他主评价很可能造成教师的抵触情绪,达不到评价的目的。而自主评价是发展性评价的重要走向,让教师在单纯的提升自我的心态下,对自己的教学成果进行评价。自主评价除了教师的自我评价外,还包括教师要求别人对自己做出评价。

当然在我国他评盛行的传统评价体系下,要发展自我评价还是需要做出巨大努力的。第一,要引导教师的自我提升的意识。很显然,没有自我提升的意识,自然不会产生自主评价的需求。因此,学校应当促进教师自我提升意识的发展,让教师主动规划职业生涯,将自我的提升与学校的发展紧密关联起来,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促进教师正确看待自身的优缺点,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培养教师勇于攀登的精神,不囿于现状,敢于突破自我,迈向人生的一个个巅峰。第二,培养教师的自主评价意识。自我提升需要避免以自我为中心的过度自我,自我提升需要自主评价的警醒和帮助,自我提升的意识需要和自主评价融合才能获得最优的发展路线。第三,培养教师的自主评价技术。自我评价包括自我反思和对目标的制定两个主要步骤,然而教师普遍缺乏这两个步骤的操作技巧。学校应该通过培训帮助教师了解重要的理论依据,熟悉自我评价的方法。引导教师跟随时代的进步不断制定能够满足教学要求的提升目标,引导教师学会在问题中通过自我检讨找到避免问题和改善自身的能力,引导教师主动征求他人评价。第四,构建全面进步的合作关系。由于目前还没有办法摆脱现实条件的束缚,他评的消极作用不可忽视,所以只有推动各个评价主体的全面发展,才能更好的推进自评的发展。学校要鼓励教师参与学校发展的规划,让教师与学校的发展密切联系起来,增强教师自我提升的意愿,有利于自评更好的执行。第五,舍弃“成败论英雄”的奖惩制度。没有惩罚的威胁评价主体才能对评价对象做出更公平有效的评价,评价主体才愿意更清醒的自我评价。第六,给与评价过程适当指导。自主评价可能会由于评价主体自身水平的限制,评价主体难以对自身做出科学的评价,这时引导评价主体自愿接受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本文阐释了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要求,讲述了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实践探索现状,针对高等院校人文素养的培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阐述了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变革途径,例如,合理设置人文素养课程,使课程设置多样化;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紧跟时代步伐;政府加大管理力度,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更新高职学生的教学评价体系。

[1]高乃毅.高职高专院校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对策[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5):68-70.

[2]潘劲松.高职人文素质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研究[J].文教资料,2010.

[3]麻富游.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困境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03).

[4]王锡耀.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人文素养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2(02).

Research On Cultiv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Humanistic Quality of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HEN Yan-fen,YANG Shan
(BaYin GuoLeng Technology College,Korla 841000,Xinjia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position division in China is also accelerating.Now the technology structure gradually tend to be more comprehensive,so the society needs comprehensive talents,and this comprehensive talents not only master a professional skill,but also have higher humanistic quality.However,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not done well in the promotion of the students’humanistic quality,which makes the humanistic quality of the student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ower.Aiming at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practice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humanistic quality,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humanistic quality in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the teachers should reasonably set up courses of humanistic quality,chang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improve th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and update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humanistic quality;practical exploration;development and reform

G122-4;G712

A

1671-5004(2017)01-0118-04

2016-11-1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2015-2016年度德育专项课题“南疆高职院校‘以文化人’路径研究”(项目编号:DGW1516BXL066)研究成果。

陈艳芬(1982-),女,甘肃张掖人,新疆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杨珊(1979-),女,湖南宁乡人,新疆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指导。

猜你喜欢

专业技能人文院校
人文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不断提高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模具专业技能水平综合测试探索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