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院校辅导员优秀特质培养研究
2017-03-10陈燕
陈燕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管理信息系,江苏 南通,226010)
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院校辅导员优秀特质培养研究
陈燕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管理信息系,江苏 南通,226010)
高职辅导员是开展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引者和领路人。加强高职辅导员队伍建设,培养其优秀特质,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基于“工匠精神”的视角,借鉴“匠人”精益求精的品质培养高职辅导员独具匠气、取法匠心。论文主要从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先进表彰适时适度、技能竞赛组织参与、顶岗实践落到实处四个方面进一步开拓了高职辅导员优秀特质培养的路径,为整体提升辅导员专业素质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科学化提供借鉴。
工匠精神;高职院校;辅导员;特质
今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1]“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试曾想一个拥有工匠精神、并极力推崇工匠精神的高职院校辅导员,必然不会心生杂念,只会脚踏实地的做好本职工作;也不会急功近利、邀功请赏,只会默默地坚守属于他的三寸讲台;更不会躺在过往的业绩船中酣畅沉醉,只会多一些本该就有的简单纯粹。“工匠精神”的灵魂是匠人们对产品完美和极致的品质追寻,而这种追寻品质也正好是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特质培养所急需的精髓。这意味着传统的“工匠精神”将从又一个新高度有力推进高职院校辅导员优秀特质的培养,进而有效增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软实力。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所谓工匠精神,是指工匠们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力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它主要含有“精益求精”、“严谨,一丝不苟”、“耐心,专注,坚持”和“专业,敬业”等四个方面的精神内涵。[2]精益求精是指工匠们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孜孜不倦,反复改进产品,把99%提高到99.99%,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严谨,一丝不苟则是表现出工匠师傅从不投机取巧,确保每个部件的质量,对产品采取严格的检测标准,不达要求绝不轻易交货。[2]耐心,专注,坚持所呈现出的是工匠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上从不停歇脚步,为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从选材到设计再到生产,每一个环节都在不断完善。[2]专业,敬业则是指工匠们的目标是创造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进而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2]
而作为高校的辅导员,他同是教师中的普通一员,俗称“教书匠”。子夏曾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3]也就是说,即使是小的技艺,也一定有可取之处。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辅导员,他的“工匠精神”则更多应体现出他的“匠心”。取法匠心,才有可能成为“巨匠”。[3]就高校辅导员而言,他们需要适应诸多变化,尝试不同的方法,应对独一无二的个体,创造不可能到可能的奇迹,使匠心独运,让现代教育达到一种新的审美境界。古人云:是故,师者,当怀一颗匠心。辅导员的“匠心”应该是一颗纯粹的心,始终秉承“一生只做一件事”的信念;辅导员的“匠心”也应是一颗坚守的心,“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善始善终的那份平凡;辅导员的“匠心”还应是一颗创造的心,“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正是用这样的理念鞭策激励自己,才能成功地让每一个学子收获了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大学记忆。所以说,对于高职辅导员所应具有的工匠精神应该是:一份挚爱,一份专注,一份坚持和一份执着。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优秀特质培养中倡导“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工匠精神,首先是一种精神,一种积极向上,努力追求完美乃至极致的状态;其次是一种追求,一种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热爱和眷恋;再次是一种品质,一种锲而不舍、心无旁骛、专心致志的品质;另外还是一种氛围,一种耳濡目染、相互渗透,携手前行的动力和勇气。高职院校辅导员优秀特质培养中倡导“工匠精神”,对于提升高校辅导员软实力,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及改革创新职业教育的新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辅导员优秀特质培养的一盏明灯
当今社会,很多人一致认为:“工匠”就是一种重复机械劳作的群体,其实工匠有着远远超越重复、机械和劳作更深远的意义。它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和精益求精。也正是这种社会气质影响和辐射着很多人。我们承认,不是所有的工匠都能成为企业家,但可以说绝大多数的成功企业家身上都不乏这种“工匠精神”。[3]作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组合体——高职院校辅导员,他们头上也许没有“专家教授”的光环,身上也没有“楷模十佳”的荣耀。但是他们必须要能在喧嚣中独守那片平淡,也要能在繁华中坚持那份简单。这就得积极塑造和培养高职院校辅导员的特质,而这种特质必然少不了踏实肯干,少不了坚定隐忍,更少不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所以,“工匠精神”的提出和研磨正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高职辅导员特质培养的前行方向。
(二)“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辅导员优秀特质培养的一剂良药
高职院校辅导员作为学校教师队伍中的特殊群体,承担着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事务管理及学业、生活指导和服务等相关工作,他们在高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目前社会及高校对高职院校的辅导员职业认同感偏低,而家庭又对辅导员寄予的期望值过高及辅导员自身的职业水平能力还待提高等原因使得高职辅导员初始的工作热情逐渐减退,加之近几年高职学生生源质量的下滑,“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的工作节奏很快被高职院校的辅导员们所厌倦,时间一长,他们的职业倦怠情况就日益突出,这就是典型的“职业衰退病”。[4]恰逢此时,“工匠精神”的出现正如给高职辅导员们服了一剂良药,让处于精神状态和工作态度欠佳的老师们迅速恢复自然状态,意识到自己职业选择的初衷,意识到职业无高低贵贱,除了最外层所谓身份的外壳不同,其内在的核心气质都一样,就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是“匠人”。
(三)“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辅导员优秀特质培养的一面旗帜
高职院校辅导员是高职大学生“素质成人、专业成才”的领航者和风向标,其一言一行都深深影响着首次离开父母、将要独立完成学业和生活,但内心仍具有一定依赖心理的高职大学生们。因此,高职辅导员在注重言传身教的同时,还必须创造和创设一定的意境或真实的载体,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到到自己是一个积极的发现者、勤学的研究者和勇敢的探索者。[5]但是,随着近些年很多教师的价值观西化及朝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让具有较低的社会认同感和职业幸福感的高职院校辅导员仍一直保持那份“纯真”似乎有点不太可能了。但是,“工匠精神”正当时的渗入又让高职院校辅导员们开始回味乃至眷恋曾经的那颗“纯粹”的心。它如同一面旗帜树立在辅导员的面前,告诫他们:身为教师,唯有教育这一事,是他们这一生必须且要专注地做好的一件事。
三、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院校辅导员优秀特质培养路径
高职院校辅导员身上存有的优秀特质不仅会提高其工作绩效,更能提升其自我效能感。但辅导员优秀特质的形成不是一撮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长期和渐进的过程,也需要良好的内部条件支撑和外部环境保障。[6]当前,通过对“工匠精神”的品鉴学习,使得高职院校辅导员特质的培养也着眼于“工匠精神”的丰富内涵,笔者从高度和深度上下功夫,采用“青蓝结对”、“先进表彰”、“技能比武”和“顶岗实践”等路径对高职院校辅导员优秀特质进行培育和塑造,逐渐实现16号文件提出的高校辅导员走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线路要求。
(一)“青蓝工程”师徒结对为高职院校辅导员特质培养奠定基础
“日积月累、水滴石穿”,高职院校辅导员的特质培养是一项任务艰巨且过程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是职场的新任辅导员,在还未来得及进行有效的角色转变同时就赋予其重大使命,这让很多辅导员们慌了阵脚,有的甚至束手无策。虽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但是没有“师傅”的出现,个人的修行可能会漫漫无期。于是,对于决定一个人人生方向的高等教育,尤其是成为学生人生导师的辅导员在上岗前“师傅”的领入和赐教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高职院校学工口、人事处等职能部门要积极主动地为新任的、年轻的辅导员物色合适的“师傅”人选,然后结合“徒弟”们个性特点和专业背景进行合理分配,再通过正式的签约仪式确定“青蓝工程”结对师徒身份,并明确各自的任务和目标,在既定的时间内给予师徒二人必要的考核和督查,以促使高职院校辅导员特质的养成和挖掘。其次,“师傅”要在接纳“徒儿”的初始阶段就要做好新任辅导员的心理调适和职业规划,帮助和指导其设定职业目标,明确未来的职业方向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尤其要注重将职业素养的提升纳入到行动计划中去,让高职辅导员的优秀特质能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得到有序提升和发展。再次,高职辅导员自己应根据自身的职业兴趣、性格特点、水平能力和专业技能等方面因素,结合当前高职院校生源特点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认真领悟“师傅”的点拨和指教,吸收其精华部分,让自身的职业素质和岗位能力短时间里有大幅度提升。
(二)“先进表彰”适时适度为高职院校辅导员特质培养增强动力
“工匠精神”首提是在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可见“匠人”之非同寻常,但若非要说“匠人”别具一格,“匠人精神”千锤百炼,那其实质奥秘也仅在于“精、益、求、精”四个字。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4个字融会贯通,以身试法,让精益求精成为每个职业人的工作精神、劳作态度、服务意识、质量把控和道德水准,将一切违背精益求精原则的行为视为工作乃至生活中的道德底线和法律警戒线,想必这世界上就没有人办不到的事情了。[7]那么,对于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其特质的培养更多地依赖于高校本身,而高校也必然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表彰先进”在任何企事业单位都属于传统型的激励员工的一项举措,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尤其是“工匠精神”的提出后,“先进表彰”的适时适度也成为高职院校培养辅导员特质的一个重要的因素。首先,高职院校要考虑到辅导员队伍整体的成长和进步,尽可能多设置一些团队奖、集体奖,让辅导员这支队伍更加紧密的融合在一起,共同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携手奋战。其次,还要恰如其分地做好辅导员个人的表彰和奖励,走出过往固定化、僵硬化的模式,为表彰而表彰,而应与时俱进地做到,有先进必表彰,有楷模必弘扬,有正能量必传递的“三必”方针,让辅导员从精神方面得以及时的满足和安慰。再次,还应考虑到辅导员所带学生和班级的成效。对学生和班级的肯定也是从另一个层面对辅导员工作的认可和赏识,优秀辅导员的特质也正是在“匠人”的精雕细琢中逐渐培养产生。
(三)“技能竞赛”组织参与为高职院校辅导员特质培养注入养分
近年来,为进一步加快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对高职教师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为了能以最快速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省市各地、乃至国家专门地组织多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有理论类的、有实操类的、也有理实一体的。当前,我们发现高职教师职业技能竞赛的特点是:专业性强、实践性凸显并具有较强的时代性。辅导员老师通过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以练促技,大大提升了自己的管理水平和教育能力。所以高职院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为辅导员的技能参赛做好准备。首先,建立健全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的参赛支持和保障体系。由学院主管领导、教务处、学工处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组成指导委员会,全方位统领工作。有条件的院校建议再下设二级指导委员会,由专人和专家对辅导员参与竞赛的项目进行指导。其次,科学规范经费管理制度,为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辅导员技能竞赛经费主要包括:培训费、专家指导费、视频制作费、奖励费等,这些都需纳入学校的财务预算中,在必要时支出。近两年来,高校经费的合理使用是各财政部分审查的重点,技能竞赛做为一个专题项目,能支配的经费捉襟见肘,尤其是辅导员方面的专项又是少之又少,甚至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所以,高职院必须要进一步规范经费制度,专款专用,力争做到用最少的经费资源,取得最大的效果。再次,构建教学、管理和竞赛互通机制。当前95后大学生个性鲜明、思维活跃,在新常态背景下,传统的教育方式和理念已不能适应需要,辅导员必须要具备高层次技能。而辅导员的高层次技能不是用简单的线性方式获得的,而需要用一种循环反复的方法。技能竞赛则可以使辅导员在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中起到“承前启后”、“承上启下”的作用,实现技能竞赛利用价值最大化的优势。[8]
(四)“顶岗实践”落到实处为高职院校辅导员特质培养保驾护航
辅导员职业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的形成以教育、实践为落脚点,能否在实践中凝练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点和突破口是辅导员职业技能中的一个关键点,也是辅导员特质中最需培养的部分,如若辅导员的“顶岗实践”能落到实处则可加速其特质培养,所以高职院校需要在教师的“顶岗实践”上下功夫。[9]首先,作为高职院校需要大力开拓市场,建立一些相对稳定的、适合辅导员实践基地。如:市县团委、宣传部、组织部,大的社区、街道,科技馆、博物院等。稳定的实践基地可以大大开拓辅导员的眼界,同时快速提升人文素养,这对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有很大帮助。其次,高职院校内部也可以进行岗位的轮换,让基层的辅导员有机会接触学生工作方面的其他岗位,如:心理咨询中心、公寓管理中心、学生处、保卫处等。这样的岗位轮换和亲身实践也有助于辅导员对同一问题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和领悟。再次,高职院要对辅导员的校内、校外“顶岗实践”进行有效监督和及时评估,不能放任逐流,不了了之。高校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考评:一方面依托实践基地对辅导员老师的测评,主要从思想表现、任职能力、实践拓展、取得成效等方面进行;另一方面可以辅助学生进行测评,从辅导员实践前后的工作态度、工作进展、突发事件应对及管理方法等方面进行比较。[10]
四、结语
“工匠精神”视阈下高职辅导员走专业化、职业化发展趋势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然趋势。而高职辅导员优秀特质的培养和建构是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必然要求。只有将“工匠精神”的态度、信仰、追求和品质渗透进高职辅导员优秀特质的培养中,才能真正推进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实现“明辨笃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7]无名.政府工作报告首提“工匠精神”的深意[J].东西南北,2016(4):12-14.
[2]王力.呼唤工匠精神[J].施工企业管理,2015(5):100.
[3]孔子.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60:89.
[4]赵岩.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_职业自我概念和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06.
[5]樊泽民,陈怡琴.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特质探析[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5(5):79-82.
[6]李坤.高校优秀辅导员特质研究——以“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为例[J].知识经济,2015(10):150.
[8]陈选华,程青.高校优秀辅导员人格特质研究——以安徽工业大学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5):101-102.
[9]任杭璐.高校优秀辅导员成长特质与培育机制——以上海市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为例 [J].中国电力教育,2016(03): 205-206.
[10]谢小芬.高校优秀辅导员特质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06.
Reseorch on Cultivating Excellent Characters of Counsel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the Craftsman’s Spirit
CHEN Yan
(Nantong Shipping College,Nantong Jiangsu,226010)
Counselors are backbone of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who lead to the growth of the students.It has strong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counselor teams and cultivate their excellent characters.In this paper counsel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be cultivated as craftsman with excellent skills and good moral character based on the craftsman's spirit.The path of cultivating excellent characters is elaborated from“Qinglan”project,timely and moderate recognition,organizing and participating in skills competition and implementing post practice,it will provide references that improving a whol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counselor team and the scientific of students' ideological political education.
Craftsman’s spirit;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Counselors;Excellent characters
G717.2
A
1671-5004(2017)01-0114-04
2016-9-20
2016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新常态下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软实力建设”的阶段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6SJD710125)。
陈燕(1982-),女,江苏南通人,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大学生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