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务搏击训练中学员恐惧心理及其克服*
2017-03-10宋勇
宋 勇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警务搏击训练中学员恐惧心理及其克服*
宋 勇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在警务搏击训练中学员会产生紧张情绪与恐惧心理,使身体、心理、生理都会发生异常变化,会造成许多学员训练不积极、胆怯,动作不到位、不规范,在实战时不能把平时训练动作充分发挥,这将直接影响学员对警务搏击技能的理解和训练技术水平的提高;警务搏击训练恐惧心理产生的原因既有客观外在原因,也有自身内在原因。克服恐惧心理的有效途径有:加强警务搏击训练的思想教育,培养学员适应能力;探究警务搏击训练心理内因动机,挖掘学员的潜能;强化警务搏击训练热身运动,增强学员的自信心;发挥警务搏击训练教师主导作用,调动学员积极性。
警务搏击;恐惧心理;信心
警务搏击是警务技战术训练内容的技能之一,也是对抗性较强的接触性运动,它要求学员具有在短时间内有效地运用拳法、腿法、摔法等动作制服与控制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技能。在警务搏击训练中学员产生紧张情绪与恐惧心理,会使其身体、心理、生理都会发生异常变化,从而造成许多学员训练不积极、胆怯,动作不到位、不规范,在实战时不能把平时训练动作充分发挥,这将直接影响学员对警务搏击技能的理解和训练技术水平的提高,如动作发挥不到位还会造成严重的伤害事故。警务搏击训练中学员紧张的心理也会影响到警务搏击训练质量与训练效果,学员只有具备优良的心理素质、顽强拼搏的斗志、战胜困难的信心,才能提高身体与动作的协调性,提高速度与灵敏性,提升技战术的敏捷性和控制的有效性,使自身潜能得到充分挖掘,使技战水平得到很大提高[3]。因此,研究在警务搏击实战训练中如何提升学员的心理综合素质,改变紧张的心理状况,使学员理解、掌握并充分发挥警务搏击技战术训练的作用,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警务搏击训练的内涵
(一)警务搏击训练的特点
警务搏击训练首先是具有对抗性特点。因为警务搏击中的训练动作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在训练的过程中有一定的伤害性,学员不宜自发进行警务搏击实战训练,需要根据学员实际情况,制订一个系统方案与严格的教与学的训练计划,也需要专业的护具与保护措施。其次是技击性特点。警务搏击属于技击类项目,其动作本身的技击性特点是其他一些运动项目难以比拟的。警务搏击动作的技击特点比较明显,在进行组合技术动作的过程中需要拳法、腿法、摔法等动作,在有效距离、时间、空间的整体上进行把握与控制。再次是磨炼意志品质的特点。通过长期的警务搏击训练,可以培养学员勇敢、顽强、挑战自我、挖掘潜能,吃苦耐劳,敢于拼搏的精神,从而使学员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进取的优良品质。
(二)警务搏击训练的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是指训练内容、训练方法和负荷训练等合理安排,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逐步提高,使学员系统地掌握理论知识、技战术和科学的训练方法[4]。在警务搏击训练中,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学员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训练计划,不能急于求成,通过掌握训练规律,逐渐使学员熟练掌握各种警务搏击技术动作的要领。
2.因人施教原则。是要求教师从学员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学员的个体差异,如学员心理素质、理解领悟能力、学习动作能力、实战运用能力等不相同情况,制定合理的方案与灵活的训练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以取得最佳训练效果。
二、警务搏击训练恐惧心理原因剖析
(一)客观外在因素
1.家庭因素
现在的学员一般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里是小“皇帝”或小“公主”,父母的溺爱使他们从小缺乏基本的运动训练,使动作平衡性与协调性的训练技能规律没有形成。在现在的教育环境下,应试教育的压力造成了学员从小就缺乏必要的训练体验与运动实践,缺乏对运动训练机理的身心感知,使组合套路训练动作不能在大脑中形成动态表象,从而影响训练动作要点的领悟和掌握,据此在警务搏击训练中出现一系列心理与生理反应,引发心理的恐惧症状。
2.个体因素
由于遗传或生长发育程度的不同,会产生个体生理上的差异,因此学员中也会存在一些生理上先天不足的情况,例如身体比较胖、体重比较重、身材比较矮小等等。警务搏击训练要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基础差与运动能力差的学员在警务搏击训练中,遇到具有技术性的组合动作与训练难度高的动作时便会产生自卑与恐惧,认为警务搏击训练是危险项目。学员出于“安全”本能的反应,在生理上会对外界的“危险”因素,产生防御行为。因此,当学员面对警务搏击训练时由于个体身体条件原因,不能达到心理的安全需求,会产生抵触心理、缺乏信心,导致学员对警务搏击训练产生紧张情绪与恐惧心理,对警务搏击训练整个阶段将会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
3.教师因素
在警务搏击训练中,教师要根据因人施教的原则,依据学员的基础情况,分层次地制定不同的标准、不同的要求,部分教师对基础差的学生冷落,对技术和基础好的学生偏爱,使基础差的学员长期处在失望的情绪中,这样会导致基础差的学员的自信心与自尊心受到打击,进而失去对警务搏击学习的兴趣与训练的积极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进行警务搏击实战训练,会使学员产生恐惧心理。另外,有的教师训练不贴近警务实战,不生动、不形象、警务实战动作不规范,训练的方法单一,不能使课堂气氛具有趣味性,使学员逐渐失去对训练的兴趣,对实战训练产生厌倦、害怕的现象,这也是引起学员恐惧心理的原因。
4.设施因素
在警务搏击训练中,学员对保护设施与训练器材能否达标、是否安全会存在担心,会考虑训练条件与环境的优越与否、灯光或光线的昏暗、空气通透性等;训练场地是否平整、垫子薄厚是否适中;器材与设施布局是否合理;拳套的大小与薄厚是否合适、护具大小是否合适等,这些来自设施方面的不安全因素都可能会对学员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从而引发学员紧张情绪与恐惧心理。
(二)主观内在因素
1.自信心因素
学员的行为是心理因素的外在表现形式,警务搏击训练产生恐惧情绪是学员的心理因素所导致的[1]。每个学员个体都有着不同的差异,而有恐惧心理的学员却有着共同特点,就是对自己的短板与弱项缺乏兴趣与积极性。在警务搏击训练中,如果学员没有足够的勇气与自信心,对个人运动能力与运动基础没有全面的了解,在各项技术动作训练中就会顾虑重重,思想包袱压力太重,情绪低落,总认为自己无法完成训练任务,从而会限制学员运动能力与训练水平的发挥。
2.意志品质因素
警务搏击训练是一项斗智斗勇的对抗性较强的接触性运动项目,学员要具有敢于拼搏、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加上学员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基本上是无忧无虑,从小缺乏基本的运动训练,没有经历过磨难,意志品质薄弱,遇到困难时,缺乏战胜困难、战胜自我的勇气。在警务搏击训练中怕失败、怕受到伤害、怕别人挖苦与嘲笑,对警务搏击实战训练失去了信心;怕动作速度、力量没有对方的优秀,害怕受伤。怕经验没有对方丰富,害怕被攻击。这些因素都会使学员对警务搏击训练失去兴趣与积极性,导致心理紧张和畏惧情绪。
3.动机因素
动机是决定行动成败的关键性因素,在警务搏击训练中更是如此[1]。假如学员对警务搏击训练没有强烈的训练动机,那么学员训练积极性将会降低,警务搏击训练的主观能动性也会降低。在警务搏击训练中,学员要有充足的勇气和积极主动性才能把许多警务搏击组合动作完成,如果学员对训练缺少积极性与主动性,不仅无法提高训练水平与训练成绩,甚至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使学员对警务搏击训练产生抵触心理,最后导致警务搏击训练水平与质量逐渐下滑,在警务搏击实战训练中会造成学员对训练产生恐惧心理。
三、警务搏击训练中克服恐惧心理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警务搏击训练的思想教育,培养学员适应能力
如何让学员对警务搏击训练产生浓厚的兴趣,作为警务搏击训练的教师,在警务搏击训练中应把技术训练与思想意志品质教育融为一体,用训练的实战案例启发学员,逐渐树立自信和勇气。通过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方法,对警务搏击理论进行讲解、对合理攻防及恐惧情绪进行分析,使学员对紧张情绪与恐惧心理有正确的认知,进行自我心理调节。警务搏击训练不仅可以作为一项竞技运动项目,而且还能够锻炼人的体魄与培养的人意志品质,让学员通过警务搏击训练了解体育训练及健身运动的地位与作用,使学员明确警务搏击训练的真正意义,认识到警务搏击训练是一门必修课,从而培养学员对警务搏击训练的兴趣。
(二)探究警务搏击训练心理内因动机,挖掘学员的潜能
警务搏击训练恐惧情绪一般是由学员心理因素造成的,因此在警务搏击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对学员恐惧情绪与心理进行有效的引导与疏导。例如进行一些难度高的拳法、腿法、摔法组合动作训练时,训练前要与学员做好沟通,告知动作的难易程度、危险特性和具体的安全防护方法与措施,让学员进一步了解在警务搏击实战训练中有一些动作具有不可预见性和危险性,如果学员能按照教师讲解的要领与方法认真学习与训练,注意与教师的沟通和配合,做好保护与安全措施,危险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教师要利用学员战胜困难的勇气与自信心,激发学员内因动机,调动学员训练的积极性,努力培养学员的意志品质,使学员提高战胜困难的勇气,增强自信心[5]。因此,在警务搏击训练中,教师应多从学员心理内因动机角度深入探究,有针对性的对学员进行有效的心理引导与疏导,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学员的潜能,调节学员的紧张情绪与恐惧心理。
(三)强化警务搏击训练热身运动,增强学员的自信心
在警务搏击训练中增强学员的自信心,消除恐惧心理,是教师所面临的问题。警务搏击训练是一项激烈的对抗技击运动,在训练前热身运动准备要充分,这样有助于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程度和防止身体肌肉与关节的运动损伤,为警务搏击训练达到最佳状态打好基础。警务搏击动作的训练与技术水平的提高,需要良好的精神和身体状态作为保证,实际训练中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进一步增强学员的自信心与积极性,这样有利于克服恐惧情绪与消除恐惧心理,形成一种良性循环[2]。
(四)发挥警务搏击训练教师主导作用,调动学员积极性
在警务搏击训练中教师要做好思想意志品质教育工作,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要善于利用学员良好的心理品质,激发学员内因动机,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学员的潜能。教师对学员的易错训练动作应耐心讲解、细心分析,在警务搏击训练中发现的“亮点”要给以肯定和表扬,坚持正面的思想教育引导。要帮助学员分析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使学员对警务搏击训练更加了解,更加勇敢顽强。教师良好的综合素质水平,是学员学习技术知识、掌握技能和发展智力的基础,也是消除学员恐惧心理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四、结语
公安院校学员是警察队伍的预备军,是未来社会的守卫者,是公安机关宝贵的人才资源,针对他们特殊的工作性质与职能,克服与消除他们在警务搏击训练中的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培养学员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体魄、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对于维护国家的安定和提高基层和一线民警实战能力,有效降低与遏止公安民警伤亡事故至关重要。
[1]李权超,徐书同.军事训练心理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1.
[2]宋勇.浅析警察院校学员参加拓展心理训练的意义[J].森林公安,2010(3).
[3]王贵颛.心理训练在散打和拳击训练中的应用[J].武当论坛,2002(2).
[4]高勇.浅析警务技战术课的准备活动[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12(5).
[5]杜建军.如何消除学生在实战中的恐惧心理[J].河北科技大学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2(2).
G808
A
1009-1890(2017)04-0078-03
国家林业局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定向越野运动在警察心理行为训练课程中的教学探索”(项目编号:YB17002)。
2017-11-13
宋 勇(1977-),男,江苏南京人,硕士,南京森林警察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警察心理行为训练、警务技战术教学与训练、野外生存。
周小梅